1、 浅谈小学科学苔藓微景观拓展性课程义乌市苏溪三小 童丹丹摘要:苔藓微景观拓展性课程创新实验教学打破了以往科学实验的局限性,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以及周边的材料,运用美学构图原则自由搭配组合种植新型桌面盆栽。本文利用苔藓植物美观又易于栽培的特点,结合学生木工、手工等作品,开展了拓展性课程实验教学,分别从教学目标、方案设计、教学反思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关键字:拓展性课程 苔藓微景观 实验教学苔藓植物是最原始的高等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其生长形式与所获得的湿度和阳光有关,在世界中广泛分布,也是在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观赏植物之一,本实验就是利用苔藓的这一特性,结合小学生制作的木工、手工、美工作品
2、,实现有机结合,呈现“生命”之美。1 教学目标1.1 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一个生态系统;1.2 在苔藓微景观的制作中,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1.3 体现科学来源生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智慧和创新,强化协同培养和观察的必要性;1.4 利用手工、木工作品,结合苔藓植物创新出另一类的“和谐” 。2 方案设计2.1 实验准备:(1) 学生搜集并学习有关植物微景观制作的资料及相关图片;(2) 组织学生制作准备本实验使用的材料工具等。2.2 实验过程:(1) 种植工具及材料的讲解说明:大灰藓、广口器皿、喷雾式喷壶、镊子等在实验中的用途。(2) 倒入轻石,并
3、用镊子整平说明:竹筒等器皿不像平时种花种草的泥盆瓷盆可以渗水、透气,所以苔藓生态瓶内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渗水层。可以使用 7mm 左右大小的鹅卵石、彩色石子等轻石作为渗水层的基层,基层只需紧密铺设一层即可; (3) 铺入花泥,并用镊子整平,并喷水至湿润说明:铺入一层花泥,是为了阻止土层等杂质渗透入轻石层,细小的种植介质会由于重力作用慢慢渗入下层影响美观,同时可以保水;(4) 铺入造景植物说明:并依据造型合理布置土层高低,种 1-2 株蕨类或其它作为背景植物;(5) 铺入苔藓(如:大灰藓)说明:义乌常见苔藓为大灰藓、尖叶匍灯藓、大羽藓,苔藓为假根,水分完全靠叶片从空气中吸收,所以一定要用喷雾式喷壶让
4、它们的每一个叶片都吸到水分,喷水时注意给背景植物多些水量,以底部轻石湿润且没有过多积水为宜;(6) 将准备好的学生自制木工作品及造景饰物放入瓶内相应位置(7) 成果展示2.3 教学效果(1)苔藓“生”与手工作品“死”的共舞,正是这种“生”与“死”的和谐组合,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感受到创造的价值和乐趣,并坚持了对苔藓微景观成品进行日日的管理和观察,展开一个又一个自主的后续探究活动;(2)较好地掌握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实验活动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所用材料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能找得到的东西,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教师的作用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营养” ,让他们身临
5、其境,学习的时空更为广阔,手、口、更加自由;(3)融创新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概念需要情境才获得意义,情境需要有概念才得以提高。在不花费很多人力、物力,不一定很高深、很神奇的同时,让实验可操作、科学、严谨,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真正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3 教学反思3.1 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如何在实验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如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间,如何与学生一起体验科学创新实验的乐趣,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前,要提前在“木工台”和“美工台”做好相关的容器、摆件作品,要求学生在野外采集所需的苔藓和造景石,并要把实验的基本要求提早告诉给学生
6、,毕竟所有的取材都要来源于身边的生活或自己的制作,让学生通过各种资料有个前期准备的过程;(2)实验中,教师要对各个实验环节进行巡视,要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小组,要成为一个配角给学生进行指导; (3)实验后,要组织各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就是一个“导演” ,想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异想天开”的好作品需要每一个部件精致,其大小、色彩搭配都要合理,同时也需要有植物学、生态学的理念和知识作保障,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可以尽情想象与创作。3.2 学生的实验主体问题教师在实验中如何掌握“收”与“放” ,真正把实验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收”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不同专长,把木工、美工、植物等特长和爱好不
7、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组,再放手学生进行合作创新,实现“心想事成”的成就感;“放”是要让学生从生活入手,所有的实验材料都必须自己从身边收集、加工、因地取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苔藓微景观拓展性课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各种实验技能。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归纳、总结、应用能力,还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而这些恰恰都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科学素养;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拓展性课程的创新实验既是学生探索科学的重要方法,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2 刘国钧,陈绍业, 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15-183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 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8-394 苔藓微景观:桌面上的童话世界 M. 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