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工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739179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定工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嘉定工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嘉定工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嘉定工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嘉定工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嘉定工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为深入贯彻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 (沪府办规20188 号) 、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沪分减联办20185 号)和嘉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嘉委办发201821 号),切实增强垃圾综合治理实效,加快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现就建立完善工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

2、,按照国家和市、区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部署,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坚持以强化全程管控为核心,增强处置能力为关键,落实源头分类为基础,全面动员、全力以赴、全面提效,加快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保障工业区生态安全,提升园区文明程度。二、主要原则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统筹推进工业区、居村二级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加强部门和属地联动,落实各级管理职责,强化宣传、引导、处置、监2管职能,逐步形成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居村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良好氛围。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坚持城乡一体化,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按照全区总体规划布局,结合工业区和各

3、居村实际,统筹推进新和生活垃圾中转站、处理设施建设。鼓励垃圾治理科技创新,支持居村因地制宜探索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机制、新模式。政策支撑,法制保障。建立健全垃圾分类配套政策体系,为形成环环相扣的利益驱动机制提供必要支撑。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建立“软引导”与“硬约束”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机制。三、工作目标2018 年,整区域实现居民家庭“一严禁、两分类、一鼓励”(严禁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日常干、湿两分类,鼓励资源回收)的垃圾分类全覆盖。农村、单位、公共场所实行垃圾四分类投放。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识管理规范 ,全面实施分类容器及标识规范统一,同步完成工业区各类垃圾车外观分类喷涂。按

4、照有分类设备、有宣传告知、有物流去向、有统计台帐、有分类实效的工作标准,实现 11 个住宅小区达标创建,实现清水颐园小区示范创建。年内达到居村垃圾分类全覆盖,累计 3.5万户。其中绿色账户新增 1.2 万户,累计达到 1.8 万户, “i 分行动”项目累计参与 1.9 万户。完成定时定点/垃圾箱房改建 40 个。3两网融合回收网点新增 8 个。可回收物收运体系进一步完善,湿垃圾车累计达到 5 辆。工业区干垃圾末端处置量控制在 139 吨/日以下,湿垃圾分类处理量达到 23 吨/日以上,两网融合可回收物资源化回收利用量达到 6 吨/日以上。2019 年,新增达标小区 14 个,累计数达 25 个

5、。绿色帐户新增 1.8 万户,累计达到 3.6 万户,实现整区域覆盖。完成定时定点/垃圾箱房改建 120 个,累计数达到 160 个。两网融合回收网点新增 8 个。可回收物收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启动新建新和生活垃圾中转站,湿垃圾车累计达到 6 辆。工业区干垃圾末端处置量控制在 128 吨/日以下,湿垃圾分类处理量达到 27 吨/日以上,两网融合可回收物资源化回收利用量达到 6 吨/日以上。2020 年,新增达标小区 8 个,累计数达 33 个。湿垃圾车累计达到 7 辆。工业区干垃圾末端处置量控制在 117 吨/日以下,湿垃圾分类处理量达到 32 吨/日以上,两网融合可回收物资源化回收利用量达到

6、9 吨/日以上。四、主要任务(一)全面规范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1、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严格执行本市生活垃圾四分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标准,鼓励各单位和住宅小区、农村根据区域内再生资源体系发展程度对可回收物细化分类。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 ,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 ,废温度计,废4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旧纺织物、废玻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适宜回收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类的废弃物。湿垃圾。主要包括:

7、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和食物加工废料等易腐性垃圾;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碎骨、蛋壳、畜禽产品内脏等易腐性垃圾;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的食物残余和食品加工废料等餐厨垃圾。干垃圾。主要包括:污损后不宜回收利用的包装物、餐巾纸、厕纸、尿不湿、竹木和陶瓷碎片等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2、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住宅小区:根据住宅小区实际,科学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收集容器设置应符合四类垃圾投放需要。多层、高层住宅小区可根据小区实际,合理设置干湿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住宅小区垃圾箱房可成组设置四类垃圾

8、收集容器,有条件的可细化设置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及小型生化处理设备。农村:农村地区应以户为单位,设置干湿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按照便利、可控的原则,相应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分类收集容器。每个自然村应设置四分类垃圾收集容器(收集点) 。单位:办公和经营场所应该设置有害垃圾、干垃圾收集容器5及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投放点。有食堂或无食堂但集中供餐的单位,在食品加工及就餐区域设置湿垃圾、干垃圾收集容器;产生餐厨废弃油脂的,还应设置餐厨废弃油脂专用收集容器。单位配置垃圾箱房的,应成组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干垃圾收集容器,产生餐厨垃圾的,还应设置湿垃圾收集容器。公共场所: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客运站、轨

9、道交通站点以及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场所应设置“两桶式”收集容器。湿垃圾产生量较多的公共场所,应当增加设置湿垃圾收集容器。临时大型活动场所,应根据活动安排及服务内容,在活动期间设置分类收集容器。分类收集容器由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按照规定设置。3、整区域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2018 年,按照“先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后全面覆盖企事业单位”的安排,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住宅小区、农村、公共场所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识管理规范 ,2018 年内全面实施分类容器及标识规范统一(有害垃圾-红色、可回收物-蓝色、湿垃圾-棕色、干垃圾-黑色) 。按照

10、道路废物箱设置规范标准,统一区域内道路废物箱标识。全面更新改造住宅小区分类投放点的垃圾箱房、垃圾容器、宣传栏、公示牌等,2018 年内实现所有分类投放点容器、标识、宣传、公示、配置“五规范”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达标验收挂牌制度,在普遍达标的基础上,推动垃圾分类示范住宅小区6(村)和示范街镇创建,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实效。(二)着力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质量4、全面落实以党政机关为示范引领的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建立党政机关和企事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责任制,强化行业监督指导,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垃圾分类日常监管工作。持续强化对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容器配置、分类投放实效等执法检查工作,严格执行“不分类、不收

11、运”的倒逼机制。将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执行情况纳入文明单位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体系,逐步将垃圾分类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各类单位职工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5、建立各方责任明确的居村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机制将垃圾分类纳入“宜居家园”行动计划,落实居村属地主体责任,负责对辖区内住宅小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发挥居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居村委、业委、物业等积极性,形成“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做好居村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协调推进和指导监督。发挥居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制定并落实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措施,引导居村民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落实住宅小区业主的垃圾分类投放主体责任,按照居民家庭

12、“一严禁、两分类、一鼓励”的分类要求,实行分类投放。通过格式合同引导,促进业主委员会将设置垃圾分类容器、配置分类驳运机具、实行分类投放管理等服务内容纳入合同文本,督促物业企业履行好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责任。76、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以干湿垃圾分类投放为主要内容,落实垃圾分类住宅小区的“定时、定点、定类、定员”制度,通过定时定点投放,规范居村民垃圾分类行为,提升源头分类实效。以定时定点和分类实效为重要指标,对住宅小区垃圾分类进行达标验收。物业企业、居委会、村委会等分类投放责任人应做好居民定时定点投放的宣传引导及日常监管。沿街商铺应按照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的相关要求,结合环卫作业单位规程,

13、实行定时定点分类交投各类垃圾。7、深化绿色账户正向激励机制以“自主申领、自助积分、自由兑换”为方向,坚持完善绿色账户和“i 分行动”激励机制。完善工业区“i 分行动”项目,力争到 2018 年,在区域内全覆盖;拓展绿色账户开通渠道,不断扩大绿色账户覆盖面,力争到 2019 年,绿色账户与垃圾分类实现同步覆盖。完善绿色账户和“i 分行动”积分规则,发挥绿色账户和“i 分行动”在促进干湿分类、可回收物回收方面的激励作用。完善绿色账户和“i 分行动”监管模式,紧密结合分类积分与居民分类投放行为,禁止“人情分” “乱积分”的行为。8、不断完善“大分流”体系坚持“大分流、小分类”的基本路径,不断完善“大

14、分流”体系。加强装修垃圾管理,规范住宅小区装修垃圾堆放点设置,引导居民对装修垃圾开展源头分类及袋装堆放,并做好大件垃圾收运服务。完善绿化垃圾单独收运处置体系,由工业区农办牵头,因地制宜做好绿化垃圾的集中资源化利用。强化集贸市场垃圾的8源头分类,由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日常监管,鼓励有条件的集贸市场设置湿垃圾资源化设施,促进源头减量。(三)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9、全面实行分类驳运收运( 1) 明确各类生活垃圾分类驳运收运要求。分类后的各类生活垃圾必须实行分类收运,坚决杜绝混装混运。有害垃圾。单位集中产生的有害垃圾应交由本市环保部门许可的危险废弃物收运企业进行收运。住宅小区产生的有害垃圾(过期药品、

15、含汞废弃物)由工业区市场监督管理所、叶城市场监督管理所上门收运,除过期药品、含汞废弃物外的有害垃圾由环卫收运企业采用专用车辆进行定期或预约分类收运。采取定期收运的,每月至少清运一次。可回收物。采取预约或定期协议方式,由回收运营单位收运后进行再生循环利用。湿垃圾。住宅小区湿垃圾由物业实施分类驳运,环卫收运企业采用密闭专用车辆收运,严格落实作业规范,避免收集点对周边环境影响,避免运输过程滴漏、遗撒和恶臭。湿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 。干垃圾。住宅小区干垃圾由物业实施分类驳运,环卫收运企业采用专用车辆收运。干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 。( 2) 落实分类驳运责任。落实物业作为住宅小区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职

16、责,实现驳运模式和驳运工具的规范化。按照定点以桶换桶、驳运后定点收运、箱房分类直运等模式,落实生活垃9圾分类收运作业单位与区域内住宅小区物业分类收集后的对接模式。物业配置与对接模式相适应的分类驳运设备,并按照收集需求配套足量的人员和驳运机具。( 3) 配强分类收运装备。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识管理规范要求,2018 年全面完成现有各类垃圾专用收运车辆的标识、涂装更新。根据分类推进进程和湿垃圾分类实效进展,按计划逐步增加湿垃圾专用收运车辆配置,至少配置一辆色彩标识规范的有害垃圾专用运输工具。(4)建立全程分类运输双向监督机制。建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与收运作业单位的双向监督机制,落实分类投放

17、管理责任人对环卫收运单位的分类收运执行情况和环卫收运作业单位对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的分类驳运、存储情况的双向监督落实专业监督考核工作。10、建立完善分类转运系统以确保全程分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分类后各类生活垃圾转运系统。按照“有分有合,分类分段”的原则,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的“两网融合” 。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进程和分类中转运输的需求,计划 2019 年启动建设嘉定工业区新和生活垃圾中转站。(四)全力推进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设施建设11、提高就地就近资源化处置能力加强对现有湿垃圾分散处置点位的改造和监管,鼓励住宅小区、农村、单位就地就近应用小型生化处理设备,最大程度实现10

18、对湿垃圾的就地资源化利用。五、组织保障(一)健全体制机制。由党工委、管委会“双牵头” ,强化党建引领,加强社会协同。完善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工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社会发展部,负责工业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日常推进。社发部综合科承担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行业主管责任,党工委和管委会相关部门应按照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协同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将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纳入居村委党政负责人的年终考评,各居村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各项任务属地落实。强化社会共治,将垃圾分类目标任务纳入宜居家园、美丽乡村建设等评价体系,提高在文明创建测评体系中的比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居村、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和广大居村民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垃圾综合治理。(二)注重宣传引导。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新闻宣传、社区宣传、入户宣传,及时总结宣传垃圾分类典型经验,形成浓厚氛围。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培养学生树立“垃圾分类要从小做起”的理念。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垃圾分类减量主题活动,引导居村民开展垃圾分类。(三)落实资金保障。工业区和各村两级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确保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按照垃圾分类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