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第五节 鱼苗培育五、饲养管理 1.清塘时最好翻动塘泥 一般多年养鱼的池塘,其塘泥中贮存着大量的 轮虫休眠卵 。 在清塘后注水到 20 30cm时,用铁耙 翻动塘泥 ,使埋在塘泥中的轮虫休眠卵上浮或重新沉降塘泥的表面,这样,萌发的轮虫数量就大大增加了。 也可采用 泼洒塘泥 的办法,效果更好,但其工作量大。五、饲养管理 2适时施肥,人为制造轮虫高峰 水温在 20 25 时,用生石灰清塘注水后的 7 10d,轮虫的数量最多出现轮虫高峰 为做到鱼苗能在轮虫高峰期下塘, 掌握施肥时间是关键 鱼苗下塘前须认真检查池中是否有蝌蚪、蛙卵、小鱼、小虾、大型水生昆虫等敌害生物 五、饲
2、养管理 3缓养鱼苗,饱食下塘 鱼苗运到池边后,应先将装有鱼苗的密封的塑料袋,放入鱼苗池中,并打开袋口,放出气体,逐步使袋内外水体温度一致 鱼苗经缓养后,需饲喂鸭蛋黄,肉眼可见鱼体有一白线时,方可下苗入池。 鱼苗下塘时的水温不能低于 13.5 。五、饲养管理 4合理密养 一般情况下,将鱼苗一次养至夏花,每平方米可放养120 180尾; 若将鱼苗养至乌仔分池,每池可放养 240 400尾; 乌仔养至夏花,每亩可放乌仔 8 12万尾左右。 一般青鱼、草鱼鱼苗放养时可稀一些,鳙、鲢、鲮等可适当密些;若要求培育至夏花的时间短,可适当稀放。五、饲养管理 5精养细喂 (1)农家肥加豆浆饲养法 轮虫阶段 水蚤
3、阶段 精料阶段 锻炼阶段 五、饲养管理 5精养细喂 ( 2)大草饲养方法 五、饲养管理 6分期注水 其方法是在鱼苗下塘时水位保持在 50 70cm,以后每隔3 5d加注新水 1次,每次使水位升高 10 20cm,培育期间共加水 3 4次,最后加注到最高水位 五、饲养管理 7.加强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要求每天巡塘 3次,做到 “ 三勤 ” 和 “ 三查 ” 。 早 上巡塘查鱼苗是否浮头,查鱼病情况, 勤 捞蛙卵,消灭有害昆虫及幼虫; 午 后查鱼苗活动、吃食情况, 勤 除杂草; 傍晚 查池水的水质、水温、投饵施肥及用药数量、注排水口和鱼的活动情况等, 勤 作记录,对次日的投饲、施肥、注水等工作进行安排。 同时需加强鱼病检查和防治工作。 五、饲养管理 8拉网锻炼要做到细致、轻快、不伤鱼 ( 1)所需的工具和网具 夏花网 鱼苗网箱 鱼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