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猩红热的临床诊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陆海英一、概述 猩红热是 A 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还可以由于变态反应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猩红热以冬春季节发病为最多。多见于小孩,尤其以 5 15 岁居多。 二、简史 猩红热是一个很古老的疾病,在古代中医将猩红热描述为阳毒、斑、疾疹、痧症等。清代雍正年间,叶天士( 1723 年)描述的 “ 烂喉痧 ” 流行、清代乾隆年间余师愚( 1768 年)描述的 “ 疾疹 ” 、 1801 年陈耕道在疾痧草中描述的 “ 疾痧 ” 、金德鉴在烂喉痧辑要中记载的 “ 烂喉丹痧 ” ,均为猩红热流行时典型症状的描述。 1675 年国外学者 Sydenhem 首次对猩红热做了详细的描述,定为猩红热。国内早期译为红热症、疹子热症。 1881 年国内的学者孔庆高译为玫瑰红症。 1909 年丁福保从日文译为猩红热。 三、病原学 病原为 A 组乙型(型)溶血性链球菌。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 0.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