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782178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课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数学课标题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全面 )、( 持续 )、(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基础性 )、( 普及性 )和( 发展性 ),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

2、)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 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 自尊心 )和( 自信心)。10、教师要善于利用( 评价 )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 调整 )和( 改善 )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1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

3、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4、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15、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16、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17、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

4、受平移 、(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 18、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9、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

5、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1、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22、创新意识

6、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23、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24、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25、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

7、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6、“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7、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8、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9、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30、数学课程标准

8、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3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3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3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3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

9、、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3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3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3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3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4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

10、式和因材施教。 4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二、选择题1.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教师成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2.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 STS 课程设计思想4. 新课程倡导的学

11、生观不包括( B)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5. 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6.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7. “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8. 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

12、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 9.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0.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恰当地组织教材 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B. C. D. 1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1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B)(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几何与直观 D、图形与直观 13、推理

13、一般包括( C )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1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A、一 B、二 C、三 D、四 1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16、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C)的意义。 A、分数 B、小数 C、负数 D、万以上的数 17、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D)、勇

14、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 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 18、(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经历 1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C)的过程。 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B、“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 C、“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 D、“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 20、(D)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A、文本资源 B、社会教育资源 C、生成性资源 D、信息技术 2

15、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2、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23、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2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

16、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2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的动词。 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 27、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 STS 课程设计思想 2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2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17、 附属内驱力 3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3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3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3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A. 为了全面了解学

18、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3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36、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37、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8、“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39、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A、学习

19、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40、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41、“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A、一 B、二 C、三 D、四 42、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4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 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44、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 、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