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总8页).doc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7887199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总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总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总8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总8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总8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史 论述题整理1、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一、儒学的思想体系发展1、春秋时期:是儒学的初创时期。孔子初创了儒学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孔子的主观愿望是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从而回到西周尊卑、长幼有序的奴隶制社会。他提出的“仁”是儒学思想的创新,奠定了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借由“礼”和“仁”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巩固窃位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2、战国时期: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以德治国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善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致良知;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孟子建构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使孔子开创的儒学朝着系统化、伦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与之并列的荀子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教育内容上应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他的学说反映了儒法合流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