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总复习材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793998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3.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高考总复习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地理高考总复习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地理高考总复习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地理高考总复习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地理高考总复习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理高考总复习材料第一讲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1.1 地球与地图形状一、地球 半径赤道二、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纬线 经线定义在地球以上,与赤道相平行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在地球以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线圈形状 全园;除南北两极点外;赤道平分地球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平分地球长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度相应的纬线等长等长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所有经线都相较于南北极点间隔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指示方向 东西(无限) 南北(有限)纬度 经度起点线 赤道(平分地球) 本初子午线

2、定义线面角,即该点与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两面角,即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划分 自赤道向南北纬各 90 度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 180 度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 20W 和 160E 东西半球判断方法 自北向南递减,北半球 自西向东增大,为东经1、 半球划分:南北半球0 即赤道,东西半球20W,160E2、 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3、 飞行问题一般方向 经纬网(同一经线、同一纬线、不同经线)指向标概念三、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表示大小比较(缩放)图例和注记四、等高线地形图1、概念2、判读(间距、疏密、形状、示坡线、特殊等高线)3、运用(水系、水文、气候(水热状况、坡向、迎风

3、坡、背风坡、阴坡、阳坡) 、大坝、码头、公路、引水、农业)4、相对高度和海拔、坡度、井的深度相对高度 (n-1)dH(n+1)d坡度 tan=h/l井的深度 h=a-b(地下潜水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相对高度式中,要求等高距相同,如果等高距不同,就直接在图上读两者取值区间,再交叉相减5、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1)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基线(2)确定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3)在剖面线上标出各点,一一对应到水平基线上,标出各点高程(4)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第二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1.2 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

4、课本 P3 图 1.2)太阳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 P4 图 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 P5 图 1.5)分类 特点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 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 P6)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自身条件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1.3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

5、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8 图 1.7)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5)不利影响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 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11)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 P11 活动) ;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扰动地球磁

6、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1.4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横波 慢 固体 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纵波 快 固体、液体、气体 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圈层名称 位置 厚度 特点地壳 莫霍界面以上 平均厚度 17 千米 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地幔 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2800 多千米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 3400 多千米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二、

7、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水圈 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生物圈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第二讲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 7 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

8、太阳日=24 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 日 6 时9 分 10 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 5 时 48 分 46 秒 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 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 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 月初,地球

9、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 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二、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度。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夜半球上 ,晨昏线上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小时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

10、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既 1=4 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 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3昼夜长短的计算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计算: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11、说明: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2定日期: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 6 月 22 日;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 12 月 22 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 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3时间计算: 找特殊时刻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点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 点; 平分昼半

12、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12;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24 点或 0 点。依据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 12 点的经线。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 P18)如右图: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

13、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 6:00 时日出,18:00 时。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

14、小到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计算公式:H = 90 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反之越小。五、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

15、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 月为春季,6、7、8 月为夏季,9、10、11 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2)传统四季:以 “四立”为起始点。(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

16、,温带范围缩小。第三讲 晨昏线图与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一、晨昏线图的判读(一)利用晨昏线图判别季节1.利用晨昏线与经线的斜交状态判断夏半年和季节 解析:左图中的晨线与经线斜交则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北半球处在冬半年中。右图中的晨线与经线左斜交,则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北半球处在夏半年中。若晨昏线与经线斜交的度数是已知的,确切的季节也可读出。右图中 角为20,说明太阳直射20N 纬线,就可判断出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2.用北极、南极地区的极昼极夜状态判断冬夏半年和季节解析:左图中 AC 弧是晨线,AB 弧是昏线,则 BAC 弧之内是昼半球,之外则为夜半球,所以可以看出,70N 纬线正发生极夜,太阳直射20

17、S 纬线,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二) 利用晨昏线图判断节气1.通过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判别冬夏至日解析:左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此图为南极地区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则可看出整个南极圈全部是极夜,因此可判断出此日为北半球夏至日。解析:右图中可看出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以内全部发生极昼,所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解析:上图中 AB 是晨线,A、B 两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因此 AB 右侧为昼半球,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全部进入极昼,所以此图表示的时间是北半球夏至日。2.在晨昏线图上,晨线或昏线与经线重合,或经过极点,则为二分日下面五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这五幅

18、图的共同特点就是全球等昼等夜,都是二分日图。三、利用晨昏线图判别特殊地方时晨昏线与赤道交点上的地方时或晨昏线与其他纬线圈的切点,这些特殊点的地方时都是可知的。解析:右图根据标出的经度数可判定出以极点为中心的晨昏线图,阴影部分为夜,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于 M 点,A 点为晨线与赤道交点,B 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根据赤道终在昼夜等长的原理,就判别出 A 点地方时为6点,B 点地方时为18点。因为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所以经线 AS、BS 的地方时分别为6点、 18点。而晨昏圈与纬线切点所在的经线应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中分线,如图中180经线是夜半球中分线,因此可判别出此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19、0 经线的地方时则为12点。四、利用晨昏线判别日出、日落时间和昼夜长短时间只要在图上读出日出或日落时间,根据以下关系式: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2点,日落时间=24点- 日出时间,昼长=2 (12点- 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点) ,其他时间都可判别出来。解析:右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B、C 两点为晨线与纬线的交点, A、D 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则 C 点(赤道上)日出时间为 6点,日落时间为18点,昼长与夜长都是12小时;B 点(C 点东移30 经度)日出时间为8时,日落时间为16 时,昼长为8小时,夜长为16小时;A 点日出时间12时,日落时间为 12时,昼长0时,夜长24小时,正在发

20、生极夜;D 点日出时间为0时,日落时间为24时,昼长24小时,夜长0时,正在发生极昼。二、太阳光照的类型及判读由于观察的角度和位置不同,日照图种类众多,大致可分为公转位置图、侧视图、俯视图、平面图、坐标图、直观图和变式图。1、 公转位置图读这类图型的关键是看三点:一是自转和公转要一致,二是逆时针转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顺时针转为南极上空的俯视图,三是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图中,A 点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图中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按节气划分,A 点为北半球冬至日(12 月 22 日),B 点为北半球的春分(3月 21 日),C 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 月 22 日),D 点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 月 23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