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技术【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7944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技术【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视技术【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视技术【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视技术【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电视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视的产生、发展历程及特点,趋势等。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提高,电视产业在迅速的发展,由原来的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再到现在的数字电视。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人们对电视的要求也更加趋向生活化,网络化。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电视技术、数字电视 1.引言 电视诞生于 20 世纪 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 1920 年首先研试电视机, 1936 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 1940 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 1941 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 电视

2、广告。彩色电视机 则于 1954 年问世。 1953 年 2 月,日本 NHK 电视台首播,同年 8 月NTV 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 一个商业电视台。 1958 年 5 月 1 日 晚 7 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 9 月 2 日正式播出。 从此,电视机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传播和思维方式。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 。 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 2.电视的发展历程 最早是在英国出现的黑白无声电视机,后来出现了有声电视,黑 白电视不仅频道少,电视寿命也很短,不耐用 。 再后来是出现了彩色的电视机,当时的彩色电视是用的专用

3、频率,没有办法和黑白电视兼容的,后来开发出来能兼容黑白电视的 NTSC 制式,由于受干扰比较大,后来出现了逐行倒相的 PAL 制,再后来出现了数字电视机 , 寿命也很长,主要的是他不用模拟信号了,现在用数字传播,图像很逼真,频道也很多。电视机内部最早是电子管的,后来是晶体管的,最后是集成电路的 。 我国彩电业起步于 70 年代中期,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初期 是 导入期,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初期 为 成长期,心脏 90 年代中后期 为 成熟期 。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 1958 年。在大跃进热潮中,天津 712 厂彩国产电子管心脏一部分当时苏联的元器件生产出了北京牌 1

4、4 英寸黑白电视机。当时我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 1970 年 12 月 26 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 70 年代未、 80 年代初我国彩电事业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方针,与国外合作, 采用 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发展自己的民族彩电工业。 1978 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 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82年 10 月份竣工投产,接着我国彩电工业摆脱了自行摸索的阶段,缩短了与国外彩电技术的差距。 1985 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 1663 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

5、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这期间国产品牌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到 1987 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 1934 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进入 90 年代后期,我国彩电业无论是生产技术、产销量、企业管理等已全面进入成熟期 。 最早是在英国出现的黑白无声电视机,后来出现了有声电视 ,黑白电视不仅频道少,电视寿命也很短,不耐用 。 再后来是出现了彩色的电视机,当时的彩色电视是用的专用频率,没有办法和黑白电视兼容的,后来开发出来能兼容黑白电视的 NTSC 制式,由于受干扰比较大,后来出现了逐行倒相的PAL 制,再后来出现了数字电视机 , 寿命也很长,主要的是他不用模

6、拟信号了,现在用数字传播,图像很逼真,频道也很多。电视机内部最早是电子管的,后来是晶体管的,最后是集成电路的 。 3.数字电视的相关技术 ( 1)数字电视关键技术:信源解码、复用、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的 HDTV(高清度电视)的核心技术。 ( 2) 数字电视的信源编解码技术:信源编解码技术包括视频压缩编解码技术及音频压缩编解码技术。视频编解码技术是 HDTV 的技术难点,数字电视尤其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在现实过程中,最为困难的部分就是对视频信号的压缩。数字电视要比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因而数字电视的图像不能象模拟电视的图像那么直接传输,而是要多一道压缩编码工序。视频编码技术主

7、要功能就是完成图像的压缩。音频编解码技术:与视频编解码相同,音频编解码主要功能是完成声音信息的压缩。声音信息数字化后,信息量比模拟传输状态大得多,因而数字电视的声音不 能象模拟电视的声音那样传输,而是要多一道压缩编码工序。 4.电视技术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视机技术发展趋势将会出现以下十大特点: ( 1) 两极化。一是微型化。液晶显像屏幕的微型机屏幕尺寸 3.8 厘米至 3.9 厘米,由阴极射线管显像的微型机屏幕尺寸在 14 厘米以下。二是大型化。如壁挂式薄型平板电视机,阴极射线显像大屏幕电视机和投影式大屏幕电视机等。 ( 2) 装饰化。电视机将以其精美的造型和装潢成为房间布

8、置中漂亮的装饰品,并可替代壁画或镜柜等物。 ( 3) 数字化。出现用数字集成电路将模拟量变换为离散 数字量的电视机。 ( 4)系列化。是设计工作中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和便于售后服务的技术手段。 ( 5) 高清晰度化。原电视机屏幕的 625 根扫描线将增加到 1250 根,画面质量可提高 100% ( 6)立体声化。电视机具有双声道音响效果,音质可与激光唱片相媲美 。 ( 7)多频道化。可接收 10 个以上甚至上百个的电视台节目。 ( 8)卫星化。通过户外特殊装置的天线,可接收卫星传送的数个、数十个,甚至全球的电视台节目。 ( 9)日视化。经过对滤色器、显视屏改进后的电视机

9、,即使在白天或阳光下,仍能收看到很 明亮的电视图像。 ( 10)新材料化 。 5.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加活跃,而靓丽的外形和画质不管是什么功能的液晶电视,都会是其占有市场的 关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视的需求方向趋向 大屏化 、超薄化、外观艺术化、功能娱乐化、数字网络化、 LED 背光、环保节能、全高清、性价比等。 消费者对审美感受的重视,对时尚与家电、家居一体化的意识增强, LED 超薄时尚、节能环保以及色域提升是 LED 获得用户肯定 的原因。 2010,作为引领全球消费电子趋势风向标的盛大展会, 3D 技术、 互联网液晶电视等一系列全新技术纷纷亮相,携手发 展迅速的 LED

10、 液晶,成为了平板电视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潮流。液晶电视市场将延续 之前的发展特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 , 3D、互联网电视、 LED 液晶电视将会在 之后 的市场表现更 参考文献: 1Mason A G,Lodge N K.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development in the SPECTRE Project. Int. Broadcasting convention,Amsterdam, 1992. 2Spaeth,J.: Mind the Measurement Gap: Measured and Unm-s-r-d

11、 Media Occasio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st Annual ARF Audience Research Symposium, Advertising Research Foundation, New York (2006) 3陆地著 .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M.新华出版社, 1999. 4傅殷 .中国数字电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探索 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 社 ,2001 . 5杨延宁,杨世平 .我国数字电视广播的最新进展 J.中国有线电视, 2002( 1) . 6 王忠诚 .新型 I2C总线数码彩色电视机精解精修 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

12、02年 . 7王锡胜 .我国发展数字电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J.中国有线电视 ,2003 年第 11 期 P6-14. 8刘雪颖 ,从媒介形态的 嬗 变看数字电视现状和发展 J,当代传播, 2003 年 05 期 . 9陈共德 我国有线电视产业的 SWOT 分析 期刊论文 -中国有线电视 2004(13). 10高巍 .数字电视 业务竞争对手分析 J.广播电视信息, 2004(11):50-53. 11郑敏华,宣冶 . 基于 I2C 总线的电视机特点与检修 J.中国有线电视, 2007, 8: 741-742. 12辛长平 .家用电器技术基础与检修实例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年 2月 . 13田安红 .周非 .付承彪 TV-GPS 技术融合实现无缝定位分析 期刊论文 -电视技术 2009(8). 14辛长平 .家用电器技术基础与检修实例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年 2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