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2018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Q** 文档编号:80415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人教版2018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新人教版2018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编新人教版2018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编新人教版2018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编新人教版2018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部编新人教版 2018 三年级上册第 2 单元教案 4、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山行、赠刘景文教 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一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引入新课。 1、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

2、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赠刘景文 3、苏轼 (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 山 (今属四川 )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课件)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3、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 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指导写字 1、 让姓 “刘 ”的小朋友范写刘 2、 请部分学生指导写字,说清要注意什么? 六、家庭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4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二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交流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背诵赠刘景文 2、 说说诗歌的描写的景色。 3、 出示山行 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长安 )人。

4、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 “老杜 ”,称杜牧为 “小杜 ”。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3、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3、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 五、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

5、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六、家庭作业 背诵古诗两首,家长签字。 4、 古诗三首 之 夜书所见 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 ,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 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

6、、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 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法分析: 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 “ 以读为本 ” ,诗歌教学更是如此。 “ 三分诗,七分读 ” 这句话就强调了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根据夜书所见一文的诗歌题裁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 “ 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 ” 的方法进行教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

7、行为,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在读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资源、练习说话、启发想像、改编古诗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自主状态。整个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以读 为本,说、写结合,突出能力训练。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的感染。课堂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努力营造自主空间,使学生学得得法,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 “ 促、深、忆、萧、梧 ” 五个生字,会写 “ 促、深、忆 ” 三个生字。 ( 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

8、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 、关键: 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文做到 “ 字字有情,句句含情 ” ,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 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 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

9、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 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 “ 书 ” 、 “ 所见 ” 的意思,近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

10、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 “ 动客情 ” 。) 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 “ 知 ” 的意思。(品 “ 挑 ” )(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 “ 注释 ” 。(看图也是阅读的一 种方式,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图文结合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作

11、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 “ 江上秋风动客情 ” 中的 “ 动客情 ” ,也就是 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 “ 动客情 ” 就是全诗的中心句,文字中融进了诗人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 “ 想家 ” 、 “ 乡愁 ” 的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 “ 朗读之星 ” 。(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 “ 朗读疲劳 ” 。)

12、 2.齐背诗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 优美的现代诗。 (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树立了 “ 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 ” 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空间。给学生留

13、下自主空间,可做课堂小练笔,也可课下写成,下节交流。) 板书: 见: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夜书所见 听:寒声 秋风 思乡、孤独 感:动客情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作文周刊(小学 三年级版) 2015 年第 37期作品,作者是张秋生。作者以简洁、平实又富有童趣的语言赞美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通过生动、童真的语言使得上学的路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作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赞美美!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 6 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 13 个生字,会写“金色、水泥”等 17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4、。 3.感悟课文内容,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怎样一条水泥道。 4.在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并学会发现美和赞美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怎样一条水泥道。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找找身边的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洼、印”等 6 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 13 个生字,会写“金色、水泥”等 17 个词语。 2.规范、公正地书写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你们见过水泥道吗?你见到的水泥道是怎样的? 2.师:那你们见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吗? 3.猜猜看: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子的? 4.让我 们一起走近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吧,出示课题: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5.指导朗读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