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浙 江 省 山 海 协 作 工 程 “十 一 五 ”规 划前 言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省总体上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三大跨越,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不断加强。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方面原因,全省区域发展尚不平衡,内陆山区和部分海岛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快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发展,推进省内区域间协调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总体思路和目标是
2、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项目合作为中心,通过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引导发达地区企业向欠发达地区投资,促进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合理流动,实现省内沿海发达地区与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为进一步明确山海协作工程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推动全省山海协作工程深入实施,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05 22 号)、 浙江省国民经 2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政2006 12 号)等文件精神,制 定 浙 江 省 山 海 协 作 工 程 “十 一 五 ”规 划 。规 划 期 限 为20062010 年
3、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现实基础党的十六大以后,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作出“八八战略” 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把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自 2002 年 4 月以来,山海协作工程在巩固中深入,在深入中发展,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合作格局已经形成。自山海协作工程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全省山海协作工程领导小组,并通过开展年度系列活动、召开工作会议,不断把山海协作工程引向深入。各地党委政府、省级有关部门围绕
4、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结成对口协作关系。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活动。目前,全省已形成以“ 结对子” 为重点,多 层次、多渠道开展合作与交流的山海协作新格局。2、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省委、省政府围绕山海协作工程先后 3 出台了 2 个政策文件,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山海协作工程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各地、各部门也不同程度落实了配套政策。每年开展的督查调研使山海协作工程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由组织推动机制、政策激励机制、跟踪协调机制构成的机制保障体系不断创新。全省 90%以上的县(市、区)落实了专门工作机构。年度山海协作工程系列活动和
5、“义博会” 山海协作专区已被打造成为山海协作工程的重要平台。衢州、丽水两地先后成立的山海协作企业联合促进会,促进了山海协作企业综合和群体优势的充分发挥。3、协作氛围日益浓厚。山海协作工程在政府推动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互访交流频繁开展,山海协作工程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使企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十五”期末,省政府专门发 文表彰了山海协作工程先进单位、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极大鼓舞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推动山海协作工程实施的热情。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使山海协作工程家喻户晓、备受瞩目,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山海协作工程的浓厚氛围。4、合作成效十分显著。截至 2005
6、年底,全省累计签订山海协作项目 2354 个,协议总投资 860.9 亿元,到位资金 265.65 亿元,欠发达地区有组织输出劳务 18.1 万人。同时,发达地区和省属有关部门通过山海协作工程平台向欠发达地区提供社会事业 4 帮扶资金 8800 多万元。山海协作工程的实施,不仅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进步、劳动力转移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推动了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的跨区域扩张,为全省产业布局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实践证明,山海协作工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对帮扶的新模式,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发达地区与
7、欠发达地区山海协作结对安排 杭州市、绍兴市衢州市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绍兴县、上虞市、诸暨市、嵊州市淳安县、衢江区、开化县、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柯城区 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丽水市北仑区、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南湖区、秀洲区、嘉善县、桐乡市、海盐县、海宁市、平湖市、德清县、长兴县景宁县、青田县、松阳县、遂昌县、龙泉市、莲都区、云和县、缙云县、庆元县 宁波市舟山市镇海区、海曙区、奉化市、象山市定海区、普陀区、嵊泗县、岱山县 温州市(市内对口)瑞安市、乐清市、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文成县、泰顺县、永嘉县、苍南县、平阳县 金华市(市内对口)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磐安县、武义县 5 台州市(市
8、内对口)路桥区、玉环县、温岭市天台县、仙居县、三门县在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合作意识有待深化。主要是有些地区对实施山海协作工程长期性、艰巨性的估计不足,主动对接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主要是各地配套政策出台滞后,同时针对我省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趋紧的情况,亟需实施相应扶持政策。三是协作部门综合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协作机构的职能、力量,还难以适应新形势对协作工作的要求,在创新协作机制、探索合作途径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6 (二)发展环境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将贯穿于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当前,深入推进山海协
9、作工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1、从政策环境上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八八 战略” ,推进欠发 达地区加快发展。这些都为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发展必须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发展之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对“三农” 问题 突出的欠 发 达地区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要求。通过山海协作工程实现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2、从
10、工作环境上看,通过“十五” 时期的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特别是我省发达地区发展水平加快提高,为通过区域协作、借助外部力量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也为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推进,我省欠发达地区同样出现了土 7 地、能源供应紧张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创新合作途径,成为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重大课题。3、从社会环境上看,随着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等理念的深入人心,全省上下越来越认识到缩小地区差距的重大意义;随着
11、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制约的不断加大,突破行政区划优化配置资源,推动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地区的客观需要和自觉行动,广大干部群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 “十一五” 时期是我省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也是山海协作工程大有可为的时期,社会环境十分有利于山海协作工程的深入实施。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十一五” 时期,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围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努力建设“法治浙江”
12、的总体部署,立足统筹区域发展的主题,从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布局出发,着眼于提高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拓展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努力使我省在统筹区 8 域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二)基本原则1、立足全局,科学发展。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必须贯彻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深入推进,发挥山海协作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大全方位合作的力度,促进欠发达地区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2、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要通过加强领导、搭建平台、健全机
13、制、营造氛围等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引导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开展符合功能区位定位、符合发展要求的项目合作。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我省体制机制灵活、民营企业众多的优势,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山海协作工程的积极性。3、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按照互利合作的新理念和造血帮扶的新模式,把发达地区的资金、管理、人才等优势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市场、成本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合作,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合理配置,使发达地区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资本的有效增值;使欠发达地区潜在资源得以开发,剩余劳动力得以就业,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以提高。4、改革创
14、新,与时俱进。要不断拓展山海协作的地域空间, 9 在加强省内、市内协作的同时,推进欠发达地区与周边省外地区及长三角地区间的协作。要不断拓宽山海协作的领域,在加强项目、劳务、科技等方面合作的基础上,充实和加强人才引进、干部交流、山海协作园区建设等内容。要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发达地区既要帮助欠发达地区引进项目、引进资金,也要发挥自身人才、管理、信息优势,帮助解决项目建成后面临的技术开发、市场拓展、管理营运等具体问题。三、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一)工作目标“十一五” 时期,要围绕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组织推动发达地区与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开展合作,落实一批合作项目,以点带面,综合推进,努力提升欠发达地区
15、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欠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稳步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通过在欠发达地区实施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培育一批优势产业,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一批特色基地,建设一批示范区块,拉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力争到 2010 年,使山海协作工程项目的增加值分别占当地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20%。 10 2、促进全省生产力布局优化。围绕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充分考虑欠发达地区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合作项目,推动我省生产力布局不
16、断优化。到 2010年,全省达成山海协作工程合作项目数量 1500 个(300 个/年),合作金额 150 亿元(每年 30 亿元)。3、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把解决欠发达地区“ 三农” 问题作为山海协作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实施“山海 协作工程 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 和“省外浙商回归工程 参与新农村建设计划” ,在欠发达地区农村落实一批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切实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扶持力度。4、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区域合作,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和输出, “十一五”期间,使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输出新增 15 万人次(每年 3 万人次),对口培训劳务 1.5 万人(每年 0.3 万人)。进一步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使之与我省产业结构相协调。5、促进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组织推动省级有关部门和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向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建设项目倾斜,引导社会各界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才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力争在“十一五 ”期间,组织实施社会事业项目 100 个(每年 20 个),推动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