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 XXX 环城路立交桥 二、建筑地点及拟建基地平面图 本建筑位于 XX 市跨 XX 铁路。 三、建筑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为大桥台尾至台尾,里程为 K10+403.58K10+914.58 四、设计任务 (一)建筑设计部分 A、 计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环城路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道;结构计算按双向六车道考虑; 考虑满人工况,按规范规定进行折减。2、设计车速:80km/h3、净空高度:根据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装载限界(暂行) 和200km/h 客货共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暂行)的通知 (铁科技函2004157 号文)的要求。 新建跨线桥满足 7.96 米
2、净高要求。4、桥梁宽度:环城路立交全桥宽 26m,采用分幅设计。由 0.5 米防撞护栏+12.25m 机动车道+0.5m 隔离物+12.25m 机动车道+0.5m 防撞护栏组成。5、设计荷载:(1)恒载:结构重力:根据材料重力密度计算。(2)活载:汽车荷载等级:城-A 级(公路级验算)汽车冲击力:梁及桩柱式墩台计冲击力。车道横向折减系数:按 CJJ77-98 执行。土侧压力:按 CJJ77-98 执行。制动力:按 CJJ77-98 执行。风荷载、温度影响力、支座摩阻力等其它分项荷载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执行。桥面纵横坡:最大纵坡 4,横坡 1.5。桥面纵横坡通过下部
3、结构调整。具体办法为通过墩台顶倾斜及梁体斜置调整。6、桥梁宽度:环城公路立交全桥宽 26.0m,按双幅桥布置。7、平面线型:桥梁跨铁路处为正交,全桥平面线型采用直线及部分圆曲线和缓和曲线。B、设计内容 (1)建筑方案及其初步设计; (2)建筑物平面、立面和剖面设计; (3)主要部位的建筑构造设计及材料作法; (4)绘制建筑图纸。 C、成果形式 1)建筑设计说明书。 2)绘制图纸 建筑设计说明,总平面图(比例 1:500) ;纵断面图(比例 1:100) ,墩柱盖梁图(比例 1:100) ;剖面图(比例 1:100) 。 (二)毕业设计成果总汇 1、设计说明书一份(采用统一稿纸,并由打印机输出)
4、 (1)中外文摘要(600 字左右) (2)建筑、结构设计说明书(30004000 字,含图表) (3)结构设计计算书(约 2 万字) (4)列出参考资料和文献 (5)外文资料翻译 5000 字(要求与建筑工程相关的资料,可自选,但需要指导教师确认) 。 2、设计图纸部分 绘制图纸:图纸规格 A1(白图) ,1012 张,其中手画图应有 3 张,其余应为计算机(CAD)绘图,经指导教师批准,可全部为计算机出图(每组不超过 4 人)。答辩时要求出示相应设计的建筑和结构设计手画方案图(2 号或 3 号图,比例为 1:3001:200) 。 (三) 、建筑技术条件 根据 XX 省 XX 地质工程勘察
5、院工勘报告选用1、地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根据现场调查/钻孔揭露,综合室内土工测试成果,钻孔深度内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Qml) 、耕表土(Qpd) 、第四系冲积层(Qal) 、第四系残积层(Qel)及下伏侏罗系基岩(J) ,分述如下(前面数字为层序号):人工填土层(Qml)由素填土组成,灰红、灰黄、灰褐色,稍湿,松散,由亚粘土堆填而成,局部含碎石、砖块等堆填,成分不均匀;层顶埋深 0.00m,层厚 0.803.20m,层顶标高 10.2010.56m。耕表土层(Qpd)浅灰、灰褐色,湿,组织结构疏松,由亚粘土组成,含植物根系;层顶埋深0.002.80m,层厚 0.202.20m,层
6、顶标高 7.7514.20m。第四系冲积层(Qal):本层为冲积堆积物,力学强度差异变化较大,主要由粘土/亚粘土、亚砂土、淤泥质土、粉细砂组成,按物质成份/力学强度划分为五个亚层。1 粘土/亚粘土(Qal):灰黄、灰白、浅红色,硬塑,稍光滑,干强度及韧性较高/中等,属中等压缩性土;层顶埋深 0.603.20m,厚度 1.0010.40m,层顶标高 7.3612.70m。2 亚砂土(Qal):灰黄、灰白、浅红色,湿,稍密中密,干强度及韧性较低,属中等压缩性土;层顶埋深 0.805.70m,厚度 1.307.70m,层顶标高3.008.22m。3 粘土/亚粘土(Qal):灰黄、灰白、浅红、灰褐色,
7、硬塑,稍光滑,干强度及韧性较高/中等,属中等压缩性土;层顶埋深 1.005.40m,厚度2.304.80m,层顶标高 3.168.01m。4 粉砂/细砂(Qal):灰黑、灰白、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含少量粘粒;层顶埋深 4.2010.70m,厚度 1.002.50m,层顶标高-0.934.82m。5 淤泥质土/亚粘土(Qal):灰黑、浅灰色,软塑,含有机质及朽木碎屑,属于高压缩性土;层顶埋深 5.809.70m,层厚 1.403.50m,层顶标高0.863.21m。第四系残积层(Qel) ,由亚粘土组成,局部亚砂土,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风化未经搬运残积物,组织结构全部破坏,紫红色,硬塑/中密
8、,矿物成分已风化成土状,遇水易软化层顶埋深 5.4012.00m,层厚 1.206.70m,层顶标高-1.708.20m。侏罗系基岩(J)在钻孔揭露深度内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岩,按风化程度/力学性质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岩/弱风化岩/微风化岩,分述如下:1 全风化岩:紫红、浅红、灰褐色,岩石风化剧烈,岩石结构基本破坏,矿物成分已风化成土状,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易软化;局部夹强风化岩块,顶板埋深 7.0013.50m,厚度 0.603.70m,顶板标高-2.653.20m。本层取土样 1件作土常规试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表 3;标准贯入试验 12 次,校正后锤击数 N=29.039.9
9、击,平均 34.3 击。2 强风化岩:紫红、灰黄、浅红色,稍硬,岩石风化强烈,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节理极发育,岩芯呈土夹碎石状碎块状,泡水易软化;局部夹中风化岩块,顶板埋深 9.2016.00m,厚度 1.5017.00m,顶板标高-4.900.80m。3 弱风化岩:紫红、浅红色,泥质粉砂结构/粉砂结构,层状构造,裂隙/节理发育,岩芯呈块状、碎块状,岩芯敲击,声较哑;顶板埋深 11.7031.00m,层厚 2.0013.60m,顶板标高-18.28-2.96m。4 微风化岩:紫红、浅红色,泥质粉砂结构/粉砂结构,层状构造,裂隙/节理较发育,岩芯呈块状、柱状长柱状,岩芯
10、敲击,声较脆;顶板埋深22.0037.30m,揭露厚度 2.808.90m,顶板标高-26.74-13.09m。2、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土层中的孔隙水和下伏风化岩体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土层主要赋水层为4 粉砂/细砂,透水性及富水性均较好,水量中等,其余各土层透水性及富水性较差,水量贫乏;下伏揭露岩体风化裂隙发育,其透水性稍好,富水性中等;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岩土层间孔隙/裂隙间渗入补给。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混合静止水位埋深 0.455.10m,场地水位埋深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明显。勘察期间在钻孔 Jz05 环 Z-03、 Jz05 环 Y-14 中分别取水样各
11、 1 组,进行水质简分析,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有关规定综合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3、场地适宜性及稳定性评价 场地适宜性及稳定性评价场地微地貌单元属于冲积平原及剥蚀残丘,场地较平坦,地形微起伏,场地附近及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未见有区域性断裂构造/全新活动断裂构造通过的迹象,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周边地质环境遭受一般破坏,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和诱发其它不良地质作用的可能性小,但工程施工期间,可能对广深高速铁路运行可能产生影响,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稳定性尚好,适宜工程建设。场地地震效应及地震动参数场地内钻孔揭露深度内的
12、土层存在淤泥质土、粉细砂层,在遭遇高于本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具震陷/液化潜势。根据场地钻探揭露资料和当地建筑经验,场地土类型综合判定为软弱土,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判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为 0.35s。(四) 、参考资料 、国家标准、规范、规程 1、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3、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5、公路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JTG D62-2004) ;6、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8、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参考书 教科书 建筑设计资料集(13) 钢筋混凝土、钢结构设计手册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上、下册 广东省建筑、结构通用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