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我的哈佛岁月读后感范文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名著我的哈佛岁月读后感李欧梵先生是我敬重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读大学,第一次捧读铁屋中的呐喊时的震动和愉悦,及至读到他的狐狸洞呓语,始在语言的轻松机智和见解的独到深刻背后了解到欧梵先生“狐狸型”的治学方式和为人的性情,更添了一份学术之外的亲切。近来欧梵先生又有新著我的哈佛岁月面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我耳闻后忙找来一睹为快,同时也在关注网上报端的书评;其间有两则评论、商榷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先是9月7日中华读书报上刊登了徐慈威的一篇一流学者的“二流”著述评李欧梵的新著我的哈佛岁月,其后半月余,新京报“书评版”又登出了一则与徐文商榷的文章(9月23日,“二流”学者的“三流”著述兼与徐慈威先生商榷),署名“舒平”。读完我的哈佛岁月,我原本想写点什么,一时没有下笔,正巧看到这两篇评论,还是把自己的一点想法写出来。这两篇文章的名字放在一起有点绕,先要解释一通。徐文题为“一流学者的二流著述”,在文中有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