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马宴又叫质孙(只孙)宴,是蒙元时期最为重要的宫廷宴享大会,其内容有宴饮、歌舞、各种杂技、竞技与游戏等,是一个大型的狂欢盛会。对于诈马宴的活动内容,学术界并无多大争议,但关于“诈马”一词的解释,却有着诸多分歧。元明清人的一些文献对此或语焉不详,或解为赛马。20世纪80年代,分别有韩儒林、纳古单夫撰文,指出“诈马”一词不来自汉语,且与马没有任何关系。笔者在校点全元文郑泳的文章时,见有诈马赋一文。赋文全面铺排了诈马宴的各项程序和盛大场面,更为重要的是这篇赋基本上可以解决“诈马”一词解释上的歧义。仅撰此文,以就教于方家。诈马宴之“诈马”究竟是指什么?分歧意见大致可分为“马说”和“非马说”两种,也可以称之为“汉语说”和“非汉语说”。“非马说”的代表是韩儒林先生,他的元代诈马宴新探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初。该文否定明初以来谈“诈马”者多将马牵扯进来的说法,认为“诈马”一词用汉语无法解释,而只应是一个外来语。他以“诈马宴”又叫“质孙宴”,而质孙服衣料均由使用波斯语的回回自西域贩运而来为依据,提出“诈马”一词来源于波斯语“jmah”,指衣服、外衣。也就是说,“诈马”与“质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