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西安工程大学中期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4-2018)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切实提高专业设置与学校定位的契合度,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2014-2020年) 及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编制中期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西安工程大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专业建设实际,特制定本规划。1、办学定位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思路(一)学校定位西安工程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我校历经 100 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多科性特色鲜明的高校。学
2、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类型定位: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层次定位:稳定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快扩展留学生教育;构建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多层次教育体系。特色定位:提升纺织服装学科特色,整合大纺织学科链。人才培养定位: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作风朴实和积极进取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科发展定位:以工学为主干、文理为支撑、艺工相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陕西、面向全国,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服务。(二)中长期发展与规划的思路围绕学校“特色鲜明、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发展目标
3、,适度控制本科专业总量,重点放在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上,在发挥传统特色学科和专业优势的同时,重点发展适应西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既有能2体现我校资源优势的纺织服装学科链中 5 大特色学科群,即纺织工程、纺织机电、纺织信息与控制、服装工程、纺织营销与管理的相关专业,又要有已形成特色的艺术类专业及其他理工科专业。依托纺织行业发展和陕西区域经济社会趋势,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升内涵,依托学科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建设特色专业群和优势专业群。进一步强化纺织服装等特色专业的突出优势和特色,促进专业间交叉、渗透、融合,使专业结构更加完善;同时结合现代高新科技知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体系,拓展
4、延伸专业方向,将传统特色专业建设成国内有影响、有地位的优势专业。1. 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专业体系充分发挥纺织服装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带动理工和文管类专业的发展,形成“一干两翼”的专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保持并加强我校传统优势专业;着力培养一批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专业,使之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支撑专业或带头专业,全面提升我校的整体实力。2. 整合纺织服装专业链依托我校纺织服装学科链中纺织、服装、纺织机械、纺织信息控制、纺织经济管理(5+x)五大学科,建立覆盖纺织服装全过程的优势专业链,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五大创新研究院,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纺织学科群。3. 发展新兴优势特色专业围绕纺织工业“十二
5、五”发展和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要求,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采用设立研究所、自主设立二级学科和本科专业方向等方式,涉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跟踪前沿性、趋势性重大方向的研究,设置符合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的专业。二、现有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一)办学基本条件3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 108 万平方米。设有纺织与材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
6、学院、艺术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澳国际学院)和体育部、思政部等 13 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 57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 个,省级 2011 协同创新中心 1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个,国家级和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 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1 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 1 个。各类在校学生 24000 余人,其中本科生 20000 余人,研究生 2000 余人。(二)专业设置与重点专业建设现状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0个(表一) ,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
7、个(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9个(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动画、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工程、应用物理、服装与服饰设计) 。陕西省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2个(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省级特色学科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 。省级教学团队10个(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教学团队、艺术类专业“3+1”人
8、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服装设计与工程教学团队、工程图学教学团队、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服装文化教学团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应用物理教学团队、服装与服饰教学团队)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艺术设计类“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服装与服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4省级精品课程及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8门。表一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设置一览表序号 学 院 名 称 专 业 名 称 专 业代 码
9、 我校授予学位门类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804072 纺织工程 0816013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081603T4纺织与材料学院轻化工程 0817015 机械工程 0802016 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 0802027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802038 工业设计 0802059 包装工程 08170210机电工程学院工业工程 1207011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08020612 测控技术与仪器 0803011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60114 电子信息工程 08070115 通信工程 08070316 自动化 080801工学17电子信息学院录音艺术 130308 艺术学18 应
10、用化学 07030219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08100220 土木工程 0810012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08100322 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30123 生物工程 08300124 环境工程 082502工学25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科学 082503 理学26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401 经济学27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2010228管理学院工商管理 120201K管理学529 市场营销 12020230 会计学 120203K31 行政管理 12040232 人力资源管理 12020633 广告学 050303 文学34 服装设计与工程 081602 工学35 表演 130
11、301 艺术学36 美术学 13040137 摄影 13040438 视觉传达设计 13050239 环境设计 13050340 产品设计 13050441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13050542 法学 030101K 法学43 汉语言文学 050101 文学44 汉语国际教育 05010345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英语 05020146 数学与应用数学 070101 理学47 信息与计算科学 07010248 应用物理学 07020249理学院统计学 07120150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08070451 教育技术学 040104 工学5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80714T 理学53 计
12、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 工学54 软件工程 08090255 网络工程 08090356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字媒体技术 08090657 广播电视编导 130305 艺术学58 播音与主持艺术 13030959 影视摄影与制作 130311T60艺术工程学院动画 130310(三)师资队伍现状6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200 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6 人;博士生导师6 人,硕士生导师 400 余人;二、三级教授 32 人,正副教授 700 余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7 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13、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5 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专家 9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 3 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 1 人,陕西省“三五人才”4 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特聘专家 5 人,陕西省教学名师8 人,陕西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青年科技标兵、青年科技新星、高校“巾帼建功”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近 20 人。三、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依据目前,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将进一步深化,教育国际化将在更广阔、更深入的层面展开。我国高等教育将呈现更加快速的发展趋势,在分层分类建设思想的指导下,高校之间的竞争会更趋激烈。1
14、. 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表明:“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将进入发展模式转变、注重体制改革和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发展变化的特点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是高等教育新一轮分级化、分类化管理的趋势更加显著,国家越来越倾向于依据高校类型与办学水平配置资源。二是更强调特色办学,建设特色成为大学办学发展的重要导向。三是服务区域经济要求更加鲜明。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增强角色感和使命感,学校要明确层次定位,确定可行的发展目标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 高等教育发展的市场分析未来 510 年,高等教育也将从大众化阶段转型为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和高中毕
15、业生逐步减少并步入低谷,生源竞争必将更趋激烈,特别是普通类本科院校的生源压力将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任务,着力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打造办学特色上下功夫,逐级深化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并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7节上取得突破,才能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3.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趋势分析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 “十二五”时期,纺织工业将着力推进纺织科技强国战略、纺织品牌强国战略、纺织可持续发展强国战略和纺织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纺织工业由大变强。 纺织行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提出“发挥院校育才作用,为纺织
16、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 “加快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创新体制” 。产学研的有效整合将为纺织行业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纺织相关人才的培养、行业相关技术平台的建立以及技术成果的顺利转化,也将为纺织行业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提供动力支持。 “十二五”科技创新主导方向为我校坚定依托纺织行业、发展纺织服装特色学科及相关学科群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也对我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指出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4.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推进实施,在陕西区域经济多重发展机遇叠加的新形势下,结合陕西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部
17、署,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和科技创新中新材料开发、纺织服装、纺织机械、节能环保等提供了发展条件,作为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积累的多科型大学,应有积极作为,主动参与区域经济振兴,以谋取更多的办学资源和发展机遇。5. 地区同类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分析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等重要政策的出台,为学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分类指导管理的推进实施,陕西省内高校分类体系的布局形成,使我校的发展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四、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基本原则(一)总体目标:遵照“强化基础,突出特色,扶持新兴,优化结构”的专业建设思路,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学科建
18、设为龙头,从科学发展的高8度和彰显特色的角度,充实基础专业内涵,强化支撑特色专业,提升优势专业影响,加速新兴专业发展,不断优化专业布局,适度增设一些新专业(本科专业总数控制在70个左右),构建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交叉渗透的特色专业体系。(二)基本思路:1、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核心。人才培养总是同一定的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相联系的,脱离实际的人才培养是没有出路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社会发展是分不开的。因此,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变化、增设市场热点的专业方向、立足自己的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计划。2、加强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带动、促进教学,组织科研梯队
19、,形成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机制。配套的管理机制上,设立创新类教学改革项目,通过项目资助的办法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与教学过程挂钩。3、充分发挥教学名师、教授、专业负责人、博士的带头作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科研梯队建设,采取“稳定、培养、引进”相结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院整体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4、深入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加强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区建设等,建立新型竞争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教学评估体系。5、继续完善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体系。一是加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实验课力度。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到企业等相关部门中去,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20、力,实现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向有指导的探索、研究式的学习转变。 三是增强实验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坚持各类社会实践活动。6、稳步加大对教学、科研、实验等环节的投入,提高学校教学软、硬件条件。(三)基本原则:坚持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向纺织行业发展,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为主轴,以提高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和增强文化创新引领能力为引擎,在优化专业结构、突出重点专业、凝练学科方9向、构建科研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特色,同时推动办学特色向办学优势转化,大力提升我校的办学品牌、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实现纺织特色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有机统一。五、专业建设与发
21、展规划的分年度计划1. 学校拟新增专业建设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布点以及我校办学条件等情况,按照“卓越精神”和“5+x”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改革思路推动专业建设的改革,优化整合学科链,构建学科专业群,促进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以实现理工融合、文理渗透、艺工结合,避免办学同质化,突出我校办学特色,拟新增以下专业:表二 西安工程大学拟新增专业一览表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类别 学科门类1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类 工学2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类 工学3 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 材料类 工学4 080402 材料物理 材料类 工学5 02030
22、2 金融工程 金融学类 经济学6 020301K 金融学 金融学类 经济学7 080602T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电气类 工学8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类 工学9 071202 应用统计学 统计学类 理学10 120204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类 管理学11 120601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管理学12 050107T 秘书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文学13 080905 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类 工学14 080904K 信息安全 计算机类 工学15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戏剧与影视学类 艺术学16 130307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戏剧与影视学类 艺术学17 082803
23、 风景园林 建筑类 工学或艺术学102.专业调整、改造、淘汰及设置新专业年度计划年度 新增专业数 改造专业数 调整专业数2014 3 0 12015 3 0 22016 3 1 22017 3 1 12018 3 1 1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于出现以下情况的,确需调整、停办和撤销的专业,由教务处说明理由并提出处理方案,交学校教学委员会审议,经校长办公会审批,学校将对其进行调整。(1)按大类招生的专业,连续两次专业分流人数小于 15 人的专业;(2)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 60的专业; (3)报考人数第一志愿小于 15 人的专业;(4)专业评估不合格
24、的专业;六、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及保障条件(一)主要措施1、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措施(1)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国外访学或国内高校教师学习培训,掌握现代教学理念,适应对学生的最新教学工作。(2)把好新进教师的质量关。严肃认真地做好面试工作,把好教师入门的质量关,引进教学、科研、技能方面水平较高和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专业教师。(3)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对新引进的年轻教师,安排老教师一对一指导。定期听课,及时反馈,促进年轻教师快速进步。(4)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对担任本专业主要课程的中青年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培养,争取每门主干课程至少有一名骨干教师,并从中选拔专业带头人。(5)加强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的培养。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加业务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培养教师工程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