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麦 583 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郑麦 583 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品种,2012 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 2012003。该品种的突出优点是综合抗性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完美结合。具有 650 kg/667 m2 以上的产量潜力,品质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适合生产和加工制作优质面条、饺子、方便面、拉面等专用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受种植区域、水肥调控等因素影响较大,为了保证强筋小麦品种郑麦 583 的品质指标满足生产需要,对小麦品种生产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特制定本标准。一、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本标准任务来源于
2、 2014 年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郑麦 583 高效简化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 、 2015 年河南省科技攻关 项目“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郑麦 583 高效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2015 年度河南省超级产粮大省奖励资金扶持粮油良种培育等项目“小麦新品种郑麦 583 良种繁育及高效简化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等部分研究内容的要求,围绕郑麦 583 实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技术体系进行研究,经过多项技术集成、生产实践形成了郑麦 583 优质高产生产技术规程,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通知 (豫质监标发201565 号)要求,由河南省农业科
3、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项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金博农种业有限公司负责对河南省地方标准郑麦 583 生产技术规程负责起草、制定。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小麦作为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是我国 50%-60%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全国消费量约 1.09 亿吨,占全球消费量的 20%左右。中国小麦的丰欠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据预测,到 2030 年我国人口将分别增加到 16 亿,粮食的总需求量将达到 6.5974 亿吨,其中小麦的需求量将达到 1.7364 亿吨,要比 2007 年小麦总产量(0.995 亿吨)75.4%。由于近 2030 年里也是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在
4、粮食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小麦需求量的大幅度增长,可能完全依赖于单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的主产省份之一,也是我国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与加工的重要基地。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以郑麦 9023、豫麦 47、豫麦 34 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育成,解决了优质强筋小麦的优质特性与综合农艺特性的良好结合,实现了我省优质强筋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促进了我省优质小麦生产和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抵御国外进口优质小麦的商业冲击、农业增产增效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目前随着小麦生产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省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产量水平和综合抗病性上表现出一些不足,未能将优质、抗病、高产三
5、者良好地结合于一体,从而导致我省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逐渐减小,因此迫切需要推广高产抗病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郑麦 583 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近年育成审定的高产优质强筋抗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成功地将高产、优质强筋、综合抗病良好地结合于一体,解决了长期以来优质强筋品种存在的品质与高产的矛盾。通过制定郑麦 583 生产技术规程,将有利于小麦品种郑麦 583 优质强筋小麦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强筋小麦,满足加工企业对强筋小麦的需求。三、标准的制定过程1.前期研究工作本标准的制定是以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先后
6、承担了“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小麦新品种培育与扩繁” 和 2013 年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高产优质强 筋小麦新品种 郑麦 583 高效简化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 2014 年度河南省超级产粮大省奖励资金扶持粮油良种培育等项目“小麦新品种郑麦 583 良种繁育及高效简化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等,围绕郑麦 583 实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技术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别在许昌市、周口市、商丘市、新乡市、焦作市等地进行相关研究,为本标准的制定积累了大量试验数据及技术经验,为制定本地方标准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2.成立规程制定小组为做好郑麦 583 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的制定工作,
7、项目组及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成立了以曹廷杰等为主要成员的“郑 麦 583 生产技术规 程制定小组” ,并多次召开了 规程制定小组会议,确定了规程制定原则,拟定了标准制定思路,就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广泛、细致的讨论,对标准文本各节内容的起草工作逐一进行了细化,并有效监督了标准制定工作的每一步实施。3.初稿的编制2015 年 1 月至 2015 年 7 月,规程制定小组成员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小麦生产基地一线,积极与种植户、农技人员进行沟通,听取他们对小麦生产管理中的建议;积极与相关专家进行咨询交流;对强筋小麦品种郑麦 583 特性、小麦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
8、问题进行系统总结,经过规程制定小麦成员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完成了郑麦 583 生产技术规程初稿的编制。4、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征求专家意见2015 年 8 月至 2015 年 11 月,规程制定小组与相关专家进行了沟通,对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编制完成郑麦 583 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随后,规程制定小组将征求意见稿分别送至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河南省农业厅农技推广站等单位 9 位专家审阅,广泛征求意见,9 位专家均回函对相关领域提出了宝贵意见。5、形成送审稿规程制定小组汇集了专家的反馈意见,通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形成了郑麦 583 生产技术规程送审稿。四、标准编制原则1、标
9、准编制遵循“科学、适度、可行 ”原 则,既考虑标准前瞻性又顾及种植户、企业的生产实际,同时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目标,通过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监督、指导生产的依据,在生产上切实可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获取满足加工需要的强筋和中强筋小麦产品。2、标准编写按照 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五、标准主要内容和技术指标的确定1、标准的主要内容标准规定了郑麦 583 在小麦生产中的田间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规范等内容。2、定义和术语的确定根据国家标准小麦品种品质分类(GB/T 17320-2013)、优质小
10、麦强筋小麦(GB/T 17892-1999)等的规定,结合河南小麦栽培学(2010 版)等文献报道,确定了本标准的定义和术语。3、标准主要内容中有关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如下:(1)高产高产,依据各小麦种植区近年来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当外界影响因素对小麦制约较小时,小麦可发挥出 500 kg/667 m2,甚至更高产的产量水平。(2)优质根据国家标准小麦品种品质分类(GB/T 17320-2013)及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 17892-1999)等的规定的优质强筋麦、优质中强筋麦标准。(3)施肥肥料的使用依据 NY/T 496-2002 的规定,有机肥符合NY/T 5009-2001 附录
11、 A有机肥卫生标准的规定,同时参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编写华北小麦-玉米一体化高效施肥理论与技术一书的技术指标以及本项目组郑麦 583 施肥试验的研究结果,确定肥料类型、施肥数量和方式。本标准中规定了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每 667 m2 纯 N施用量为 12 kg14 kg,磷肥(五氧化二磷)6 kg8 kg,钾肥(氧化钾)5 kg8 kg,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全部作基肥,氮肥总量的 60%70%作基肥,30% 40%作追肥。追肥时期确定为返青至拔节期。(4)灌水郑麦 583 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在播种时底墒充足,达到冬前壮苗的前提下,冬前一般不追肥浇水
12、,利于促根生长。如遇下述两种情况应浇越冬水,一是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要及时浇越冬水踏实土壤,预防冻害。二是播种期比较干旱,底墒不足,有一定表墒勉强出苗或喷灌出苗,或底肥不足,冬前群体和个体达不到壮苗标准,要浇越冬水,并追施少量氮肥,培育冬前壮苗,提高抗寒能力。冬灌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 3 左右时进行, “夜冻日消,浇完为好”。提倡 节水灌 溉,禁止大水漫灌。返青期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及时浇灌返青水。返青期每 667m2 群体在 90 万左右的壮苗麦田和每 667m2 群体在100 万以上叶色浓绿的旺长麦田,肥水管理时间推迟到拔节后期,即在基部第一节间固定,第二节间伸长 1
13、厘米以上时(河南省中部地区在 3 月 20 日左右)。多年研究及生产实践表明,在扬花后(5 月上旬)及时浇灌浆水,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起关键作用。后期灌水降低强筋小麦品质指标,因此此标准规定收获前 15 d 停止浇水,以免降低品质。(5)播种播种时间根据农业实践经验和郑麦 583 品种的种植要求以及小麦产量、品质协同提高的原则,本标准具体规定为:黄河以南豫中、豫东的许昌市、周口市、商丘市、驻马店市北部等地区,适宜播期 10 月 1020 日。豫北新乡市、焦作市等地区适宜播期 10 月 515 日。播种方式播种深度影响小麦出苗,播种过深,小麦出苗顶土困难,容易形成弱苗,过浅,则容易造成种子水分含
14、量低,影响出苗。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小麦播种深入一般为 3 cm5 cm。不同行距对小麦产量有影响,一般行距宽则利于通风透光,可减轻病虫害和倒伏,但密度降低影响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品种抗逆性等。本标准规定:采用精量播种机等行距(18 cm20 cm)或宽窄行播种( 20x30 cm 或 20x27 cm),或者宽幅播种(10 cm ),做到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深 3 cm5 cm,保证苗全苗匀。播种密度据研究结果,在适播期内,随种植密度增加郑麦 583 的产量逐渐增加,每 667 m2 基本苗 25 万时产量最高,综合考虑抗倒性、抗病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协同等,本标准规定:在适播期范围内,每 66
15、7 m2 基本苗控制在 1825 万,一般播量10 kg/667 m212.5 kg/667 m2。如遇墒情较差、因灾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播期每推迟 3 天应增加 0.5 kg/667 m2,最大播量不超过 15 kg/667 m2。(6)病虫草害防治病虫草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且使小麦品质变劣。本标准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重点,依据农药安全使用准则,规定了农药的防治时期及防治方法。(7)预防倒春寒冻害倒春寒冻害是河南省中东部常发的自然灾害之一,与春季寒流入侵时间和小麦品种穗分化敏感期吻合度关系密切,倒春寒冻害对产量影响较大。根据多年研究结果和实
16、践经验,本标准规定在春季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发生干旱时要适时浇水,并根据苗情适当追施氮肥,提高植株抗寒性,预防倒春寒冻害。关注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前 3 d4 d,及时灌水 40 m3/667 m250 m3/667 m2,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防御早春冻害。遇寒流侵袭降温后 2 d3 d 内应及时观察幼穗受冻程度,发现茎蘖受冻死亡的麦田要及时追肥、浇水,促其恢复生长。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 10%30%的麦田,可结合浇水施尿素 4 kg/667 m25 kg/667 m2;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30%的麦田,施尿素 8 kg/667 m212 kg/667 m2,以促高位分蘖成穗和提高小穗、小花结实率,
17、减少产量损失。(8)根外喷肥河南省小麦生育后期常发生干热风天气,导致小麦植株早衰,灌浆受阻,产量和品质下降。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本标准规定在小麦扬花期 7 d 后,每 667 m2 用 1 kg 尿素+40 ml 麦健 +50 kg 水进行叶面喷洒,防止植株早衰和预防干热风,可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改善品质。(9)适时收获多年研究及生产实践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千粒重均在籽粒蜡熟期达到最高,但由于蜡熟期籽粒含水量较高,不适宜机械化收割,考虑到小麦品质、产量、机械化收割等多种因素,本标准规定在腊熟末期和完熟期收获。六、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行业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条例、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其他现有相似或相关标准没有技术冲突。七、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使行业和群众接受标准化标准发布后,实施前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让郑麦 583 的种子经营者、广大种植户充分理解标准内容,认识到标准在提高郑麦 583产量,改善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自觉接受郑麦 583 的标准化生产,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2、加强监督,确保标准实施各级农业标准化管理机构加大监督检查标准的实施情况,积极组织实施农业标准,确保标准实施产生效益。3、加强农业标准普及工作保证郑麦 583 推广者和种植大户,人手一份郑麦 583 技术规程标准。对于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疑问,要在媒体上撰文提前予以解释,并定期进行标准使用技术培训,使每个使用者全面理解标准。在郑麦 583 的重点推广区域,建设大面积示范方,展示、示范郑麦 583 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邀请土地流转大户和农民参观学习,辐射推广。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没有大的意见分歧。郑麦 583 生产技术规程起草小组2015 年 11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