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专题复习孙玉明一、复习要求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分类、结构与构成、化学用语、溶液的有关知识等五方面,近 60 个概念,依据教学大纲、中考考试说明可把它们划分四个层次:常识性介绍,如原子结构示意图、催化剂等概念,要有“大致印象”;了解,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子、原子、pH 等概念,要“知道是什么”;理解,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单质、化合物、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必须“懂得为什么”;掌握,如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一定要“灵活应用”。了解、理解、掌握层次是考查的重点,本部分知识在中考中占 25%左右。二、重点考点纵观近年中考试题,对本部分知识考查的重点见下表
2、。类别 重点考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2)四种基本反应的判断和书写以及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与规律;(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析与判断;(4)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明确分类依据,并能对常见物质的类别(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进行判断;(2)依据类别用指定元素组成物质物质的结构与构成 (1)判断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的相关说法;(2)了解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3)根据粒子结构推断粒子种类及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结构推断元素;(4)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5)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3、物质变化和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化学用语 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判断、书写;在新情境下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的热点溶液的有关知识 (1)溶液的组成和特征的判断;(2)溶液的分类及相互转化的分析;(3)溶解度曲线分析与应用;(4)pH ,侧重溶液酸碱度判断与图象分析等三、考点题型(一)识别判断型例 1. (2004 年黑龙江)通过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 酸、碱中一定都含氧元素D. 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6g 氯化钠,则 20时氯化
4、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36g例 2. (2004 年兰州)在 和 等符号中,能够表示 2 个分子的符号有( )222HCOa、 、 、 3NH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例 3. (2004 年陕西)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 pH 范围如下表:食物 苹果 鸡蛋清 西红柿 葡萄 牛奶pH 2.93.3 7.68.0 4.04.4 3.54.5 6.3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B. 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的酸性强C.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D. 牛奶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简析:理解相关基本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易判断各题。例 1例 3 其答案分别为
5、 C、B 、C。(二)分析理解型例 4. (2004 年江西)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对应的序号填空:(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3)某元素 R 形成碱的化学式为 ,则 R 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 _。OH3简析:知道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意义,可知(1)是 B、D;(2)是 A、D;(3)是 C。例 5. (2004 年广西桂林)下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B. c 一定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 降温至 ,a 、b 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t2
6、t1D. n 点表示在 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t2简析:了解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线”、“面”的意义,结合溶解度的有关概念进行分析,可知答案为 D。(三)信息迁移型例 6. (2004 年广西柳州)初中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和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从中可找出许多规律。例如,有些化学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如。你从中还发现的规律之一是_。FeOCFeO23 23高 温简析:此题迁移应用集合图示,将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和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示信息中能发现许多规律。如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
7、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化合反应或部分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化合反应或部分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任选其一填入即可。例 7. (2004 年广西桂林)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它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元素符号为 Se,它的一种含氧酸盐的化学式为 ,这种盐应读作_; 中 Se 的化合价为_; 与 溶液反应的化NaSeO24 HSe2 HSeO24Na学方程式是_。简析:根据题中信息,硒与硫化学性质相似,类比迁移,可回答本题。答案:硒酸钠 222424SeONaeO(四)开放探究型例 8. (2004 年云南)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请运用
8、所学知识,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每类至少包括三种物质(填化学式)。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棕红色、有毒)、水、碳。分类标准一_,包括物质_。分类标准二_,包括物质_。简析:依据题中信息,结合题给物质的性质,可从多维度进行分类。答案:还原性 毒性 可燃性 HCO2、 、 COSN、 、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HCO2、 、(五)综合应用题例 9. (2003 年南京)在 2400 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
9、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简析: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粒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本身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所以物质不灭。四、典型例题精讲例 1. (2004 年江西)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解析:因化学变化与物
10、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答案为 C。例 2. (2003 年江苏南通)下图是 118 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试回答:(1)1 个水分子共有_个原子核、_个质子。(2)1 个 核外共有_个电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和_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Mg2 Cl(3)通过上图你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写出其中 1 个:_。解析:题中(1)(2)简单易答,为(3)开放性解答设置台阶。会分析关系图中曲线的起点、折点、终点及变化趋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水分子的化学式为 ,故有 3 个原子核,10 个质子;(2)Mg 的核外电子数核电HO2荷数12,则 核外共有 10 个电子
11、, 最外层电子数为 8 个,由曲线图可知与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g2Cl NeAr、(3)具有开放性,依据曲线图可发现概括出许多规律。如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等。例 3. (2004 年山西)下图表示的是水的两种变化,请从宏观和微观(原子和分子的观点)两个角度描述它们的变化过程。(1)宏观:_;微观:_。(2)宏观:_;微观:_。解析:依据图示信息,结合已有知识,才能准确地描述水的两种变化过程。(1)宏观:水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物理变化,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微观:水分子受热,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2)宏观: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分解成氢气和
12、氧气;微观: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例 4. (2004 年江苏泰州)某课外兴趣小组,选择了“酸碱中和生成的正盐溶液的性质”作为研究课题。研究中他们发现正盐虽然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但其溶液却不一定呈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他们将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因为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于是他们从盐的组成特征上去找原因。酸 碱 生成的正盐 溶液的 pH(强酸)HCl (强碱)NaOHNaCl7(强酸)SO24(强碱)KKSO247(弱酸)3(强碱) 37(中强酸)P4(强碱)
13、 P47(强酸)HNO3 (弱碱)CuOH2CuNO327(强酸)l (弱碱)Fe3Fel7(1)请你根据上表,帮助他们归纳出正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对应的酸碱的关系:_、_、_。(2)根据以上发现,请你判断硝酸钠、硝酸铁、硫酸铜、氯化钾、磷酸钠、碳酸钾六种溶液酸碱性。其中,溶液呈酸性的是_,呈碱性的是_,呈中性的是_。解析:(1)分析表中信息,可归纳出强酸和强碱生成的正盐溶液呈中性;强碱和弱酸生成的正盐溶液呈碱性;强酸和弱碱生成的正盐溶液呈酸性。(2)应用归纳出的规律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关键是判断盐是由哪种酸(强酸或弱酸)与哪种碱(强碱或弱碱)反应生成的。因硝酸铁、硫酸铜是由强酸与弱碱反应生成的盐,故其溶液呈酸性;同理可判断碳酸钾、磷酸钠溶液呈碱性,硝酸钠、氯化钾溶液呈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