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828505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3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13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13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13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13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第 13 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考情解读】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重点知识梳理】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耕作工具(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使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2)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3)铁犁牛耕时期 工具 特点和影响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出现并推广西汉 赵过的耦犁;犁壁、耧车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东汉 耦犁 推广到珠江

2、流域隋唐 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 耕犁技术完善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3耕作制度两汉以 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都江堰,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5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3、(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2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官营手工 业(1)历程:商周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时主要行业都收归官办。(2)特点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来源:Zxxk.Com产量质量: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历史地位:素称发达,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3)概况冶金业时期

4、成就商周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已有铁器秦汉 两汉的高炉炼铁及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 发明灌钢法等制瓷业商 朝 :已 烧 制 出 原 始 瓷 器 。东 汉 至 唐 朝 :东 汉 烧 出 成 熟 的 青 瓷 ;北 朝 烧 出 成 熟 的 白 瓷 ;唐 朝 时 形 成 南 青 北 白 两 大 制 瓷 系 统 。宋 朝 :瓷 窑 遍 布 各 地 ,出 现 了 五 大 名 窑 。明 清 :青 花 瓷 、彩 瓷 、珐 琅 彩 争 奇 斗 艳 ;江 西 景 德 镇 是 著 名的 瓷 都 。 )丝织业时期 成就先秦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有丝织品;商朝已有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

5、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 长安设东西织室,规模达数千工人来源 :学科网 ZXXK唐宋 唐朝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 官府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技艺超过前代2.民间手工业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3(1)特点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发展概况艰难历程:春秋战国至秦汉发展;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隋唐恢复和发展;两宋以后艰难发展;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技术创新:元朝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纺织业使用花楼机。(3)资本主义萌

6、芽: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清朝时继续发展。3享誉世界(1)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2)丝绸远销亚洲、欧洲,形成“丝绸之路”,赢得“丝国” 誉称。(3)瓷器远销欧洲、非洲,中国被称为“瓷器大国”。【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小农经济例 1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 从宀,豭(ji)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变式探究】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

7、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D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考点二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例 2、“( 石门) 镇油坊有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 ”政策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4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变式探究】清朝乾隆吴江县志记载:“

8、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 )A政府的倡导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B新兴市镇的兴起侵夺了行政机构附属的经济职能C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生产中独立出来D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真题感悟】1 (2015 年新课标卷文综 24)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 个

9、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2015 年新课标卷文综 27)表 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河南 15 16 2 1江苏 7 8 17 49表 1 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3.(2015 年新课标卷文综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4.(2015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 “其制两柄

10、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55.(2015 年广东卷文综 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 “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 ,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6.(2015 年江苏卷历史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 1678 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

11、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 ,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7.(2015 年海南卷历史 3)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 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 “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8.(2015 年上海卷历史 6)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描述的是( )A、西周诸侯封地的情况

12、B、秦朝实行郡县制后的情况C、汉武帝时代的情况 D、东汉豪强势力膨胀的情况9 (2015 年福建卷文综 14)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 。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10.(2015 年江苏卷历史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 “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

13、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61 (2014浙江卷)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 (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 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 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用 China 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 还是“瓷”的信息2 (2014天津卷) 齐民要术 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

14、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 诗 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3 (2014广东卷)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 “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C均田 制受到破坏 D “市 ”突破空间限制4 (2014全国大纲卷)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

15、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5 (2014福建卷)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7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2013安徽卷)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来源:学_科_网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013北京卷)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刷

16、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来源 :学+科+网 Z+X+X+K19 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 95%,约 50%的工业产品销住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 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 200 亿卢布增长到 409 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2013四川卷)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 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2013天津卷)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

17、重要纺织原料 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8(2013浙江卷)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 俱以桑蚕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 惟湖以蚕 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 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

18、资料材料二 1840 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 马克思在 1853 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

19、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 的思路,概括 19 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1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9比较图(a)、图(b),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13江苏卷)现代考古在秦、魏

20、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 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 、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2013福建卷) 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人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 (长矛 )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业是世袭的 是临时工人A BC D(2013北京卷)1985

21、 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押题专练】1.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 ,下田弃圳 (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 ;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2.“以往对牛耕的研究,主要偏重于起源和形式、犁铧的种类和形制等。但这用来说明社会生产力达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0到的程

22、度则是不够的。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不应仅仅是一些孤立存在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而应是这些生产工具和技术同社会生产的广泛结合” 。论者在此主要表明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键看牛耕技术是否已起源B.以往对生产工具的研究忽视了牛耕技术的种类C.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关键要看牛耕技术推广D.单纯研究牛耕技术难以说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3. “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 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重视在一定单位面积上多投入劳动,提高农业产量B.实行精耕细作,挖掘土地潜

23、力,提高农业产量C.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各项农业生产 来源:学_科_网4.“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 用犁松土)、 “耘”( 田地除草) 、 “藕”(两人或 两牛并耕)、 “耧”(播种工具) 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 )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C.土地私有制度 D.农业管理方式5.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足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及风俗之奢华,而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 ”文中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 ( )A.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 B.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6. 2007 年、2014 年江苏高邮地区先后发现了距今 3 000 多年前的一柄青铜短剑和乐器“青铜铙” ,两件文物都很精致,它们的出土说明了 ( )A.3 000 多年前高邮地区的青铜冶铸业规模大,产量多B.高邮地处古运河通惠河附近,一定还有大量文物未出土C.3 000 年前青铜器主要用作兵器 和乐器D.商周 时期我国的铸造工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