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doc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829049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六章-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六章-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六章-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六章-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42第 6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6.1 框架结构的荷载计算6.1.1.板传荷载计算计算单元见下图所示:因为楼板为整体现浇,本板选用双向板,可沿四角点沿 45线将区格分为小块,每个板上的荷载传给与之相邻的梁,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可等效为均布荷载。图 6-1 框架结构计算单元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43图 6-2 框架结构计算单元等效荷载一.BC, (DE)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恒载: 2226.09KN/m1.5-(./6)(1.5/)=7.18KN/m活载: 65楼面板传荷载:恒载: 2223.8/1.5-(1.5/6)(./)10.7/活载: 0 =56梁自重

2、:3.95KN/mBC, (DE)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 面 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17.128 KN/m+3.95 KN/m=21.103 KN/m活载板传荷载5.625 KN/m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95 KN/m+10.772 KN/m=14.747 KN/m活载板传荷载5.625 KN/m二. CD 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恒载: 26.09KN/m1.5/82=9.13KN/m活载: /楼面板传荷载: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44恒载: 23.8KN/m1.5/82=.74KN/m活载: 03梁自重:3.95KN/mCD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 面 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

3、载2.349 KN/m+9.135 KN/m=11.484 KN/m活载板传荷载3 KN/m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2.349 KN/m+5.745KN/m=8.09KN/m活载板传荷载3.75 KN/m三.B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顶层柱:女儿墙自重:(做法:墙高 900,100的混凝土压顶)330.24.918/25/0.1.24mknKNm10.86顶层柱恒载女儿墙梁自重板传荷载 5./3.975/(60.)m221./61.64.1.5/8321.47KNKN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222.0/1.51.5/6./6/4KNm././839.8KN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荷载=

4、7.94/(60.)975/(60.)3/1.5/832m(2315/42.3/422.8.1. .7mKN标准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222.01.51.5/6./3.01.5/83219.68mKN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45基础顶面荷载底层外纵墙自重基础自重 9.738/(60.)2.5/(60.)16.85KNmKNmKN四.C 柱纵向集中力计算:顶 层 柱 荷 载 梁 自 重 板 传 梁 荷 载 3.975/(90.)2.349/(1.203)6.9/1.5/832m6015/8/5)4KNKN4.8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222.01.51.5/6./3m22././.01.2m5/81.2.

5、01.5/839.7mKN标准柱恒载=墙梁自重板传荷载 ./(3.6).2/(0.6)15.2/(30.6)KN m234912097595/82m26.0/./.4/3.8/.173KNKNKN标准层活载板传荷载 2 2./36.5/1.65KNm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外纵墙自重基础自重9.78/(0.)./(0.).8KNmKN(3).框架柱自重:柱自重: 底层:1.20.6m0.6m25 4.55m=49.14KN3/其余柱:1.20.6m0.6m25 3.6m=38.88KNm6.2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6.2.1.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一.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可按下面公式求得:21/ab

6、Mql(61)2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46故: 271/.036.09.BCMKNm6.9KNm27/.485.1.D5.12C26/.76.4.B KN4.MKN261/8.093.8.CD m3.m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简图如图 6-3 所示:图 6-3 竖向受荷总图:注:1.图中各值的单位为 KN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472.图中数值均为标准值3.图中括号数值为活荷载图 6-4:恒载作用下的受荷简图(2).根据梁,柱相对线刚度,算出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 :ij/()ijcbi(63)分配系数如图 65 , 图 66 所示:图 6-5 B 柱弯矩各层分配系数简图B 柱:底层: 0.81/(.0

7、.691.)032i下 柱 45上 柱 .69/(.)i左 梁 标准层: 101038上 柱 ./(.).i下 柱 6924左 梁 顶层: 1.0/(.)06i下 柱 1.左 梁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48图 66 C 柱弯矩各层分配系数简图C 柱: 0.9/(.1.02.801).23i右 梁 1上 柱 .8/(.6.).6i下 柱 029102801左 梁 标准层: 1./(.).35i下 柱 6上 柱 0.9/(.1.02.801).26i 右 梁 274左 梁 顶层: 1./(6.).59i下 柱 0910216左 梁 ./(.).3i右 梁 三.恒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剪力计算,根据简图(6

8、4)梁: AM021/.0ABBMqlQQB 2/.Al(64) 1ABq柱: C0.0CDh()/MD.Q(65)()/CDh四.恒荷载作用下的边跨框架的轴力计算,包括连梁传来的荷载及柱自重.7123.4.1036/28.5NKN67439.845./.6012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494512.74.6/238.0.435NKN3 17282./.1472162384恒荷载作用下的中跨框架的轴力计算:75.38./.09NKN6201792438416.5./.524380.3320.17.924/38.178NKN2 2.1.38./.4图 65 恒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五.弯矩分配及传递弯

9、矩二次分配法比分层法作了更进一步的简化。在分层法中,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分层单元的杆端弯矩时,任一节点的不平衡弯矩都将影响到节点所在单元中的所有杆件。而弯矩二次分配法假定任一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只影响至与该节点相交的各杆件的远端。因此可将弯矩分配法的循环次数简化到一次分配、一次传递、再一次分配。所以本框架设计采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框架内力,传递系数为 1/2。各节点分配两次即可。如表 61 所示: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50表 61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内力二次分配表 下 柱 上 柱 下 柱 上 柱上 柱 下 柱 右 梁左 梁 上 柱 下 柱 左 梁 下 柱 上 柱 左 梁 右 梁 下 柱 上 柱右 梁 下

10、柱 上 柱 下 柱 上 柱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5118.718.718.719.312.315.743.7918.718.718.719.312.315.743.796.1 6.726.16.724.84.84.84.84.54.169.7.02.02.02.20.-1.5242.3541.7842.3541.7842.3541.840.538.6942.3541.784.2 43.7948.53.0224.6024.6024.6026.724.6037.24.2342.3541.7842.3541.7842.3541.840.538.6942.3541.784.243.2948. 53.02.8.8.8.568.592.25.620.320.5920.5920.5927.420.5920.5920.5913.421.0316.3248.568.562.25.620.320.5920.5920.5927.420.5920.5920.5913.421.16.48. 24.6037.224.6024.6024.6026.74.23图 65 恒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单位(KN.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