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五次月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834809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五次月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次月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次月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次月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次月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吉林省 化学试卷实 验 学 学毕 业 五 月 考二1-2二1.答题时必须按 照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K39, Cl35.5。3.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4.20时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如下表:H+ NH4+ Na+ Ca2+ Ba2+ Zn2+ Fe3+ Cu2+ Ag+OH- 溶、挥溶 微 溶 不 不 不 -Cl- 溶、挥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不CO32- 溶、挥溶 溶 不 不 不 - 不 不SO42- 溶

2、 溶 溶 微 不 溶 溶 溶 微NO3- 溶、挥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表示氧气的是A.CO2 B.O2 C.O3 D.H2O 2.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 B.食物腐败 C.煤气燃烧 D.冰雪融化3.标号为“2B”的铅笔芯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金刚石 B.石墨 C.金属铅 D.氧化铜 4.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能生成水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比空气的密度大,常用于灭火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验证水的组成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3、A. B. C. D.5.高锰酸钾(化学式为 KMnO4)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有关高锰酸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属于纯净物 B.由三种元素组成C.锰元素的化合价为+1 D.钾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964甲6.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 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要增大乙物质的 溶解度, 常采用增加溶剂的方法C.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60时,70g 甲物质放入 100g 水里,充分溶解后得到 170g 溶液7.选用 Fe、CaCO 3、H 2O、CuSO 4、Na 2CO3和稀盐酸作反应物,不能制备的物质是

4、 A.H2 B.Cu(OH)2 C.CO2 D.FeCl 38.生产、生活中的下列说法或做法中,科学、合理的是 A.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 B.农业生产中,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CO2会污染环境,溶于雨水形成酸雨D.人体生 长所必需的元素,摄入量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9.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选用的试剂或方法A CO2 CO 在氧气中点燃B Na2CO3 CaCO3 与稀盐酸反应后过滤C Cu 粉 Fe 粉 足量硫酸铜溶液反应后过滤D H2O2 H2O MnO210.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A.制取少量的KCl:将BaCl 2溶液与

5、KNO 3溶液混合后过滤 B.除去 N2中混有的水蒸气和 CO2:将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石灰水 C.鉴别 NaOH 和 NaCl:取等量样品,分别溶于适量水中,测温度变化D.欲除去 K2SO4中混有的少量(NH 4)2SO4:取样品,滴加适量的烧碱溶液后加热二.非选择题(第 11 小题 4 分,第 12-21 小题,每空 1 分,共 40 分)11.完全中和 8g 氢氧化钠需要 10%的稀盐酸多少克?12.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 _;澄清石灰水中含有的金属离子_ _。13.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碳原子的核电荷数

6、为 ;碳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人们提倡“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主要是指生产、生活中降低 气体的排放。14.工业生产上,将煤(主要成分是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水煤气(CO 和 H2的混合气体) 。工业生产上,制水煤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生活中用煤气作燃料比直接用煤作燃料的优点之一是 ;当用煤炉烧水时,溢出少许沸水洒落在炽热的煤炉内,此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填序号)。A.炉火熄灭 B.炉火变弱 C.炉火更旺15.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因化学性质相似而某方面用途相同的物质。根据此结论回答问题。 氮气和稀有气体都可以用作保护气,因为它们

7、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因此它们都可用于 。16.下图A 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 瓶中充满氨气,两瓶中间是毛玻璃片。由此回答:下图中若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氯原子,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物氯化铵是一种白色固体,若将 A 瓶与 B 瓶中间的毛玻璃片抽出,请你推测两个集气瓶内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17.硫酸是化学实验室里常用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实验常使用稀硫酸来进行化学实验,稀释浓硫酸时,常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和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能反应:Cu+2H 2SO4(浓)=CuSO 4+SO2+2

8、H 2O,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实验室 (填“能”或“不能” )用锌粒与浓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 。18.碳酸氢铵晶体(NH 4HCO3)加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变成蓝色晶体,现提供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标号 a 的仪器名称是 ;加热分解碳酸氢铵的实验,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 _(填序号);将反应后的生成物通过 C 装置时,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说明碳酸氢铵分解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 _;将反应后的生成物通过装置 D 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碳酸氢铵分解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 _ _;第三种

9、产物是氨气(NH 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则氨气的水溶液呈_ _ 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_。19.现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种无色溶液,要将它们鉴别开,编号 A、 B、C,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 B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若所加试剂是一种盐溶液,该盐的名称是 ;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将试剂和试剂颠倒 (填“能”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20.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请你帮助他们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欢欢同学先按下图所示的

10、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 2mL 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欢同学操作中的错误: 。(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 2mL 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盐酸之后,她想起还没有加入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仍呈无色,于是她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构是否正确? 。(3)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她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21.某活动小组从工厂收集到了一些含有硝酸银的废液,以及废铁屑、废锌屑的混合物。他们将一定量的上述金属混合物加入

11、到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浅绿色滤液。为了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他们做出下列猜想:猜想一:溶质为硝酸亚铁; 猜想二: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猜想三: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亚铁;猜想四:溶质为硝酸锌、硝酸亚铁和 硝酸银。上述猜想中,错误的猜想有_ _ ;得到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 ;将铜片放入滤液中一段时间后,铜片没有任何变化,又可以排除的猜想是_ _。22.将 CaCO3放在试管内加热一段时间后,某小组同学对试管内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加热 CaCO3后试管内的固体成分是什么?【提出猜想】甲同学的猜想:CaCO 3未分解,固体成分为 CaCO3;乙同学的猜想:CaCO 3完全分解,固体成分为 CaO;丙同学的猜想:CaCO 3部分分解,固体成分为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则甲同学加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同学向甲同学实验后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生成。【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知 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 拓展分析】要直接判断 CaCO3是否分解,除上述探究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