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doc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835638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质的组成 性质和分类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说明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提出五点内容要求。这些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物质的组成。要求“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物质的分类。要求: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2)以白磷和红磷为例,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3、物质的变化。要求“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物质的性质。要求“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 。命题规律和趋势预测 关于“物质组成、性质和分类”专题内容,大部分为初中化学的内容,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基

2、础。这部分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具有如下特点:1)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一般结合具体的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并不以单纯概念辨析的形式出现;3)酸、碱、盐、氧化物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多在无机框图(推断)题中出现,既考查对各类物质性质的掌握情况,同时有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从命题发展趋势来看,这部分内容经历了从概念辨析到应用相关概念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命题中可能会以化学科学新发现新物质、新材料、新型晶体等为载体,对组成、性质和分类概念进行考查;而且考试内容突破初中化学关于组成、性质和分类等概念的教学要求,与高中的相关内容衔接与渗透、交叉(如物质的组成和晶体组成、结构联系;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

3、异构体等联系;化学变化与化学键断裂与生成、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联系在一起,等等) 。典型试题分析例题 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单质、纯净物、混合物、同素异形体(隐含)等基本概念。由于同素异形体的存在,使得一种元素也可能组成几种单质,并因此组成混合物。而根据定义,一种化合物至少含有 2 种元素,因此一种元素不可能组成化合物。所以正确选项为 A。例题 2、 (TCE98-2)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膏 B、氢硫酸,烧碱,绿矾C、石炭酸,乙

4、醇,醋酸钠 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分析试题涉及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和常见物质的俗名。解题时必须抓住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概念,同时熟悉常见物质的俗名纯碱(Na2CO3) 、石膏(CaSO42H2O) 、绿矾(FeSO45H2O) 、石炭酸(苯酚) 、苛性钾(KOH) 、熟石灰(Ca(OH)2)等。明确这些知识,很容易得出选项为 B。例题 3、 (MCE01-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

5、、烧菜用过的铁锅,经常出现红棕色斑迹分析此题涉及的知识为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题目旨在提倡学生经常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科技问题。对于选项 A,甘油是一种多羟基的物质,具有跟水混溶的物理性质,加水没有化学变化;选项 B,明矾之所以可以用于净水,是因为它能够水解得到吸附力强的氢氧化铝胶体(化学变化) ,后者吸附杂质而形成沉淀;选项 C 涉及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至少包含酒(醇类)和醋(羧酸类)生成酯的过程,这就涉及化学变化;D 选项涉及铁锅吸氧腐蚀,经过一系列作用形成红棕色的铁锈,也发生化学变化。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 A。必须注意的是,对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6、的概念,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在初中化学“有新物质生成”的基础上,从物质结构的观点来进一步分析。明确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形成新化学键的过程。从这样的高度理解化学变化,有利于理解“同素异形体之间的互变属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例题 4、 (MCES03-2)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分析此题涉及物质分类知识的考查,同时和例题 2 一样,提倡学生经常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科技问题。塑料、纤维(纸) 、橡胶属于高分子

7、合成材料,很显然属于有机物。因此本题选项为 B。例题 5、 (MCES02-17)历史上最早应用的还原性染料是靛蓝,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靛蓝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靛蓝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它的分子式是 C16H10N2O2C、该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 D、它是不饱和的有机物分析本题涉及物质的组成、分类、结构等方面的内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由题目所给的物质结构,不难知道它的化学式为 C16H10N2O2,由此可知 A、B 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同时由于分子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应该属于不饱和的有机物,因此 D 的叙述也是正确的。该分子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仅围 26

8、2,和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几万到几十万相比小得多,因此该物质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因此本题合理选项为 C。考纲解读专题三、化学中常用计量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说明对“化学中常用的计量”提出了两点要求。这两点要求具体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理解原子量、分子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常用计量的涵义;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掌握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4、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命题规律和趋势预测这部分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化学的热点内容,尤其是涉及阿伏加德

9、罗定律的推断及其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判断以及应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几乎年年高考试题中都会涉及。该部分内容可以在选择、填空、化学实验(如 TCE00-16 测定某烃样品的平均分子量)和化学综合计算中等题型中进行考查。这类试题往往具有综合性强等特点,在命题过程中可以结合物质的微观组成、晶体结构、化学平衡、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溶解度(包含溶液密度和质量分数) 、中和滴定(包括氧化还原滴定) 、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而且可以和物理学科中的气体定律、电学知识等内容进行跨学科综合考查。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例,其考查的重点内容为:1)判断和计算一定量的物质所含

10、微粒数的多少。包括一定物质中所含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甚至化学键数的多少、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的多少;2)在氧化还原中得失或转移电子数目的计算。包括一定量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数目的多少、电化学中物质消耗或析出与电子转移数目(即电量)的多少等。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这部分内容仍然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考查时仍然突出知识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等特点。有些内容将进一步联系实际进行考查。如物质的量浓度可以结合环保知识测定某废物中某组分物质的量浓度典型例题分析说明:本部分内容在后面的一些专题(如物质的量浓度在溶液专题、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在化学计算专题)中还会出现,相应的内容在此不列举。例题 1、设某

11、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m,中子数为 n,则下列论断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能有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nC、若碳原子的质量为 W 克,此原子的质量为(m+n)克 D、核内中子数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分析该题涉及相对原子质量、核素的质量数等概念。解答本题关键是对“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题中只涉及某种元素的一种核素(或原子) ,该元素可能存在多种核素(同位素) 。初中教材中关于关于原子量的概念:“以一种碳原子(612C)的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所指的是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

12、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比例计算得到的平均值即平均原子量(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因此它不能由某种同位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来确定。此外,虽然某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与其相对原子质量十分接近,但它并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正确选项为 A。例题 2、 (MCSE00-8)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80g 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 NA B、1L1mol/L 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 NAC、标准状况下,11.2L 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 0.5NA D、在铜于硫的反应中,1mol 铜失去电子数为 2NA分析本题属于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常见题型。解题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

13、选项中都设有容易被迷惑的地方。如:选项 B 中隐含电解质电离的问题,由于盐酸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溶液中只存在离子而没有 HCl 分子,因此是错误的答案;选项 C 中隐含物质在标况下状态问题,四氯化碳在常温条件下是液体,不是气体,因此该叙述也是错误的;选项 D 涉及铜与硫反应,由于硫是一种较弱的氧化剂,与铜反应是只能生成硫化亚铜,每摩铜只能失去 1mol 电子,因此也是错误的。本题正确选项为 A。拓展NA 是高考化学试题的一个考试热点内容,解答该类试题时,必须注意下列一些内容:1)选项中物质在对应条件下的状态(注意标况下是否为气体,如本例中的选项 C) ;2)某些分子的组成(如希有气体为

14、单原子分子,白磷为 P4) ;3)一些物质中化学键数目(如 SiO2、P4、CO2 等) ;4)涉及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时,必须注意指定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还是溶剂的体积) ;5)溶质分子的电离、以及电离出来的离子或原子团在水中会水解(如本例中的选项 B) ;6)注意一些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情况(如本例中的选项 D) ,等等。这些内容常常成为考查该类知识的选择题中干扰选项。例题 3、 (MCE98-16)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

15、、 同 温 同 体 积 下 两 种 气 体 的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等 于 压 强 之比分析本题涉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气体密度、压强、体积等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由于试题涉及的概念(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归纳思维能力。由于某种气体的摩尔质量是一个常数值(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与温度、压强无关,因此 A 选项错误;而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它们对应的体积有关(成正比) ,但体积与密度并不成正比关系,因此 B 也是错误的;对于 C,可以通过下式推断:d1/d2=(m1/v1)/(m2/v2)=(M1/Vm1)/(M2/Vm2) ,由于

16、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Vm)总是相等的,因此:d1/d2=M1/M2,该选项正确。选项 D 直接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就可推知是正确的。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 C、D。例题 4、 (MCE98-2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L 气体 X 和 2L 气体 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可逆反应:4X(g)+3Y(g)=2Q(g)+nR(g) ,达到平衡后,容器内的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 5%,X 的浓度减小 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 n 值为( )A、3 B、4 C、5 D、6分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应用。解题时,必须抓住同温同容(体积)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气

17、体物质的量之比。计算过程为:4X(g)+3Y(g)=2Q(g)+nR(g) 总体积起始时体积(L) 3 2 0 0 5转化的体积(L) 1 0.75 0.5 0.25n 平衡时体积(L) 2 1.25 0.5 0.25n 3.75+0.25依据题意:5/(3.75+0.25n)=1/(1+5%) 。解之,得 n=6。其实,象本题解答时,大可不必进行上述详细计算。解题时,只要抓住阿伏加德罗定律和题意,即可快速求解。根据题意,由于反应的进行,气体的压强增强,说明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这要求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计量数之和大于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即 4+35。拓展在许多化学平衡的计算过程中都

18、会涉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解题时,总是先抓住体系中反应起始、反应消耗和达到平衡时三者间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对反应物来说,平衡量(物质的量或体积)=起始量消耗量;对生成物来说,平衡量(物质的量或体积)=起始量+消耗量。再结合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该定律的以下推论结合题意进行解题:1)恒温恒压下,反应体系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2)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3)恒温恒压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倒数比等。例题 5、(MCE98-21)将标准状况下的 a L HCl(g)溶于 1000 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 b gcm,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19、a/22.4) molL B. (ab/22400) molLC.(ab/22400+36.5a) molL D. (1000ab/22400+36.5a)molL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解题时,只要抓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即可顺利求解。物质的量浓度是指“1L溶 液 中 含 有 多 少 摩 溶 质 ”, 必 须 注 意 的 是 1L 指 的 是 溶 液 的 体 积 , 而 不 是 溶 剂 的 体 积 。 因 此 , 解 答 本 题 时 , 必 须 通 过 溶 液 的质 量 和 溶 液 的 密 度 计 算 溶 液 的 体 积 , 在 结 合 气 体 体 积 与 物 质 的 量 之 间 的

20、关 系 求 溶 质 的 物 质 的 量 , 进 而 得 到 溶 液 的 物 质 的 量 浓度 。根据题意,溶液的质量为(a/22.4)mol*36.5g/mol+1000g,密度为 b gcm,因此溶液的体积为(22400+36.5a/22.4b)*10-3L。溶质的物质的量为(a/22.4) mol。于是有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n/V=(1000ab/22400+36.5a)molL。专题四、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考纲要求考纲对这部分内容提出 3 点要求。这三点要求分以下三个部分:1、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类别和数目出发,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2、从化学反应过程电

21、子转移情况出发,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三组概念:氧化与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并明确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同时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或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3、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热) 。命题规律及趋势预测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是贯穿高中化学知识的一条主线,该部分内容是高考化学中的一个热点内容。从近年高考化学试题来看,这部分内容突出考查的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从命题看,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定性的角度,主要考查:1)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2)推断

22、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二是从定量的角度出发,主要考查:1)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2)确定反应产物的化学式(或判断产物的化合价) ;3)结合电化学进行有关计算;4)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计算。第三是定性和定量结合,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从能量变化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高中新教材所强调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近年的新课程卷中也得到较好的体现。命题的主要方向是: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以及对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2)有关反应热的计算;3)新能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能源等。这两部分内容在考查过程中都能较好地体现综合考试的学科内与学科间综合以及联系实际的要求。因此,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

23、时,会以这部分内容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其中,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突出以下三个方面:1)和元素化合物(包括无机、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综合(学科内综合) ;2)物理中的电学内容(电化学)的综合(学科间综合) ;3)和新能源、新科技、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知识的综合(联系实际的综合) 。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会结合物理和生物中的能量变化相结合(热化学、电化学、生物中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以及和新能源、新科技、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知识的综合。关于这方面的综合,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引起充分注意。典型例题分析例题 1、(MCES98-19)根据下列反应:H2SO3+I2+H2O=2HI+H2SO4

24、 、 2FeCl3+2HI=2FeCl2+2HCl+I2、3FeCl2+4HNO3=2FeCl+NO+2H2O+Fe(NO3)3 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H2SO3I_Fe2+NO B、I_Fe2+H2SO3NOC、Fe2+I_H2SO3NO D、NOFe2+H2SO3I_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总体思路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由第一个方程式得还原性:H2SO3I_,由第二个方程式得还原性:I_Fe2+,由第三个方程式得:Fe2+NO,故选 A。拓展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依据

25、主要可以依据下面几个方面进行:1)如上述分析,直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来判断(具体内容略) ;2)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例如,在铜与浓、稀硝酸反应中,由于铜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要剧烈得多,因此可以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越强;3)根据反应条件来判断:反应条件越苛刻、要求越高,说明氧化性(还原性)越弱。如 H2 与 F2 在常温下混合在暗处发生剧烈反应(爆炸) ,而 H2 与 I2 反应要加热在能缓慢进行,说明 F2 氧化性强与 I2;4)对于单质做氧化剂或还原剂,可以借助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元素周期律进行推断。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的,对应的还原性(氧化性)越强;5)对于金属,还可以

26、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来推断;等等。例题 2、下列四类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其中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只有 B、只有 C、 D、分 析 此 题 考 查 学 生 对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和 四 种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之 间 的 关 系 的 理 解 。 四 种 反 应 类 型 和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之 间 的 关系如 图 所 示 。 根 据 置 换 反 应 的 概 念 和 实 质 可 以 推 知 它 一 定 是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对 于 化 合 反 应 和 分 解 反 应 , 只 要 有 单 质 参 加 或 生

27、成 ,则 一 定 是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而 没 有 单 质 参 加 或 生 成 的 化 合 反 应 和 分 解 反 应 , 则 有 些 是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有 些 不 是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例 如 , 这 样 的 两 个 反 应 : Na2O2+SO2=Na2SO4、 NH4NO3=N2O+2H2O, 虽 然 没 有 单 质 参 加 或 生 成 , 但 它 们 仍 然 属 于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例题 3、 (MCE94-24)将 38.4mg 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 22.4mL(标准状况) 。反应消耗的 HNO3 的物质的量可能

28、是( )A、1.010-3mol B、1.610-3mol C、2.210-3mol D、2.410-3mol正确解答根据题意,38.4mg 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随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发生变化。由于硝酸的浓度会发生变化, 因 此 不 能 直 接 认 定 反 应 气 体 产 物 是 NO2( 实 际 上 为 NO2 与 NO 组 成 的 混 合 物 ) 。 这 是 正 确 解 题 的 关 键 。 反 应 中 , 硝 酸 转 化 为硝 酸 铜 、 氮 氧 化 物 ( NO2 与 NO) 。 根 据 反 应 前 后 氮 的 守 恒 关 系 , 参 与 反 应 的 硝 酸 的 物 质 的 量 等

29、于 与 铜 成 盐 以 及 生 成 氮 氧 化 物所 消 耗 硝 酸 的 物 质 的 量 总 和 , 即 : 硝 酸 的 物 质 的 量 为 : 2( 36.4 10-3/64) +22.410-3/22.4=2.210-3mol。 因 此 答 案 为C拓展许多物质的氧化(还原)性会受浓度变化的影响,并在一些具体的反应中表现出来。例如,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铜能够发生反应,随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变小,氧化性逐渐减弱,最终反应将停止;若参加反应的金属为 Zn 等活泼金属,则当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转化为稀硫酸)时,又会有 H2 产生。又如,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铜反应生成 NO2,随反

30、应进行,浓度减小,氧化性将有所减弱。当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反应产物变为 NO。在解此类问题时,必须要打破常规, “动态”地考虑反应进行问题。这类问题也常在化学计算中出现。例题 4、(MCES99-24)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解了 11.4 g FeSO4。当加入 50 mL 0.5 mol/L KNO3 溶液后,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化成 Fe3+,KNO3 也反应完全,并有 NxOy 氮氧化物气体逸出。FeSO4+ KNO3+ H2SO4 K2SO4+ Fe2(SO4)3+ NxOy+ H2O(1)推算出 x= ,y= 。 (2)配平该化学方程式(系数填写在上式方框内)。(3)反应中氧化剂为

31、。 (4)用短线和箭头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分析此题考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综合考查试题,试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确定、方程式配平、氧化剂确定及电子得失情况的分析等内容。在解答问题(1)时,首先要抓住反应物的量以及电子转移关系。根据题意:n(FeSO4)11.4g/(152g/mol) =0.075 mol;n(KNO3)=0.05 L0.5 mol/L=0.025 mol;由电子守恒得:N 元素被还原为+2 价,即生成 NO。(2)根据化合价变化情况:N +5 降为+2;Fe +2 升为+3。因此 FeSO4 和 KNO3 的系数依次为 3 和 1,在结合质量守恒,可以配得反应方程式为

32、:6FeSO4+2KNO3+4H2SO4=K2SO4+3Fe2(SO4)3+2NO+4H2O。(3)反应过程中 KNO3 得电子被还原,因此该物质为氧化剂。(4)根据上述配平和分析,不难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答案略) 。例题 5、(MCE95-31)A、B、C 是在中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据此判断:(1)A、B、C 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 。(用 A、B、C 字母填写)(2)单质乙必定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 。(3)单质乙的化学式可能是 ,则化合物 B 的化学式是 。分析本题的设置意在考

33、查考生对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综合认识水平,与之相结合,还考查了考生的分析、推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解本题的关键在于进行逻辑推理。化合物 A 既然是由甲、乙两种单质化合而成的,则化合物 A 中一定含有乙元素。再看框图的左边纵行,单质甲不含乙元素,而 A 中含乙元素,则A 中的乙元素必来自于 B 中。至于 C 是否含有乙元素从题给条件上无法判断,这样一定含乙元素的应是 A、B 两种化合物。由框图的右侧纵行可以看出,由于反应物 A、B 都含乙元素,而其产物为单质乙,则 A、B 中的乙元素必有一种呈正价,另一种呈负价,只有非金属才有这种性质。所以乙为非金属。对第(

34、3)问,要求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十分熟悉,而且习惯于发散思维。本题应从两种含有相同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作为思维的出发点。再思考能在二元化合物中呈正、负两种价态的非金属最常见的就是硫 2H2S+SO2=3S+2H2O。将这几种物质放到所给出的反应关系中去试验,就可得出结论:乙为 S,B 为 H2S。本题在整体设计上由易到难,考查的层次逐步深入。将化合价的基本概念与具体反应相结合,考查了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表明了高考的方向。例题 6、(1999 年上海,32)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 1971 年 7 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数据: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1)地球对太阳能

35、的利用率约为_ 。(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_千焦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 365 天计)。(3)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6CO2O2+6H2OC6H12O6+6O2)为我们生存的环境除去二氧化碳的质量 A。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 A 的计算式。列式中缺少的数据用符号表示。A (千克)。所缺数据的化学含义为 。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信息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的含义,水、大气和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都是人们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水循环吸热+大气流动吸热光合作用吸热。因此:(1)太阳能的利用率计算 P%为:P%=(4000 +370)109 kJ/s /(52000+810

36、00+40000+370+40)109 kJ/s100%=23.3%(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太阳能转化的化学能36524360040109 kJ1.261018 kJ;(3)设每生成 1 mol 葡萄糖所吸收的能量为 Q,由:6CO2 + 6H2O C6H12O6+6O2+Q644g/mol10-3 Q Kj/molA 1.261018 kJ则:A(1.261018kJ644g/mol10-3)/ Q Kj/mol=3.331014/Q kg(Q 为生成 1 mol 葡萄糖所需吸收的能量)化学试题错误解答 30 例 2003-10-06 16:28 例题 1、在某 100ml 的混合液中,硝酸

37、和硫酸的物质量浓度分别是 0.4mol/L,0.1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 1.92g 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物质量浓度是( )mol/LA 0.15 B 0.225 C 0.35 D 0.45 错误解答根据反应: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题目中给出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04mol,因此,参与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为 0.015mol,因此答案为 A。错误原因忽略了酸溶液中硝酸根不能存在。正确解答根据 3Cu + 8H+ + 2NO3- = 3Cu2+ + 2NO + 4H2O38 230.03 mol 0.06 mol 0.

38、04 mol XX=3*0.6/8=0.0225mol因此,铜离子浓度为 0.225 mol /L,选 B。例题 2、将 38.4mg 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 22.4mL(标准状况) ,反应消耗的 HNO3 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10-3mol B、1.6*10-3mol C、2.2*10-3mol D、2.4*10-3mol错误解答由于硝酸为浓硝酸,因此铜与浓硝酸发生如下的反应: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反应中得到的气体为 NO2。根据方程式中铜与硝酸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推知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4*(38.

39、4*10-3/64)=2.4*10-3mol,选 D错误原因没有考虑到硝酸浓度的变化而引起气体产物的变化。正确解答根据题意,38.4mg 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随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发生变化。由于硝酸的浓度会发生变化, 因此无法直接确定反应产物是 NO2 还是 NO2 与 NO 组成的混合物。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反应中,硝酸转化为硝酸铜、氮氧化物(其实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以可以推知气体为 NO2 与 NO 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反应前后氮的守恒关系,参与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 Cu(NO3)2、NO2、NO 物质的量总和。因此,硝酸的物质的量为:2*(36.4* 10-3/64)+22.4*

40、10-3/22.4=2.2*10-3mol。因此答案为 C例题 3、标准状况下,往 100mL 0.2mol/L 的 FeBr2 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 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 50%的 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 )A、0.224L B、0.336L C、0.448L D、0.672L错误解答由于 2Br- + Cl2=Br2 + 2Cl-,根据题意,有 50%的 Br-被氧化,即有 0.02mol 被氧化,因此通入的氯气的体积为 0.224L。选 A。错误原因忽略离子还原性强弱。正确解答由于 Fe2+还原性比 Br-强,因此 Cl2 先氧化 Fe2+,再氧化 Br-;因此溶液

41、中发生的反应应该是:Fe2+先被完全氧化,然后 Br-再被氧化 50%。消耗的氯气的体积为 0.448L。应该选 C。例题 4、将 PH=8 和 PH=10 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H+最接近于( )A、 (10-8+10-10)/2 mol/L B、 (10-8+10-10)mol/LC、 (10-14 510-5)mol/L D、210-10 mol/L错误解答因为 PH=8 和 PH=10 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的H+分别为 10-8+10-10 mol/L,而且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因此混合后溶液的H+=(10-8+10-10)/2 mol/L。选 A。错误原因直接应用溶

42、液中H+来求解,忽略溶液中OHH+和 OH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正确解答由于碱溶液中的OH-H+,这就决定了不能用混合前溶液中的H+直接求混合后溶液的H+,一定要先求出混合后溶液中OH,在换算成混合后的H+。根据水离子积常数知,PH=8 和 PH=10 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的OH分别为 10-6 和 10-4mol/L,因此混合后溶液的OH=(10-6+10-4)/2 mol/L,可近似看作为 10-4/2 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混合后溶液的H+=210-10 mol/L。因此应选 D。例题 5、 铜与 1mol/L 的硝酸反应,如果硝酸根的浓度下降 0.2mol/L,则溶液中的 C

43、(H+)同时下降( )A0.2mol/L B. 0.4mol/L C. 0.6mol/L D. 0.8mol/L错误解答假设溶液的体积为 1L。因为硝酸根离子浓度下降了 0.2mol/L,因此反应中有 0.2mol 的硝酸参加反应。由于硝酸中 H+与 NO3_之比为 1:1,因此消耗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2,下降的浓度为 0.2mol/L.错误原因误把被氧化的硝酸当作参与反应的硝酸.添加附件:你正在上传的文件类型不符合论坛对上传文件类型的设置 font允许的文件扩展名:gifgspjpegjpgpng文件的最大限制: 102Kb 每条信息允许添加的最多文件: 1 选项:正确解答由于硝酸被还

44、原生成一氧化氮,因此硝酸根离子浓度会减小.根硝酸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8H+2NO3=Cu2+2NO+4H2O,反应中消耗的硝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4因此正确选项为或者:由于硝酸根离子转化为 NO,在转化过程中,每个 NO3?去了两个 O,与 4 个 H+结合转化为 H2O。因此当硝酸根离子浓度减小 0.2mol/L 时,H+的浓度减小 0.8mol/L.例题 6、在室温下,将 PH=3 的酸和 PH=11 的碱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 PH 小于 7。则该酸和碱的组合可以是( )A、硝酸和氢氧化钠 B、盐酸和氨水 C、硫酸和氢氧化钾 D、醋酸和氢氧化钡错误解答因为盐酸

45、与氨水反应生成盐酸铵,醋酸铵属于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会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PHCa; 根 据 金 属 活 动 性 关 系 有 : CaNa) 。 因 此 可 以 把 钠 、 钾 与 水 、 与 酸 反 应 的 知 识 迁 移 过 来 解 题 。 由 于 与 水反 应 的 实 质 为 与 H+的 反 应 , 而 锶 比 钙 活 泼 、 酸 中 的 H+比 水 中 的 大 , 因 此 锶 与 酸 反 应 必 然 钠 比 与 水 反 应 更 为 剧 烈 。 故 B 错 误 。错误原因忽略 Sr 的硫酸盐的性质(SrSO4 不溶与水)正确解答A。根据同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可以推知,硫酸锶

46、的溶解性应该很小(介于硫酸钙微溶和硫酸钡不溶之间) ,由于硫酸锶的难溶,因此硫酸与锶反应生成的产物覆盖在锶的表面,阻碍两者反应的进行,减缓了反应速率。因此 B 的叙述是正确的。而选项 A,锶投入水中,反应当然会剧烈进行,但是由于锶的密度比水大,沉于水中,因此不可能看到和钾与水反应的相同的现象(钾浮于水面,反应剧烈,产生的热量将引起气体燃烧和轻微爆炸)例题 12、50mL 物质量浓度为 18mol/L 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 0.09mol/L 的硫酸被还原 B、有 0.045mol/L 的硫酸被还原C、充分反应后体系无硫酸剩余 D、消耗的铜的

47、质量一定少于 2.88g 错误解答根据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由于反应中铜过量,因此浓硫酸完全反应,即参与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0.09mol,被还原的硫酸只占参与反应的硫酸的 1/2,参与反应的铜的质量为0.09mol/2*64g/mol=2.88g.答案为 B、C错误原因忽视了随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将逐渐减小,氧化性消失并减弱。当硫酸消耗到一定程度时,浓硫酸转化为稀硫酸,此时反应停止。正 确 解 答 强 氧 化 性 是 浓 硫 酸 的 特 性 。 随 反 应 的 进 行 , 硫 酸 变 稀 , 氧 化 性 变 弱 消 失 , 反 应 将 停 止

48、 。 因 此 参 与 反 应 的 硫 酸 的 物质 的 量 一 定 少 于 0.09mol,被 还 原 的 硫 酸 一 定 少 于 0.045mol,同 样 的 , 参 与 反 应 的 铜 的 质 量 也 一 定 少 于 2.88g。 因 此 正 确 答 案 为D。例题 13、浅绿色的 Fe(NO3)2 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2+ + 2H2O=Fe(OH)2 + 2H+若往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A、绿色变深 B、变得更浅 C、变黄绿色 D、不变错误解答A。由于硝酸亚铁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当往该溶液中加入盐酸时,促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使得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浓度增大。因此溶液的浅绿色加深。错误原因忽视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强氧化性,使得在加入盐酸时,亚铁离子被氧化。正确解答由于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显强氧化性。当往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盐酸时,溶液中的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溶液呈黄绿色。正确选项为 C。例题 14、F2 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的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 F2(气体)跟烧碱完全反应,生成 NaF、H2O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是下列中的( )A、H2 B、HF C、OF2 D、O2错误解答选 D。由于 F2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当 F2 与氢氧化钠作用,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