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文试卷一、本大题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摒除 /迸裂 谬论/寥落 见缝插针/ 缝纫B.键盘/谏言 卓越/阔绰 无稽之谈/稽首C.诡谲/傀儡 缴纳/邀请 量体裁衣/ 胆量D.署名/瞩目 滔滔/韬略 茅塞顿开/ 边塞【答案】 A【分析】 A.摒除 bng/迸裂 bng 谬论 mu/寥落 lao 见缝插针 fng/缝纫 fngB. 键盘 jin/谏言 jianC. 量体裁衣 ling/胆量 lingD. 滔滔 to/韬略 to【攻略】 注意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问题,尤其
2、是声旁异读的词。注意常见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注意同音字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善罢甘休 因噎废食 融汇贯通 箭在弦上B.秋毫无犯 一蹶不振 唇焦口躁 反戈一击C.矫枉过正 中西合壁 唇枪舌战 偃旗息鼓D.东施效颦 势在必行 双管齐下 荼毒生灵【答案】 D【分析】 A.融汇贯通(会)B.唇焦口躁(燥)C.中西合壁(璧)【攻略】 注意理解词义。如“会”“汇” 。注意形声词的内在结构。如“燥”“躁” , “璧”“壁” 。注意同音异义词。注意同音近义词。注意把握同音词、形近词。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3 月 1 日, 广州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纳天下英才,聚创新
3、智慧,助城市腾飞的文章。B.“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 !C. 新华书店在新书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D.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 都需要充分的论证。【答案】 B【分析】 A.考查“书名号”的使用。 纳天下英才,聚创新智慧,助城市腾飞 ,应改为“纳天下英才,聚创新智慧,助城市腾飞” 。一句话中,既有报刊杂志的名称,又有篇章题目的,篇章题目要用引号。C.考查冒号和逗号的使用。 “新华书店在新书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改为:“新华书店在新书证订单上提醒
4、邮购者, ”这句只是陈述提醒的内容,是陈述句。D.考查问号的使用。虽然有疑问词,但这句是陈述句,所以“? ”要改成“, ”。【攻略】 注意常用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注意近三年未考过的“叹号” 、 “着重号”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经过一个赛季的征战,广州恒大足球队勇夺亚冠冠军。各大报纸对此_宣传,极大的振奋了人心。(2)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老是埋怨别人,_责任。(3)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_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种人_他有多大的本领,我们也不能委以重任。A.大肆 推脱 进而/不管 B.大事 推托 进而/尽管
5、C.大肆 推托 因而/尽管 D.大事 推脱 因而/ 不管【答案】 D【分析】 “大肆”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对。所以,(1)句用“大事” 。“推脱”:推卸。 “推托”:借故拒绝。所以,(2)句用“推脱” 。“因而”:表示结果。 “进而”:表示递进。 “尽管”:副词,表示不考虑别的,继续去做。 “不管”:不论,无条件的。所以,(3)句用“因而/不管”【攻略】 注意近义词不同语素的区别注意前后词语的搭配。注意从词语的范围、程度、感情色彩辨析词语。注意关联词的准确使用。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才交流大会,千金难求技工” “30 万元年薪招不到一个高级模具技工” ,这
6、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江苏传统制造业“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尴尬现状。B.新产品的实验已经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做好准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C.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未雨绸缪,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D.斯人远去,我虽不能如古时的学子闻道如坐春风,但在夜风夜雨中,仍能感受到那绵长的文化气息。【答案】 B【分析】 “功败垂成”:事情要成功时遭到了失败。句子本意表达的是“成败在此一举” 。【攻略】 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语义、语境。注意成语的准确涵义。注意常用成语、熟语的日常积累。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7、是( )A.在 新华字典第 11 版出版后,被纳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教科书范围,对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建设继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重要影响。B.这里的玫瑰花具有长势强、花期长、花色艳、香气浓、微量元素含量高等特点,深受食品加工企业所青睐。C.马拉松赛组委会将参赛选手报名费的一半用于慈善事业,还设立“爱跑基金” ,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而无力承担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学生。D.某些利益集团雇佣“网络水军”在互联网上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广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答案】 C【分析】 A.“在后”介词短语造成全句缺少主语。 “成分残缺” 。B.“特点”不能受到青
8、睐。句式杂糅,使后一分句缺少主语。D.搭配不当。 “销售”不能与“人”搭配。【攻略】 注意句子的“搭配不当” 、 “成分残缺和累赘” 、 “语序不当”的问题。注意联合短语中是否每个词均与搭配的词符合。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像”字都是比喻词的一组句子是( ) 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他俩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实、沉默,而又有生气。 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
9、摇摆。A. B. C. D. 【答案】 A【分析】 比喻,是把一个事物当成另一个来描写,要有本体和喻体,即使本体不出现,也是有本体存在的。【攻略】 熟练掌握常用修辞格。8.填入下面文字空白处的 6 句话组成的语段,与前后文衔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性质来看, “绣”不是丝绸,但在古代一般常用彩丝和丝绸作为刺绣的材料,因而“绣”与丝绸就有了密切的关系。 _但是,锦与绣有相同点,即两者工艺最复杂色彩最丰富和图案最华丽,是最具有观赏性的丝绸。因此,锦绣是中华丝绸审美文化的精华。前者是丝绸,后者只是丝绸的装饰技艺和装饰品。前者是“织”成花纹图案,后者则是“绣”成花纹图案。因而古人常常以“锦”与“绣”
10、并称(锦、绣) 或者合称 (锦绣)。但是“锦”与“绣”两者的工艺技术不同。所以, “锦”是锦, “绣”是绣。由于所用材料相同(如彩丝 ),表现对象相同(如花纹图案)。A. B. C. D. 【答案】 B【分析】首句段说的是“绣”与丝绸的关系,结句说的是进修的相同性,因此,表达的逻辑应该是:关系相似性区别性结论。句是从材料和对象来进一步说明这种关系的相同性,说明这种相同性关系的结果合称“锦绣” ,从工艺上说明不同点,区别性,句具体阐述区别性特征,得出结论,句指出本质的差异。所以,句子的顺序应该是。【攻略】 找出句群的中心词,或观点,或论点,或陈述对象,力求陈述角度的一致。抓住句群的内在逻辑关系。
11、注意句子间的对应关系,保持语脉的相承。注意句式的对称和音节的和谐。二、本大题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 911 题。抗生素滥用是所有人的事谢蜀生随着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很快就表现出来了。人们很容易认为,一定是细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基因发生了突变,才导致耐药菌的产生。曾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是这样的:在细菌培养液中加入青霉素,当青霉素的浓度为 300微克/毫升时,大多数细菌死亡,只有少数细菌可以存活。研究人员将这些细菌分离出来,继续放在相同浓度青霉素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青霉素的浓度。以浓度渐增的方法,研究人员对细菌进行耐药性筛选,最终
12、获得了完全耐青霉素的菌种。20 世纪 30 年代,经典遗传学理论确立后,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就开始走向衰落了。但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在细菌研究领域中,拉马克主义仍大行其道。上述细菌耐药试验似乎更证明了拉马克主义的观点:环境的变化(青霉素 )使细菌的性状逐渐产生了变化(耐药) ,细菌“获得”的耐药性逐渐遗传下去,最终产生了完全耐青霉素的 “新种” 。1943 年,德国科学家麦克斯德尔布吕克和萨尔瓦多爱德华卢里亚的噬菌体试验证明,某些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突变是自然发生的,与噬菌体的存在与否无关。另一项果蝇试验也证明,一些抗 DTT的果蝇,在接触 DTT 前已具有了对 DTT 的耐受性
13、。1952 年著名遗传学家约书亚莱德伯格夫妇用“影印培养法”直接证明了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是细菌自然随机突变的结果,而与青霉素诱导无关。上述实验还证明,在一个细菌群体中,细菌会产生某种自发的突变(这种随机、无方向的突变是经常发生的),其中一些是抗青霉素的突变,会让细菌获得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因此,这种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在青霉素发明以前就存在了,与青霉素的使用并无关系。拉马克主义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很符合我们的直观理性,它的本质是强调环境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与达尔文的“随机突变” “自然选择”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而上述关于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研究,将拉马克主义逐出了细菌
14、学这个“拉马克主义最后的堡垒” 。那么,细菌耐药性与滥用抗生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现在认为,在某一细菌群体中,存在一些耐药突变的菌株,但它们只是少数,在正常的群体生态中它们不可能无限扩张。因此,大多数感染人体的是非耐药菌株,它们对抗生素敏惑,因此很容易被控制。而大量滥用抗生素会破坏细菌的群体生态平衡,敏感菌株都被杀灭了,耐药菌则开始变为优势菌株。这样,整个菌种就产生了耐药性。细菌耐药性己成了当代医学的大难题。为有效遏制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就应当在人类群体水平上防止抗生素滥用。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少人认为,我们平时尽量少用抗生素,一旦感染了细菌,就可以保持自已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际上
15、,耐药菌的出现是群体水平的,一旦某种细菌(如肺炎双球菌) 对某种药物 (如青霉素)的耐药性已经形成,那么每个感染者感染的都是耐药菌,它们可不管你平时是否“滥用抗生素” 。因此,制止滥用抗生素应是人类的群体行为,只要有相当部分的人在滥用,并最终形成了耐药菌种,所有人都要为因此产生的耐药性买单。如在青霉素发明之初,只要肌肉注射几十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控制细菌感染,到现在初次使用就动则几百万、上千万单位已成常规。防止细菌耐药性这件事的艰巨性和严酷性就在这里。(选自环球科学 2014 年 8 月号,有改动)注释:DTT:二硫苏糖醇,一种很强的还原剂。9.关于细菌的耐药性,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16、A.加大培养液的青霉素浓度能得到耐青霉素的菌种,说明滥用抗生素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B.德国科学家的噬菌体实验证明,某些细菌的抗体突变是自然发生的,与噬菌体是否存在无关。C.果蝇试验说明,一些耐受 DTT 的果蝇在接触 DTT 之前就具有耐受性,并不是逐渐积累的结果。D.“影印培养法”试验说明,细菌的耐药性可能是在青霉素发明之前就存在了,与青霉素的使用无关。【答案】 A【分析】 第五段“上述实验还证明,在一个细菌群体中,细菌会产生某种自发的突变(这种随机、无方向的突变是经常发生的) ,其中一些是抗青霉素的突变,会让细菌获得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因此,这种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在青霉素发明以前就存在了
17、,与青霉素的使用并无关系。 ”由此可见,细菌的耐药性与青霉素本身无关,和浓度也无关。所以,A 是不符合文意的。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的基因产生突变,细菌进而产生了耐药性。B.在某些细菌群体中,耐药突变的菌株一直存在,不过它们只是少数。C.环境的变化造成了细菌的性状的变化,使得细菌在适应抗生素的过程,获得了耐药性。D.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也是强调环境在物种进化中的主导作用,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样。【答案】 B【分析】 第五段“现在认为,在某一细菌群体中,存在一些耐药突变的菌株,但它们只是少数,在正常的群体生态中它们不可能无限扩张。 ”由此可
18、知 B 项符合文意。11.关于制止滥用抗生素的理由,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量滥用抗生素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为这种行为导致了细菌群体的生态平衡被打破。B.大多数感染人体的是非耐药菌株,容易被抗生素控制、杀死,这样耐药菌就有可能成为优势菌株。C.就个体而言,平时坚持不滥用抗生素就可以保持个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那样做。D.只要有部分人滥用抗生素,就会导致耐药菌种的产生,最终是所有人都要为部分人的滥用行为买单。【答案】 C【分析】 第八段“不少人认为,我们平时尽量少用抗生素,一旦感染了细菌,就可以保持自已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际上,耐药菌的出现是群体水平的,一旦某种细菌(
19、如肺炎双球菌)对某种药物(如青霉素)的耐药性已经形成,那么每个感染者感染的都是耐药菌,它们可不管你平时是否滥用抗生素。 ”由此可知 C 项是不符合文意的。【攻略】 现代文阅读( 一)着重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总体把握、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及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要点概括与归纳几个方面。阅读时注意仔细体味文章题目,认真阅读文后注释。重视首尾段、每段的首尾句。抓住全文及各段的中心句和词语。概括各段要点。仔细揣摩问题词语或句子的上下句的含义。三、本大题 2 小题,共 8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2-13 题。夜归清钱澄之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征鸿暗叫寻行度,野鸭齐惊破阵飞。追
20、水林峦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犬声出屋舂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全诗写夜归的过程,循序渐进,娓娓道来,似一幅江上夜行图。B.前两联在描绘江上夜深行舟的所闻所见时,也刻画出秋天的特色。C.颈联通过两岸景物的变化写出了夜晚船行水上的独特感受。D.全诗移情入景,既有雄豪悲壮的格调,又有一种缠绵的情致。【答案】 D【分析】 通过该诗的描写,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的闲适之情,没有雄浑悲壮。【攻略】 古典诗歌赏析,要注意对重点词语的揣摩,注意重点词语与全诗的整体关系。注意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关系。13.诗中主人公夜归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请简要分
21、析。(5 分)【答案】 小船黑夜孤行,这时初霜凝结、西风吹劲、大雁暗叫,野鸭惊飞,主人公归心似箭,旅途寂寞。船行渐快,两岸景物迎来逝去,看到远处乡村的灯火,主人公心情变得轻快。下船来到家门口,听见屋里的狗在叫,家人停下手中的活,准备出来开门,主人公心中很温暖。【攻略】 思想感情的分析要结合具体表达的内容来谈,从写什么,怎么写,结果如何三方面来赏析才能解答全面、完整。内容主旨、情感载体、情感类别是思想感情分析的必要元素。四、本大题 4 小题,共 1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小题。墨翁传明高启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
22、乎?”乃归,署门曰 “造古法墨” 。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渖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衒璞而市鼠腊,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叹息而去。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墨翁云。(选自高青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