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设计与评价人教实验版资料.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847688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设计与评价人教实验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设计与评价人教实验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设计与评价人教实验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设计与评价人教实验版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设计与评价人教实验版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设计与评价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中考复习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二、考点清单能根据提供的药品、仪器依据实验原理、实验目的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明确科学探究的要素。会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三、全面突破: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设计与评价是中考的热点题型。侧重于考查同学们是否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是否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1)一个比较完整的化学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包括仪器和药品等)及规格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现象及结论。(2)对于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的题一般可

2、以按以下思维程序进行: 根 1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或假设) ;根据实验原理(或假设) ,选择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或实验装置图) ;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3)实验设计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绿色环保。(二)实验方案的评价(1)对于给出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评价方案的合理性,推断实验中的现象和分析归纳出结论(或规律)的题,可结合有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从实验的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考虑方案的合理性,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的结论。 (2)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要全方位综合评价。如看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具

3、有严密性,操作是否安全简单易行;是否节约试剂、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是否有利于保护环境等。此外解题时要仔细审题,针对题意,运用评价的各个标准逐步逐项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典型例题】例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 Fe、Cu、Ag 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和酸、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关知识。本题要求找出不能达到目的的选项。选项 A:铁和硫酸铜能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银不如铜活泼,所以,证明了 Fe、Cu、Ag 的活泼性依次减弱。选项 B:铜、银和硫酸亚铁都不反应,只能说明铜和银都不

4、如铁活泼,但铜和银的活泼性不能确定。所以不能达到目的。选项 C:铁和盐酸能反应而铜不能,说明铁比铜活泼;铜能置换出银,说明铜比银活泼,从而证明了 Fe、Cu、Ag 的活泼性依次减弱。选项 D: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说明铁比铜活泼;铜能和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铜比银活泼,从而证明了 Fe、Cu、Ag 的活泼性依次减弱。所以正确选项为 B。【答案】B例 2:用实验证明一包黑色粉末是由氧化铜和炭粉混合而成的。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甲:黑色粉末 观察现象乙:黑色粉末 观察现象试回答:(1)甲方案中证明有氧化铜的实验依据是 证明有炭粉的实验依据是 。(2)乙方案中证明有氧化铜的实验依据是

5、 证明有炭粉的实验依据是 。(3)以上两个方案中,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好?理由是什么?【解析】 “实验证明”题的一般步骤为:操作现象结论,甲、乙两同学的依据是各自观察到的现象。 (1)甲方案中根据 CuO+2HCl=CuCl2+H2O,溶液颜色变为蓝色(有时为蓝绿色或绿色) ,说明 CuO 的存在,而炭粉仍以黑色粉末状态存在;乙方案根据 2CuO+C2Cu+CO2,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证明有 Cu 生成,由此证明 CuO 的存在,结合高 温CO2+Ca(OH) 2CaCO 3+H 2O,证明了炭粉的存在。相比之下,很明显甲方案操作简便,不需加热,所以更好。【答案】 (1)溶液变蓝色(有时为蓝绿色或绿色

6、) ,试管中仍有黑色不溶物 (2)试管中出现红色固体,石灰水变浑浊 (3)甲方案更好操作简便,不需要加热。例 3:下面是某同学的三个实验方案和结论,试评价这些方案和结论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方案和结论提出改进意见: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与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与结论 是否正确 改进意见证明 KMnO4不 a. 加热 KClO3制 O2 KMnO4是 KClO3是 KClO3制 O2的催化剂速度慢b. 加热 KClO3和KMnO4混合物制 O2速度快制 O2的催化剂证明盐酸中发生 HCl=H+Cl所以溶液才有酸性a. 水中通入 HCl 气体后滴入石蕊试液变红b. HCl 气体通入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盐

7、酸中发生 HCl= H+Cl 溶液呈酸性证明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a. 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气体和蓝色沉淀产生b. 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红色金属上有银白色金属析出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析】对题给的三个实验方案和结论进行评价时,主要考虑理论上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可行、完整;根据方案和实验现象能否得出结论。实验一方案结论都不正确。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要证明高锰酸钾是否是催化剂,就必须设计将其单独加热后,检验它在反应前后性质和质量是否改变。实验二结论虽然正确,但其方案并不完整,根据实验目的,必须在 HCl 气体和水均不能使石蕊变红的前提下,证明 HCl 的水溶

8、液盐酸使石蕊变红,才能说明盐酸具有酸性。因此,方案中应补加关于证明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实验。实验三方案虽正确,但结论只说了一般情况,没有将特例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铜的实验事实归纳进去。【答案】方案、结论都不正确;单独加热 KMnO4,并检验反应后的产物性质及反应前后的质量,结论为 KMnO4 不是 KClO3 制 O2 的催化剂。 方案不正确,结论正确;方案中补充做一个水不能使石蕊变红的实验。方案正确,结论不完整;结论中补充:最活泼的金属如 K、Ca、Na 除外。例 4:处理胶片的废液中含有大量 Ag 、Zn 2 、Fe 2 ,某下岗职工想从上述废液中回收银,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

9、验方案,用最简单的方法和尽可能少的步骤从该废液中回收银。【解析】本题渗透了“废物利用”观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选择置换 Ag 的金属。从反应原理看,要把 Ag 变成金属银回收,可用活泼金属来置换,选择何种活泼金属去置换 Ag ,供选择的金属较多,但要考虑到价廉和易分离,就不能选择 Cu,因为 Cu 和 Ag 难以分离;选择锌理论上可以,但锌可以置换 Fe2 ,使置换出来的银中混有铁,选择铁最合适,加入铁粉,不能置换 Zn2 ,只置换 Ag ,过量的铁粉和生成的银粉滤渣,可用酸处理,得到银粉。【答案】实验方案如下:(1)在废液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使其

10、充分反应;(2)过滤;(3)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搅拌;(4)充分反应后过滤,用蒸馏水冲洗滤渣,将滤渣烘干。例 5: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像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猜想: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 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 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

11、用而“生锈” ,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至猜想,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 (1)在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2)在验证猜想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

12、的措施是 。【解析】本题从铁生锈的条件联想到对苹果“生锈”的条件的探究, “苹果生锈”其实是苹果肉中含有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某种物质作用而生成咖啡色的物质,因此解答本题应该从试题所给信息入手,将苹果肉分别置于各个猜想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探究,同时还要对果肉接触到的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找出正确答案。【答案】 【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是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 “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反思与评价】(1) 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2)水中溶解了氧气【应用】将水果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工,采用真空包装并低温保存。例 6:某校化

13、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裹在皮蛋壳外固体的成分,他们从资料和网上查找到腌制皮蛋的原料和方法,发现多是将灰料(一般含生石灰、纯碱、草木灰、食盐等)用水调成糊状,敷于蛋上,密封保存。下面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协助完成相关实验。(1)向烧杯中加入研碎的皮蛋壳外的固体,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_。(2)为分析上述烧杯内的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同学们继续进行探究。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出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_。乙同学从烧杯中取出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于是认为使溶液呈碱性的就是 NaOH 等碱类物质,你认为

14、乙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_,理由是_。为确证溶液中含有 NaOH 等碱类物质,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_。【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性实验题,由灰料的成分可以看出,生石灰溶于水后会生成微溶物 Ca(OH) 2,而溶解的 Ca(OH) 2 可与纯碱(Na 2CO3),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反应生成难溶的 CaCO3 沉淀;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冒气泡;Na 2CO3 和 NaOH 的水溶液都显碱性,因此在检验 NaOH 时,应先除掉 Na2CO3,以免干扰。【答案】 (1)CaCO 3 和 Ca(OH) 2;(2)碳酸盐; 不正确 Na2CO3 的水溶液也显碱性 向溶液中滴加 CaCl2 溶液至不再产

15、生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 NaOH 等碱类物质。例 7: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在做 NaOH 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当酚酞滴入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溶液最终不显红色。一同学猜测可能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久置而转化为碳酸钠的原因,请问你是否同意他的猜想?并说出理由: 再请你将你的各种猜想及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至少两种)在洗涤做过上述实验的试管时,某同学发现加入少量的酸后,试管内的溶液变成了红色。请你猜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猜想: 。实验方案方法、现象和结论:。【解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使酚

16、酞变红,因此那位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因为在该实验中酚酞遇氢氧化钠溶液最终不变红,可通过分析实验过程中药品是否有错、仪器是否有问题、操作有没有错误、以及是否有其他反应发生等来进行猜想。而在第题中原溶液加酸后变红的现象表明:药品没有取错、试管没问题, 说明少量酸与部分碱反应,相当于将原 NaOH 溶液稀释,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而使酚酞褪色。【答案】这位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使酚酞变红。序号 猜想 实验方案 预计现象 结论序号 猜想 实验方案 预计现象 结论1231 NaOH 溶液取错 重取 NaOH 溶液滴加酚酞 试液变红 猜想正确2 试管上有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 换一支

17、试管重做 试液变红 猜想正确3 酚酞已失效 另取一瓶酚酞并滴加于该 NaOH 溶液中 试液变红 猜想正确4 可能是 NaOH 溶液太浓 将原 NaOH 溶液稀释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试液变红 猜想正确可能是 NaOH 溶液太浓 取原 NaOH 溶液滴加酚酞,再滴入少量的稀硫酸试液变红,再加少量 NaOH 固体,红色褪去,再加稀硫酸又变红。例 8:刘丽同学在某食品包装内取出一小袋干燥剂,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 。她将这袋干燥剂全部倒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1)刘丽同学测定了滤液的酸碱度,你认为结果可能是_。(2)刘丽同学又对白色沉淀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假

18、设 1:是 CaO 和 CaCO3 的混合物假设 2:是 Ca(OH) 2 和 CaCO3 的混合物假设 3:只有 CaCO3假设 4:只有 Ca(OH) 2其中假设_不合理。(3)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刘丽同学继续进行实验: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出现气泡。由此可否定假设_。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她再取少量沉淀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说明只有假设_合理。 【解析】 (1)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能与水发生反应:CaO+H 2O=Ca(OH ) 2 ,所以生石灰可作食品的干燥剂。但 Ca(OH) 2 可以进一步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CO2+Ca

19、(OH) 2=CaCO3+H 2O,因此刘丽同学拿出的这袋干燥剂可能的组成以及滤液中的溶质和放入水中得到的沉淀有下表所示的几种情况:干燥剂成分 滤液的溶质 放入水中过滤后的沉淀CaO Ca(OH) 2 未溶解的 Ca(OH) 2CaO 和 Ca(OH ) 2 Ca(OH) 2 未溶解的 Ca(OH) 2CaO、Ca(OH ) 2 和 CaCO3 Ca(OH) 2 未溶解的 Ca(OH) 2 和CaCO3Ca(OH) 2 和 CaCO3 Ca(OH) 2 未溶解的 Ca(OH) 2 和CaCO3CaCO3 无 CaCO3所以若滤液是澄清的石灰水,则滤液的 pH7;若滤液是水,则滤液的 pH=7。

20、(2)由(1)分析可知,假设 1 是不成立的。因为 CaO 能与水反应。(3)沉淀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说明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否定了假设 4。因为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沉淀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加入酚酞溶液后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沉淀中含有氢氧化钙。否定了假设 3,证明假设 2 是成立的。 【答案】 (1)pH7 或 pH=7 (2)1 (3)4,2。四、本讲小结:中考的命题走向常趋向于:给出正确的实验方案描述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给出实验方案,评价方案的合理性、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正确性,并改进实验方案等。五、应考锦囊:1、落实重要知识点,为实验探究打

21、下坚实基础 2、加强训练规范的实验用语,灵活的表述方式,提高对实验探究的表达能力。3、 (1)会设计实验方案。 (2)会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3)熟练的运用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应用问题。*实验设计与评价的原则:1. 实验目的明确;2. 实验方法简便,现象明显;3. 操作安全可靠;4. 推断完整严密。六、超前思维:(化学计算)【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45 分钟)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的四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Fe CuSO4 溶液 Ag B. Cu Ag FeSO4 溶液C. Fe Cu 稀 HCl AgN

22、O3 溶液 D. Cu FeSO4 溶液 AgNO3 溶液2. 要想除去食盐中的纯碱,小明同学设计了两套方案:A. 固体混合物(加过量盐酸) 溶液(蒸发)固体;B. 固体混合物(加过量硫酸)溶液(蒸发)固体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另一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_3. 有两包黑色粉末,分别是铁粉(通常情况下呈黑色)和木炭粉,请你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进行鉴别,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步骤 现象和结论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4. 同学们欲通过实验探究铝、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大家预先约定: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盐酸,完成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甲同学选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盐酸四种物质,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方案。(1)请你帮

23、助甲同学完善下表中的探究方案。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向盛有少量盐酸的试管中插入铁丝,充分反应。 有_ 向中所得溶液中插入_。 无明显现象 向中所得溶液中插入_,充分反应。 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结论:金属活动性 AlFeCu。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将铝丝插入溶液前应打磨光亮,其原因是_。(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只要再补充一个实验,还能得出活动性 AlFeH Cu 的结论,乙同学要补充的实验是_。(3)丙同学认为不必补做实验,只需将甲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稍做调整即可得出活动性 AlFeHCu 的结论,丙同学插入金属的顺序是_。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 世纪末,法国科

24、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 ;(2)若干燥从 a 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 (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3)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4)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纯碱(Na 2CO3)的性质后,联想到家中蒸制馒头时常用的物质小苏打(NaHCO 3)

25、,于是采用市售的小苏打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 pH 大于 7。(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向小苏打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生成了白色沉淀。(4)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下图所示装置对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 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 烧杯中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试回答: 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 由实验(4)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请归纳出小苏打的化学性质(至少三点) 。7.

26、小明同学在进行中和反应时,向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才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因此,无法确定盐酸和氢氧化钙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为了证明这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反应,小明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_,理由_。(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请你补充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并填写下表。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试题答案】1. B2. A 引入了新杂质3. 【解析】设计方案时可分别从铁粉和木炭粉的物理性质

27、和化学性质考虑。【答案】方案一:磁铁吸附;被吸起的是铁粉,另一种是木炭粉方案二: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铁粉,无现象的是木炭粉方案三:两支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两种粉末;有红色固体析出的是铁粉,无红色固体析出的是木炭粉方案四:各取少量两种粉末,用火点燃粉末;能被点燃的是木炭粉,另一包是铁粉4. (1)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铜丝 铝丝 Fe+2HClFeCl 2+H2 去除铝丝表面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2)向盛有少量盐酸的试管中插入铜丝(3)铜丝、铁丝、铝丝5. 【解析】要探究假设是否成立,就要围绕假设设计实验,要注意实验原理的科学性、严密性。

28、本题的关键点在第三问和第四问,即猜想、实验验证。化学反应产物的假设的提出一定要依据质量守恒,确保所提假设有其存在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否则假设犯错误也无意义。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则要根据假设中所提出来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佐证,以证明其正确或错误,一般情况下,对于物质的证明,往往从物质典型性质入手,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答案】 (1)提供反应所需水蒸气 (2)c (3)O 2(填 CO2、CO 不给分)(4)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a 或b 管口 木条复燃(或不复燃)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或不是氧气)6. 【解析】本题只要认真阅读实验探究的过程和实验现象,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即可得出小

29、苏打的化学性质。【答案】 (2)NaHCO 3HCl =NaCl+CO2H 2O(4)应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或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它可与酸反应;它可以与碱反应,它受热能分解。(任选三个性质)7. 【解析】酚酞溶液只在碱性溶液中变红,所以酚酞溶液不变色时,溶液有可能显中性,也有可能显酸性。因为本实验中酚酞溶液没有变色,所以溶液肯定不显碱性,即一定被完全反应,因此,补充实验只要确定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即能2)OH(Ca确定 和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但选择试剂时要注意,不仅要选择能和盐酸反应的,而且还要在和盐酸反应时有明显的现象,通过有无相应的现象,来确定盐酸存在与否。【答案】 (1)不正确;如果盐酸过量,滴入酚酞溶液也不会变色。(2)Ca(OH) 2+2HCl=CaCl2+2H2O(3)以下方法任答一种即可: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