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 2015 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液氧受热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6000L 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 40L 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4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 A量筒 B试管 C烧杯 D集气瓶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食盐与水混合得到食盐水属于化合反应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6近 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增多现象,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可吸入
2、颗粒物(PM2.5) BCO 2 CNO 2 DSO 27在“人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 水更浑浊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汽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8对试管中的液体物质进行加热,有时会因操作不当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某学生寻找出下 列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 B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芯C加热完,没冷却即用冷水冲洗 D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
3、动试管9一种淡蓝色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体,颜色变浅,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0 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A取液时挤入空气 B滴加液体 C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 D 取液后滴管倒置11某集气瓶内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体积比 41),若采用燃烧的方法除去氧气而得到较 纯净的氮气,应选用的最佳物质是 A硫 B铁丝 C木炭 D红磷12下列图示中物质的用途与相应的性质不相符的是A B C D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木炭在 O2中剧烈燃烧,放出白光,
4、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 O2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4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152008 年 9 月 27 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在此次活动中需要“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 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 量低B“人造空气”中供给航天员呼吸的 是氧气C“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D氮气对航天员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可以不需要氮气16下列实
5、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选 项 A B C D方 案结 论 说明呼出气体中 CO2的含量较空气中的多说明白烟的成分与蜡烛成分相同说明氨分子在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相互转化1、填空与简答题(每空 1 分,共 44 分,化学反应式可以用符号表达式或文字表达式)17.在氮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氧气 氖气等五种气体中,选择适当序号填在下面空格中:可用于炼钢、气焊以及医疗急救的是 可用于制硝酸和化肥的是 在电光源中可产生红光可制霓虹灯的是 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松脆的饼干遇到会变软的是 18.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回答下列问题:
6、(1)该化学反应前后共有 种分子,生成物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该化学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从反应微观示意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结论是(写一个) 。19.请根据下列图示实验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中的实验有多个共同特点,如_(写出 1 点即可)。(2)C 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D 中反应的表达式为_。(3)观察 A、B 装置的现象,发现它们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是 ,导致这种不 同的本质原因是 。(4)A、B、D、E 装置的集气瓶中均需放少量水,D 瓶放水的目的是_,所以该实验中的水可以用细沙代替,硫燃 烧的实验中的水能否也可以用细沙代替 (填“能”或“不能”)。(5
7、)小丽同学用 E 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待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 _,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_ 。小明同学第一次实验因红磷量不足,其结果明显小于 1/5,接着他将装置中水倒出,马上又用此装置进行了第二次实验(红磷过量,气密性良好且操作正确),发现结果 (大于、等于或小于)1/520.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 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H 2O2)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1)B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2)验证 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操作方法是 现象是 。21.正确的使用化学仪器和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
8、重要前提。(1)请选择下图中的仪器按要求填空。A A B C D E F G 常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可以直接被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 艺在上述仪器中,用到“磨砂”工艺处理的有 (填字母序号)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放置硫粉的仪器 (填名称)。(2)实验室现有 10 mL、20 mL、50 mL、100 mL 的量筒,现要量取 40 mL 的蒸馏水, 应选取 mL 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 保持水平。某学生从装有 40 mL 水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水后,量筒放平稳,而且面对刻度线,仰视液面读数为 10 mL,
9、则倒出的水的体积 30 mL(填“”或“”)。2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A B C D E F(1)A 装置中,仪器 a 的名称是 。(2)实验室常用 A 装置加热一种暗紫色固体来制备氧气,制取该气体的反应式是 ,选择该发生装置的原因是_,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应该选用装置 (填序号,下同),若用该方法收集到的 氧气呈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 。(3)现有如下资料: 制取气体 NO2的反应原理:Cu + 4HNO 3(浓) Cu(NO 3)2 + 2NO2 + 2H 2O 通常状况下,NO 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能与水发生反应。制取 NO2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_
10、 。23.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别在试管 A、B 中加入 5 mL 5(溶液浓度) H2O2溶液,各滴入 2 滴相同浓度的CuSO4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 A 放入盛有 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试管 A 中不再产生气泡;试管 B 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 A、B 两个试管中。分别向 A、B 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二氧化锰。A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B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A 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_;B 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_a 水MnO2 A B将试管 B
11、 放入盛有 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5mL 5H 2O2溶液和5 mL 10H 2O2溶液试管 A、B 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1)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中滴加 CuSO4溶液的目的是 。(2)实验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3)对于 H2O2分解反应,Fe 2(SO4)3溶液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为比较 Fe2(SO4)3和 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如图所示,同学们分别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进行了比较。定性分析:如
12、图甲观察到加入 Fe2(SO4)3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加入 CuSO4溶液的要快,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试验,实验时均以生成 40mL 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4)通过对上述实验过程的分析,在实验设计时,要考虑_方法的应用。启东市长江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单元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考试时间:60 分钟 总分:60 分) 命题人:黄诚一、选择题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选 项二、填空与简答17. (1) (2) (3 ) (4) (5
13、) 18. (1) , (2) (3) 19. (1) ; (2) , ; ( 3) , ; (4) , ; (5) , , 5 滴浓度相同的Fe2(SO4)3 和 CuSO4 溶液2mL5%H2O2 溶液乙甲九年级( )班 姓名_学号_考场号_号_。 20.实验结论:A 是 ,B 是 ;(1)B 中 反应表达式 ;(2)操作方法 ,现象是 。21.(1) (2) , , 。22.(1) ,(2) , , , 。(3) , 。 23.(1)实验的目的是 ,滴加 CuSO4溶液的目的是 。 (2)实验方案是 。(3)得出的结论 ,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4) 。(1)2H 2O2 MnO2 2H2O + O2 (2)研究温度对 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加快 H2O2分解速率,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 (3)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相同滴数、浓度一样的硫酸铜溶液,产生气泡的速率快的是 10H 2O2溶液,反之是 5H 2O2溶液。(2 分)(4)溶液中气泡产生的速率 收集 40mL 气体所需的时间(5)控制变量(或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