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嘉兴市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研究指导教师学院商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开题日期2010年11月22日一、主要任务与目标通过对嘉兴市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研究这一选题的探讨和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提出有一定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的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独立检索中文资料,了解文献的查阅方法,提高英文资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本专业资料的能力,初步具备搜索、整理、筛选信息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学位论文的写作技巧与规范要求。1)提出选题嘉兴市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研究的初步设想。2)搜集、整理与论文有关的、充
2、分的、准确的信息资料,扩充查阅范围。3)向指导教师提交开题报告。4)梳理、分析、筛选已有的信息资料,提出研究设想与计划。5)构思论文框架,编写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提交清、定稿及打印稿。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开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根据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测算,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的过渡期(19821999年),第二阶段是加速老化期(20002010年),第三阶段是增长期(20102040年),第四阶段是减速期(20402060年),第五阶段是稳定期(2060年以后)。在老龄化发展的五大趋势决定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对
3、社会经济将产生五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受人口基数大,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双重影响,我国老龄人口规模之大堪称世界第一。第二,老龄化发展速度之快世界罕见。第三,未富先老,经济压力巨大。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完全有可能形成经济增长的瓶颈,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第四,老龄人口区域分布不平衡。第五,高龄老年人规模大,比例逐年升高,老龄化更趋严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也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养老资源严重不足,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严峻挑战,虽然我国农村目前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村老人得到子女经济支持
4、比率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农村中青年人孝敬、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不断淡化,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子女不照管老年人,他们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可见,家庭养老存在着许多的不稳定因素。老年人的年龄很高,动手自理能力弱决定着他在生活上需求他人的帮助。同时,老年人个体经济来源,居住条件,身体状况,年龄,婚姻状况等决定着他们养老需求和意愿也会有所不同。于是,养老模式中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由于居家养老能够满足多元养老服务的需求,现在受许多人推崇。本文研究的是嘉兴市老年人养老需求与意愿,学生要通过对老年人养老需求与意愿的调查,了解他们想获得的养老需求以及他们所选择的养老方式,通过对比分析,
5、寻找现在养老服务的缺失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在文献查阅过程中要选用养老意愿,养老模式,居家养老,老年人,老龄化等关键词,查阅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当代中国老龄群体社会管理问题研究、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多家网站,期刊,杂志,书籍等。其中论文正文不少于8000字,内容正确无误,有创造性成果或个人见解,按照统一格式撰写,要求打印稿,并提供论文电子版一份备案。三、计划进度12010103020101122,完成毕业论文选题2201011102011110,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32011年2月21日至3月11日,集中三周时间,毕业论文撰写。指导教师认为学生已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由指导老师提
6、出经学院审核批准后,学生方可进行毕业实习;42011年3月14日5月3日毕业实习;52011年5月5日至6月10日,毕业论文校内指导、评阅、答辩。四、主要参考文献1章晓懿,杨培源城市居家养老评估指标体系的探索M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百家出版社,20072胡善平,潘春宇淮南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3200908P53P543胡月基于老人养老意愿与需求的居家照护体系构建J卫生软科学,2009(05)P5335344宋宝安当代中国老龄群体社会管理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曹子建,胡晓萍,肖化戎,柳长翥,赖国毅成都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和
7、社会支持网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报,200912P20P246郅玉玲居家养老的浙江实践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02P106P1117奚志勇中国养老M文汇出版社,20088王树新老年社会工作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9曲江川老年社会学M科学出版社,200710彭艳芳国内城市居家养老的研究综述J社会工作,201003P11P1311陈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体系的构建J河海大学学报,201001P45P5112宋健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董海军,吕耀鹏社区照顾养老模式需求拓展、实施条件及建议J学习与实践,2010(03)P11612014丁
8、士军,陈传波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老年人保障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5闫琳琳,王悦转型时期辽宁老年人口新型养老模式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1P209P21016宋宝安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4P90P9717陈涛老年社会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18邓建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养老模式J八方论坛,201005P8319万建强,肖莉芬居家及福利院老人养老意愿调查比较J江西医药,200809P987P98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420戴卫东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02P22P2621褚浞婧,孙鹃娟
9、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诸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P43P4622韦云波贵阳市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P47P6123CHRISTOPHERJRUHMSECULARCHANGESINTHEWORKANDRETIREMENTPATTERNSOFOLDERMENJTHEJOURNALOFHUMANRESOURCES,199424SARAHSIMONEAUXANDCHRISSTROUDBRIDGINGTHEGAPSINTHERETIREMENTSERVICESWORKPLACEJATICLE,2000指导教师2010年11月19日系主
10、任年月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5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嘉兴市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的调查研究一、前言由于少儿人口增长持续减慢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我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老年人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未富先老。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开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根据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测算,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的过渡期(19821999年),第二阶段是加速老化期(20002010年),第三阶段是增长期(20102040年),第四阶段是减速期(20402060年),第
11、五阶段是稳定期(2060年以后)。在老龄化发展的五大趋势决定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将产生五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受人口基数大,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双重影响,我国老龄人口规模之大堪称世界第一。第二,老龄化发展速度之快世界罕见。第三,未富先老,经济压力巨大。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完全有可能形成经济增长的瓶颈,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第四,老龄人口区域分布不平衡。第五,高龄老年人规模大,比例逐年升高,老龄化更趋严重。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也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养老资源严重不足,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严峻挑战,虽然我国农村目前仍以家庭养
12、老为主,农村老人得到子女经济支持比率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农村中青年人孝敬、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不断淡化,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子女不照管老年人,他们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可见,家庭养老存在着许多的不稳定因素。老年人的年龄很高,动手自理能力弱决定着他在生活上需求他人的帮助。同时,老年人个体经济来源,居住条件,身体状况,年龄,婚姻状况等决定着他们养老需求和意愿也会有所不同。于是,养老模式中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由于居家养老能够满足多元养老服务的需求,现在受许多人推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6本文研究的是嘉兴市老年人养老需求与意愿,希望通过对老年人养老需求
13、与意愿的调查,了解他们想获得的养老需求以及他们所选择的养老方式,通过对比分析,寻找现在养老服务的缺失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在文献查阅过程中选用了养老意愿,养老模式,居家养老,老年人,老龄化等关键词,还查阅了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当代中国老龄群体社会管理问题研究、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多家网站,期刊,杂志,书籍等。二、主体部分(一)基本概念的阐述人口老龄化又叫做“人口老化”,它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奚志勇,
14、2008)养老意愿是指老年人自己对养老模式的偏好,即老年人自己主观愿意选择的老年生活方式。国内的养老模式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日间照料模式以及最近比较流行的房屋抵押养老模式。其中,学者比较推崇的模式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认为这些模式比较适应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比较适应我国人口、家庭结构发展的大势。(胡善平,2009;潘春宇,2009)居家养老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并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方式,既区别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日常护理或者特殊护理、医疗康复包括陪同到医院看病、治疗、配药等、精神慰藉经常和老人交
15、流,发现老人的需求,排除老人的孤独感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是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的一种养老模式。(郅玉玲,2010)养老模式的选择受制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不同的社会和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养老模式会有很大不同。农业社会主要由具有血缘和亲缘关系的家庭为老年人提供赡养,即家庭养老。工业社会以来,家庭养老功能萎缩,大多数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很多老年人依靠退休金生活,即社会养老。社会养老的出现并不排斥家庭养老,家庭中的成年子女是年老体弱父母日常生活的主要照顾者。家庭在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老年人所接受的照顾,通常首先来自他们最亲近
16、的人。(宋宝安,2006)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7(二)我国养老观念及其变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一种社会传统和文化传统,它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制度、经济水平等相关因素的变化,这种传统的社会功能也相应发生了改变。1、传统的养老观念养老,顾名思义就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资源和生活照顾。家庭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同时还担负着养老的职能,这种职能主要是指对老年人基本生活的保障。这种尊老、爱老、养老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公认的社会行为准则。2、随时代变迁的养老观念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支撑家庭养老观念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发生变化。特别是计划生
17、育制度出台后,家庭面临着不断小型化的转变。在市场经济建立前,我国的养老意愿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而这种家庭养老又大都以“同居”养老为主(“同居”养老是指老人和已婚子女生活居住在一起)。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们的养老意愿正在发生变化,家庭养老观念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是作为中国传统养老观念家庭养老观念本身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家庭养老观念呈多样化发展,有依靠子女的家庭养老观念和自我养老观念,还有“同居”养老观念和“分居”养老观念,等等。3、当代养老观念的划分目前的养老观念有这样几种划分,首先是家庭养老观念和社会养老观念,家庭养老观念是指个体个人指望子女、本人或者亲戚来履行养老义务;社会养老是指
18、个体人指望社会、国家来履行养老义务。其次是“同居”养老和“分居”养老,“同居”养老是指与子女生活居住在一起;“分居”养老是指与子女不生活居住在一起,但是子女仍然是养老义务的履行者。还有一种养老观念是自我养老,是指个体人指望自己养老,这主要是指自己承担养老的经济资源,这些在大的方向来看都是属于家庭养老的内部分化。其中“同居”养老、“分居”养老和自我养老等同,“分居”养老也可能其养老资源都是来自子女,是属于子女养老。他们的划分标准不同,其区别就是“同居”和“分居”是以是否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为划分标准,而自我养老和子女养老是以养老资源的承担者为划分标准的。(宋宝安,2009)(三)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
19、的现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8在有关养老意愿方面,共有580人选择家庭养老这种模式,有170人次选择居家养老,有120人选择EL间照料模式,有20人选择房屋抵押养老模式,另有60人选择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从资料来看,绝大多数老年朋友比较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或者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和日间照顾模式,而机构养老和房屋抵押养老所占比例则比较小。(胡善平,2009;潘春宇,2009)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身份的成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养老需求的层次上,基本满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成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同样表现为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较
20、高层次的感情归属和受尊重的需要,以及最高层次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养老需求层次同样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逐级而上的梯次首先是老有所养,获得适合他们的食物、住所和生活扶助,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其次是老有所乐,满足老年人的感情归属和受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老有所为,即老年人的理想、抱负有机会获得实现。养老社会化主要是解决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乐的问题。(曹子建,胡晓萍,肖化戎,柳长翥,赖国毅,2009)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按照发生的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分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中。社交需要包括友谊、情感、归属等
21、。当然,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是其人生需求的一个部分。且中国老年人的情感归属显得特别强烈,这是中国老年人“恋家”情结的表现。(戴卫东,2010)目前对社区老人养老需求与实际享受服务的调查中,显示了诸多问题(1)托老所,有189的老人需要,仅有05的人得到服务;(2)保健指导,368的老人需要,仅有93的人得到服务;(3)家庭病床,425的老人需要,仅有148的人得到服务;(4)定期体检,578的老人需要,仅有76的人得到服务;(5)应急服务,451的老人需要,仅有07的人得到服务。上海市老龄委和上海市人口计生委2008年10月公布关于老人养老意愿的调查结果显8697的老年人希望居住在家里,由儿女、保
22、姆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来照顾,只有1075的老人希望住养老机构。目前,多数老年人并不想到郊区或者外地养老,愿意到郊区或外地养老的比例仅为725和218。(胡月,2009)(四)影响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的因素1个人经济能力。很多高收入的老年人都愿意独立生活,他们向往自己的独立空间,认为这种生活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不会增加子女的负担。而那些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9意在家养老的人,大多也愿意自己独立生活。只不过经济条件限制了他们的选择能力。(胡善平,潘春宇,2009;宋健,2006)2子女数量。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子女数量多的老人大多愿意选择市场化的养老方式。子女数量多决定
23、着老年人要处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心理、生理压力,不符合老年人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往往会引起他们的焦虑。3年龄和身体状况。正如上文所说,身体差、年龄高的人大多不愿离开家人。这种状况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人的社会需要使然,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传统的家族观念。(胡善平,2009;潘春宇,2009)4子女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子女关系较好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比关系不好的要高491,与子女关系不好的老年人更倾向选择机构养老。5老年人的精神状况。“经常感到孤单”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要比“从来不感到孤单”的老年人低796,他们更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这说明在老年人收入不断提高,基
24、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精神追求已经被提到了比较重要的地位。精神是否得到满足,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而影响着老年人对养老场所的选择。6老年人是否了解养老机构现状也是影响老年人对养老场所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不了解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会认为养老机构是没有子女的老年人的无奈选择。调查显示,有106的老年人对养老院的印象比较差,认为设施和服务不足、冷清、无所事事等。而对养老机构有所了解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可能性比不了解的老年人高734。(韦云波,2010)(五)政策建议1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推进养老社会化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化养老的宣传,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社会
25、养老保障水平,消除老年人对于社会化养老的偏见和疑虑,让老年人直观地感受到社会化养老的好处,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社会化养老中来。同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可以建立城市老年人状况数据库和信息档案,以便针对不同老年人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和社会扶持。(褚浞婧,孙鹃娟,2010)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社会养老机构,由以家庭为主体的养老模式逐步过渡到以国家、社会为主体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办好“敬老院”(由我国农村集体举办的福利事业单位);办好“社会福利院”(民政部门在城镇举办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0办好“养老院”(我国城市开办的集中供养老人的福利机构);办好“
26、托老所”(城市社区办的托养、照料老人生活的社会福利机构);办好“老年公寓”(城市专供老年人居住的民用住宅);办好“干休所”(安置离退休干部的场所和服务管理机构)。(邓建立,2010)2提高养老保障的水平加大基本保障的力度,提高老年人的基本退休金;发展补充保险应该包括单位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扩大政府投入,分级进行福利补助,按照自理能力、年龄和经济收入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不同级别,满足某一级别所需条件的老年人就可以享受到这一级别的经济补贴和优惠政策。(章晓懿;杨培源,2007)现行的农村以家庭为基础的养老保障是农村主要的老年人保障形式,同时经济的增长
27、将减轻城乡差异,推动收入水平提高,有助于保障老年人收入安全,此外还要对农村老年人状况实施有效监控和跟踪。(丁士军;陈传波,2005)3专业化服务建设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相结合社区照顾要想真正发展起来,专业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开发社区资源,深化社区支持网络,来改善和加强服务的提供。我国专业性的社会工作人员十分稀缺,施行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必须在推动专业化服务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将专业化服务和社区志愿者服务结合起来,明确划分其工作任务和职责。(董海军;吕耀鹏,2010)4建设互助型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互助型社会服务体系,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低龄健康老年人资源,为
28、不能自理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其服务形式可以为志愿者服务和“劳动储蓄式服务两种。劳动储蓄式服务形成社会多层面“时间储蓄”的“助人自助”制度。但这种互助型社会服务体系建立之初必须要有严格的规范制度,避免流于形式,同时还要注意该制度的推广性,保证制度开展的可持续性。(闫琳琳;王悦,2008)三、总结对于以上文献的归纳总结可以了解到,我国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和养老观念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程有着紧密联系。每一时期的养老观念也有所不同,于是就出现了养老观念的变迁。通过文献了解了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的现状,以及出现这些现象的影响因素。文献中所搜集的老年人多是喜欢选择家庭养老的养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
29、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1方式,这与他们的个人身体状况,与子女的关系,子女数量,个人经济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学者们认为我国养老体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社区提供的老年服务,养老机构的床位,社会医疗体制等都还未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学者们为现在养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便,提出解决措施。学者们研究所得和发现的问题都有现实意义,提出的对策和建议也合理可行,但在个案研究上有所欠缺,对一些特殊问题或老年群体中的特殊现象关注较少。主要参考文献1章晓懿,杨培源城市居家养老评估指标体系的探索M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百家出版社,20072胡善平,潘春宇淮南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8P53P543
30、胡月基于老人养老意愿与需求的居家照护体系构建J卫生软科学,2009(05)P5335344宋宝安当代中国老龄群体社会管理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曹子建,胡晓萍,肖化戎,柳长翥,赖国毅成都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和社会支持网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报,200912P20P246郅玉玲居家养老的浙江实践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02P106P1117奚志勇中国养老M文汇出版社,20088王树新老年社会工作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9曲江川老年社会学M科学出版社,200710彭艳芳国内城市居家养老的研究综述J社会工作,201003P11P1311陈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
31、体系的构建J河海大学学报,201001P45P5112宋健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董海军,吕耀鹏社区照顾养老模式需求拓展、实施条件及建议J学习与实践,2010(03)P11612014丁士军,陈传波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老年人保障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215闫琳琳,王悦转型时期辽宁老年人口新型养老模式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1P209P21016宋宝安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4P90P9717陈涛老年社会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18邓建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
32、会的养老模式J八方论坛,201005P8319万建强,肖莉芬居家及福利院老人养老意愿调查比较J江西医药,200809P987P98920戴卫东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02P22P2621褚浞婧,孙鹃娟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诸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P43P4622韦云波贵阳市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P47P6123YUNGTINGSULOOKINGBEYONDRETIREMENTPATTERNSANDPREDICTORSOFFORMALENDOFLIFEPLANNINGAMONGRETIREMENTAGE
33、INDIVIDUALSJJFAMECONISS,2008(29)P654P67324CATHERINEKIM,MD,MPH,MOHAMMEDUKABETO,MS,ROBERTBWALLACE,MD,KENNETHMLANGA,MD,PHDQUALITYOFPREVENTIVECLINICALSERVICESAMONGCAREGIVERSINTHEHEALTHANDRETIREMENTSTUDYJJGIM,2004(19)P875P878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嘉兴市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的调查研究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人口老龄化是
34、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从国家层面来看,200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从浙江省层面来看,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35、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人口出生率的快速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稳步提升,导致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逐步加快。自20世纪80年代末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以来,浙江人口老龄化程度一直位于全国前列,老龄问题比较突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人口老龄化呈现新的特点老年人口稳步增长,过去十年增长速度减缓。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老年人口高龄化态势日益明显。人口抚养比将稳步提高,社会负担将不断加重。老年人口家庭规模缩小,空巢独居老人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扩大,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从嘉兴市层面来看,据嘉兴市老龄委办的嘉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资料数据显示,嘉兴市面临着
36、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严峻形势。为此,2010年,嘉兴市老龄工作制定了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老龄委扩大会议精神,开展老龄事业发展对策研究,科学编制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新一轮为老年人办实事意见,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着力推进民办养老机构规范发展,抓好老年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大力发展老年电大教育,加强老龄宣传和调研工作,搞好综合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当好参谋助手,推动全市老龄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4展。(二)意义当前,正处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重大变革时期,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利益格局的深
37、入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相伴随,我国老龄事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做好老年人养老工作已迫在眉睫。做好老龄工作,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其中,包含着对广大老年群体要人文关怀的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他们的利益,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和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社会再作贡献。做好老龄工作,是我国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坚持加快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时期。做好老龄工作,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手段。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广大居住在农村老年人的积极参与。老
38、年人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他们往往在家庭、社区中有着特别的影响力,决定了他们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进步,由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转变成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根据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探索出应对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出路,找出适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养老方式,妥善解决我国老年人养老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三)关于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研究的现状目前的养老观念有这样几种划分,首先是家庭养老观念和社会养老观念,家庭养老观念是指个体个人指望子女、本人或者亲戚来履行养老义务;社会养老是指个体人指望社会、国家来履
39、行养老义务。其次是“同居”养老和“分居”养老,“同居”养老是指与子女生活居住在一起;“分居”养老是指与子女不生活居住在一起,但是子女仍然是养老义务的履行者。还有一种养老观念是自我养老,是指个体人指望自己养老,这主要是指自己承担养老的经济资源,这些在大的方向来看都是属于家庭养老的内部分化。其中“同居”养老、“分居”养老和自我养老等同,“分居”养老也可能其养老资源都是来自子女,是属于子女养老。他们的划分标准不同,其区别就是“同居”和“分居”是以是否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为划分标准,而自我养老和子女养老是以养老资源的承担者为划分标准的。(宋宝安,2009)在有关养老意愿方面,共有580人选择家庭养老这种模
40、式,有170人次选择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5家养老,有120人选择日间照料模式,有20人选择房屋抵押养老模式,另有60人选择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从资料来看,绝大多数老年朋友比较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或者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和日间照顾模式,而机构养老和房屋抵押养老所占比例则比较小。(胡善平,2009;潘春宇,2009)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身份的成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养老需求的层次上,基本满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成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同样表现为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较高层次的感情归属和受尊重的需要,以及最高层次的实现自我价
41、值的需要。养老需求层次同样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逐级而上的梯次首先是老有所养,获得适合他们的食物、住所和生活扶助,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其次是老有所乐,满足老年人的感情归属和受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老有所为,即老年人的理想、抱负有机会获得实现。(曹子建,胡晓萍,肖化戎,柳长翥,赖国毅,2009)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按照发生的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分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中,社交需要包括友谊、情感、归属等。当然,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是其人生需求的一个部分。且中国老年人的情感归属显得特别强烈,这是中国老年人“恋
42、家”情结的表现。(戴卫东,2010)1影响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的因素综合众多文献,多位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影响我国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老年人的经济能力,老年人的子女数量,老年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老年人的精神状况,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了解程度。(1)老年人个人经济能力。很多高收入的老年人都愿意独立生活,他们向往自己的独立空间,认为这种生活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不会增加子女的负担。而那些愿意在家养老的人,大多也愿意自己独立生活。经济条件限制了他们的选择能力。(胡善平,潘春宇,2009;宋健,2006)(2)老年人的子女数量。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子女数量多
43、的老人大多愿意选择市场化的养老方式。子女数量多决定着老年人要处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心理、生理压力,不符合老年人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往往会引起他们的焦虑。(3)老年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身体差、年龄高的人大多不愿离开家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6这种状况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人的社会需要使然,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传统的家族观念。(胡善平,2009;潘春宇,2009)(4)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与子女关系较好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比关系不好的要高491,与子女关系不好的老年人更倾向选择机构养老。(5)老年人的精神状况。“经常感到孤单”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
44、老的可能性要比“从来不感到孤单”的老年人低796,他们更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这说明在老年人收入不断提高,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精神追求已经被提升到了比较重要的地位。精神是否得到满足,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而影响着老年人对养老场所的选择。(6)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现状的了解程度影响老年人养老机构的选择。一般来说,不了解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会认为养老机构是没有子女的老年人的无奈选择。调查显示,有106的老年人对养老院的印象比较差,认为设施和服务不足、冷清、无所事事等。而对养老机构有所了解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可能性比不了解的老年人高734。(韦云波,2010)2关于做好老年人养老工作满足其意
45、愿和需求的建议基于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因素和我国老年人养老问题中存在的不足,综合众多文献了解到各位学者认识的角度侧重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提高老年人养老保障水平,解决老年人经济问题;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推进养老社会化发展;专业化服务与社区志愿者队伍相结合;建设互助型社会服务体系,保证制度开展的有序性。(1)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推进养老社会化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化养老的宣传,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消除老年人对于社会化养老的偏见和疑虑,让老年人直观地感受到社会化养老的好处,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社会化养老中来。同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可以建立城市老年人状况
46、数据库和信息档案,以便针对不同老年人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和社会扶持。(褚浞婧,孙鹃娟,2010)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社会养老机构,由以家庭为主体的养老模式逐步过渡到以国家、社会为主体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办好“敬老院”(由我国农村集体举办的福利事业单位);办好“社会福利院”(民政部门在城镇举办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办好“养老院”(我国城市开办的集中供养老人的福利机构);办好“托老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7(城市社区办的托养、照料老人生活的社会福利机构);办好“老年公寓”(城市专供老年人居住的民用住宅);办好“干休所”(安置离退休干部的场所和服务管理机构)。(邓建立,
47、2010)(2)提高养老保障的水平,解决老年人经济问题加大基本保障的力度,提高老年人的基本退休金;发展补充保险应该包括单位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扩大政府投入,分级进行福利补助,按照自理能力、年龄和经济收入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不同级别,满足某一级别所需条件的老年人就可以享受到这一级别的经济补贴和优惠政策。(章晓懿;杨培源,2007)现行的农村以家庭为基础的养老保障是农村主要的老年人保障形式,同时经济的增长将减轻城乡差异,推动收入水平提高,有助于保障老年人收入安全,此外还要对农村老年人状况实施有效监控和跟踪。(丁士军;陈传波,2005)(3)专业化服务
48、建设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相结合社区照顾要想真正发展起来,专业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开发社区资源,深化社区支持网络,来改善和加强服务的提供。我国专业性的社会工作人员十分稀缺,施行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必须在推动专业化服务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将专业化服务和社区志愿者服务结合起来,明确划分其工作任务和职责。(董海军;吕耀鹏,2010)(4)建设互助型社会服务体系,保证制度开展的有序性建设互助型社会服务体系,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低龄健康老年人资源,为不能自理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其服务形式可以为志愿者服务和“劳动储蓄式服务两种。劳动储蓄式服务形成社会多层面“时间
49、储蓄”的“助人自助”制度。但这种互助型社会服务体系建立之初必须要有严格的规范制度,避免流于形式,同时还要注意该制度的推广性,保证制度开展的可持续性。(闫琳琳;王悦,2008)(四)总结对于以上文献的归纳总结可以了解到,我国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和养老观念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程有着紧密联系。每一时期的养老观念也有所不同,于是就出现了养老观念的变迁。通过文献了解了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意愿的现状,以及出现这些现象的影响因素。文献中所搜集的老年人多是喜欢选择家庭养老的养老方式,这与他们的个人身体状况,与子女的关系,子女数量,个人经济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学者们认为我国养老体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社区提供的老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8服务,养老机构的床位,社会医疗体制等都还未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学者们为现在养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便,提出解决措施。学者们研究所得和发现的问题都有现实意义,提出的对策和建议也合理可行,但在个案研究上有所欠缺,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