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慈溪智能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2)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突破创新,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包括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智能企业三个层次。我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与企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的核心驱动,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加快培育我市制造业智能经济新
2、业态、塑造产业发展新格局、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振兴工业实体经济,根据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宁波市智能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 宁波市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国制造 2025 慈溪行动纲要等精神和要求,编制本规划,作为我市发展制造业领域智能经济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 20182022 年。一、发展基础(一)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市初步形成以家用电器、机械基础件、 2 汽车关键零部件三大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以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3+3”现代产业体系,2017年市级工业产值达 2721.4 亿元,其中规上企业
3、产值 142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1.2%和 16.5%,工业投资 134.4 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 30.3%,实现工业增加值 537 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51.7%,自营进出口总额 603.3 亿元,其中自营出口 560.8亿元。家用电器、机械基础件、汽车及零部件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占据主体地位,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60%,其中以家用电器产业优势最为明显,占工业总量的 30%左右。特色产品优势明显,目前我市较大规模的块状经济 37 个,呈现“一镇一品”乃至“一镇 多品” 的格局, 成为我市工业经济 的主要支撑力量,部分特色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包括电脑针织横机、双
4、桶洗衣机、净水器、电熨斗、取暖器、微小型轴承、打火机、电源连接器、扑克牌等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 50%以上,共有 38 类产品产量全国领先,成为全国四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电源连接器、净水器、电熨斗、取暖器和微小型轴承生产基地。企业实力逐步壮大,集聚了公牛、慈星、凯波、卓力、韩电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慈星股份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1 家企业入选宁波市工业行业骨干企业。2017 年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五位,2016 年浙江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第二名。(二)产业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2014 年慈溪市成功入选省首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2017 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为
5、 93.86 分,居全省第 5 名。实 3 施互联网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信息化应用由单体向网络化、平台化延伸,树立了一批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在企业设计数字化、生产数控化、管理信息化、营销电商化、产品智能化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宁波福尔达等 2 家企业列为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慈兴轴承、浙江长华等 4 家企业列入 2017 年宁波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全市建成机器换人智能化示范车间 21 个,全市累计完成上云企业 1025 家、宁波市级上云标杆企业 6 家。智能化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培育形成了 31 家慈溪市级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以及一批从事智能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的骨干企业,慈星股份智能柔性定制
6、平台列入工信部示范项目,2017 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 66 亿元,位居宁波市各县市区前列。企业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全市 90%以上的规模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全市网络零售额突破 304.9 亿元,宁波数梦工场、暴风动漫等多家信息经济重点企业相继落户慈溪,创建成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市。(三)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不断增长,2017 年全市工业企业 R&D 投入占地区 GDP 比重达到 2.9%,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49.1%,宁波健信承担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浙江亿日参与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载体逐渐丰富,截至 2017 年底,我市拥有高新
7、技术企业 153 家,企业研发机构 400 家和省级以上企业工程中心 51 家。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顺利通过 2017 年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县(市、区)、园区复核, 4 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数达 2643 件,知识产权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创新体系不断加强,中科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中科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浙大 3D 产业园等公共创新平台不断涌现。(四)产业优质资源不断积聚我市围绕推进“中国制造 2025”、振兴实 体经济、发展信息经济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政策红利释放带动创新创业资源加快集聚。截至 2017 年底,我市建成慈溪智慧谷、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浙江中捷(宁波)产业合作园、中
8、东欧(宁波)工业园等一批产业资源集聚平台,小家电智造小镇、息壤小镇等省市智能经济特色小镇建设加速。建成“ 众车联” 产业互联 网平台、慈溪家电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等平台,推进智能家电、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资源集聚发展。产业链高端人才队伍体系逐步形成,全市入选“千人计划 ”人才 13 人、宁波“3315 计划” 人才(团队)35 个、慈溪“上林英才 ”人才(团队 )99 个。产融试点深入推 进,清控资本、华慈蓝海等一批产业基金在我市落户,与工信产业基金等共同构成了全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历经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市的智能经济体系初步确立,发展成效初显,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同时也面临着
9、一些亟待克服的短板,集中表现在:一是体量小,规模带动能力不足。我市信息经济发展连续多年维持在全省中等水平,智能经济领域企业以中小微型为主,企业数量不足、规模小、缺少龙头带动,基础较为薄弱。二是程度低,核心环节智能化水平不足。 5 我市企业在生产环节尚未完全实现智能化,核心环节和总装环节智能化仍较为落后。三是人才少,持续创新动力不足。受本地资源和区位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严重制约产业创新和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四是认识弱,应用主动性不足。我市大量中小制造企业拥有较为稳定的市场和业务,对主动开展智能化升级的意愿尚未凸显,企业家、基层干部等
10、对发展智能经济紧迫性的认识不充分。二、面临形势当前,我国已经步入发展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着新变革,在此背景下,我市部署发展智能经济将迎来诸多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从全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相互交织,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全球科技创新迅猛发展,深刻地推动着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抢占全球新一轮发展制高点、赢取新一轮发展主导权,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出台以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的经济战略,一大批全球知名企业启动以智能化为导向的业务转型,涌现出众多以智能技术与智能应用为核心业务的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智能经济成为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竞争的新焦点。我市应积极顺应科技发展新趋势,
11、加快布局智能经济,把握新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从全国来看,全国各地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 进程之中,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增长动能。为抓住新一轮科技与 6 产业变革中的新机遇,我国出台了包括“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国家战略,党的“ 十九大”更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数字中国” 的宏伟蓝图 。发展数字经济助推实体经济振兴与转型升级成为新时期的主旋律,智能经济与数字经济一脉相承,我市应着眼于国家战略导向,大力提升智能经济核心能力,加强智能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和壮大,形成经济发展新引擎。从全省来看,在全球趋势的引导下和国家战略统一部署下,浙江省提出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并取得了
12、卓有成效的成绩。近来,浙江省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 来抓,同时,宁波市在全国率先拉开发展智能经济的序幕,均为我市加快构建以人工智能产业等为核心的智能经济体系、以智能技术推动三次产业“ 裂 变” 提供了政策机遇和战略机遇。但是,随着周 边市县的“觉 醒 ”,越来越多的地区更加注重智能 经济发展,杭州、嘉兴、德清等地区相继出台智能经济、智能制造等相关规划,区域间的竞争尤其是对高端要素和产业资源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优质要素资源将进一步向先进地区集聚,亦加剧了我市发展智能经济的压力,面临的挑战愈发明显。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落实慈溪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以
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抓创建中国制造 2025 试点示范、振兴实体经济与新一轮 7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的历史机遇,以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为主攻方向,以产品智能化、企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培育为重点,以专业产业园与智能经济特色小镇为主平台,大力集成政策、集聚资源、集中力量,打造成为宁波环湾智能经济新区示范区,为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注入核心动能。(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坚持政府在智能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强系统谋划和政策支持,统筹实现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部署良性互动。充分依托企业主体优势,促进
14、创新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推进技术创新、产业突破、平台构建、生态打造。重点聚焦,分业推进。坚持“强链” 与“补链”协同推进,集中政策和优势资源围绕主导制造行业智能化升级开展重点攻关,培育支撑智能经济整体发展的新兴产业形态。推进重点示范,按照行业、领域整体推进,实现成熟一批、示范一批、推广一批。创新引领,内生发展。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加大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投入力度,优化制度供给与服务支撑,强化企业自我驱动与外界引导创新,推进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产品制造、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智能经济增长的能力供给核。(三)发展目标到 2022 年,基本建成以智能家电、智能装备、智能生命健
15、康、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基础件及新材料产业和“ABCT” 8 (A 为 AI 人工智能,B 为 Big Data 大数据,C 为 Cloud 云计算,T 为 IoT 物联网)产业为核心的智能经济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初步建成“中国制造 2025”试点城市,成为我国具有影响力的智能经济集聚高地、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引领区。产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智能经济总量占工业经济总量超过 35%,智能 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 1400 亿元,其中规上智能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突破 1000 亿元。建成创新型智能家电产业基地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实现突破。在智能经济领域培
16、育年产值超 20 亿元企业 15 家以上、宁波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0 家以上,形成一批龙头企业。产品供给结构显著改善。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深度嵌入产品与设备中,形成一批以智能家电、智能装备等为代表的高端品牌,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智能化产品覆盖率达到 40%,培育“浙江制造”品牌数量达到 20 个以上。企业转 型升级活力凸显,培育各类智能经济示范企业 150 家。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广泛采用。建成可示范推广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30 个左右,形成若干个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打造一批贯穿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售后服务全流程的智能化示范样板。产业创新实力大幅
17、提升。在智能经济领域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宁波市级以上企业研究院 30 个以上,企业R&D 占主 营收入的比例达到 1.8%以上,规上新产品产值率超过 40%。培育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4 个,智能经济核心产业年 9 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申请量超过 1000 项,掌握一批与细分行业深度融合的关键智能技术,形成一批行业标准。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度集聚。表 1 智能经济发展目标主要指标序号指标 单位 2020 年 2022 年1 规上智能经济核心产业产值 亿元 700 10002 产值超 20 亿元企业 家 10 153经济规模宁波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家 15 204 智能化产
18、品覆盖率 % 30 405产品结构 培育“浙江制造 ”品牌数量 个 15 206 两化融合总指数 95 967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量 个 20 308 装备数控化率 % 60 709企业转型机器联网率 % 40 4510 规上企业 R&D 经费占主营收入的比例% 1.7% 1.8%11 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宁波市企业研究院家 20 3012 规上新产品产值率 % 38 4013 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申请量累计 项 3000 500014产业创新领军型人才新增累计 名 12 22注:智能经济核心产业包括智能家电、智能装备、智能生命健康、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基础件及新材料产业和“ABC
19、T”产业。领军型人才包括国家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省“ 千人计划” 专家和“上林计划”、宁波 3315 高层次领军人才。四、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围绕智能经济核心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家电、智能装备、智能生命健康、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基础件及新材料产业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产 10 业等(“ABCT”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ABCT”产业在我市制造业领域深入应用,逐步形成“5+1”智能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体系。(一)发展重点1智能家电(1)发展目标到 2022 年,规上智能家电产业产值突破 450 亿元,智能家电产业生产智能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智能家电产品类
20、别明显丰富,区域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建成全国知名智能家电产业基地。(2)主攻方向支持智能传感、人机交互、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智能家电中的应用,研发高性能、高感知、灵敏控制的传感设备和控制系统,推进家电产品实现人机交互、智能提醒、互联互通、远程操控、个性化定制等功能。鼓励发展应用智能控制、强智能交互等技术的智能小家电,推进小家电产品向个性、时尚、健康、智能转型。重点发展应用成熟保鲜、分时控制、节能匹配、精准温控等技术的智能冰箱。加快发展具有自动投放、高端变频、健康清洗等功能的智能洗衣机产品。着重开发智能饮水机、中空超滤膜、亲水膜净水器、一体化净水系统等智能水家电产品。推进家电行业生产智能化,加快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技术在家电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现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