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联考试.doc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858221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联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联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联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联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联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七校联考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Cl 35.5 Na 23S 32 Ca 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0小题,共 20分)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塑料降解 C玻璃破碎 D动物呼吸2鱼肉、牛肉等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是A油脂 B糖类 C维生素 D蛋白质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石墨做电极 B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C用石墨粉做润滑剂 D用铁做成铁钉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冬天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门窗紧闭B厨房中燃气

2、泄漏时,迅速打开排气扇C儿童和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钙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NaNO 2)代替食盐烹调 5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烧杯的是过滤稀释浓硫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蒸发食盐水 D 检查装置气密性7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锌和稀盐酸 B二氧化碳和水优质文档优质文档C氢氧化钠和稀硫酸 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8.生活处处皆化学。请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铁制品电焊前用稀硫酸除铁锈C.冰

3、箱里放置活性炭除异味 D.在不锈钢桶内配制农药波尔多液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A.CaCl2溶液 HCl 过量 CaCO3、过滤B.NaOH溶液 Ca(OH)2 过量 Na2CO3溶液过滤C.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过滤D.CH4 H2O 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10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C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二 多选题。 (每小题有一至两个正确答案,共 10分)11下列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A水银、蒸馏水、从化米酒 B冰、干冰、冰红

4、茶 C氮气、铁锈、空气 D金刚石、铁矿石、生石灰12下列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进行解释的是AC 和 CO都能跟灼热的 CuO反应B实验室收集 C02和 02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碳酸饮料和白醋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在滴有酚酞的 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和投入活性炭都能使溶液褪色13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 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B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C要使 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D t2 时,往 100g水中加入 9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 190g甲的溶液。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5、 )A.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置换反应一定有金属单质生成D.分解反应一定只有一种反应物15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这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人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而且丁产生气泡比丙的更快;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丁丙甲乙 B乙甲丙丁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第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3分。)16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4 分)A硝酸铵 C氢气 D天然气 E生石灰 (1)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 (2) “西气东输”的“气”是 (3)可作为食

6、品干燥剂的是 (4)易溶于水,且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17 .(4 分)肥皂水、白醋、酒精都是常见的无色液体,它们的外观非常相似,其中:(1)pH小于 7的是_。(2)具有特殊气味的是_。(3)区别硬水和软水,可加入的试剂是_(4)生活中把硬水转化成软水最常用的方法是_18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5 分)(1)衣服上沾由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填“溶解”或“乳化” )油污。(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有关。(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0C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

7、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_、_、_。三 简答题。19. (10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1)工业上用稀硫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2)食品包装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3)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4)纯碱和稀盐酸反应 (5)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反应 20 (8 分)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对身边的常见物质有所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问题。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服用含 Al(OH)3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鉴别铵态氮肥(含有铵根离子) 、磷肥、钾肥三种化肥,首先看外观, 的是磷肥,然后将另两种化肥各取少许,分别和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

8、合、研磨,能嗅到气味的是 。(3)三支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白色固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钙中的一种,只要加入足量的 就能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4)将稀盐酸、Na 2CO3溶液、Ca(OH) 2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滤液 B。滤液 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21.(7分)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来解决下列问题:(1)小刚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你认为这种推理_(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例证是_。(2)小丽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帮小丽测

9、出该土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壤样品浸出液的酸碱性(只写出所用试剂的名称即可):_;_;如果检测的结果呈酸性,那么要改良此土壤,应该向农田里施加_。(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你的实验方案是(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22(5 分)有一包粉末,可能由 NaCl、MgCl 2、FeCl 3、Na 2CO3、Na 2SO4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样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取(1)所得溶液少许,加入 NaOH溶液,观察,没有明显现象。(3)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观察,也没有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可

10、得到的结论是:原粉末一定不含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四 实验题。23(10 分)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 b._(2)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均应先检查装置的_。(3)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 ,收集装置是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4) 在实验室里,通常用下列方法制氧气: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其中最能体现“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制备方法是_(填序号) ,该制备方法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某同学用 C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

11、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4(6分)牙膏中的填充剂一般为碳酸钙、二氧气硅、氢氧化铝,其中“黑妹”牙膏用的填充剂是碳酸钙,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填充剂是碳酸钙,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五 计算题。25(4 分)2007 年 9月 2日,河南省清流县一载满浓硫酸的罐车翻倒,导致 26 t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泄漏,流入附近小溪中。闻讯赶来的武警官兵立即垒坝并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中和硫酸。计算:中和泄漏的硫酸,理论上需要多少吨氢氧化钙?26.(7)向 25.8g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白色固体中,慢慢加入 10%的稀盐酸到恰好不在产生气体为止,共收集到气体 8.8g。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参考答案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学方程式,只要写对相应序号的方程式,可给分)(5)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收集(或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或未在水底下盖玻璃片)(1 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24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证明“黑妹”牙膏用的填充剂是碳酸钙(共 6分,每漏写 1步实验操作及现象和结论的各扣 2分,表达不准确的共扣 1分,用稀硫酸、稀硝酸也可,多答“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不扣分)25计算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