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知识点新.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62325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复习知识点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复习知识点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复习知识点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复习知识点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效训练 直击中考宏外中学语文组 领先一步 步步领先桃花源记考点训练姓名 复习要点一、默写原文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 缘 芳 落英 缤纷 异 穷 复 仿佛 才 平旷 俨然 属 阡陌 悉、咸 黄发垂髫 怡然 乃 具 问讯 叹惋 延 语(y) 扶 向 及 诣 遣 欣然 规 果 【一词多义】 志 (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闻(村中闻有此人) (具言所闻) 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作 (其中往来种作) (设酒杀鸡作食) 【重点词语】 鲜美 开朗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如此 不足

2、【通假字】 通“ ”,意思 。 三、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重点词要翻译准确)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文章线索: 第一部分(第 1 段):写渔人 第二部分(第 2、3 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 2 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 和 。第 3 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所见: 、 、 、 、 (环境良好)(生活安定)所闻: 、 (与世隔绝之久)所历: 、 (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 4、5 段): 写渔人 ,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 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

3、二)内容要点归纳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高效训练 直击中考宏外中学语文组 领先一步 步步领先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4、?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10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5、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1)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足、和乐。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

6、黑暗社会的批判。六、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2.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高效训练 直击中考宏外中学语文组 领先一步 步步领先教师版(参考答案)一、默写原文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7、 (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芳香花。落英落花。缤纷繁多样子。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垂髫指老人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叹惋感叹惊讶。 延邀请。语(y)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

8、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房舍。(屋舍俨然)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交通古:交错相通。 妻子古:妻子儿女。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如此古:像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第一部分(第 1 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 2、3 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 2 段: 写渔人进入

9、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第 3 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 4、5 段):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10、。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二)内容要点归纳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高效训练 直击中考宏外中学语文组 领先一步 步步领先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

11、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此人一一

12、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0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如此”包

13、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1)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足、和乐。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六、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2.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