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新人教.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862991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新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新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新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新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新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013 年辽宁省营口实验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1-8 每小题 1 分,9-12 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1 (1 分) (2012长宁区二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食物腐烂 C浓盐酸挥发 D碳酸受热分解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 解:A、纸张燃烧

2、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食物腐烂已经变质,不能再吃,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浓盐酸挥发只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C点评: 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 (1 分)2011 年 10 月 17 日,重庆奉节县大树镇富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里所说的“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AH2 BCO CSO2 DCH4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

3、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消耗大量的氧气,要充分理解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性解答: 解: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CH4,瓦斯发生爆炸是因为瓦斯的主要成分具有可燃性故选 D点评: 解答本题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3 (1 分) (2012滨州)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20,1L 水与 1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2LB20,1g 镁和 1g 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2gC20,1g 硫粉在 1g 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2g 二氧化硫D 20,1

4、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 1g 硝酸钾固体能得到 2g 硝酸钾溶液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物质的微粒性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 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液体与液体相互混合时,其体积不能相加,即混合后液体体积不等于液体的体积和;B、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溶液质量会减少;C、1g 硫粉在 1g 氧气中若恰好完全燃烧则生成 2g 二氧化硫;D、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解答: 解:A、20,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 水与 1L 酒精

5、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 2L;故 A 不正确;B、20,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 24:98可知,1g 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 1g 镁且放出气体氢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 1g 镁与 1g 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 2g;故 B 不正确;C、20,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32:32=1:1,则 1g 硫粉在 1g 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g 二氧化硫,故 C 正确;D、向 20的 1g 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1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

6、质量不变仍为 1g;故 D 不正确;故选 C点评: 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在化学反应中,只有反应物间的质量关系符合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比时,物质都恰好完全反应,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 (1 分) “亚洲玉都” “中国玉都”位于揭阳市东山区,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玉器翡翠加工基地和贸易市场翡翠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宝石矿中含有超过 50%以上的硅酸铝钠才被视为翡翠) 请根据所学知识确定硅酸铝钠(NaAlSi 2O6)中硅的化合价 ( )A+1 B+2 C+3 D+4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7、零,结合硅酸铝钠(NaAlSi 2O6)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 解:钠元素显+1 价,铝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2x+(2)6=0,则 x=+4 价故选 D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5 (1 分) (2012奉贤区二模)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ABCD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专题: 公共标志型分析: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应注意的事项来回答本题解答: 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

8、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防止燃烧和爆炸,故应贴上禁止烟火的标志;故选项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鸣喇叭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 B点评: 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知道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然后根据各个场所需要贴的标签进行分析判断6 (1 分) (2011常州) “干水”是以二氧化硅为外壳包裹了水滴的物质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普通水的 3 倍多它能加快氢和顺丁烯二酸之间的反应下刊叙述错误的是( )A“干水”中水的组成发生了变化B“干水”中的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C“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D“干水”是氢和顺丁烯二酸反

9、应的催化剂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 新信息筛选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A、根据“干水”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题意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普通水的 3 倍多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题意能加快氢和顺丁烯二酸之间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根据题意, “干水”是以二氧化硅为外壳包裹了水滴的物质,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干水”中水的组成并没有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知, “干水”中的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题目

10、所给信息, “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普通水的 3 倍多,故它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题目所给信息, “干水”能加快氢和顺丁烯二酸之间的反应,故在此反应中做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A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应用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7 (1 分) (2011兰州)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能使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在 t1时,M 点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在 t2时,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 t1时,50g 水可以溶解 25g 甲物质考点: 固

11、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 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升高温度能使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 t2时,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 t1时,M 点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信息解答: 解: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升高温度能使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说法正确,故 A 正确;B、在 t1时,M 点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故 B 正确;C、在 t2时,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故 C 正确;D、在 t1时,50g 水可以溶解 25g 甲物质,说法错误,因为在 t1时,50g 水只

12、能溶解 12.5g 甲物质,故 D 错误故选 D点评: 掌握溶解度曲线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学会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处理问题;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8 (1 分) (2013昆山市二模)锰和镍(Ni)都是金属元素,将镍丝插入 MnSO4溶液中无变化,插入 CuSO4溶液中,镍丝上有红色固体析出Mn、Ni、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Cu、Mn、Ni BMn、Ni、Cu CNi、Cu、Mn DMn、Cu、Ni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回答,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

13、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说明锰比镍活泼;将镍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说明镍比铜活泼则 Mn、Ni、Cu 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MnNiCu解答: 解;A、因为镍能置换出铜,故铜应该排在镍的后面,故 A 错误;B、镍不能置换出锰,能置换出铜,故 Mn、Ni、Cu 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MnNiCu,故 B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正确;C、镍不能置换出锰,说明锰的活动性比镍强,故 C 错误;D、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证明镍比铜活泼,故 D 错误故选 B点评: 此题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简单应用,也是基础题目,通过此题

14、会分析如何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9 (2 分) (2011南昌)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 ,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 B 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 A 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A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铜和稀硫酸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 实验操作型;学科交叉型;压轴实验题分析: 若要使 B 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 A 中要快速产生大量的气体,使 A 装置内气压增大,依次分析下面四个选项,根据物质间的反应特征判断解答: 解:A、氯化钠和水不反应,不能使 A 瓶中的压强增大,故此项错误B、硝酸铵

15、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使 A 瓶气压减小,此项错误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快速释放出氧气,增加气压,使 B 瓶导管口产生“喷泉” D、铜的活动性比较弱,不与稀硫酸反应,故此项错误故选 C点评: 此题借助实验对多种物质的性质进行了考查,涉及到氧气的制取,金属活动性,物质溶于水吸热等知识,属常见化合物性质的综合训练题,对学生掌握化合物性质的巩固有一定帮助10 (2 分)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分类 B生活中的化学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吹灭蜡烛隔绝空气洗涤剂可以除油污洗涤剂可以使油污乳化用燃烧法鉴别真假羊毛

16、燃烧的现象不同C “低碳经济”的措施 D用“化学”眼光分析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优化建筑设计,采光多用自然光硬水和软水都属于溶液催化剂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A A B B C C D D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硬水与软水;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来解答,只要发现有关主题知识

17、的归纳有一个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据此结合四个方面主题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属于氧化物,例如氯酸钾就不是氧化物,混合物中也不一定含有多种元素,例如臭氧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故 A 错误;B、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使其达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隔绝空气,故 B 错误;C、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优化建筑设计,采光多用自然光都属于节能环保的措施,故 C 正确;D、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只是加快,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排除法是正确快捷解答此

18、类题的关键11 (2 分) (2013庆阳)将一定量的乙醇(C 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 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反应前质量/g 4.6 8.0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5.4 4.4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 a 的值为 2.6BX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 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 9.6g,则无 X 生成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从而得出 a 的值,再根据物质的化学

19、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 X 的元素组成解答: 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 4.6g,故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 4.6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8.0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 5.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由质量守恒定律,X 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 X 的质量为 4.6g+8.0g5.4g4.4g=2.8g,故表中 a 的值为为 0g+2.8g=2.8g;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 A 选项分析可知,X 的质量增加,故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乙醇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优质

20、文档优质文档4.6g 100%=0.6g,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5.4g 100%=0.6g,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 X 中不含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可知,4.6 克乙醇能与 9.6 克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D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12 (2 分) (2012桂林)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 NaCl 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 ,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ABCD考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

21、解度分析: 保持溶液的温度 t不变,对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水,不饱和溶液逐渐变成饱和溶液;至饱和时蒸发水,氯化钠随之析出;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解答: 解:氯化钠溶液蒸发水分,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过程,溶剂质量减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m%)增大;当氯化钠饱和溶液再蒸发水分时,仍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将不变,故 A 项正确;故选 A点评: 对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溶液中溶质不变,至最终饱和;对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溶液中溶质随之减少,饱和状态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5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7 分)13 (5 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

22、关请从以下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序号填空:生石灰 乙醇 干冰 二氧化硫 金刚石(1)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3)可用作内燃机燃料的是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5)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二氧化碳的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生石灰具有吸湿性,能与水反应,常用作干燥剂;乙醇具有可燃性;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二氧化硫有毒,是空气污染物解答: 解:(1)金刚石可用于切割玻璃;(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3)乙醇可用作内燃机燃料

23、;(4)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5)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故答案为:(1)(2);(3);(4);(5)点评: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础和关键,难度不大14 (3 分)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可制取氧气A加热氧化汞 B分离空气 C加热分解 KClO3D加热分解 KMnO4E分解 H2O2 F 电解水 (1)请你在 F 处再写出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2)请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 4 K2MnO4+MnO2+O2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 (1)电解水也能制取氧气;(2

24、)根据 所给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解答: 解:(1)电解水也能制取氧气;(2)ACDEF 都属于利用化学方法制取氧气,可根据其反应原理写出任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2KMnO 4 K2MnO4+MnO2+O2;故答案为:(1)电解水;(2)2KMnO 4 K2MnO4+MnO2+O2(合理均可) 点评: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并能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5 (5 分) (2012鸡西)今年,鸡西市淡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污水处理的战役已经打响,作为城市小主人的同学们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

25、后,进行 过滤 (填操作名称) ,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吸附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这样得到的水仍然是硬水,它会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如: 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 (2)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 肥皂水 日常生活中可采用 加热煮沸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考点: 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专题: 空气与水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时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硬水与肥皂水结合产生浮渣,与软水结合产生泡沫,硬水软化就是降低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解答: 解:(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明矾形成的胶体易吸附不溶性固体

26、小颗粒形成大颗粒,然后经过过滤除去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硬水与肥皂水结合产生浮渣,影响洗衣的效果,固体:过滤;吸附;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2)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肥皂水与硬水混合产生浮渣,与软水混合产生泡沫;硬水软化就是降低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产生不溶性钙镁化合物,生活中可以使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填:肥皂水;加热煮沸点评: 本题考查了水的净化以及软水和硬水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6 (2 分) (2012鸡西)小稻家的铝壶由于长时间烧水,内有一层水垢主要含碳酸钙

27、在家里可选用 食醋 除垢,除垢时间不宜过长的原因是 防止过量的食醋腐蚀铝壶(或过量的酸与铝发生反应)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 碳酸钙可以和酸反应,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来除去水垢,但是铝为活泼金属也可以和食醋中的醋酸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解答: 解:碳酸钙可以和酸反应,所以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来除去水垢,但是铝为活泼金属也可以和食醋中的醋酸反应,所以不能长时间浸泡,否则会腐蚀铝壶故答案为:食醋;防止过量的食醋腐蚀铝壶 (或过量的酸与铝发生反应)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要加强记忆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综合性比较强,主要出现

28、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7 (3 分) (2012衡阳)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1)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 元素 (填“单质” 、 “元素”或“原子” ) (2)校园内铁制车棚易生锈,写出一种防止其生锈的方法: 在车棚表面喷漆 ;同样是金属,为什么金属铝露置在空气中不容易被腐蚀? 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考点: 元素的概念;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 元素与化合物;压轴实验题分析: (1)根据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考虑;(2)根据生锈的条件考虑防锈的措施,根据铝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考虑本

29、题解答: 解:(1)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铁这一类原子的总称,属于铁元素,不属于单质、原子;(2)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只要将铁制品与水或氧气隔绝就行了,所以在铁制品表面喷漆即可;由于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内部的铝故答案为:(1)元素;(2)在车棚表面喷漆;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元素的概念,防止铁生锈的方法,知道氧化铝属于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的铁起到保护作用三、简答与推断题(本大题包括 4 个小题,每空 1 分,化学方程式 2 分,共 20 分)18 (4 分) (2013东丽区二模)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

30、解度曲线(1)物质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降低 ;(2)物质 a 的溶解度大于物质 c 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 tt 1 ;(3)t 2时,用 50g 水配制物质 a 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 25 g 物质;(4)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溶剂量不变)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ab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考虑;(2)根据在曲线中 a 在 b 的上边考虑;(3)根据 t2时,a的溶解度考虑;(4)根据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溶解度的变化考虑解答: 解:(1)由图示可知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1、;(2)大于 t1时,a 的溶解度在 b 溶解度的上边,即 a 的溶解度大于物质 c 的溶解度;(3)t 2时,a 的溶解度是 50g,即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50g,所以 50g 水中最多溶解 25g;(4)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a 和 b 的溶解度变大,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 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答案为:(1)降低;(2)tt 1;(3)25;(4)ab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知道根据溶解度进行分析问题的方法,饱和溶液不管是升温还是降温,只要溶解度减小,就会析出晶体,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

32、溶液19 (7 分)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 为化合物,且 A与 B 的组成元素相同,C 与 D 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试推断: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H 2O2 、乙 H 2 、C CO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B+甲: 2H 2O2 2H2O+O2 ;CD: CO+O 2 2CO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分析: 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A 与 B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可猜想 A 是双氧水,B 是水甲是氧气,B 能够分解生成甲和乙,所以甲是氧气,乙是氢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解:A 与 B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可猜想 A 是双氧水,B 是水甲是氧气,B 能够分解生成甲和乙,所以甲是氧气,乙是氢气,C 与 D 的组成元素也相同,所以 C 可以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D 可以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带入原框图推断合理;(1)由分析知 A 是 H2O2;乙是 H2;C 是 CO;(2)AB+甲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2H 2O2 2H2O+O2,CD 可以由一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