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 征求意见稿 ) 2017 年 3 月1 前 言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生态功能使其成为我国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超过 12 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开展全新体制的国家公园试点,努力为改变“九 龙治
2、水”、实现“两个统一行使”闯出一条路子,体现了改革和担当精神。要把这个试点启动好、实施好。” 2016 年 8 月 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工作时强调:“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也是一种全新体制的探索。”“要用积极的行动和作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好的经验,谱写美丽中国青海新篇章。” 国家公园作为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模式,已经得到国际认可。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标志着国家公园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 年 12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
3、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 2016 年 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试点方案,拉开了我国国家公园实践探索的序幕。2 作为全国首个体制试点,国际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国内鲜有 成熟模式可供参考。编制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精神的 题中之义 ,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正式设立的 内在 要求。 总体规划是国家公园建设科学推进的重要保障,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依据。 I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第一节 重大意义 . 1 第二节 规划概要 . 2 一、规划范围 . 2 二、规划期限
4、. 2 第三节 自然地理概况 . 3 一、地形地貌 . 3 二、气候 . 4 三、水文水资源 . 5 四、土壤 . 6 五、野生动植物 . 6 六、生态系统 . 7 第四节 建立国家公园的基本条件 . 9 一、核心优势 . 9 二、主要问题 . 12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15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5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15 第三节 愿景和目标 . 16 第三章 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标 . 19 第一节 总体布局 . 19 第二节 功能分区和定位 . 21 一、一级功能分区 . 21 二、二级功能分区 . 23 第三节 分区布局和管理目标 . 24 一、长江源园区 . 24 二、黄河源园区
5、 . 30 三、澜沧江源园区 . 35 II 第四章 体制机制创新 . 40 第一节 管理运行体制 . 40 一、组建管理机构 . 40 二、明确权责 . 42 三、管理运行 . 44 四、协调园区内外职责 . 44 第二节 自然资源统一管理 . 45 一、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本底 . 45 二、完善草场承包经营权制度 . 46 三、改革经营管理模式 . 47 四、健全管理体系 . 47 五、健全法规政策体系 . 49 六、建立规划管理体系 . 50 七、建立标准规范体系 . 51 八、社会参与和对外交流 . 51 第三节 自然资源综合执法 . 52 一、建立自然资源综合执法机构 . 52 二、刑
6、事执法与行政执法高效联 动 . 53 第五章 生态系统保护 . 54 第一节 生态系统原真完整保护 . 54 一、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生态系 统保护 . 54 二、森林灌丛生态系统保护 . 54 三、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 55 四、荒漠生态系统保护 . 55 五、野生动物保护 . 56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 . 57 一、人的全面发展 . 57 二、文化保护传承 . 58 三、环境综合治理 . 58 III 四、社区共建共管 . 59 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 59 第三节 生态监测评估 . 60 第四节 生态体验与环境教育 . 62 一、生态体验 . 62 二、环境教育 . 63 第六章 国家
7、公园建设配套支撑体系 . 65 第一节 提升科技支撑水平 . 65 一、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65 二、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 66 三、智慧国家公园建设 . 66 第二节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 . 67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和效益预估 . 69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 . 69 一、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 . 69 二、预防环境影响的对策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 70 第二节 效益预估 . 71 第八章 实施保障 . 72 第一节 组织保障 . 72 第二节 考核监督 . 72 一、完善评估考核机制 . 72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 73 第三节 资金保障 . 75 一、财
8、政资金保障 . 75 二、生态补偿 . 76 三、金融支撑 . 76 第四节 宣传引导 . 77 1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重大意义 在三江源地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体制试点基础上设立和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 要 内容, 是实现三江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实践。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承担着突出并有效保护生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模式、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运行保障长效机制、有序扩大社会参与等重大任务。肩负着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公
9、园建设提供示范的使命。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篇章,是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是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的伟大行动,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建 立 三江源国家公园 有利于创新 体制机制,破解“九龙治水”体制机制 藩篱,从根本上实现自然资源资产 管理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的“两个统一行使”; 有利于实行最严格的 生态 保护,加强对“中华水塔”、世界“第三极”生命和生态“净土”典型和代表区域 、 山水林草湖重要生态系统的 永续 保护利用,维 育 生物多样性,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处理好当地牧民群众全面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促进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1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模式。 2 第二节 规划概要 一、规划范围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总面积 12.31 万 平方公里 ,涉及治多、曲麻 莱 、玛多、杂多四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 个乡镇、 53 个行政村。总结试点经验,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适时对园区范围进行优化调整, 进一步实现对三江源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完整保护。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 2015 年,规划期 2016-2020 年。 图 1 三江源 国家公园区位图 3 图 2 三江源 国家公园行政区划图 第三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地貌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以山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为主,主要山脉有昆仑山主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及唐古拉山等,山系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平均海拔4500 米 以上。中西部和北部为河谷山地,多宽阔而平坦的滩地,因冻土广泛发育、排水不畅,形成了大面积以冻胀丘为基底的高寒草甸和沼泽湿地;东南部唐古拉山北麓则以高山峡谷为多,河流切割强烈,地势陡峭,山体相对高差多在 500 米 以上。 4 图 3 三江源 国家公园地形地貌 图 图 4 三江源 国家公园遥感影像图 二、气候 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区北端尾闾区。 主要特征为冷热两季、雨热同期、冬长夏短;温度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