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和达成策略探.doc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863773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和达成策略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和达成策略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和达成策略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和达成策略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和达成策略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和达成策略探析 摘要:在化学新课程价值追求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目标达成的策略是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目标的设计可以有三种模式:融合性模式,层次性模式,学习水平陈述模式。目标达成可以有三种策略:运用范例教学的策略,运用案例教学的策略,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教学 新课程 教学目标 设计模式 达成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涉及教学活动的全部。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课程的内容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下图所示),这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关键。 1.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式 化学课程标准确立了彼此渗透

2、、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那么,如何把化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有效的落实到化学课堂中,笔者认为可设计成以下三种模式。 1.1 融合性模式 融合性模式是基于三维目标的关系思考,尽管课程目标是从 3 个维度陈述,其实质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过程与方法”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桥梁、纽带,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渠道,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途径。过程常常蕴藏着一定的方法,一定的方法也能体现在一定的过程之中,并通过一定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方法;“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是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积累之源,是过程与方法、情

3、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终极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形成科学方法的动力。在探索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是实现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它不能游离于化学知识学习之外直接进行,只有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显然,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其模式如下: 融合性模式还要基于目标达成标志来考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哪些?教学目标达成的标志是什么?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应从目标内容、目标要求、目标性质相互融合的三个维度来认识,三者结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进行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时,都需要

4、从三个维度来考察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氯气”为例,我们应明确三个目标要求所达到的水平,即“氯气”的氧化性、分别与水反应、与碱反应,氯气的消毒与漂白原理,次氯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的目标内容中哪些应达到“了解”或“运用”的水平?哪些技能应达到“模仿”或“学会”水平?哪些体验应达到“感受”或“形成”的水平?达到这些要求的特点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如何评价?从目标性质的维度看,我们既不能把所有的目标都定位为传承性,如果这样课堂就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也不能把所有的目标都定位为探索性,因为探索性教学需要的时间和场所要求都比较高,且探索也需要知识基础。在有限的时空里,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5、而应是相互补充。还应注意到目标的生成性,让学生在完成预设任务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火花,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新”的体验。如在实验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的过程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中,有一学生发现,布条不褪色,为什么?这就需要教师解释现在有些布条染色剂是不能被氧化的。布置学生课外进行探究性实验:收集各种类型有色布条,进行氯水漂白实验,看看哪些不能褪色,哪些能褪色。 1.2 层次性模式 基于课程内容思考,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4个层次构成的,如下图: 如图可知,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由上而下细化展开,又下而上具体指向,构成一个层次分明,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目标体系。具体的说

6、,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总方向,模块目标相对于课程目标来说较具体,而相对单元目标来说仍是比较抽象的;单元目标是对课程模块目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要求,即这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所需促成学生身心的变化;课时目标是对每课时的具体要求,即一堂课欲促使学生身心的变化。例如:人教版必修 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层次目标如下表: 模块、单元、课时 目标化学必修 1 运用物质分类的基本思想,掌握元素化合物类别、性质、用途,并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而体验化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同时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金属及其化合物 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

7、重要性质;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通过将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和运用,增强学生学好化学责任感。 /size size=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了解金属氧化物分别与水、酸反应的情况,以盐的重要性质,通过各类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对比研究,体验、学习、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通过找出本节 13 幅图画中丰富的信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size size=2钠的重要化合物 通过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和与酸反应的差别,掌握鉴别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通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分别与水反应实验探

8、究,体验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的一般方法。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业基础、学习需求和愿望以及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学生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不同的。新课程中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是课标重视个体差异的体现。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体对信息加工方式的差异,学科选择的差异等方面,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须遵照学生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笔者认为一是基础要求,即某学科的共同的要求,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标准,在教学活动中不能随意降低要求;二是弹性要求,以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要求;三是发展要求,以满足部分在理工类有专业发展倾向的

9、学生要求。 例如: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技能目标 基础性要求: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水,与酸反应)差异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 弹性要求: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性质差异原因的解释以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应用,CO32-与 H+的分步反应。 发展性要求: 有关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计算;有关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1.3 学习水平陈述模式 通过教学研究实践我们体会到,目前各种学习水平之间的界线尚未达到泾渭分明的程度,相邻的两个学习水平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交叉、覆盖。针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陈述大致有以下的结构模式:

10、教学目标应该是行为目标,它能够清楚具体地表示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能够做什么为特征,行为方式应从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等四要素陈述。规范的教学目标陈述要做到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以便于教学评价,具体而言,(1)行为主体学生化,要把每项目标描述为学生行为,如“学生知道,”;(2)行为动词多样化,尽可能是可测量;(3)行为条件具体化。如“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限 3 分钟内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4)行为表现程度明确化,如“至少要列举 6 种方法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 2.教学目标的达成策略 教学目标达成的实质是教学实施确定的策略,教学实

11、施策略的制定要按照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去研究。譬如:要研究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生活化、实践性等问题,也要研究适当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研究现代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以及研究教学环境如何最优化等等。因此范例教学、案例教学和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就成为促使化学教学三维目标落实的有效途径。 2.1 运用范例教学的策略 范例教学是以课本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叙述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为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化学物质从个别特征到一般事物特征的方法,它采用下图的一般流程: 该流程是以过程、方法为途径,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法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从而使学生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

1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使化学三维目标的落实。以人教版必修 1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选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范例。教学过程是(1)阅读课本,观察实物样品,比较 Na2CO3、NaHCO3、Na2CO3?10H2O 在颜色、状态方面的异同。(2)探究实验: 步骤 1g Na2CO3 1g NaHCO3 加 1mL 水 白色粉末,加水结块变成晶体,放热 细小白色粉末,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 加 10mL 水 振荡时间长时可溶解 固体量减小 加 2 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较深) 溶液变微红色 初步结论 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 溶液碱性比 NaHCO3 的强 加水部分溶

13、解,溶液碱性比 Na2CO3 的弱 实验:按书中图 3-13所示,分别加热 Na2CO3、NaHCO3 和 Na2CO3?10H2O,观察现象。 实验:对比实验:向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与向盐酸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对比; 向碳酸氢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与向盐酸中逐滴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对比。 (3)问题类比:除了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外,还能如何比较 Na2CO3、NaHCO3 与酸反应的快慢?如何鉴别 Na2CO3、NaHCO3 溶液?如何实现 Na2CO3 和 NaHCO3 的相互转化?如何证明 NaHCO3 固体受热已完全分解? (4)问题拓展:结合 Na2CO3 介绍化学家侯德榜对中国制碱事业的贡

14、献。(5)总结归纳:在教师引导下,小组合作交流,对区别 Na2CO3、NaHCO3 的方法进行归纳小结: 经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知道和理解 Na2CO3、NaHCO3 的性质及其差异体会到“对比实验研究”是化学科学研究中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等三维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目标落实。 2.2 运用案例教学的策略 案例教学是以精选出来的案例为研究对象,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物情境之中,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而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课堂教学法。教师课前编写好案例。在教学实施中采用的一般流程如下图: 该流程强调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是

15、一个开放的体系,倡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探究、自主总结,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融合,注意实践性,现以人教版必修 2 第 2 章第 3 节“化学反应速率”为例,说明案例教学策略实施。 (1)展示案例 案例一:炸药爆炸、金属锈蚀、食物腐败、离子反应、塑料老化、溶洞形成。案例二:物理运动中快慢用“速度”表示。 (2)发现问题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反应物或生成物单位时间质量变化表示?还是用分子变化数目来表示呢?或两者都不是?速率的表示方法与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有何关系?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方法跟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有何关系? (3)小组讨论 影响化

16、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各是什么? (4)班级交流 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小组里有争议的问题。 (5)总结评价 主要是对学习全过程的整理进行多元评价。如对思维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智力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对案例本身所蕴含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迁移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和意义学会收集和处理化学事实和信息(冒气泡快慢、颜色变化、固体减少、混浊程度、温度变化)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定性观察和研究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2、3 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让学习成为

17、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使学生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主动读书、主动实验探究。同时通过对学习目标和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和由此而产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敬业精神。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控性是自主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品质,即在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自己确定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

18、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因此笔者采用下图的自主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学习教学流程。 现以人教版必修 1 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为例,教学流程是:(1)以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漏为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渴望进入自学状态。(2)自学质疑环节。指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自主的、积极的阅读媒体情境信息、教材文本,做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找出自己疑惑的问题,例如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还是比空气小?除去泄漏的氯气用水是最好的方法吗?氯气溶于水是完全跟水反应了吗?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3 价铁,铁溶于盐酸中生成+2 价铁,这是什么原因呢?氯气有毒,但为什么又用它来给自来水消

19、毒?石蕊滴在氯水中,石蕊试液为什么又褪色?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情况进行指导、观察、记录。(3)交流互动环节。主要是将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可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各自汇报自学、实验情况,教师也可提出探究性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例如:如果你在氯气泄漏现场,你应该怎样自救?利用漂白性设计实验来确定是氯气还是新物质使石蕊褪色。如何检验氯水中存在 Cl-、H+、Cl2、HClO 等微粒?最后各小组在全班交流,教师主要是组织和指导交流,既要创新又要把握好学习内容目标的难度,还要参与交流和评价。(4)自主小结环节。主要是学生小结自主学习的过程,总结构建知识的方

20、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是自主测评学习结果。教师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对该节课的重点内容作概括性的归纳,让学生自主比较,引发师生思维火花碰撞,提升构建知识的思维品质。同时,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完善自主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次氯酸的特性。使学生知道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研究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知道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实验、探究,让他们体验怎样科学合理的运用观察方法,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学生动手做漂白实验和阅读“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以及“资料卡片,科学视野”:“成盐的元素卤素”等。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意识等化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