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006- 2020 年) ( 2017 年修订版 ) 益 阳 市 人 民 政 府 二 一 七 年 十一 月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I 目 录 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2017年修订版)文本 前 言 1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 1 第二节 规划原则 1 第三节 规划期限与范围 2 第二章 区域概况 2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2 第二节 自然条件概况 2 第三节 经济社会概况 3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 3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特征
2、3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第三节 耕地后备资源潜力 4 第四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5 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5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重点 5 第三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6 第四节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 6 第五节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6 第六节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目标 6 第七节 土地生态保护目标 6 第八节 土地利用效率目标 6 第五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 第一节 总体结构调整 7 第二节 农用地结构调整 7 第三节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7 第四节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8 第六章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9 第一节 农用地布局优化 9 第二节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9 第三节
3、 生态用地布局优化 10 第七章 土地利用分区与调控 11 第八章 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建设 13 第一节 耕地保护目标的确定 13 第二节 基本农田布局调整 13 第三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3 第四节 土地整治 14 第九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5 第一节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15 第二节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措 施 15 第十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16 第一节 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16 第二节 综合整治土地生态环境 17 第三节 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17 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18 II 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18 第二节 易地
4、扶贫安置工程 18 第三节 土地生态建设工程 18 第四节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 19 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20 第一节 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20 第二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0 第十三章 大通湖区土地利用 22 第一节 大通湖区规划范围 22 第二节 大通湖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2 第三节 大通湖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2 第十四章 县市区土地利用指导 23 第一节 县市区土地利用调控 23 第二节 县区市土地利用特点与指导 24 第三节 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24 第十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5 第一节 完善规划实施体系 25 第二节 完善行政保障体系
5、25 第三节 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25 第四节 完善经济保障体系 26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6 第六节 完善技术保障体系 26 第十六章 附 则 27 附表 1 2014 年益阳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 28 附表 2 2006-2020 年益阳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29 附表 3 2006-2020 年益阳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30 附表 4 2006-2020 年益阳市各县市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表 31 附表 5 2006-2020 年益阳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31 附表 6 益阳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面积表 32 附表 7 2006-2020 年益阳市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表 3
6、3 附表 8 益阳市十三五重大 水库列表 40 附表 9 益阳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表 41 附表 10 益阳市“十三五”其他重点项目表 43 附表 11 益阳市生态功能区情况表 52 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2017年修订版) 说明 第一章 规划调整完善背景 1 第一节 宏观政策背景 1 第二节 区域发展环境变化情况 2 第三节 行政区划调整 4 第二章 现行规划实施简要评价 4 第一节 规划主要目标实现程度 4 第二节 规划实施效益 5 第三节 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5 第三章 规划 编制概述 6 第一节 规划理念 6 第二节 规划依据 7 第三节
7、调整完善的工作过程 8 第五节 调整完善的范围及基础数据 10 III 第四章 规划控制目标修改 10 第一节 总量指标 10 第二节 增量指标 11 第三节 效率指标 11 第五章 土地利用规模与布局调整 12 第一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规模与布局调整 12 第二节 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13 第三节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调整 13 第六章 其他调整情况 18 第一节 土地利用分区调整情况 18 第二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调整情况 18 第三节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情况 18 第七章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案 19 第一节 生态保护红线内涵 19 第二节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 19 第三节
8、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19 第八章 规划修改方案的衔接与协调 21 第一节 规划修改评审委员会审查意见落实情况 21 第二节 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的对接 21 第三节 与各县市区规划的对接 21 第四节 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 22 第九章 规划修改方案风险评估 24 第一节 风险识别 24 第二节 风险控制 25 第十章 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与效益评价 26 第一节 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26 第二节 规划方案实施效益评价 26 第三节 中心城区地质灾害及压覆矿产评估 27 第十一章 规划修改成果 28 第一节 文字成果 28 第二节 图件成果 28 附表 1 益阳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修改表 29
9、附表 2 益阳市主要规划控制指标修改方案 30 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文本 1 前 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和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实施以来,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增强依法用地意识等方面的成效尤为显著。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同时, 随着长江经济带 、 “一带
10、一部 ”的建设及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加之内部用地量不断增加,为益阳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因素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为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按照国土资源部、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 2014 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调整完善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各业用地,使区域土地资源得到高效配置。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社会主义特 色理论,切实按照 “四个全面 ”的总体要求和 “五位一体 ”的发展思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1、,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协同 “一带一路 ”及 “长江经济带 ”建设,立足长株潭地区与洞庭湖地区发展形势与背景,结合益阳市 “平湖 -丘岗 -山地 ”梯度分布的土地资源特色, 围绕打造全国农产品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兴工业城市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的目标,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构建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新模式,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 障能力。 第二节 规划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原则 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由重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转变。 二、节约资
12、源,集约与节约用地的原则 严格保护土地资源,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文本 2 三、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考虑 局部 区域生态脆弱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四、因地制宜,差别化引导的原则 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趋势,基于整 体发展定位及区域差异,提出分区土地利用模式与政策,全面落实分区引导和差别化管制措施。 五、统筹兼顾,利益均衡的原则 统筹区域、城乡土地利用,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各类用
13、地,缩减城乡差距,协调行业矛盾,均衡区际利益。 第 三 节 规划期限与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 基期: 2005 年 规划期限: 2006-2020 年 规划修改年: 2014 年 规划目标年: 2020 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的地域范围为益阳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 1232038.19公顷, 辖资阳 区 、赫山 区 、沅江 市 、桃江 县 、安化 县 、南县、大通湖 区 七个 县 市区 。 第二章 区域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益阳市位于湘中偏北,介于北纬 275838 293142、 东经 11043021125548之间,东西最长距离 217 公里,南北最宽距离 17
14、3 公里。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东北部濒临洞庭湖,与岳阳市毗邻;西部和西南部是雪峰山,与怀化市、常德市接壤;东距省会长沙市 70 公里,与长株潭经济圈相连,南连湘中腹地娄底市;至长沙黄花机场的时间约 50 分钟,至常德机场的时间约 60 分钟。 石长铁路、洛湛铁路、 G319 及 G207 国道穿越境内,长益高速公路直通省会长沙,内通湘、资、沅、澧四水,外连长江各口岸,市域水陆交通便利,为湘中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第二节 自然条件 概况 全市土地总面积 12320.38 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5.82%,土地资源相对充裕。市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
15、季。西南靠雪峰山,东北临洞庭湖,地貌类型多样,山、丘、岗、平、湖俱全,其中山地 4833.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39.0%,丘陵 1270.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10.0%,岗地 1009.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8.0%, 平原 4183.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34.0%。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依次形成 山地(安化、桃江)、丘岗(赫山、资阳、沅江部分地区)、平湖(大通湖、南县)三级台阶。境内河流众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文本 3 多,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河流 353 条,资水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安化、桃江腹地,过资阳和赫山入南洞庭湖,沅水、澧水、长
16、江松滋、藕池分流从西、南成网状交叉穿越沅江、南县境内 注入南洞庭湖。 全市矿藏资源丰富,是远近闻名的 “小有色金属之乡 ”,主要矿藏 40 多种,锑、钨、钒、石煤的储量为湖南省第一。主要矿种中,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有锰、锑、金、钒、 铁、石煤等 10 多种。 第三节 经济 社会概况 2014 年,全市总人口为 483.2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16.29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44.76%,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 4.52 个百分点,人口密度为 392.21 人 /平方公里,高于全省水平( 318.04 人 /平方公里 )。 2014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1253.15 亿元,是 2005 年的
17、4.25 倍,居全省第 10 位,比上年增长 10.8%,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 1.3 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2 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4.14 亿元,增长 4.9%;第二产业增加值 553.21 亿元,增长 10.9%;第三产业增加值 465.8 亿元,增长 13.5%。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 18.49:44.03:37.48,二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 第 一 节 土地利用现状 特征 一、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以农用地为主 2014 年末,全市土地总面积为 1232038.19 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01406.32 公顷,建设用地面积 85505.88 公顷,其他
18、土地面积 145125.99 公顷,分别占土地 总面积 的 81.28%、 6.94%和 11.78%。农用地中,耕地面积299118.25 公顷,林地面积 577904.66 公顷,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29.87 %和57.71 %;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用地 54174.30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3.36%,城镇工矿用地 16172.68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为 18.91%。 二、 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较快,利用效益稳步提高 全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较快, 2009-2014 年 净增 量达到 4169.18 公顷, 年均增加 833.84 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幅度最大,达
19、到 3674.11 公顷。土地利用效益稳步提高,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规模由 2005 年的 271.98公顷 /亿元 下降到 2014 年的 68.23 公顷 /亿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量下降了203.74 公顷 /亿元,下降率达到 74.91%。 三、 土地利用 区域差异较大 由东北湖区向西南山区,土地利用呈现梯度分布特征,地域差异明显。东北部平湖区以农业为主,耕地、水域以及未利用地所占比重较大;中部平岗区耕地、水域以及林地适中,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交通用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文本 4 地集聚程度相对较高,土地利用强度比较大; 西南部 山 地
20、 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单一,林地、园地比重较大。 四、 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较强 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在数量上和空间上 均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全市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二三产业比重等与建设用地呈正相关性,与耕地呈负相关性。 其中, 赫山 区 、 资阳 区 属于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地区,建设用地 增加速度 也 较快 。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城乡建设用地缺乏统筹 ,农村居民点布局松散 2006-2014 年 ,人口增长速度与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基本同步,但农村人口减少 41.19 万,农村居民点用地反而增加,表明城乡建设缺乏有效统筹,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工作开
21、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仍然突出。 城镇建设用地沿交通干道呈带状扩张,城镇空间形 态紧凑度不高。农村居民点呈松散式分布格局,全市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自 2006 年的 174.34 平方米增加到 2014 年的 202.95 平方米,增长率达 16.41%。 二、 建设用地需求量剧增与耕地保护的矛盾 愈加 突出 随着益阳市 “两大会战 ”的推进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提速,全市各类各行业用地需求预计每年在 1500 公顷以上(含圈外),远高于省政府下达的计划数( 450 公顷左右), 保护土地资源与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土地的矛盾 十分突出。同时,用地需求量加大 不可避免占用部分耕地。虽然目前益阳市补充耕
22、地任务已完成, 但由于前期开发任务 量较大,外加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剩余可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仅 2300.00 公顷,规划期内不宜全部开发完毕,可开垦为耕地的土地极为有限。 三、 土地 生态 脆弱,局部地区土地生态安全下降 西南部山区,尤其是安化县, 地形 坡度较大,雨水较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且是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地段。东北部南县、沅江 市 以及资阳区的东部位于洞庭湖平原区,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湖区湿地资源遭到 一定 程度破坏,土地生态系统 较为 脆弱。中部环湖低丘岗地区,由于森林资源的滥砍乱伐、工业污染以及土地不合理开发利用等原因,导致土壤污染、土 地浪费与破坏等现象 时有
23、发生 ,土地生态链遭到损坏,土地质量有所退化,尤其是资江水系的生态稳定性下降 ,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水源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第三节 耕地 后备资源 潜力 全 市 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为 19300.00 公顷 ,其中,土地整理补充耕地 潜力17100.00 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 潜力 400.00 公顷,土地开发补充耕地 潜力2300.00 公顷。 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文本 5 第 四 章 土地利用战略 与目标 第一 节 土地利用战略 目标 以建设环省会中心城市和 商品粮 基地 、先进制造业 基地 、新材料及能源基地 、农产品加工 基地 、休闲观光旅游 基地 等 “
24、五个基 地 ”为优先目标, 以保障东接用地、推进 益 -沅 -桃都市 区 一体化建设为核心, 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 集约 用地制度为出发点, 以优化结构、整合空间、分区 引导为手段,构建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新模式,为充分发挥益阳 市在长株潭 “两型社会 ”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的作用, 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益阳提供用地保障。 第 二 节 土地利用战略重点 一、 保护优质 耕地 , 建设优质高效 商品粮基地 坚持以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推进耕地保护由重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 的转变。合理划定基本农田集中区,重
25、点保护洞庭湖区优质农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 积极推行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 建设全国优质高效的商品粮基地。 增强科技、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生态服务能力和景观美化能力。 二、 构建国土生态屏障,保护 生物多样性 ,建设生态型城市 针对东北湖区湿地与低洼地、西南山区水土流失区、河湖沿线地带以及人工强干扰地段的生态敏感性与脆弱性,加强土地生态基础设施 建设 ,构建国土生态屏障,形成 “点 环 廊 块 ”有机结合的 生态网络体系,保障充足的生物栖息场所与 活动 流通通道, 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西部山区加强水土保持林建设;在东部湖区加强防护林建设与湿地保护; 在 城市
26、扩展边界区范围内保留足够的山 地 、水体等作为绿带、绿心,构建宜人的生态景观,在城郊发展休闲观光旅游 农业 、花卉苗木 业和绿色 生态农业,建设宜居生态型城市。 三、加强区域土地利用协调, 划定 土地功能 分 区, 制定分区调控与管制政策 按照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正确处理地区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制定土地利用分区调控政策,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更好地发挥 “一点三线 ”地区 的带动作用,促进 益 -沅 -桃都市区 一体化发展, 形成集聚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极核。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土地合理配置,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加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在中心 城区 规划控制区 范围内划定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 与限制建设区,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措施。 三 、 顺应长株潭建设 ,保障东接用地需求,推进 益 -沅 -桃都市区 一体化发展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设立、金洲大道的建设、岳麓大道的西延加快了长沙城市空间与产业的西延, 益阳 必须保障东接 长沙 用地需求,通过设施 、产业 和用地的空间对接,加强与长沙市的经济融合和互动。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网络化结构,促 进 益 -沅 -桃都市区 一体化发展,优化都市区土地利用,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