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第 3 课 美苏争霸知识网络一、美苏争霸的原因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2、重要原因:苏联实力的增强3、历史原因: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4、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二、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 年代中-60 年代初阶段 第一阶段: 50 年代中-60 年代初苏 赫鲁晓夫领导人美 艾森豪威尔、肯尼迪战 略 态 势 美攻苏守,优势在美苏 与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主要通过缓和手段与美国争霸(与美国相比,苏联实力仍有差距)争霸政策美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
2、两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特点: “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口号下,对社义国家进行“ 和平演变”。苏经济恢复,军事实力增强,加入争霸行列经济: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与美差距 缩小;军事:常规实力增强;核武器: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政策调整的原因美 实力相对削弱争 霸 特 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 缓和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背景: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内容: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不诉诸武力影响:促使美苏关系暂时缓和,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 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美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重大事件紧张美国 U-2 飞机事件(1960.5)影响:美苏
3、关系进入新的僵持时期柏林墙事件(1962.8)A.背景:第二次柏林危机后,东柏林地区居民不断逃往西柏林B.概况:C.影响:导致柏林人民基本人权受到极大 损害古巴导弹危机A.背景:1959.1 卡斯特罗建立了古巴革命政权苏联军事援助古巴并建立导弹基地B.概况:C.结果:苏联被迫将导弹撤出古巴(原因: 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第二阶段:60s 初70s 末阶段 第二阶段: 60s 初70s 末苏 勃列日涅夫领导人美 尼克松战 略 态 势 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苏 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目的:用“缓和”来麻痹西方国家,为苏联赢 得时间加强军 事和经济实力),在亚非积极扩张争霸政
4、策美 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实行尼克松主义( “伙伴关系”“实力” 和“谈判” 的方针,强调“ 均势外交”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苏原因: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战略核武器与美国大致平衡表现:在亚非拉取得二十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70S 末,出兵阿富汗(苏霸权主义的顶峰)影响:使苏联在国际上陷入空前孤立使苏联陷入经济危机边缘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美原因: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欧共体、日本经济崛起的冲击;1973 年石油危机;陷入越战泥潭)越战大大消耗国力,军事实力相对下降为了保住霸权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表现:调整外交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
5、脱身谋求与中国谈话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目的:对苏联采取“缓和” 外交,在争夺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争 霸 特 点 总体趋向缓和(直接对峙、激化矛盾的情况不 显著)缓和背景: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缓和也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一种形式。缓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表现:1963、1968 年先后签订1972 年两国签署第一阶段两国首脑一系列互访和会谈高潮1973、1975 年共同参加美苏缓和的重大事件更隐蔽的进攻方式 思想文化渗透、和平演变第三阶段: 80 年代90 年代初阶段 第二阶段: 60s 初70s 末苏 戈尔巴乔夫领导人美 里根、布什 战 略 态 势 美攻苏守,
6、苏最终解体,优势在美 苏 “新思维”,实行全面收缩 争霸政策美 里根主义: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布什:“渐变”,“合作”(多以“缓和” 促苏联演变) 苏原因:全球争霸消耗国力;体制僵化导致经济衰退表现:戈尔巴乔夫执政,提出 “新思维” 理论美苏对话(1987 年签定、19851988 年签定 43 个双边协议放松对东欧控制,并最终退出从阿富汗撤军改善中苏关系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美原因:经济复苏并持续发展。苏联经济则陷入困境表现:A、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军事上提出灵活反应战略,重夺军事优势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983 年 “战略防御计划”(
7、目的)意识形态的宣传大战B、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支持苏联国内改革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左右苏联改革争 霸 特 点 美国态度强硬,苏联全面收缩,最终 “和平演变”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A、美苏关系演变的影响:消极: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冷战思维仍然存在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激化 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积极: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B、启示: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国际地位由综合
8、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综合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道路。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疑难解析1、美苏争霸的概况阶段 战略态势 原因 重大事件50 年代中-60 年代初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赫氏推行与美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争夺世霸的政策缓和 赫氏访美紧张 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60 年代中-70 年代末苏攻美守,优势在苏苏: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 推行积极进攻战略。美:经济增长趋缓越南战争泥潭缓和: 1972 年尼克松访苏1975 年欧安会召开紧张: 1 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80 年代 美攻苏守,优势在美苏:经济困难戈氏放弃争
9、夺策略美:经济复苏里根采取强硬态度美:里根主义星球大战苏:从阿富汗撤军 放松对东欧控制中苏关系正常化第二次缓和中导条约总 结 美苏对峙互有攻守 争霸政策随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而变化争霸重点在欧洲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国际力量的对比,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力量,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时,要注意发展综合国力。片面 发 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对比是难以持久的。 2、合作探究:试述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它们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国家 50 年代后期60 年代初 60 年代中期70 年代末 80 年代美国 孤立、反对中国原因:敌视
10、社会主义,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关系正常化原因: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与中国关系时好时坏原因: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政策苏联 苏中关系恶化原因: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对中国军事威胁,酿成边境冲突原因:对外扩张同中国改善关系原因:全面收缩3、尼克松主义: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的霸 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内容:调整与欧、日、中国的的关系,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维持与苏联的均势,从实力出发 ,以 谈判为手段, 继续与苏展开争霸斗争。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实质: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策略。基础金题.二战
11、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C.德意志的民族分歧 D.东西德的正式分裂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与美争霸,对外扩张 B.联合第三世界,孤立美国C.打击资本主义,维护社会主义 D.打击美国,压制中国 3.在美苏争霸中,苏联采取进攻战略的顶峰是 A.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B.苏联入侵阿富汗C.苏联把导弹运入古巴 D.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4.下列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的是 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陷于僵局,随时有爆发危机的可能
12、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5.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下列各项与形成这种态势有关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 B.马歇尔计划成为美国经济的负担 C 西欧、日本加紧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D.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影响6.促使美苏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与中国关系如何 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C.第三世界的兴起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7.以下涉及美苏争霸的内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美苏关系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 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8. 这幅漫画不能直接反映出的信息是 A.世界曾到了核战争的边缘 B.美苏争霸的优势在美国 C.美苏争霸威胁到世界和平 D.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9.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墓志铭上写到:“历史给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的称号。”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尼克松在位期间改善了中美关系;将侵越美军撤出越南;在美苏争霸中,一面进行争夺,一面以谈判代替对抗。尼克松为中美、中苏关系的缓和作出了贡献,这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尼克松并不是和平的缔造者,他本质上仍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是美国霸权政策的当时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