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学院2008 级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11 年 10 月2目 录一、现代汉语部分.3二、写作部分.16三、西方文论部分.4四、文学概论部分.5五、美学部分.7六、现代文学部分.14七、古代文学部分.23八、中国当代文学部分.18九、语言学概论部分.4十、马列文论部分.12十一、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部分.20十二、外国文学部分.27十三、民间文学部分.19十四、古代汉语部分.28十五、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31十六、中国文化研究部分.26十七、新闻理论及新闻史部分.34十八、民俗学部分.21十九、影视文学部分.32二十、书法部分.13附录:2004 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汇总(仅供参考).373
2、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部分(一)现代汉语部分1. 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 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 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 “是”字用法研究5. 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 新兴词缀研究7. 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 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 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 辞格研究11. 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 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 方言音系14. 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5. 代词的语用研究16. 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7. 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8. 语气词的语用研究19. 句型的语用研究20. 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21. 语用策略研究22. 言语风格
3、(一种)研究23. 方言与该地域文化关系的探析424. 汉语语法研究方法论嬗变25. 新词新语现象及规范漫谈(二)语言学概论部分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 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 话音位初探4. 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 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 谈句型变换7. 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 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 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方言的语法现象12. 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13. 汉语词义的演变二、文艺学部分(一)西方文论部分1. 评英美新批评的借鉴意义2. 评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3. 谈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借鉴意义4. 谈结构主义
4、文学理论的借鉴意义5. 评罗兰巴特的“文学批评实际上也就是文学创作”的后结构5主义观点6. 互文性与超文本7. 康德黑格尔文艺观之比较8. 康德判断力批判的现代性意义9. 海德格尔的文艺思想10. 评海德格尔对技术理性的批判11. 黑格尔文艺典型观的历史意义12.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的现代性内涵13. 论阐释学文学批评的哲学基础14.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视野及其局限15. 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16. 评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17. 福柯的文艺观与后现代主义18. 弗洛伊德主义与新时期文学19. 论莱辛的拉奥孔20. 论丹纳的艺术哲学21. 谈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22. 怀旧的文化社会学23. 选取
5、当代一种文化现象为个案进行文化研究24. 文学“原型与神话仪式”25. 西美尔关于都市文化的观点及其意义(二)文学概论部分1. 九十年代文化研究述评2. 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意识3. 评主体论文艺学的理论基础4. 论艺术真实65. 文学理论的意义6. 文学思维的开放性与多元性7. 文艺研究的差异性与非确定性8. 论中国当前的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9. “新写实”评述10. 文艺研究的方法与逻辑11. 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12. 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13. 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14. 论当前散文创作15. 论艺术直觉16. 辨“寓于形象的思考”17. 评王小波18.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前苏联马克思
6、主义文论之比较19.“神思”与艺术想象20. 论典型21. 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实意义22. 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23. 评水浒传中的男权话语24. 池莉小说概评25. 评“后朦胧诗”26. 论雷蒙威廉斯的大众文化理论27. 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28. 论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特质29. 简论文学随社会生活发展而发展30. 简论文学创作思维的多层次性31. 论文学发展与审美特点的新变732. 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33. 论我国荒诞文学的审美特征34. 新时期小说的艺术追求35. 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36. 新时期戏剧文学的审美特点37. 新时期电影文学的审美特点3
7、8. 论朱光潜诗论中的文艺思想39. 论艺术创作中的通感与错位40. 论艺术创作中的直观把握41. 论审美变形42. 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43. 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44. 科幻小说论45. 流行文化论46. 论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与更新47. 论本世纪中国文学论争48. 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49. 当前中国文论现状及其前景展望50.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51. 论艺术虚构52. 论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异质性(三)美学部分1. 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柏拉图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意义3. 俄国形式主义的美学特征4. 接受美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意义85. 儒家美学
8、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6. 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7. 魏晋言意之辩的美学意义8. 李贽美学思想与明末清初文艺思想9. 蔡仪美学思想概评10. 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11. 评李泽厚美学思想12. 论中国传统的人学与美学13. 体验论美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历史渊源14. 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5. 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16. 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7. 艺术欣赏的审美心理动态描述18. 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9. 评九十年代关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20. 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21. 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22. 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23. 论宗白华美学思
9、想24. 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25. 论审美现代性26. 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27. 论审美文化的当代性28.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美文化建设29. 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30. 论诗歌语言31. 论中国古代尚质尚用的美学思想932. 论朴素美33. 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研究34. 中世纪美学思想研究35.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想研究36. 康德美学思想研究37. 黑格尔美学思想研究38. 歌德美学思想研究39. 席勒美学思想研究40. 叔本华美学思想研究41. 尼采美学思想研究42.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43.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44.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45. 弗洛伊德与审美研究4
10、6. 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47. 萨特美学思想研究48. 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研究49. 英加登美学思想研究50. 苏珊朗格美学思想研究51. 现代主义美学研究52. 后现代主义美学研究53. 东方主义美学研究54. 后殖民主义研究55. 文化批评研究56. 格雷马斯美学思想研究57. 德里达美学思想研究58. 福柯美学思想研究1059. 审美移情研究60. 审美距离研究61. 审美快乐研究62. 克罗齐美学思想研究63. 科林伍德美学思想研究64. 鲍桑葵美学思想研究65. 桑塔耶纳美学思想研究66. 人类学美学研究67. 语义学美学研究68. 分析美学研究69. 实用主义美学研究70. 格式塔美学研究71. 阐释学美学研究72. 加达默尔美学思想研究73. 巴赫金美学思想研究74. 论优美75. 论崇高美76. 论悲剧美77. 论喜剧美78. 论荒诞79. 论丑80. 论审美想象81. 论审美情感82. 论审美态度83. 论审美感知84. 论美感的特征85. 论审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