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7 年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测验一(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2、D.教育目的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9.“教书”与“育人”是( )的关系。A.并列的 B.递进的 C.互补
3、的 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1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2.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3.
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的( )。A.多样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14.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 )。A.讲演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实习的方法15.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 A.第斯多惠 B.瓦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韦特海默216.“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个人活动 D.小组活动17.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
5、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18.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A.集权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 BC 两种型19.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20.小学德育工作常用的奖惩属于( )法。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l 分,共 10 分)21.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
6、 _。22.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_。23.主题班会应以_为主,教师不能包办。24.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 。25.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文法、_、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6.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_的发展。27.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果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统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28.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_的关系。29.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制度叫_。30.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
7、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_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3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 )32.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 )33.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 )34.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 )35.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 )36.教师无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要掌握专业内的知识就可以。 ( )37.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38.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重点关注的对象应是先进生和后进生。 ( )39.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 40.国外有人统计调查了某家族的八
8、代 l36 名成员发现其中 50 名都是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 ( )一、单项选择题31.C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 义务教育的国家。2.B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3.D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 强制性。4.D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5.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 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6.B 【解析】陶行知的话体
9、现了教师素养中的崇高的职业道德。7.D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8.A 【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9.D 【解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 响教书,教书与育人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0.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
10、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11.B 【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鱼”指直接给他现成的鱼,而“渔”则指捕鱼的方法。教给学生方法,让他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效果会更好。12.A 【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就人的发展而言,其认知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的修养水平。13.A 【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4.C 【解析】小学生年龄偏小,
11、知识储备和经验较少,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老师应该侧重运用直观的方法。15.B 【解析】20 世纪 50 年代,以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瓦根舍因为代表提出了 “范例教学法”。16.D 【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以自愿结合原则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小组,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分散,灵活多样,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和培养专门人才。17.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
12、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实践证明,演示法不仅能使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18.A 【解析】在这种类型中,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责任心,但教育方法简单,不讲求教学方式,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对教师只能是听取和服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表面畏服,背后抗拒,处于被动地位。419.C 【解析】根据课程的制定者,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一级
13、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20.B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二、填空题21.课程设计 22.四书五经 23.学生 24.培养创新能力25.修辞 26.心理 27.班主任工作总结 28.促进 29.学校教育制度 30.卢梭三、判断题31. 【解析】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32. 【解析】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
14、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33. 【解析】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34. 【解析】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35. 【解析】(1)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
15、存于其中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2)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36. 【解析】现代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主要是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科学技术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问题意识增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37. 【解析】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培养人的使命
16、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又要承认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作用。38. 【解析】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多数,是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互相争斗的焦点。因此,对中等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中等生自己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班级的进步,班主任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既要抓两头,又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实现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39. 【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40. 【解析】
17、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可能性,但决定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2017 年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测验二(含答案解析)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1.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 )。A.封闭性 B.垄断性 C.等级性 D.阶级性2.孔子的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 )。A.诗、书、礼、乐、易、春秋 B.诗、书、礼、仁、义、智C.德、智、礼、义、诗、春秋 D.德、书、礼、乐、义、仁3.古代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
18、底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 )。A.太阳城 B.理想国 C.政治学D.乌托邦5.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6.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般把教育分为( )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C.凯洛夫的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9.(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A.
19、教育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事实 D.教育问题10.在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 )。A.10、11-11、12 岁 B.11、12-14、15 岁C.13、14-15、16 岁 D.7、8-9、l0 岁11.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A.杜威 B.加德纳 C.布卢姆 D.布鲁纳12.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个人魅力 D.举止端庄13.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是对教育上的( )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受动性与能动性 C.共性与个性 D.
20、方向性与现实性14.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 )。A.孔子 B.柏拉图 C.杜威 D.卢梭15.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 )。A.直接感知事物 B.间接经验C.学生的实践活动 D.交往16.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学说,开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之先河的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赫拉克利特 D.亚里士多德17.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618.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班主任工作
21、19.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20.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A.前提 B.基础 C.方法 D .中心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个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21.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_、_、_的再生产。2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23.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_和_的主体。24.教师劳动手段具有_性和_性。25.在我国,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是_、_和_。26.教学是由_和_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27.德育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
22、会的_转化为受教育者的 .2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_同受教育者已有的_之间的矛盾。29.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_和_。一、单项选择题1.C 【解析】封建社会最大的特点是封建等级性,反映在教育中,官学的显著特点就是等级性。2.A 【解析】孔子教学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3.D 【解析】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又被誉为产婆术,这种教育方式被记载在理想国中。4.B 【解析】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5.D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第一次出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范 畴是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6.B 【解析】教育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
23、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和当代社会的教育。7.B 【解析】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8.D 【解析】l623 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而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9.D 【解析】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10.B 【解析】少年期指 ll、1214、15 岁。11.A 【解析】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针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提出了教育 无目的论的主张,强调实用主义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12.A 【解析
2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表现在言语和行动上教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13.C 【解析】这是对教育上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14.A 【解析】孔子(公元前 551 年一公元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在论语中早于西方苏格拉底形成了启发式教学。15.B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通过书本或者前人既有的经验进行。受制于时间和精力,学生大多时候通过间接经验认识世界。16.D 【解析】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最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7发展
25、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 “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17.C 【解析】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18.B 【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就是各学科教学,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开展德育。19.C 【解析】道德情感对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道德情感贯穿于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之中。20.C 【解析】班主任通过学生操行评定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二、填空题21.有组织有计划 高效率 22.质量规格 总要求 23.自我教育 发展24.主体 示范 25.课程计划 学科课程 标准教材26.教师学生 27.品德规范个体品德28.道德要求 品德
26、基础 29.全面总结 专题总结2017 年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测验三(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 1000 多年的( )。 A.商代 B.周代 C.夏朝 D.春秋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的教育。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3.将每年的 9 月 10 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于( A.1985 年 B.1989 年 C.1993 年 D.1995 年4.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 )。A.个体知识经验 B.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C.个体
27、需要兴趣 D.情绪状态5.5 岁的玲玲想吃糖,她认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这说明其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A.单维思维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 D.具体逻辑推理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7.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说明其思维具有( )。 A.指向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8.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9.35 岁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
28、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1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教师与家长的合作1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12.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家庭 B.个人主观努力 C.学校 D.社会813.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形式存储。A.视象代码 B.声象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1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
29、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15.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16.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称为( )。A.教育发展 B.生理发展 C.心理发展 D.人的发展17.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18.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19.(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 D.民主20
30、.普及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l0 小题,每小题 l 分,共 10 分)21.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_和_。22.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必然形成并依赖于一定的_。23.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_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24._是指课的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_和时间的分配。25.国家学制系统中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_。26.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一_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教学计划。27.德育过
31、程是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_的过程。28.课外教育工作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引导学生参加的多种多样_、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29.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和个体差异来体现的。30.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_和社会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c 【解析】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 元前 l000多年前的夏代。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质的飞跃。2.D 【解析】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雅典的教育。3.A 【解析1985 年 1 月 21 日
32、,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做出决议;规定每年 9 月 10 日为教师节。4.B 【解析】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已经相当成熟,他们的认识活动常依赖无意注意。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95.C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等特征,认为其他人或物的思维与自己的一样,是自我中心的表现。6.B 【解析】自古至今,孔子提出的“学思结合”“学思并重”的思想,因切中了教育的本质及规律,一直成为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长期的坚持。7.C 【解析】思维的变通性,也称为灵活性,指个人面对
33、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8.A 【解析】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要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9.C 【解析】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10.A 【解析】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11.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12
34、.C 【解析】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3.B 【解析】感觉记忆以视象和声象形式存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象代码的形式储存,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以语义代码为主,也有视象代码。14.A 【解析】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故题干所述应为引起学生有意注意。15.C 【解析】教师和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6.D 【解析】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
35、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17.B 【解析】课堂管理能够促进教学和评价的进行,同时,通过维持纪律来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18.B 【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差生、后进生和优秀生都有可能产生问题行为。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但在正常的班级里人数较少,所以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19.D 【解析】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20.C 【解析】义务教育、公立学校是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36、会演变过程中诞生的,始于资本主义社会,是靠国家强力推行而普及发展的。二、填空题21.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 22.师生关系 23.发现学习 24.课的结构顺序25.小学 26.教育行政 27.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28.有目的 29.群体差异 30.学校教育2017 年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测验四(含答案解析)1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
37、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4.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5.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6.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7.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
38、“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8.“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9.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这是( )课程观的观点。A.人文主义 B.科学主义 C.知识本位 D.能力本位10.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为、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受教育的权利 B.生存的权利
39、 C.安全的权利 D.受尊重的权利11.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浊”这个字,而“浊”字右边的“虫”,正好是今天学的字“茧”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茧”这个字时就容易多了。这位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2.( )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13.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14.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15.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16.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