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82558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8 页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1. 下列字注音正确的是: A. 濒(bn)临 B. 摄(sh )取 C. 白垩()D. 流域(y) 2. 人口的飞速增长是个严重问题有人对我国人口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12 亿中国人手拉手可以绕地球 30 圈;12 亿中国人一个挨一个从同一个门通过,需要 96 年才能过完。对于地球上每年净增 8500 多万的世界人口来说,手拉手绕地球有多少圈?从同一个门通过,又需要多少年呢?这是一种趣味数学。可是我们回到现实之中,面对这样的数字,却只有忧虑和不安,仿佛感到这养育我们的地球老人

2、在艰难地跋涉中发出沉重的呻吟。据联合国有关资料,世界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从 100 万年到 1000 年,又到 200 年,再缩至 80 年。而 1957 年至 1987 年 30 年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科学家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 80 亿人,可根据目前人口发展预测,公元 2060 年,世界人口将达到 100亿,超过了地球资源的承受力;大约 900 年后,地球上人口将达 6 亿亿,地球表面每平方米将挤满 100 人,那时,人类怎样生存?人口急剧增长表明人类生存条件普遍得到改善。但人口没有节制地增加,又对人类自身构成了威胁,使卫生状况、居住条件、教育质量和公共服务恶化,加剧贫困和资源枯竭。联合

3、国统计数字表明:非洲 55 个国家中,属于粮食不足,严重缺粮和极端缺粮的国家多达 45 个。人口的飞速增长使地球难以忍受,正如美国世界人口研究负责人福诺斯在 1987 年 7 月 11 日世界上第 50 亿个婴儿呱呱落地之前预计的那样:“这个婴儿今后处境艰难,很可能在饥饿、疾病、贫困、文盲和失业之中长大。 ”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将如何面对人口激增的挑战?在文中四处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A. 诚然 那么 无疑 曾经 B. 曾经 那么 无疑 诚然C. 曾经 无疑 诚然 那么 D. 那么 诚然 曾经 无疑 二、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90.0 分)3. 雨

4、林的毁灭会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灾难?简要的说说。 4. 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有一定的原因。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树木,将硬木木材运往各国销售。顺便说一下,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木材进口国,每年用木材生产的大量一次性木筷子,可以建造 1.1 万间住宅。初中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8 页(1)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_。 (2) 这段话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能够 5.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功劳卓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面积 10 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个 200 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山上多栽树,等

5、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A )森林因这种特殊的“ 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 “吞水吐雨器”。它的另一种特殊的吞吐功能孕育了人类。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很高, (B)生物难以生存。大约在 4 亿年前,水陆变迁,海里的先进植物来到陆地,陆地才出现了 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叶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 (C)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器” 。森林,是地球生态的主体,是地球温度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 (D)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但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

6、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正在日益。近 200 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此消彼长,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变暖,引发了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让我们大力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使地球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1) 从下边选择恰当的词用到横线处。 缩小 萎缩 减少 气候 气温 温度横线处:_横线处:_(2) “所以”用到 A、B、C、D 四处中的哪一处才恰当? _处。 (3) 从内容方面看,第一个画线句的作用:_从结构方面看,第二个画线句的作用:_ (4) 第二段主

7、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 三、语言表达( 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6. 人口的飞速增长是个严重问题有人对我国人口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12 亿中国人手拉手可以绕地球 30 圈;12 亿中国人一个挨一个从同一个门通过,需要 96 年才能过完。对于地球上每年净增 8500 多万的世界人口来说,手拉手绕地球有多少圈?从同一个门通过,又需要多少年呢?初中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8 页这是一种趣味数学。可是我们回到现实之中,面对这样的数字,却只有忧虑和不安,仿佛感到这养育我们的地球老人在艰难地跋涉中发出沉重的呻吟。据联合国有关资料,世界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从 100 万年到 1000 年,又到 20

8、0 年,再缩至 80 年。而 1957 年至 1987 年 30 年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科学家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 80 亿人,可根据目前人口发展预测,公元 2060 年,世界人口将达到 100亿,超过了地球资源的承受力;大约 900 年后,地球上人口将达 6 亿亿,地球表面每平方米将挤满 100 人,那时,人类怎样生存?人口急剧增长表明人类生存条件普遍得到改善。但人口没有节制地增加,又对人类自身构成了威胁,使卫生状况、居住条件、教育质量和公共服务恶化,加剧贫困和资源枯竭。联合国统计数字表明:非洲 55 个国家中,属于粮食不足,严重缺粮和极端缺粮的国家多达 45 个。人口的飞速增长使地球

9、难以忍受,正如美国世界人口研究负责人福诺斯在 1987 年 7 月 11 日世界上第 50 亿个婴儿呱呱落地之前预计的那样:“这个婴儿今后处境艰难,很可能在饥饿、疾病、贫困、文盲和失业之中长大。 ”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将如何面对人口激增的挑战?(1) 这篇短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 (2) 比较下面两组加下划线的数字,其中_是确数, _是约数。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_ A对于地球上每年净增 8500 多万的世界人口来说B科学家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 80 亿人(3) 文中加下划线的“没有节制”一词是不能删去的,理由是_ (4) 这篇短文说明的中心是_ (5) 写一份有关

10、保护森林的倡议书,想想看,为什么需要我们立即采取行动去保护森林,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其他(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0 分)7. 解释下列词语: 连锁反应: 摄取: 濒临: 驯化: 8. 雨林,是 森林类型。包括 、 、 等。作者 ,是英国当代科普作家。 初中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8 页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同步练习【答案】1. B 2. B 3. 雨林的毁灭会使物种灭亡,同时引发连锁反应,破坏大气,最终导致地球的第 6 次大规模灭绝。4. 【小题 1】 伐木公司砍伐树木,为了经济利益摧毁雨林这种珍贵的资源。【小题 2】 作比较 使读者更清晰每年消耗的木筷子的数量之巨。5. 【小题 1】

11、 横线:萎缩 横线:气候【小题 2】 C【小题 3】 第一画线句:是一、二段的中心句。第二画线句:承上启下或过渡。【小题 4】 作诠释6. 【小题 1】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小题 2】 80 亿 8500 多万 使说明的事理更严密、更科学、更有说服力。【小题 3】 若删去了,语意就变成了对人口增加的全面否定,这不符合自然规律。删掉语言表达初中语文试卷第 5 页,共 8 页就不准确了。【小题 4】 人口的飞速增长是个严重问题,应当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高度重视。【小题 5】 建议:(1)少盖木头房子,盖房子尽量用砖瓦作材料。(2)如果一定需要木材,就砍一棵树,种一棵树,实现青山常在。(3)

12、不乱扔废电池,研究证明,一节一号电池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4)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一来可以保护木材,二来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健康。(5)废纸不要扔,送到造纸厂做成再生纸,实现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利用。(6)不撕纸,不玩纸,不浪费纸。7. 连锁反应:比喻一系列相关的事物,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其他都跟着发生变化。 摄取:吸取。 濒临:接近。 驯化:人工饲养和培养使之驯服。8. 热带或亚热带暖热湿润地区的一种 热带雨林 亚热带雨林 山地雨林 巴里齐默尔曼【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

13、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本题 A 项中“濒”应读“bn” ;B 项读音正确;C 项中“垩”应读“” ;D 组“域”应读“y” 。故选 B。2.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文章中的词语运用,需结合语境,仔细分析几个词语间的区别。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可确定横线处填的词语依次为:曾经、那么、无疑、诚然。故选 B。初中语文试卷第 6 页,共 8 页3. 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一

14、定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说明对象及基本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解答此题时要对照本段内容回答,同时尽量联系全文概括。即:雨林的毁灭会使物种灭亡,同时引发连锁反应,破坏大气,最终导致地球的第 6 次大规模灭绝。4.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或段落去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伐木公司砍伐树木,为了经济利益摧毁雨林这种珍贵的资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等。首先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说明方法,而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地说明了 ,增强

15、了文章的说服力。从“每年用木材生产的大量一次性木筷子,可以建造 1.1 万间住宅”可看出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每年消耗的木筷子的数量之巨。5.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第一句“地球的绿色之肺正在日益萎缩” , “萎缩”指因患病或受到其他因素作用,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现象。联系上下文,文中把“森林”比作“地球的绿色之肺” ,所以“萎缩”一词用在这里很符合语境。第二处“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

16、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大气粒子数及众多其他气象要素在很长时期及特定区域内的统计数据。气温是一气象术语,一般指大气的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所以,这里“气候”一词最适合。此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所以”的使用能力。关联词语的使用方法:初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关联词语,填入句子。在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两个注意点: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是句意畅通、明确;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

17、确的选择关联词语。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根据文中句子意思, “所以”一词只有用在 C 处恰当,故选 C。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和表达手法的理解能力。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第一个画线句从内容方面它是一、二段的中心句。从结

18、构方面看,第二个画线句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过渡。初中语文试卷第 7 页,共 8 页此题考查常用的说明方法。解题时要熟练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以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作诠释:是说明文章中对事

19、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依据以上分析,第二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作诠释。6. 此题考查常用的说明方法。解题时要熟练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以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

20、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作诠释:是说明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依据以上分析,这篇短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此题考查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题时要熟练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以及其作用。列数字是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本题中两组数字,其中 80 亿是确数,8500 多万是约数,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事理更严密、更科学、更有说服力。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能力。完成这类考题,可从以下两点入手:在语境中体会加点词语的准确性;重视具有修饰性

21、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答题的方法是“抄下它,解释它,带入它,比较它(正反两面说清它) ,肯定它(得结论) ”。 句中的“没有节制”一词是不能删去的,若删去了,语意就变成了对人口增加的全面否定,这不符合自然规律。删掉语言表达就不准确了。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和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分析能力。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说明对象及基本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解答此题时要对照本段题目和内容,这篇短文说明的中心是人口的飞速增长是个严重问题,应当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高度重视。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倡议书的能力。要注意倡议书的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倡议的具体内容要分

22、条开列,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解答此题,要看清题目,注意倡议书的内容和格式上的要求,紧扣“保护森林”的倡议主题,以简明的语言来拟写即可。倡议书第一行正中间要写标题;第二行顶格初中语文试卷第 8 页,共 8 页写称呼,根据材料可知此倡议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的内容要结合材料,先写倡议此活动的背景、原因、目的,然后分条陈述活动的具体内容及要求,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最后在正文右下方分两行写明倡议者和发倡议的日期,署名在上,日期在下。7.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关键在平时的积累,主要以记诵课下注释为主。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此题需注意“连锁反应”的比喻义。8.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勤思考,多积累,考前还要做好复习工作。此题考查英国当代科普作家巴里齐默尔曼的雨林的毁灭的相关内容。根据要求作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