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模拟按2017年高考真题模式,含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84202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模拟按2017年高考真题模式,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年高考模拟按2017年高考真题模式,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年高考模拟按2017年高考真题模式,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年高考模拟按2017年高考真题模式,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年高考模拟按2017年高考真题模式,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 年高考第一模拟语文1、 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2、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那么,怎么才算敬养,怎么才算孝子之行呢?孝经中提出来了“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也,然后能事其亲。”现在社会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首先,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变化。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方式,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值得社会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

3、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忠”而鼓吹百姓们行“孝”,“忠孝”也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孝道观念被严重扭曲,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形成了几代人思想上的误区与断层。再就是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当今社会,生活节奏

4、加快,生存压力增大,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难度提高。凡此种种因素,使得孝道传统日渐失去昔日的约束力,子女们对父母不尽赡养之义务,老而无养,养而不敬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子女在老人还有一点利用价值时,一味索要,无度“啃老”;而老人一旦年高体衰,便视为累赘,甚至虐待、遗2弃,种种不孝行为令人发指。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孝道,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只是靠着历史的惯性而踉跄而行。欲使传统孝道能在今天生存发展,并且对现代生活产生其应有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转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走进现代人的心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孝道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它既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 下列关

5、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为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提出了“导民以孝,以孝侍亲”的理念,主张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B.传统孝道认为,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这说明孝道突出养老为本位,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责之一,使老年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受子女的奉养。C.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的深刻变化,晚辈掌握的知识结构等常常超越长辈,使得老人们越来越丧失话语权,导致不孝敬老人的现象越发严重。D.让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最重要的途径是让传统孝道进行创造性现代转化,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孝道走进现代人的心中。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社会讲究

6、“忠”“孝”,是指要对统治者尽忠,对父母尽孝,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关系正好颠倒过来了。B.“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是说如果对父母不是由衷地敬爱,那养父母和养牲畜就没有什么差别。C.现代社会中,后辈们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加大了子女孝敬老人的难度,使得后辈们对传统的孝道逐渐有心无力。D.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内容的更新,必然落后于时代而被抛弃;现代的孝道如果不能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将得不到发扬。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我们应该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7、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B.“五备”的要义在于要将父母放在心上,以诚敬的心情做好“生、养、死、葬”中的每一件事。C.传统孝道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生产方式的改变,知识结构的变化,主人公意识的转变,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是主要原因。D.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孝道自身内涵的不断丰富,促进了现代孝道的发展,现代孝道促进了传统孝道的必然改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聂耽3聂鑫森聂耽性格内敛,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尤好静中读书。初中毕业,他选择了去读中专技校,是“家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的古语对他起了作用。技

8、校毕业,聂耽分配到一家国营纺织厂当保全工。保全工就是维修工,哪台纺纱机、织布机出故障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和他的工友便提起工具包,立赴现场去处理。待机器重新运转,他们便如鸟儿归巢,回到保全班的值班室里。四十多年过去了。聂耽退休了。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蟾宫折桂,夺得了冠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的准确。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

9、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在聆听时,耳廓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当决赛结束,评委主任宣布聂耽排名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湘潭曲曲巷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一个子儿都不留。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的不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愣愣地矗着,一动也不动。不同的是,在休息日,常有本单位和外单位的青年工人,来曲曲巷拜访退休了的聂耽。院门是紧关的,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没有人知道。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年轻人走出巷尾,到雨湖公园去游玩

10、,笑语声一路撒落,滴溜溜转。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刘聪四十岁出头,留过洋,现在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乐于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跟在聂耽一群人后面,也看风景,也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斩获。秋日的午后,聂家的门打开了,聂耽领着七八个小伙子和姑娘,朝巷尾走去。刘聪知道,这群年轻人是上午来的,眼下吃过了午饭,聂耽领着他们去雨湖公园溜达,他便悄悄地跟在后面。游柳堤,看水中游鱼历历。过花坞,嗅清苦的菊香。倚八仙桥的红栏,看天上雁字横斜。然后他

11、们坐进周家山的听风轩,听秋风飒飒。聂耽的耳廓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4大家感到很惊异。一个小伙子飞快地跑过去,扒开一块小石头,蝈蝈嗖地跳起来,很快乐地呜叫着。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坐了一会儿,他们又朝湖心亭走去,有一条宽宽的水上石栈道通向那里。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还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的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

12、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只有聂耽什么也没听见,依旧向前走去。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选自 2016 年 12 月 31 日光明日报)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开头部分,先介绍聂耽在纺织厂当保全工的身份,又介绍他的工作性质,为后面小说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B小说特意安排了参加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比赛的情节,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写 出了聂耽独特的技能。C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比赛,这对于湘潭曲曲巷而言自然是大事,小说用“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方式告

13、知巷子里的人,十分自然。D聂耽领着七八个小伙子和姑娘去雨湖公园,通过看游鱼、嗅菊香、看雁字、听秋风等活动,显示了他的本领,同时对年轻人也起到了良好教育作用。8小说中聂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 9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在塑造聂耽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的对比手法及作用。(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材料一【本报讯(记者李贞)】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收视率与好口碑的综艺节目。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飞速飙升。在微博上,不

14、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 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收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同时,这样的5节目也给我们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贵荧屏资源拱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 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而除了武亦妹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

15、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无论是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还是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实际上都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

16、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美好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摘编自 2017 年 2 月 10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早在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

17、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摘编自 2017 年 02 月 08 日湖南日报)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诗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摘编自 2017 年 0

18、2 月 09 日长江日报)材料四6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00 名 1835 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爱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

19、(311%)等。(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 年第 12 期,有删改)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第一季,再创历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利用央视这一平台和春节黄金档期。B在电视人眼中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C武亦姝、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这也更进一步地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D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9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A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中国诗词大

20、会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实质是反映了当前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期待和渴求。B第二则材料和第一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C第三则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D第四则材料具有新闻调查的性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数据表达观点,即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E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10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形式的理解。(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

21、阅读(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7殷景仁,陈郡长平人也。景仁少有大成之量,司徒王谧见而以女妻之。初为刘毅后军参军,高祖太尉行参军。建议宜令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为黜陟。景仁学不为文,敏有思致;口不谈义,深达理体,识者知其有当世之志也,高祖甚知之。少帝即位,入补侍中,累表辞让,寻领射声。太祖即位,委遇弥厚。时与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骁骑将军王昙首、侍中刘湛四人,并时为侍中,俱居门下,同升之美,近代莫及。丁母忧,葬竞,起为领军将军,固辞。上遣中书舍人周赳舆载还府。九年,服阕,迁尚书仆射。太子詹事刘湛代为领军,与景仁素善,皆被遇于高祖,俱以宰相许之。湛尚居外任,会华、昙首相系

22、亡,景仁引湛还朝,共参政事。湛既入,以景仁位遇本不逾己,而一旦居前,意甚愤愤。知太祖信仗景仁,不可移夺,乃深结司徒彭城王义康,欲倚宰相之重以倾之。寻复以仆射领吏部,护军如故,湛愈忿怒。义康纳湛言,毁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益隆,景仁对亲旧叹曰:“引之今入,入便噬人。”乃称疾解职,表疏累上,不见许,使停家养病。湛议遣人若劫盗者于外杀之,以为太祖虽知,当有以,终不能伤至亲之爱。上微闻之,迁景仁于西掖门外晋鄱阳主第,以为护军府,密迩宫禁,故其计不行。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收湛之日,景仁使拂拭衣冠,寝疾既久,左右皆不晓其意。其夜,上出华林园延贤堂召

23、景仁,犹称脚疾,小床舆以就坐,诛讨处分,一皆委之。代义康为扬州刺史,仆射领吏部如故。遣使者授印绶,主簿代拜,拜毕,便觉疾转笃。太祖谓不利在州司,使还住仆射下省,为州凡月余卒,时年五十一,谥日文成公。(节选自宋书殷景仁传)【注】高祖:南朝宋武帝刘裕。下文的“少帝”“太祖”分别指刘裕的儿子刘义符、刘义隆。射声:古代官名。10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 /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B.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C.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

24、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D.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昔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丁母忧,即遭逢母亲的丧事。古时官员遇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孝三年。B.宰相初为古代高级官员的泛称,后成为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C.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如晋武帝时,李密给皇帝上了陈情表。8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他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殷景仁少年时代就有成就一番大事的气度,司徒

25、王谧见到殷景仁后非常赏识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B.殷景仁有才学但不写文章,聪敏而有思致,口中不谈义理,却能深入领悟义理的本质,高祖非常了解他。C.殷景仁引荐刘湛回朝任职,刘湛却嫉妒殷景仁的地位在自己之上而以怨报德,竟然勾结盗贼想要杀害殷景仁。D.皇上得知刘湛等人的企图后,就把殷景仁转移到西掖门外晋鄱阳王的府第里保护起来,刘湛等人的计谋没有得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建议宜令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为黜陟。(5 分)(2)义康纳湛言,毁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益隆。(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 1415 题。【双调】沽美酒兼

26、太平令张养浩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 ,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 了丞相 。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注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曾弃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伍将军:指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干休:徒然被杀害。丞相:指秦丞相李斯,后为赵高所害,腰斩于咸阳市。14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此曲兼有“沽美酒”和“太平令”两曲牌,两者皆属“双调”这一宫调,依照曲牌对曲子句数的规定,本曲有 13 句。B开首两句作者写自己居官之时意欲归隐,待过上闲适的生活后,却因思恋官场而心有不

27、甘,道出矛盾而悔恨的心理。C“直到教人做样看”是说作者于人前故作平静之状,来掩饰内心的纠结,能看出那时候作者的精神还未至自由之境。D作者大量用典,列举出屈原等古人从政得祸的例子,借此慨叹仕途的险恶,渗透出作者脱离官场、远祸全身的心理。E整首曲词句式参差中见整齐,整齐中而又富有变化,音韵畅达自然,用语平白如话,构成了和谐而婉约的艺术特色。15.曲子结尾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9(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赤壁怀古中以赤壁景象开篇引发对赤壁人物的议论的句子是: , , 。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

28、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3、 语言文字应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在描写人物的着装、环境的特点,甚至人的一举一动乃至思想活动时,都不胜其烦地抹上色彩。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甚至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经典,也有

29、丰富精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2006 年 10 月 22 日下午,中国足协宣布正式聘用马塞洛里皮先生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里皮这次的临危受命,无论结果如何,都足以让大家热血沸腾。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企业从政府申请科研项目,政府拿出科技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成功后去申请属于自己的专昨技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技术再去赚纳税人的钱,逻辑上是行不通的。B学校这次面向全国的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各级学校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既

30、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C“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面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D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负责人表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人才,为公务员队伍输送新鲜血液。我们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严格把关,择优录用。 19.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 分)A. 我这纯粹是一孔之见,还望各位行家,班门弄斧,不吝赐教。B经常光顾其他系的自习室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的爱好。10C虽然我是这个团队中最年轻的,但是我有激情、有智慧,凡事都会一马当先,率先垂范,经常博得大家的夸奖。D. 这段

31、时间你屈就我们车间主任,带来的效果就是我们车间生产效率提上去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为了创作出好作品, 。文学之路是青灯长夜的寂寞,是楚人怀玉的孤独。作家柳青当年在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住了 13 年,成为农民的“朋友”“先生”“学生”“参谋”,写出来的创业史才洋溢着浓厚的时 代生活气息。同时, ,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染人气的作品。当然还要 。作家唐浩明为写长篇小说曾国藩,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整理史料,所以曾国藩被一版再版,既叫好又叫座,成了畅销书、长销书。浮躁、焦虑、短视都是文学创作的大忌。 21.

3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今年是恢复高考 40 周年,网络上到处都在议论这件事。高考作为我国新时期选拔人才的方式,能让每一位学生都上大学,解决了之前的教育普及问题。而如今,高考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试点的东部省份所推行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都将很好地适用。高考作为我们国家公平的体现,世界上的所有国家迟早都会施行。高考不一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上大学。4、 作文(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 24 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2016 年11 月 30 日,“二十四节气”通过评审,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当今农业社会向工业乃至后工业社会的变迁中,已丧失实际功能。也有人认为,只要存在农耕,二十四节气就不会消失,无须保护,也无法保护,而应“再创造”,使其获得新的意义和生命。“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引发你哪些感想呢?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