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管理知识点1、事故等级一般事故 较大事故 重大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死亡 2 39 1029 30重伤(急性工业中毒)9 1049 5099 100直接经济损失 999 10004999 50009999 1000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海因里希法则可记录意外事件:330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1:29:3003、本质安全失误安全功能: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故障安全功能: 指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4、安全许可安全许可是指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
2、施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5、系统原理利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6、人本原理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行为原则7、预防原理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 原则本质化安全原则8、强制原理运用强制原理的圆子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9、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10、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11、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导
3、致伤亡事故各种原因因素间及与伤害间的关系,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2)现代因果连锁理论(博德)控制不足管理基本原因起源论直接原因征兆事故接触受伤损坏损失12、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吉布森: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13、轨迹交叉理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14、系统安全理论是指在
4、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工程管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15、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2015 年 3 月 16 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安监总办201527 号一、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二、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 ,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三、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四、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
5、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五、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六、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1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17、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直属机构,依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公安、交通、铁道、民航、水利、电力、建设、国防科技、邮政、信息产业、旅游、质检、环保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别对消防、交通、铁道、民航、水利、电力、建筑、国防工业、邮政、电信、旅游、特种设备、核安全等行业和
6、领域的安全生产负责监督管理,即行业监管。18、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针对某些危险性较高的特殊领域,国家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专门建立了国家监察机制。同时,国家赋予某些权力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明确相应的部门行使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权,即实行地方监管。19、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政府方面的监督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其他方面的监督有:安全中介机构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工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20、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21、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已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2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采取多种新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配合有关政府进行安全检查。严格依法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批准并加强监督检查。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进入现场进行检查,查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对事故的隐患进行处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对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和器材进行处理,部门之间的相互
8、配合等。接受监察机关的监督。建立检举制度。制定有关奖励制度,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或者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配合地方政府建立应急救援体系。事故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到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积极支援事故抢救。组织事故调查。11事故信息发布。12依法实施行政处罚。132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主要职责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严格履行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职责。依法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正确处理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依法处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设
9、施、设备、器材。接受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及时报告事故。参加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112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程序主要形式对作业现场监督检查。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许可。25、对主页场所的监督检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程序监督检查前的准备。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情况。作业场所现场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发出整改指令书 、 处罚决定书 。26、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许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程序申请。受理。征求意见。审查和调查。做出决定。送达。2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事前的监督管理。事中的监督管理。a、行为监察
10、;b、技术监察。事后的监督管理。28、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安全管理技术。机构设置和安全教育。隐患治理。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分析,事故的预测和防范,以及事故应急救援等。职业危害。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行政许可的有关内容。29、安全生产月主题2015 年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加强安全法制,保障安全生产2014 年第十三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30、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31、企业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
11、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32、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33、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是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34、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12、、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35、安全现状评价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
13、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现状的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或作业场所的评价。3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GB/T 13861-200937、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一、必须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分别标明本企业、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二、必须在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标明风险内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等内容。三、必须在有重大事故隐患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四、必须在工作岗位标明安全操作要点。五、必须及时向员工公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结果。六、必须及时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内容,建立档案。38、安全评价方法分类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定量安全评价方法39、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 LEC 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40、定量安全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