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试重点 大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定义:从阶级属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2,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3,现
2、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学要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地位(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决定的(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2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3、(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要求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 实现物质财富极打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2)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科学理论的真正阐述者(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4)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 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既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的
4、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所遵守的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上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3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形成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所具有的刺激感应性,在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到人类的意。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
5、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变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同一性在于她的物质性。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第一: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
6、本特征是:一,实践是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4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指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揭示其客观规律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第一,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第二,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第三,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第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
7、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第一:联系具有客观性 第二:联系具有普遍性 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书上36 页详细解释)事物是永恒发展5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就是因为它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各种要素和功能以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中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
8、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存在的前提,并工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相互转换。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中具有重要作用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的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实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
9、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转化使因为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又规律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6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第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
10、相互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做用。第三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和量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的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第四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事
11、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7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
12、,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藏的矛盾分析方法。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第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辩证法第三,辩证思维方法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客观性1,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2,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4,规律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自然规律: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联系。8均可分为:一般联系,特殊联系和个别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自然规律是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
13、量其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意识 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主观能动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第二,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
14、主观能动性要注意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 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9第三,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组要包括一下的环节: 确立实践的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的作用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际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的方向运行。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以后思支配下,既能动的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的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详细见书 56 页)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
15、定作用实践使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 实践使认识的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的检验。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是什么?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必须弄清各种哲学派别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10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威信主义路线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16、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两者之间有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被动的,消极的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离开实践考察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严重的缺陷。辩证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的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他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的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方面的特点: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和本质。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的摹写性决不是对对象的直观描摹或镜子式的原型映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