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途径,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恒久希望,是一个企业走向辉煌的动力资源,也是一个人生存质量的核心载体。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都维系于不断地( ) 。C:创新2. 因为有了创新,人类才发明了劳动工具,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把石斧的诞生表明: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具有( )。B :创新能力3.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导致人类社会和经济时代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的( ) 。A :创新思维与创新活动4. 创造与创新两者都具有( ),但两者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创造的首创性是指“无中生有” ;创新的首创性则是指对现有的东西进行变革,使其更新,成为新的东西,可称
2、为“推陈出新” 和“有中生新”。 C:首创性特征 5. 创新注重应用,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 )。 B: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6. 每一次重大的创新都会产生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新强力地推动着( ) 。 A:科技进步7. 在文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创新的文艺家,就不会有自己的地位。所以,从社会进步上分析,创新促进着( )和人类文明。C :文化繁荣8. 在工业经济时代,提高引进和吸收消化新技术的能力是头等大事,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却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 ) 。在未来社会只有创新才能跟上高科技发展的变化趋势。 B:灵魂9. 实现“中国梦” ,必
3、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 ) 。A :创新10. 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 )。 C:自主创新能力11. 作为 21 世纪知识经济下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卓识的远见、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良好的创新、创造的能力与意识。因为,( ) 是高素质人才的本质特征,是新时代人才的价值所在。 A:创新与创造能力12. 专业技术人员只有依托( ),才能开拓进取,才能充分展示个人的才华,才能有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做出工作成绩,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 A:创新与创
4、新思维能力13.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为此就需要不断地创新,从而就需要( ) 专业技术人才。A:创新型14. 创新活动是由诸要素构成并在其中发挥相应作用的( )的过程。创新活动体现了人们对规律认识的发展过程。 C:思维与实践15. 认识创新活动,洞察创新的基本规律,首先需要我们认识创新的( ) ,创新的主体是在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的基本要素,而客体则在创新活动中具从属和被支配地位。C:主体与客体 16. 团队精神是一种个人对所属的集体关心与热爱,为集体的成就感到自豪的( ) 。创造者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发挥整体力量,在现代社会要想取得重大的科技创造,则是难以想象的。A:品
5、质17. 创新能力是人的潜能,但是发掘自身的潜能,取决于( )的强弱。A:素质基础 18. ( )是创新者共同的基本素质。具体表现出来的就是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特质。A:强烈的创造愿望19. 理性能够筑就创新者稳定的情绪,激情则来自创新者高昂的情感。高昂的激情与稳定的情绪则是创新必备的心理素质。创新需要( )的有机结合。A :理性与激情20. 创新还要有( )。要创造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达到新境界,就必须进行探索。C:勇于探索的精神21. 实践是创新的最基本途径,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 ) 的高低决定了创新活动的成败。任何创新,只想不做,只说不干,都会成为海市
6、蜃楼。A:实践技能素质22.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或概括反映的能力,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人区别于动物最主要的标志是人会( ) 。A:思维23. 创新思维是能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它主要体现的是( ) ,其程度越高,那么创新思维的创造性就越强。创新思维意味着开动脑筋、用智慧解决问题。C:新颖性24. 在运用知识的创新思维过程中,要注意避免( )。为此,应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条件化。A:知识的僵化25. 创新型人才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他们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 ) 。没有坚强的创新意志,艰巨的创新活动将难以取得成功。 C:顽强意志26. 创新
7、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依赖于( )。只有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不断开发、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所成就。A:实践27. 破除经验型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是( ),把经验上升到符合科学逻辑的理论。B:冲破经验的狭隘眼界 28. 书本知识对人类所起的积极作用确实是巨大的。但书本知识具有滞后性,书本型思维定式是指人对书本知识的完全认同与盲从。知识只有( )、只有和具体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创新实践的有效行动的指导。A :不断更新29. 发散思维从问题的要求出发,( )去探求多种答案的形式思维,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从而发挥出更多的创造性。B:
8、沿不同的方向30. 形象思维是在( )的基础上使认识升华的结果。经过思维加工、提炼后而形成的形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 C:感性认识31.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思维的实质就是( ) 。C:思维倒转 32. 辩证思维也称矛盾思维,实际上是指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即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种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B:辩证思维33. ( )是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到首次实现商业化全
9、过程的经济技术活动。B:技术创新34. 企业的竞争力是通过产品的竞争力体现出来的,通过( ),自主开发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A:产品创新 35. 我国国有企业应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进行管理创新,逐步建立起与新的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方法,保证其正常操作与健康运行,并充分发掘其作用。也可以说,( ) 的建立过程,必然是管理创新的过程。C:现代企业制度 36. 管理思想的创新是指管理思想保持先进性。当代的管理创新,强调管理思想的( ) ,这是推进管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保证。管理创新思想是以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为主导的,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和世界的未
10、来文明。A:超前和创新37. 信息时代的管理创新就是利用信息传递和反馈作用来实现( ) 。B:自动调节 38. 人是创新的原动力和主体,( )比技术开发更重要,这是有关创新的一个重要观点。A:人才开发 39. 文化创新是战略性的创新。离开了( ),就不能把握文化创新的本质,也不能把握文化创新的主流,更不能把握文化创新的根本趋势。文化创新与战略格局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A:战略思考 40. 实施( ) ,培养好创新人才,国家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才有了生力军。C:创新教育41. 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B
11、 :教育体制42. 一个人有了很好的创新思维,而没有正确的( ),也不可能形成创新方案。因此,掌握创新方法对于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A:创新方法43. 创新方法在国外又被称为( )。是创新活动中带有普遍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C:创新技法44. 1938 年,被誉为( )的奥斯本,总结出了现在非常著名的“头脑风暴法” ,并取得了应用上的成功。B:创造方法之父45. 头脑风暴现在成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 ) 。A:激发创新设想46. 默写式头脑风暴法与头脑风暴法的区别在于,所有思考者( ) 。B:都不需说话47. 德尔斐法作为( )的采撷方法,实质上是
12、促成一个特定的专家系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而最佳的结合。A:集体智慧48. 设问检查类创新方法是围绕( )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发问,然后针对提出的具体问题予以研究解决的创新方法。B:创新对象49.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核心是( ),并以此来进行创新。B:改进 50. 和田十二法,又称( ),即指人们在观察、认识一个事物时,考虑是否可以采用、检验的十二类创新技法。B:聪明十二法51. 5W1H 法也叫六何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方法,它由美国陆军部首创,通过连续提六个问题,构成设想方案的制约条件,设法满足这些条件,便可获得( ) 。C:创造方案 52. 逆向反转类创新法是指用( )的方式
13、进行创新的方法。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换个角度想想,很可能会产生突破常规常理的创新思路。B:反向思考53. 逆向反转创新法就是( )在思维领域的体现。在思考的时候,尝试使用逆向创意开发法,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A:唯物辩证法 54. 逆向反转类创新方法的关键在于( )。 C:逆向思维 55. 操作逆向法,是打破操作运作的经验与常规,( )的一种逆向创新方法。B:反其道而行之56. 条件逆向法,就是通过对( )进行逆向思维加以创新,从而想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就是条件逆向法。A:事物依存的条件57. 缺点逆用方法其实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 ) ,从而找到解决方法。C:将缺点
14、化弊为利58. 组合类创新方法则正是将原有的某些事物联结组合在一起而产生出新的事物的( ) 。B:创新技法59. 组合的最基本要 求是各组成要素必须建立某种关系,成为一个( ) ,否则只能算作杂乱堆放的混合物。C:系统整体60. 同类组合是指( )相同或相近事物的组合。 A:两种或两种以上 61. 同类组合是在保持事物原有功能或意义的前提下,通过( ) 来弥补功能上的不足或得到新的功能的组合。C:数量的变化62. 综合组合可视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组合。许多发明创造中,所用的主要创造思维方法无不具有( )。A:综合特征63. 列举类创新方法是通过列举有关项目来促进全面考虑问题,防止遗漏,从而形成多种
15、构想方案的方法。具有( )的特点。B:强制性分析、一览表式展开 64. 列举类创新法有助于克服人的( ),改善人的思维方式。因此,这类创新方法在创造发明活动中有着很多实际的作用。 C:心理障碍65. 特性列举法的关键是对( )进行分析,分析得越详尽细致越好,再从其入手,从各方面,各个角度提出问题,得到创新的启示。A:事物的特性 66. 所谓希望点列举法,就是发明创造者从个人愿望和广泛收集的他人愿望出发,通过列举( ) 来形成创造课题的创造技法。B:希望和需求 67. 与缺点列举法相比,希望点列举法更能显现发明者的( ),发明者可以海阔天空地按自己的愿望提出各种新的设想。 B:灵活性和主动性68
16、. 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创新。创新是人类的本质属性。其理由是( ) 、( )、( )、 ( )。ABCD69. 综观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每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每一次社会的巨大进步,无一不是( ) 与( )的结果。A:观念创新 B:实践创新 70.在不同的时期,创新的概念在不断地变化,这说明人们对创新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成为既可以包括( ),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也可以包括( ) ,如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等。因此,需要深入理解创新的丰富内涵及鲜明特征。A:技术性创新 B:非技术性创新 71. 创新的本质是
17、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创新的最大特点在于“新” ,且与众不同。创新的反面是( ),创新就要( )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 )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A:守旧 B:淘汰 C:培育 72. 特征将一事物同另一事物区别开来,只有把握事物的特征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相对一般的活动而言,创新具有( )、( )、( )、( )高回报性和综合性等特征。ABCD73. 创新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推动社会发展和强有力地改变世界,首先是由于创新的“新”是由( )、( )、( )所构成。A:“新” 点子 B:“新” 观念 C:“ 新”方法 74. 创新作为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具体表现
18、在( )、( ) 、( ) 等方面。A:社会体制的创新是推动社会转型的根本推力 B:生产力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 C:社会主体思想观念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先导 75.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人们始终保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伟大( )和强大的( ),从而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A:创新精神 B:创新能力 76. 创新是实现中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我国自身竞争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 )和( ) 。B:科技创新 C:知识创新 77. 我们要提高综合国力,要在高科技领域
19、立于不败之地,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强调创新,就是要( ) ,( ),( ),以创新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A:倡导创新 B:重视创新 C:实施创新 78. 创新的主体是多元化的,( )、( )、( )、( )和用户都是创新的主体。在创新系统中,包括了官、产、学、研、用的多元化的创新主体各自承担着特有的创新功能,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ABCD79. 要进行创新就必须要有强烈的( )和强烈的(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创造力,才有可能推动自我去探索新问题,产生新思路,取得创造发明的成果。A:创新欲望 B:创造动机 80. 人们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同样,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从事创新的动机也
20、是各不相同的。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来分,大致可以将分为( )、( ) 两大类型。B:功利型创新动机 C:信念型创新动机81. 创新目标的选择是有层次的。从创新主体角度来讲,包括( )、( ) 、( ) 、( ) 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的目标都是各层次的创新主体根据各自的利益选择的。ABCD82. 国家创新体系就选择了以企业创新为( ),知识创新为( ),理论创新为( ) ,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为( )的创新框架。ABCD83. 创新活动是根据不同的因素组合形成的具有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实践过程。其中的关键是要注重创新活动的效率以及应怎样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创新者在创新整个过程中还须把握好( )
21、 、( ) 、( )以及创新所需要的财力与物力的准备、创新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因素。A:创新的时间安排 B:创新目标的确定 C:创新人员的组合 84. 创新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创新者创新才能的造就、创新课题的提出、创新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材料和信息,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环境因素中的( )、( )、( ) 等都会对创新活动产生影响。所谓创新环境,就是影响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的外部条件A:文化传统 B:社会制度 C:自然条件85. 创新原则就是开展创新活动所依据的法则和判断创新构思所凭借的标准。这些原则都是指导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和创新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 ) 、( ) 、( ) 和( )
22、 等。ABCD86. 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创新活动,需要具有一定的素质要求。一般来说,创新者必须具备( ) 、强烈的创造愿望、( )、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 )、健全的体魄和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A:坚定的自信 B: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 C:正确的研究方法 87. 创新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因素和非智力素质因素两个方面。智力素质因素包括( ) 、( ) 、( ) 等方面。而与创新最为密切的非智力素质因素是自信、质疑、勇敢、勤奋、热情、好奇心、兴趣、情感和动机等。A:观察 B:想象 C:记忆 88.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 )、( )、( ) 的综合体现。它是 21 世纪
23、创新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能力。A:动力 B:毅力 C:能力 89. 学习的自觉性包括有( )、( )、( )等重要特征。A:能动性 B:自主性 C:创造性 90. 如果说专业技术人员重视学习是一种境界,一种觉悟,一种精神,那么,善于学习就是一种智慧. 一种能力,一种建立在重视学习之上的技巧。善于学习,主要是指( ) 、( ) 、( ) 三个方面。A:善于向实践学习 B:善于向他人学习 C:善于向书本学习 91. 创新学习,即是指在理解基础上的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新学习的( ) ,( ) ,( ) ,即在能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发现新知识、新思想和新理论。A:基础是理解 B:核心是
24、探求 C:本质是善于发现新问题92. 创新精神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没有创造的愿望和动机,绝不可能做出创造行为。一般来说,创新精神通过( )、信念、( )、意志和( )表现出来。A:动机 B:质疑 C:情感93. 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 )、( )。A:科技素质 B:创新思维 C:创新激情94. 一般而言,创新能力包含( )、( )和( )这三种主要能力。A:洞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分析能力 95. 创新思维具有( )、( )、( )、非逻辑性和 ( )等主要特征。ABCD96.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除了要做大量的多种类型的思维训练题外,还要掌握关于思维的一般( )、( )、
25、( )等,使人们能够更加自觉、有效地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能力。A:规则 B:方法 C:知识 97. 创新思维需要独立思考,具有( )、( )、( )的独立性品格。A:不唯上 B:不唯书 C:只为实 98. 突破书本思维的桎梏,其途径在于,既要接受书本知识的理论指导,又要防止因其中可能包含的( ) 、( )、( )而妨碍创新思维。A:缺陷 B:错误 C:落后于客观现实的发展99. 发散思维也叫多向思维、辐射思维或扩散思维。它是指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向多方向扩展,而不受已经确定的( ) 、( ) 、( )等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
26、的和非常规的多种设想的思维。A:方式 B:规则和范围 C:方法 100. 想象思维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又一重要的思维形式。想象思维是人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 )、( )、( )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A:改造 B:重组 C:加工 101. 对绝大多数创新活动来说,有意想象是一种经常起作用的思维形式,应当受到特别的重视,包括( )、( )、( )等形式。A:再造型想象 B:创造型想象 C:幻想型想象 102. 运用形象思维时,主要是通过( )、( )、( )等相互联系的思维阶段来实施的。A:形象感受 B
27、:形象融合 C:形象概括103. 侧向思维就是利用其他领域里的知识和资讯,从侧向迂回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这种思维的( ) 、( )不同于正向思维或逆向思维,它是沿着正向思维旁侧开拓出新思路的一种创造性思维。A:思路 B:方向 104. 侧向思维的应用形式包括( )、( )、( )等几种。A:侧向移入 B:侧向转换 C:侧向移出 105. 辩证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其基本形式和主要方法可分为( ) 、( )、( )等几种。A:归纳和演绎 B:分析和综合 C:抽象和具体 106. 灵感出现最多的领域是在创新思维活动中,它是一种最佳创造能力,是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性想像
28、能力和记忆能力巧妙的融合,是人的( )、新观念、( ) 和( ) 的助产婆。A:新思想 B:新产品 C:新设计107. 技术创新与( ) 、( )、( ) 有本质的区别,它不是单纯的学术行为或技术行为,也不是单纯的科技活动,而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是一种商业行为、经济行为。A:设备更新 B:技术革新 C:发明创造 108. 技术创新具有科学性、高难度性、( )、( )、( )和系统工程性等特征。A:高投入性 B:高风险性 C:高回报性109. 企业创新知识的形成环境主要包含( )、社会人文环境、( ) 、( ) 等要素。A:市场环境 B:经济环境 C:宏观政策环境110. 一个具有持续产品
29、创新能力的企业,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相反,如果企业的产品始终如一,消费者会认为该企业毫无活力,没有发展前途。同时,产品创新还是企业( )、( )的基础。A:保持名牌 B:创立品牌 111. 产品创新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其过程也有着严格的规范。其中既涉及新产品的( ) 、功能、( )、使用方式的创新,又涉及与产品创新有关的科学研究、工艺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的开发,还涉及新产品销售中的商标、( )、销售渠道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创新。A:结构 B:品种花色 C:广告 112. 新产品推出以后,成功的产品就进入了( )、( )、( )和衰退的固有循环A:成熟 B:成长 C:引
30、入113. 降低风险策略又可分为( )、( ) 、( )等细分策略。A:降低投资风险策略 B:减少资源投人策略 C:转移风险策略 114. 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有( )、( )、( )等方面,这几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A:管理思想理论上的创新 B: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C:管理具体技术方法上的创新 115. 企业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 )、质量、科技、服务的竞争,而更深层次地体现在( ) 、( ) 和企业整体素质的竞争。A:人才 B:产品 C:知识 116. 管理机制创新包括( )、( )、( )等基本内容。A:建立战略管理机制 B:建立管理创新机制 C:提高管理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水平 117
31、. 管理组织创新主要包括( )、( )、( )、管理队伍专业结构的科学化和人员智能结构的合理化等内容A:体制 B:组织机构 C:规章制度 118. 全面型的创新通才,其具有( )、( )、( )、( )和知识应用能力很强等重要特征。管理人才创新能否成为现代管理的主旋律,就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批这类全面型的创新人才。ABCD119. 在尚且无法通过数据证明管理创新的有效性时,高层管理人员通常会寻求外部认可来促使内部变革。外部认可包括( )、咨询公司、( )、( )等多种来源。A:媒体机构 B:行业协会 C:专家学者 120. 文化创新就是对原有的文化的( )、( )、( )。A:扬弃 B:改造 C:
32、更新121. 文化创新本身必须真正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贯彻( ) 、继承、( ) 和( ) 的原则。A:坚持 B:吸收 C:借鉴122. 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树立和国家建设需要相适应的( ) 、( ) 、( ) 。A:教育观 B:人才观 C:质量观 123. 教育手段创新,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加快音像电子图书、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学校的建设,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教育教学现状。实现教育的( )、( )、( )的要求。A:形象化 B:个性化 C:智能化124. 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创造方法,可以在创新活动中( ) 、降低尝试的错误率和( )。A:引发创新性思维 C:提高解决问题的成功率 125. 创新技法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帮助创新者( )、( )、( ),提出设想和解决方案。A:思考和分析问题 B:提出问题 C:发现问题126. 每一种创新方法只提供了一个大概的框架结构或模型,在实际运用时关键在于( ) ,在于( ) 。A:巧妙组合 B:系统综合127. 创新方法的核心, 就是要冲破传统方法的束缚,冲破形式逻辑的思维边界,就是要( ) 、( ) 、( ),在自由自在中创造。A:调动直觉 B:驰骋想象 C:捕捉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