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单项选择题.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91503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单项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单项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单项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单项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单项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试加油马克思单项选择题(共五套)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4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人类有意

2、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5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6人在价值关系中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 世纪英国哲学 D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

3、的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A手工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12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实际存在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

4、动的是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15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考试加油A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 B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C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 D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1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A政治制度和各种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1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1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

5、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1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A唯物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1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精神2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23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由的属性 D意识特性2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

6、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25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的标准,这是一种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D经验论的观点2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27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这在哲学上坚持了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运动发展的观点 C“重点论”的观点

7、D“两点论”的观点2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2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这三大形态是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C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考试加油30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一、单项选择题1C 2 B 3D

8、4D 5A 6D 7B 8A 9 D 10D 11C 12B13B 14C 15B 16D 17C 18D 19C 20D 21A 22A 23B 24A 25A 26D 27C 28B 29A 30 D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哲学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9、、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4.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5.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6.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的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10、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9.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

11、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 考试加油1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 13.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本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4.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

12、错误 15.“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是一个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1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8.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

13、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 D、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1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2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1.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上层建筑的性质 22.承认历史唯

14、物主义的决定论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2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24.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25.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考试加油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26.科

15、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27.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的 B、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 C、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D、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 28.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A、最高标准 B、唯一标准 C、必要标准 D、价值标准 29.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包括 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

16、、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3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 D、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B 2.A 3.C 4.A 5.C 6.D 7.C 8.D 9.B 10.C 11.C 12.B 13.A 14.D 15.B16.D 17.D 18.A 19.C 20.C 21.B 22.D 23.D 24.C 25.C 26.B 27.A 28.A 29.D 30.B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

1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客体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5.有人

18、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物质概念上的方法论错误是:( )考试加油A.割裂了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B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把哲学的物质范畴混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 D.不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7.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8.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9.矛盾的基

19、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10.一位哲学家说:“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叫手,实已不是手了。”这是:( )A.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B.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用形而上学否定观点看问题11.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12.假象是指:( )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从反而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

20、一性的现象13.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 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1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和理论认识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6.任何

21、科学理论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1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 B.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 D.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1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承认不承认( )A.个人的历史作用 B.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C.存在决定意识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9.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

22、的范畴20.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是:( )A.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考试加油21.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承认偶然性与必然性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把一切看成是纯粹偶然的,根本否认必然性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22.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阶级关系 B.政治制度 C.生产方式 D.传统意识2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23、( )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24.“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观点是:(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D. 历史主义的观点25.“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形而上学的思想 C.诡辩论的思想 D.相对主义的思想26.“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2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24、( )A.思维 B.物质 C.存在 D.实践2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A.人的物质属性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精神属性 D.人的社会属性29.质和量最根本的区别是( )A.质是内在的,量是外在的 B.质是单一的,量是多方面的C.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量是由矛盾普遍性决定的D.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摆脱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B.不受别人约束的自主活动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 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25、 分,共 30 分)AADDD CACBB CCCCC DCDAB ACCBA BDDDC一、 单项选择(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共 30 分,每题 1 分)1、哲学基本问题是(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 客观唯心论主观唯心论形而上学观点朴素唯物论3、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的实质一样,这是因为( )考试加油 它们都认为世界是发展的它们都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它们都把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4、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 柏拉图亚力士多德巴门尼德德莫克利特5、哲学上两大派别是( ) 主观唯心

26、论和客观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论和唯心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 客观唯心论形而上学唯物论二元论主观唯心论7、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说明时间( ) 是客观的是主观的是可知的是相对的8、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论的错误在于( ) 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存在性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点9、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人脑的形成物质文明的发展语言的发展生产劳动10、最早指出世界的物质本原的哲学派别是( ) 形而上学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庸俗唯物论11、“一

27、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 ) 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夸大了主观条件的作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 ) 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和形式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3、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 唯物论观点唯心论观点形而上学观点辩证法观点14、假象是( ) 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不存在客观事物中的现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15、矛盾的两个属性是指( ) 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力

28、量的不平衡性和形式的多样性16、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17、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18、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的部分质变是指( )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事物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量变过程向质变过程的过渡事物本质属性未变,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9、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在于( ) 是否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区别是否承认肯定和否定的联系是否

29、承认事物的自我否定被否定的事物是否消失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直线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不断回到出发点的运动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考试加油21、认识的客体是( ) 客观存在人化自然客观精神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2、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系统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控制论历史唯物主义23、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说明( )谬误和真理没有确定的界限谬误本身也会有真理的因素真理和谬误都是具体的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是主观的2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客观性的问题社会存在和

30、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5、“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社会发展史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括偶然性的必然过程26、生产方式是( )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7、国家的起源是( ) 人们为解决纠纷而制定契约的产物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阶级

31、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9、有人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则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是( ) 历史宿命论唯意志论经济决定论历史唯物论30、“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体现的是() 朴素唯物论的历史观唯意志论的历史观宿命论的历史观历史唯物论的历史观一、单项选择题:1-10 4234324442 11-20 4433223434 21-30 423434412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1.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 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绝对主义;唯物主义;不可知论;诡辩论。3.

32、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绝对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客观唯心论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庸俗唯物论的观点;主观唯心论的观点。5.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意识的产物。6. 认为一切物质都是有意识的,会导致:唯灵论;唯心论;物活论;唯意志论。7. 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诡辩论的观点;折中主义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考试加油8. 矛盾的转化是:向任何一个方

33、向转化;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由坏向好转化;由低级向高级转化。9.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本原和派生的关系;主要和次要的关系;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0. 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是指:不需要任何条件;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11.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非决定论的观点;机械决定论的观点。1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

34、规律;普遍联系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13. 假象是指:不表现本质的现象;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人们的胡思乱想造成的现象。14.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相互对立的;直接同一的;相互包含的;相互转化的。1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一般和个别辩证统一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16.认识的主体是:进入实践活动的具体事物;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的主观意识;电脑。17.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我党思想路线的:具体化;理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理论形式。18.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

35、内在矛盾;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9. 国家属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关系;意识形态。20. 决定社会变化、发展的最基本因素是:上层建筑;精神文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文化教育水平。21.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2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全部自然界;人口;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诸要素总和。23. 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哲学;文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24. 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直立行走;抽象思维;制造劳动工具;语言的产生。25. 社会的精神文

36、明是指: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现实表现;共产主义思想;人类的最高文明。26. 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属于:物质关系;政治关系;阶级关系;血缘关系。27. 非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宗教;社会心理;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道德、艺术和哲学.28. 人民群众的主体是:体力劳动者;各个时代的先进阶级;进步的知识分子;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29.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人物的出现是: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授命于天;纯属偶然。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