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狗包弟导学案 第一课时 设计 : 审核人: 课时:2 课时 通过时间:2013 年 10 月 29 日 使用时间:2013 年 10 月 日【学习目的】1、掌握本文的叙事线索和感情变化,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学习巴金敢于自我剖析的勇气和追求人性完善的精神;3、细读文章,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目标难点】 1.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揣摩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知识链接】 【品思题目】 初读题目,很容易知道本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此文处于散文单元,定然是通过动物小狗
2、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文章,就要留心文章中最触动心灵的地方,那里或隐或显的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而题目称小狗为“包弟”,这是很让人动心的地方,给狗一个名字很正常,但称狗为“弟”就是一个吸引读者阅读的第一点 写物的散文,一定要选择与此物有关的各种事情,让这些故事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在类似的文章中更是集中体现散文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巧妙构思,那么,本文的构思应当是欣赏的另一个妙点所在读散文,随着点滴趣事感触作者的心动在散文的阅读中体验人生,品味人生,当是此文阅读给人的最好回馈 【走进作者】 1、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 年 11 月 25
3、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1928 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 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1978 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 1982 年至 1985 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作者背景 在巴金的创作生涯中,年代和新时期是两个高峰 年代的巴金,主要凭借他的小说创作赢得了广大读者,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对
4、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以及人类一切黑暗现象的暴露与鞭挞,对光明未来的希望与热切呼唤,这些构成了他的小说的基本主题 进入新时期,年届古稀的老作家仍然嫉恶如仇,笔锋直指刚刚逝去的恶梦一样的专制年代,深刻反思这段历史、反思自身及整个民族的弱点,呼唤人性的觉醒与复归他是这一幕悲喜剧的亲身经历者,甚至有时不自觉的充当着某种角色,因而笔端流露出来的切肤之痛便具有了特别深刻的含义适应于直接宣泄内心痛苦的需要,巴金选择了更便于袒露自己心迹的文体散文:他似乎要迫不及待地传达某种情绪、某种感受,而无暇去经营纯粹的技巧了,这正是劫后余生而良知未泯的老作家的可爱与可敬之处当被虚伪与矫饰蒙蔽双眼达数十年之久的人们再一次面对
5、这样一种赤裸裸坦露自己真性情的文学作品时,他们的灵魂不由得不悚颤、他们的内心不由得不引起巨大的共鸣可以说,迄今为止,巴金在新时期文坛的地位主要是由散文确立的从年起,他开始写作随想录,陆续在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到年月,巴金以岁高龄完成了篇,凡万字的五集随想录的写作,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含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影集等五个集子小狗包弟即选自其中的探索集 【学习过程】 一、品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1.读准字音,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租赁( ) 解剖( ) 吠( )叫 堕( )入 忏( )悔 驾驭( ) 一撮( )灰 作揖( ) 二、整体感知,课文鉴赏 1.形象鉴赏 (1)小狗
6、形象:找出描写包弟的句子,在作者笔下,小狗包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正面、侧面两方面来答)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这些片段展示了怎样的小狗形象: (2)分析作者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倒数第三段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扩展提升】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2、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3、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四 小结: 小
7、狗包弟看似写物,实是写人,是随想录中众多“忏悔录”式散文中的佳作,作者以娴熟的笔法、巧妙的构思、真率强烈的感情,在批判专制时代黑暗与罪恶的同时,反省自身的弱点,是从觉醒了的现代知识分子心灵中流淌出来的诗篇,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度,又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同步练习】 1 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款(kun)待 揪(qi)回来 欠债(zhi) B呻(shn)唤 作揖(y) 浩劫(ji) C拍摄(sh) 吠(fi)叫 解剖(pu) D萧珊(shn) 叱(ch)骂 熬煎(ji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作揖 歉意 舌头舔 B厌倦 说谎 添了血迹 C租赁 虫蛀 逆来顺
8、受 D公寓 俱乐部 绿草如荫 3 下列加粗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 。B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C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 。D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小狗包弟导学案附页设计 :王杰 审核人:李鹏举 课时:2 课时 通过时间:2013 年 10 月 29 日 使
9、用时间:2013 年 10 月 日【课外阅读】废园外 巴金 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
10、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
11、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
12、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 年 8 月 16 日在
13、昆明1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2联系上下文,写出对“这样地逃出囚笼”的理解 3文章第 10 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段中“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又”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里是他在战乱中能得到慰藉的地方 B“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发了作者满腔仇恨的感情 C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 D未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企盼
14、E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印象更为鲜明强烈 【成语练习】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15、是(3 分)A. 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 12.7%,总收入同比增长 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B. 4 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 668 平方公里扩至 2370 平方公里,以致极大 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C. 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 110 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D. 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
16、,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
17、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 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成语识记】1. 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含贬义。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出自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18、?”含贬义。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奔走:奔跑。呼号:叫喊。出自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南镇祷雨文卷二十五:“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如:勇敢的国民,一经览到二十一条件,群以为亡国惨兆,就在目前,于是,力图挽救。连动式;作谓语;指引起人们的注意。2. 令人侧目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3
19、. A 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B 项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C 项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D 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4. 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小狗
20、包弟导学案答案 一 、1.租赁(ln )解剖(pu )吠叫(fi ) 堕入( du ) 忏悔( chn ) 驾驭( y )一撮灰(cu )作揖( y ) 二 、1.(1)小狗形象: 正面描写:第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第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自然段写“拍摄包弟的镜头”“由起女士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自然段爱人外出食饭讨骨头喂包弟 第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明确: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2)轻松 沉重 自责 轻松原因: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
21、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沉重、自责原因: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3) 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
22、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2. (1)章法结构上,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 思想内容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内容上艺术家邻居的狗,为了艺术家而忍受棒打脚踢,甚至不食而死之事,来反衬作者当年为了保全自己而弃狗的懦弱;
23、写作效果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 80 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以小见大以实写虚 参见教材解
24、读与拓展【同步练习】 1A(“揪”应为 ji) 2D(“绿草如茵”)3B(按照语境这里应该是“做客”“做客”指临时短期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指长期流浪寄居在别处,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他乡”) 小狗包弟导学案附页答案【拓展阅读】 1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抒情的线索;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照,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激的情感 2过去少女向往外边的世界而不可得,而今她离开了囚笼,却是在已经成为尸体的情况之下了,是日寇永远毁掉了她的青春和希望 3敌人的卑劣,少女的惨死,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他要控诉、抗议,而黑暗、寂寞使他无法
25、倾诉,倍感压抑作者连用三个问句正是为了能更鲜明强烈地表达这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 4CE 1.【答案】DA 项,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C 项,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望文生义。2. 【答案】 D【解析】A. 令人侧目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褒贬使用不当。C.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形容对象不对。3.【答案】DA 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B 项 呼之欲出:形容对象错了。C 项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D 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4.【答案】:B(1928 年 8 月,巴金在法国写成了第一部小说灭亡,第一次使用了“巴金”这个名字。他在拉封丹中学的中国同学巴恩波不久前投水自杀,为纪念他采用了“巴”字,而“金”字,是因为他刚译完克鲁泡特金的著作。这就是“巴金”笔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