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恒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91874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恒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游恒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游恒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游恒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游恒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7 页游恒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1. 下列词注音正确的是:A. 浅阜(f) 虬(qi)松 朔(shu)方 B. 间(jin )道 汩汩() 袂(mi) C. 廨( ji)不啻(ch )楂枒( zh) (y) D. 庑(w)跻(j) 翳(y ) 二、文言文阅读(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5.0 分)2. 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楂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

2、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1) 解释下列字词:像: 还:绝顶: 蒙密:楂枒: 汩汩:(2) 翻译划线的句子。(3) 这段描写作者登山的过程,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4) 作者后来爬到了山顶,描写了哪些景物?3. 游恒山记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劳。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初中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7 页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

3、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时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浑源州城一方,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西惟五台,青青与此作伍。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下扼沙漠者。既而下西峰,寻

4、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1) 解释下列文中加线的词语。无攀跻劳 ( ) 还过岳殿东 ( )(2) 找出文中点明游恒山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的句子。(3) 用自己的话表述下面句子的意思。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4) 细读文章第二段,找出最能表现作者精神风貌的句子。(5) 从作者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 江水又东,经西陵峡。所谓“ 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口

5、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类也。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中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云表。仰瞻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 ,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 )注: 国山松:姓袁,东晋末人,博学能文,著有后汉书一百篇,今不传。一作“山僧 ”(1) 解释下列词语:初中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7 页临惧: 戒:践跻: 辞叙:弥习: 信宿:(2) 划线的句子可用现代汉语中的哪一句话来代替。(3) 这段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三、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

6、共 5.0 分)5. 徐霞客,明代 。霞客是他的 。初中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7 页游恒山记同步练习【答案】1. B 2. 【小题 1】 像:塑造。 还:通“环”转,绕。 绝顶:极顶,最高点。蒙密:茂密。 楂枒:参差不齐的样子。 汩汩:形容水流急的样子。【小题 2】 我更加鼓起力气攀登,慢慢的荆棘也就被折断了,才登到了山顶。【小题 3】 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奋勇直前的精神。【小题 4】 作者在山顶看到了日色,山石坠落,树等景物。3. 【小题 1】 升、登 现在作“环” ,转,绕【小题 2】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小题 3】 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小题 4】 “余益鼓勇

7、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小题 5】 此题为开放性题。旨在能从读徐霞客游恒山过程中,了解并学习他的精神,即:不畏艰险,不怕辛苦,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4. 【小题 1】 登临此境令人恐惧 告,劝人注意 登临 言辞来叙说 愈熟习 两晚。初中语文试卷第 5 页,共 7 页【小题 2】 百闻不如一见。【小题 3】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且勇于探险的精神。5. 地理学家 号 【解析】1. 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本题 A 项中应为“朔(shu)

8、方” ;C 项中应为“廨(xi ) ”“楂枒(ch) ”;D 项中应为“庑(w ) ”“翳(y) ”;B 项全部正确。故选 B。2.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词语的掌握能力。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本题中“还”是通假字,通“环”转,绕;“像”是“塑造”的意思。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本题中要注意“益” “上” “尽” “始”等词语的解释。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

9、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主题的理解能力。对文言文主题的理解,先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再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本题中,阅读选文,理解选文内容,主要是通过“登绝顶” ,表现了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奋勇直前的精神。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来进行总结回答。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大概意思,了解其意,找到相关的信息点,按要求概括即可。熟读文本,作者在山顶看到了日色,山石坠落,树等景物。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掌握能力。文言词语,包括

10、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初中语文试卷第 6 页,共 7 页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中要注意“攀”是升、登的意思;“还”现在作“环” ,是转,绕的意思。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来进行总结回答。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大概意思,了解其意,找到相关的信息点,按要求概括即可。 本文中第一句话就 点明游恒山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此题考查学生对翻译句子的掌握能力。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

11、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应注意“眺、犹、天半”等词语的理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能力。找出最能表现作者精神风貌的句子,要抓住文中重要的词句反复阅读,仔细揣摩,理解文章的主题。本题较简单,阅读选文第二段,理解选文内容,可以看出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最能体现作者作者不畏艰难,奋勇直前的精神。本题考查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类的题型,我们可以在阅读了全文之后,把握中

12、心主旨,然后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将我们的实际联系起来,表达出健康积极的观点。这是一种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发挥出各自的水平,但不能脱离文章。可以围绕“不畏艰险,不怕辛苦,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来作答,与文章内容吻合,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掌握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中要注意“临惧”是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的意思;“辞叙”是言辞来叙说的意思。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要句子的

13、理解能力。作答此类题,学生首先要熟读文本,结合文章的内容来理解具体句子的含义;其次,再从生活、学习的积累中找到意思相近的语句来代替。要想做好此类试题,最好办法就是平时多读书,多记忆,多积累,拓展知识面。本题中“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实就是“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题和情感的理解能力。 此题虽要求学生谈作者流露出的感情,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学生解答这类习题时要先读懂题意,然后根据题意要求,组织语言概括作答。熟读文本,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且勇于探险的精神。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正误的判断点初中语文试卷第 7 页,共 7 页是:作者名(字、号) 、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必须做到识记准确,不可混淆。本题比较容易,徐霞客是明代的地理学家,号霞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