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上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93632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上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上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上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上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上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化学试卷2016.1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Si 28 K 39 Ca 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1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 B达尔文 C道尔顿 D牛顿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Si BFe CAl DO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A铁丝 B硫粉 C蜡烛 D红磷 4运送汽油的罐车上,应该张贴的图标是A B C D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数 26下 列 给 物 质 加 热

2、的 操 作 不 正 确 的 是A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B试管内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1/3C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D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干净 7生活中常用于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A加肥皂水 B吸附C加热煮沸 D过滤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9.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空气质量的是A 监 测 并 发 布 空 气 质 量 报 告 B 工 业 废 气 直 接 排 放C 使 用 清 洁 能 源 D 植 树 造 林10下 列 微 粒 中 , 能 表 示 2 个 氢 分 子 的 是 A 2H B 2H+ C H2O D 2H211下列现象中,主要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

3、的是A石蜡熔化 B纸张燃烧 C食物腐烂 D铁生锈12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26 个质子和 30 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 B26 C30 D5613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氯 Al B锌 ZNC锰 Mn D钠 na 14钛元素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在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 22 B核外电子数为 48 C元素符号为 Ti D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15下列微粒中,属于阴离子的是A B C D22 Ti钛47.878316某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其原因是它的沸点低 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它难溶于水 它与空气中的成分不反应A B

4、 C D17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不一致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收集呼出气体样品(不考虑其中的水蒸气) 用吸管向倒扣在水槽中盛满水的集气瓶中缓缓吹气B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C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D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18.关于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能确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

5、是二氧化碳 C 说明氧气的浓度越大,木炭的燃烧越剧烈D说明所有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都不相同19下列关于水受热沸腾、水蒸气遇冷凝结实验(如下图所示)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让分子从静止开始运动B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距离增大C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体积增加D 实验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20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顺序排列的,能够反映出元素之间规律性的关系。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同一竖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呈现递变性,对应的单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依据这些规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A. 溴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6B. 硫化钠的化学式为 NaSC磷元素

6、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0.00 D硒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7 N氮14.018 O氧16.009 F氟19.0015 P磷16 S硫32.0617 Cl氯35.4533 As砷74.9234 Se硒78.96Br溴79.90氧气4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60 分)生活现象解释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厅展示了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珍贵文物。21.(1 分)下列展品制造时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A. 用岩石打制石器 B. 用泥土烧制青瓷烛台 C. 用玉石雕刻玉印22.(1 分)人们在火药研制的基础上,创造了烟雾弹。烟雾弹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可以掩藏行踪。请写出一种可以作为

7、烟雾弹主要成分的物质: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23. (2 分)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请从微观角度说明理由: 。24.(2 分)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1)食品包装袋中常充氮气以防腐,所利用的氮气的性质是 。(2)打开食品包装袋,会闻到食物的香气,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最普通的物质之一。25.(3 分)18 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了对水的组成的研究。(1)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不久,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

8、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基于卡文迪许实验,可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 。 (3)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右图所示)证明水的组成,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526.(3 分)下图是某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的部分流程示意图。(1)上述流程中,起到过滤作用的设备是 (写出其中一种)。 (2)实验室中模拟水处理时,欲吸附污水的颜色,可向其中加入 (填物质名称)。(3)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A. 用淘米水浇花 B. 工业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C.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D. 淋浴时,关掉水龙头擦香皂27.(3 分)土壤渗滤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

9、的分解和植物的吸收降低污水中氮、磷等元素含量的污水净化方法(如图 1 所示)。其中氮元素的转化过程如图 2 所示。(1)氮气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2)硝 酸 态 氮 中 氮 元 素 为 +5 价 。 下 列 物 质 中 , 氮 元 素 以 硝 酸 态 存 在 的 是 ( 填 序 号 ) 。A. NaNO2 B. KNO3 C. NH4Cl ( 3) 最 终 , 污 水 中 的 氮 元 素 部 分 被 植 物 体 吸 收 , 部 分 转 化 为 。生活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为人们服务。28.(1 分)月饼、老婆饼、杏仁酥等糕点包装中常有一小袋脱氧剂(如右图),用以消耗氧气,从而延长食品

10、的保质期。用作脱氧剂的物质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9.(3 分)生石灰(氧化钙)可用于芒果催熟。常用的方法是将生石灰涂在纸上,喷水后垫在芒果中间。氧化钙和水发生反应只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将芒果在短时间内催熟。(1)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2)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3)氧化钙与水的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会发生 ( 填 序 号 ) 。A. 物质变化 B. 能量变化 6科普阅读理解30.(5 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杨骏等,有删改)即使艳阳高照、天气晴好,有时人们也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与臭氧(O 3)有关。臭氧原本是大气中

11、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 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 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 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 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上述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

12、量增加 100 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 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自 2013 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 6 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 的首要污染物。下图为某地夏季某日昼时(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 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方框中用图示表示 1 个臭氧分子的微观构成。(2)地表空气中的臭氧是由 (填物质名称)直接转化生成的。(3)如上图,某地夏季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 (填序号)。A. 8:0010:00 B. 10:0012:00 C. 1

13、2:0014:00 D. 14:0016:0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A臭氧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B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氧原子7C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D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5)为了减少臭氧污染,请你向市民提出一条生活中可行的倡议 。 生产实际分析工业上制取氧气有深冷法与变压吸附法两种。31.(2 分)深冷法的原理是先将空气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已知:常压下,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1)分离时,氮气和氧气的状态是 (填序号)。A B C D氧气 液态 液态 气态 气态氮气 液态 气态 液态 气态(2

14、)制取得到的氧气可以用于 。32.(2 分)变压吸附法的原理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进行分离。在吸附塔中,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下。(1)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A. 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B. 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C. 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33.(1 分)分析下表数据,与深冷法相比,变压吸附法的优点是 。项目 变压吸附法 深冷法最大产量(m 3/h) 3200 20000产品气含氧量(%) 9395 99.599

15、.8工作表压强(kPa) -7040 4607508温度( ) 040 -109-190产每立方米氧气耗电量( kWh)0.40 0.500.65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34(5 分)氧家族的“生长树”如右图所示。(1)树上的“果子”的共同之处是 (写出两点)。(2)树上的果子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3)树上有种“果子”为黑色固体,写出由单质生成该“果子”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其反应过程中各阶段微观示意图如下。A B C 将上述图示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排序: (填序号)。 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基本实验35(2 分)下表呈现了 2 种常见的

16、错误操作,请写出正确操作。序号 (1) (2)错误操作闻气体气味 取用固体正确操作36.(4 分)实验室中用右图装置制取氧气。(1)仪器 的名称是 。(2)仪器中盛装的药品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9反之,则会导致水到吸入试管中。引起倒吸的原因是 。37. (3 分)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氧气。有的同学从家里拿来了水杯(带盖子)用以收集氧气,有的同学从药店买了过氧化氢溶液。(1)除了自带仪器外,还需向实验室借用的仪器有 (填序号)。A B C D E F (2)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3)他们发现土豆块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其

17、作用可能是 。实验原理分析38(6 分)为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其中,右侧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塞(忽略摩擦力)。实验过程中,首先,向玻璃管中充入空气,使右侧活塞移至刻度 5 处,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 在密闭的玻璃管内铺上足量红磷(右侧活塞位置依然在刻度 5 处), 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红磷燃烧后熄灭酒精灯,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后静止。(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活塞拉至刻度 6 处,放手后,若观察到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2)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能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 1/5”的实验现象是 。(4)

18、活塞先向右移动的原因是 。(5)实验过程中,影响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的因素有 (填序号)。A. 密闭容器的容积 B. 温度 C. 气体的量10科学探究39( 7 分 ) 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铜(CuSO 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I图 1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II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 焰心处有可燃性气体III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1)实验 I 得到的结论是 。(2)补全实验 II 的实验现象: 。(

19、3)实验 III 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4)依据实验 III,可以得到的关于蜡烛的元素组成的推论是 。【反思与评价】(5)实验 III 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右图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右图所示实验相比,实验 3 的优点是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40.( 4 分 ) 某饮用矿泉水 1000 g 中的成分如右图所示。(1)此矿泉水中至少含有 种元素。(2)在偏硅酸 H2SiO3 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焰心铁纱窗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偏硅酸 H2SiO3 50 mg 钾 K+ 5 mg 钠 Na+ 10 mg 钙 Ca2+ 10 mg 镁 Mg2+ 5 mg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