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18届初一上语文半期考试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94399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七中18届初一上语文半期考试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成都七中18届初一上语文半期考试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成都七中18届初一上语文半期考试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成都七中18届初一上语文半期考试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成都七中18届初一上语文半期考试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成都七中育才学校 2018 届七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卷出题人: 朱彦、刘筱 审题人:刘筱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半学期的学 习,你是否已 经适应了初中的学 习呢?就让我们用这份试卷作为回答吧!请认真审题,仔细思考,工整作答。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 分*5=15 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 我的母亲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磕( k )了头,抽出一个来卜( p )问吉凶。 bB 全班男女同学被他那金属般的声音镇( zhn )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双眼,屏( png )息静听。 bngC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

2、着点热气,水藻( zo )真绿,把终年贮( zh )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D 伐木声丁丁(zhng)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su)的瓜果。shu2.下列各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C )A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诀B 半夜里听见烦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繁、阴C 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D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篷3下列各项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D )A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 s)整宿翻来 复 去地睡不了觉。 xi 覆 B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

3、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su) 带 着笠。 戴C 父亲敏锐(ru)的目光具有强大的威摄力。他花了 20 分钟的时间来研究“部队”的阵容。慑D 突然间我恍(hung)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海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文字的奥秘。4.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A 下课了,班上同学混为一谈,有的在休息,有的在打闹,还有的在大声聊天。B 现在正是薰衣草花开时节,我来到薰衣草基地,放眼望去一片淡紫,这景色简直是美不胜收。C 他 把 篮 球 玩 儿 得 滚 瓜 烂 熟 , 一 次 又 一 次 的 断 球 , 一 次 又 一 次 的 飞 天 盖 帽 每 次 都2把 对

4、 手 逼 得 无 法 出 手 。D 现 在 许 多 医 院 都 设 有 “中 西 医 门 诊 ”, 让 相 信 中 医 或 相 信 西 医 的 人 都 能 各 得 其 所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 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提高服务水平。 B 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成都市民“绿色出行” 提供了便利条件。 缺主语C 早上刚起床,我就穿上登山服,收拾好登山包,整装待发,准备去爬峨眉山。 语义重复D 如果将烟草税提高 50%,可使烟民减少 4900 万,避免约 1100 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否定不当二、课内文言文基础积累及课文理解(4*3

5、=12 分)6.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 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 学而时习之(按时)B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思而不学则殆(疑惑)C 饭疏食饮水(指冷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 乐 ) 以为乐D 相委而去(舍弃) 逝者如斯夫(这)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一瓢饮A 温故而知新 B 饭疏食饮水C 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 D 不亦说乎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 相委而去 顺接 温故而知新 顺接B 人不堪其忧 那(这)、那(这)样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他们的,指三人C 为人谋而不忠乎 给、替,介词 可以为师矣 做、当、成

6、为,动词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指学问和事业 其不善者而改之 指缺点9.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和论语十二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元方责备父友无信、无礼的情景,表现了元方懂理识义、聪颖机智的性格品质。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章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了学习过程中,读书固然重要,但思考更加重要。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章,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3两个方面:一方面,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D论语十二章不仅内容丰富,语言

7、上也别具特色。比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连用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趣和个人修养的境界层层展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1)友人 惭 ,下车 引 之 ,元方入门不 顾 。 朋友感到 惭愧 (惭愧了),下了车 拉 元方 (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 回头看(头也不回 。(2)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为 师矣。温习(复习) 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可以得到 新的理解与体会 。可以凭借 这一点就可 做 老师了. 三、古诗文名句积累 (1 分*10=10 分)11.将下列诗句补写完整。(1)学而不思则 罔 ,思而不学则殆 。

8、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 (4)乡书何处达,归 雁 洛阳边 。(5)枯 藤 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6)老 骥 伏 枥 ,志在千里。 (7)曲径通幽处, 禅 房花木深 。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郎 西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犹 唱后 庭 。 (10)半亩方塘一 鉴 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9 分)【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9、。野花遍地是: A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B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 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4太秀气!12.甲、乙两个文段在描写景物的顺序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请分别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写

10、景顺序的词语。 (3 分)从上到下(空间顺序)甲:树上、花下、遍地 乙:山尖、山坡、山腰13请从文中 AB 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赏析。(3 分)A 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化静 为动)写出了山与天巧妙的相连(山尖白雪与蓝天相映)的景象,突出了薄雪下的山的秀美。B 比喻手法,生 动形象地描写出野花随风摆动的俏丽(活泼)之态。 14.甲乙两段相比较在写法或语言特色上有哪些共同之处?(3 分)都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动词的使用准确生动;都有虚实结合的写法;许多字都用了儿化韵。 (答到 2 点就得满分,一点 1.5 分)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12 分)董遇“三余”读书 (三国志)(董)遇字季直,性质

11、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 负贩,而常挟持经书 ,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讥笑他,但他照样读书。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 左氏传,更 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 义 自见 。”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一定

12、要先读百遍。 ”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 苦渴无日。 ” 请教的人说:“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 遇言:“当以 三余。 ”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或问“三余 ”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董遇说:“冬天没农活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干活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注释:质朴敦厚;l,野生谷物;xi 用胳膊夹,这里是随身携带的意思;通“现”显现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 (2 分)5A采稆负贩 (背) B人有从学者(跟着) C遇善治 老子 (擅长,善于) D或问“ 三余”之意(有的时候)

13、16翻译下列句子。 (6 分)(1)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17. 这段文字介绍了读书的两个好习惯,请简要概括。 (4 分)书要多读 要抓紧空余时间读六、文学作品阅读(20 分)(一)名著阅读(4 分)18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A.在繁星和春水中,冰心把母爱视为最崇高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B.狼与马 的故事说明,那些本性恶劣的人,尽管向人们报告最好的消息,也是别有用心的,人们不会相信。C. 繁星和春水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对青春的赞颂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D. 伊索寓

14、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19补写出下面小诗的最后一句,完成填空(2 分)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首小诗的主题和已学课文 荷叶母亲 相似(二)阅读散文,回答问题(16 分)在绿荫掩映的小院里 韩少华我的中学时 代,是在母校北京二中度过的。每当我回忆起那段生活,就想起学校的那个绿荫掩映的小院来了。那是住校同学的“ 家”,我的几乎所有的 课余时间都是在那儿度过的;而只要我回忆起怎么学语文来,话头就离不开那个小院。小时候曾立志当个建筑师,经常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建筑学方面的普及

15、读物和一些画册,但也喜欢读点儿文学书籍,以至跟管理图书的一位姓刘的老师(可惜我已记不起他的名字)很熟悉。我所谓的“ 读”,有 时候是认真的,有 时候却无非是翻一翻,看看有趣的故事而已。可我6总忘不了那一天,图书馆的刘老师,在路 过我的宿舍窗前的时候, 发现我正病在床上,就进来看我,还留给我留下一本现代中国散文抄, 让我在病读读,可以少一点儿寂寞。他 还说:“要是觉得特别喜欢哪篇,你就轻声念一念;念的时候,脑子里还要做两件事:一件是按着文章里写的样子,去想你自己也在文章里头,如同 亲临其境似的;另一件是想你的面前坐着一个好朋友,正在听你读文章,要尽力读得让人家好懂,就像跟他说心里话一样。这么试一

16、试,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没想到,那就是我跟文学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新的开端。当时,我随手翻开那本书,看到了巴金的一篇 繁星。于是,我试着轻声地读起来,并同时想象着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初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几天以后,我的病好了, 在一个周末的夜晚,我斜倚着小院里的一棵老树,无意中望 见满天繁星的时候,我竟不 觉轻声诵读起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我读着,好像那繁星更亮了,离我更近了,似乎在倾听着我的诵读,如同好朋友那样;我读着,特 别是读到“如今在海上

17、,每晚和繁星相 对”“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船在动,星也在动”的时候,我真觉得地上那斑驳的树影,就是起伏的浪涛;而头顶上方那躲在枝叶空隙里眨着眼的星星,离我越来越近,越觉得“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仿佛已经走进书里去,去亲身感受里面所描述的情景和氛围。我记得,那正是 1948 年的夏天。到了那年寒假,我竟有机会接触到了一批解放区的文学作品: 地雷阵吕梁英雄传白毛女当时我正在读初三。那是解放前最阴暗的时期。一位在二中任历史课的老师,姓荣,把一口袋书籍存在我家。许是由于我的家庭当时还 有些保护色彩吧那些口袋里的书,竟顿时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每当我展开书页,不知不觉地用

18、起那种随读随想象的法子7来,在我的眼前,便真的活跃着李勇、王大春等 这样 一些生龙活虎的人物形象,甚至随着他们的命运而悲欢,既落过泪,也笑出过声。也就在那 时 候,我一下子觉得文学真是美妙极了,它可以让我的心向着现实与历史敞开,又把整个世界都拥抱到我的胸前解放以后,我依然在那小院出出进进。不过,我已不再是学生,而是一名语文教师了。我也把昔日老师教给我的那种读书方法,再教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也在那绿阴掩映的小院里去轻声诵读,去大胆想象和联想, 让自己的心灵更充实,更开 阔。至于我自己拿起笔来给读者写东西的时候,也还是一直在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我写的,都是在我眼前浮现着的;我写的,都是为着那些如与我促

19、膝而对的读者。他们正期望着我,那目光,也如闪闪的星。1988 年初冬,抄于北京。20本文生动地叙述了作者学会读书,爱上阅读的三个阶段经历,请结合文章概括。 (6 分)(一)无非是翻一翻,看一看有趣的故事而已;(二)仿佛已经走进书里去亲身感受里面所描述的情景和氛围; (三)觉得文字美妙极了,心灵向着历史和现实敞开并拥抱整个世界 21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4 分)含义:指作者求学和教书的校园(1 分);这个小院让自己爱上了读书(1 分),从此,拥有了心灵的绿荫(或:一个美妙的世界)(1 分)。作用:富于 诗 意,激发读者的联想(吸引读者)(各0.5,共 1 分)22结合上下文,谈

20、谈你对第段划线句的理解。 (3 分)生动的表现了书中的情景已经不知不觉地走进“我”的心灵(1 分),引发了我丰富联想和想象(1 分),并学会了用 书中的文字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1 分)。23.这篇文章对你的阅读有何启示?结合文章简要谈谈。 (3 分)方法的角度:阅读要走进文本,体验感受;要调动联想和想象才能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收获的角度;阅读能丰富我们的心灵,开 阔我们的视野,获得美的享受(两个角度各谈一点即可。各 1.5)七、语言运用(8 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材料一:参考消息网 10 月 7 日报道 外媒近日称,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21、研究员屠呦呦。 这是中国人首次 获得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直接贡献的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堪称实现了中国政府和学 术界的夙愿。这或许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领导层以“经济强国” 为目标推进科研投入。材料二:1955 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1967 年 5 月23 日,我国紧急启动“ 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 ”项目,代号为“523”,60 多个单位的 500 多名科研人员组成了研发大军。1969 年,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 “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其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终于在 1971 年 10 月 4 日,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

22、972 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后来被命名为“ 青蒿素”的无色结晶体。2004 年 5月,世卫组织 正式将青蒿素复方 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 选药物。这种被称为“ 中国神药”的青蒿素一经问世,便在世界各地 显示奇效,先后挽救了全球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展现了“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的中医药魅力。从 1969 年着手研究到 2015 年喜获“诺奖” ,前后是 46 年的漫长历程。24根据材料一,概括屠呦呦获奖的意义。 (4 分)实现了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夙愿;促进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各 2 分)25从材料二中概括出屠呦呦获奖的两个原因。 (4 分)高度的责任感(2 分,临危受命给 1 分);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2 分)八、作文(30 分)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自然万物因温暖而生机勃勃。而人们的内心也会因温暖而富有活力,而积极向上, 这温暖 ,来自于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父母的舐犊之情,老师的教育之恩, 同学的友谊之爱这些,为我们的生活撒下春天的温暖的阳光。那么,就请拿起笔来,记录下那些点点滴滴的“温暖” 。请以“那温暖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3、不少于 600 字。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