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必修 1 学案第 1 页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诗歌第一课时复习沁园春长沙(兼及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设计:周烨 审核:一舟【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格律诗的一些基本规则:压韵、对仗、平仄、粘对等等。2、了解“沁园春”“浪淘沙”“采桑子”三种词牌的固定格律。3、识记重点字词及典故的读音和解释,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的意象。4、深情顶礼一代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主席心忧天下的豪情壮志。【重点难点】1、重点字词典故和格律;2、难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教学内容】一、课前检测1、请一位同学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注音,然后带全班同学读两遍百舸争流;怅寥廓;浪遏飞舟;矫健;激昂慷慨;劳役挥斥方遒;秋风劲;碣石;
2、分外2、请一位同学解释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并要求全班同学识记之漫江;百舸;峥嵘岁月;岁月稠激扬;寥廓;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浪遏飞舟;五岭逶迤;粪土当年万户侯3、请同学们填写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A鹰击长空,雨翔浅底,。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C怅寥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E萧瑟秋风今又是,。二、阅读延伸,知识积累(全班齐读,抄写并背诵!)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毛泽东(也有人说是明人的作品)。1910年,毛泽东的年龄正与我们现在相仿,性格决定命运。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立志孩
3、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三、再诵诗歌,品味鉴赏(疑难点拨)1、写壮景,抒豪情(提问: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注意视角、用词、手法。品味明确:(提问:湘江秋景色,好一幅立体构图!是怎么写的?)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静、动)仰视:鹰击长空 (动)俯瞰:鱼翔浅底 (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语文必修 1 学案第 2 页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抓住“忆”字。(提问:思考什么叫“书生意气”?)
4、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粪土当年万户侯”,怎样的情怀啊?试回想一下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内容与此相近。(齐诵:“昔秦皇汉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流击水图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2、对比手法: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
5、形象鲜明(提问:运用了哪些对比?)色彩:“万山红遍” 与“漫江碧透”动作:“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明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暗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当时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暗含)3、语言品味: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问题:请抓住一两个字分析)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有气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状态,很自在。4、景、情、志:注意意象(这里是难点所在!提醒大家注意答题格式。)本首词上片
6、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霜天”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刻认识,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革命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四、齐读下面诗人领袖这首诗,请作简要点评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 雪天更善畅想,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神思飞扬起来,常于马背上构思,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便具有了战略家的
7、目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战地黄花, 屈指数算,如血残阳,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成了最美的意象。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有时潇洒地抽烟, 轻易不朗诵,抬头望断南飞雁,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五、阅读下列诗句(提问: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六、掌握格律诗的一些规则(重点。律诗排序必用到这一知识点!)语文必修 1 学案第 3 页补充:平仄(“天
8、子圣哲”)、对仗、三“粘”四“对”、压韵、起承转合、用典孤平、三平调、三仄脚、合掌、用字忌重等等。第二课时复习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目标】1、字词典故结累,丰富语言;背诵默写过关,无漏无误。2、收获情感,启迪思维;从情感与意象角度解答疑难。【重点难点】1、重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2、难点字词典故和格律【教学内容】一、课前检测1、下面含有“载”字的词语共有10个,按不同读音分类车载斗量 风雪载途 纸写笔载 载歌载舞 转载 三年五载 怨声载道 千载难逢 载誉归来 刊载读 zi 这个音的是;读 zi 这个音的是2、在横线上填写含有“柔”“非”构字部件的字柔:句式杂教升木把纸碎躏人权合以为轮
9、非:然成章;缠绵恻;声文坛;烟云敛两颊红;夷所思;敬备酌;谤中伤3、在横线上填写含有“可”“长”“周”“宛”构字部件的字可:捐杂税;横上蔽;沉难愈;百争流长:然若失;弘化碧;为虎作;秋后算周:人广坐;未雨缪;怅失意;风流傥宛:凄迷茫;肉补疮;令人叹;言相劝二、课文内容复习疑难探究,切脉情感与意象1、本单元四首诗歌,可以用一个“情”字来概括。请同学们回答问题沁园春长沙,写的是。雨巷,写的是。再别康桥,写的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写的是。2、怎样理解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答:3、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4、认真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第4节和第8节,对具体写法进行分析,理解诗的内容,体
10、会诗人的情感。答:三、典故知识复习解释诗句中加点典故的意蕴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纱)青鸟:2、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屈原离骚)望舒: 3、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庄子庄子)语文必修 1 学案第 4 页挥斥: 4、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流击水,是典故“中流击楫”的转化。此典原意是。毛泽东化用此典,意为。四、练习和作业1、默写背诵检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携来百侣曾游,。恰同学少年,;,。她默默地走近 / 走近,又投出 / , / 她飘过 / 像梦一般的,/ 。在雨的哀曲里,/ ,/ ,/ 消散了,甚至她的,/
11、 。软泥上的青荇,/ ;/ 在康河的柔波里,/ !,/ ;/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但我不能放歌,/ ;/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曾记否,?,不似春光。胜似春光,。2、摘抄、背诵毛泽东主席的名句1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4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5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6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8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9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0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1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12虎距龙
12、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4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15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16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17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8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19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20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21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22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23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2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25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2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7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28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13、29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3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见”A 计划”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第一课时复习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理解把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文言句式。3、熟读成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及写作技巧。【重点难点】文言知识梳理【教学内容】一、课前检测1、文学知识填空语文必修 1 学案第 5 页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所作。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称为“”。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2、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氾南;佚之狐;夜缒而出;共其乏困;阙秦;杞子
14、;逢孙;不知3、字形(填空)b、帚自珍;遮;端;xi、瑜互见;自顾不;迩闻名二、课文内容复习1、结构梳理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四段(填空)第01段:;第02段:;第03段:;第04段:。2、内容探究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有何异同?同:异:郑伯:;烛之武:晋文公最终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缘由退兵,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的退兵? 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评价。3、语段赏析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15、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曲折委婉,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庄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曲折委婉,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十分优美的外交辞令。“,。”坦言知亡,避其锐气。“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
16、明。“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君之所知也。”说明。“夫晋,何厌之有?”至“唯君图之。”指出。三、文言知识归类(填空)1、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古今异义语文必修 1 学案第 6 页且贰于楚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亦去之。3、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夜缒而出。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共其乏困。既东封郑。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4、一词多义(实词和虚词)封、既东封郑。肆其西封。之、唯君图之。子犯请击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臣之壮
17、也。其、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以其无礼于晋。以、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越国以鄙远。而、今急而求子。 夜缒而出。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朝济而夕设版焉。焉、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文言句式、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示判定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定、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 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省略句语文必修 1 学案第 7 页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四、练
18、习和作业1、完成“文言知识归类”填空2、翻译下面句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见资料第二课时复习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1、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中,分析首要人物。2、理解把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文言句式。3、熟悉课文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重点难点】文言知识梳理【教学内容】一、课前检测1、文学知识填空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主要的历史著作,是古代体史料汇编。西汉成帝时,经过汉代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依次是:西周1篇,东周1篇,秦5篇,齐6篇,楚4篇,赵4篇,魏4篇,韩3篇,燕3篇
19、,宋、卫合1篇,中山1篇,约12万字。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245年(前452前216)。战国策的内容,首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主要的地位。2、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燕国;樊於期;夏无且;揕胸;切齿拊心;戮没骨髓;偏袒;盛水;淬火;濡缕;忤视;瞋目;变徵;厚遗;被八创;卒起;陛下、多音字辨析冠:(gun)冠冕堂皇;(gun)冠军创:(chung)创伤; (chung)创造盛:(chng)盛器; (shng)盛世提:(d)
20、提防; (t)耳提面命、形似字淬(cu):淬火。猝(c)然:遽然,如“仓猝”(仓促)。卒(z):士卒;完毕,如“卒业”。揕(zhn):刺,如“揕杀”堪(kn):能忍受,如“难堪”。勘(kn):校订,核对,如“勘误”;实地查看,“勘探”。斟(zhn):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如“自斟自饮”。陵(lng):侮辱,侵犯,如“陵压”。凌(lng):侵犯,侮辱,如“欺凌”。3、字形(填空)语文必修 1 学案第 8 页屠 l;chu穿;chn目;chn怪;tn护;tn诚w逆;w然;w作;cu火; 仓 c;纯 cu二、课文内容复习1、结构梳理(填空)全文梗概:秦国破赵燕国危难刺秦预备易水死别秦廷行刺行刺失
21、败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四部分:开端(“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高潮(“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结局(末段):。2、内容探究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如何一小我?速读课文,根据课文畅谈你的看法。(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分析鉴赏刺秦场面的写作方法。3、语段赏析秦将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领会文中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的作用)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
22、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零。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作者是如何描写易水死别这一场面的?三、文言知识归类(填空)1、几个重要字词进兵北略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秦王购之金千斤。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持千金之资币物。比诸侯之列。诚能得樊将军首。唯大王命之。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匕见。2、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日以尽矣。今日往而不反者。请辞决矣。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武阳色变振恐。(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图穷而匕见。秦王还柱而走。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惶急不知所为)使药工淬之。 11而燕国
23、见陵之耻除矣。 语文必修 1 学案第 9 页3、古今异义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而伤长者之意。樊将军仰天叹息流涕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愿大王少假借之。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4、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进兵北略地。北,向北 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间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 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 名词用作动词樊於期乃前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前,走上前 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穿上衣,戴上帽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穿上上朝的礼服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形容词用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 形容词用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荆轲
24、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形容词用作意动词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群臣怪之。5、一词多义奉、轲既取图奉之。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兵、诸郎中执兵。不及召下兵。秦兵旦暮渡易水。顾、荆轲顾笑武阳。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请、太子丹恐惊,乃请荆卿曰。丹请先遣秦武阳。愿、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愿足下更虑之!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之奈何? 乃为装遣荆轲。为变徵之声。语文必修 1 学案第 10 页(轲)又前而为歌曰。嘉为先言于秦王曰。愿举国为内臣。见、秦王必说见臣。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乃遂私见樊於期。而燕国见陵
25、之耻除矣。见燕使者咸阳宫。引、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秦王惊,自引而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6、文言句式判断句事以是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者也”表判断被动句爸爸妈妈宗族,皆为戮没。 “为”表被动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表被动 倒装句燕王拜送于庭。 “于”表示状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用“者”字煞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定语后置 省略句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介词“为”后省去了代词宾语“之”使毕使于前。 第一个“使”后省去了宾语“之” 四、练习和作业1、完成“文言知识归类”填空2、翻译下面句子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解释成语切齿拊心:形容痛恨到极点。图穷匕首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悲歌击筑:抒发悲壮苍凉的情调。变徵之声:指悲壮之声。4、见资料第三课时复习鸿门宴【教学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多方位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举措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3、把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重点难点】文言知识归类【教学内容】一、课前检测1、文学知识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