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94517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二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二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二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23高二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高二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的桃花文化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 、 “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

2、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 “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并用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 。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 “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 。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23在中国, “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

3、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 ,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 。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

4、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 “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23的向往。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

5、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 ,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 。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因此源

6、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B.“桃都” 、 “蟠桃宴” 、 “桃李满天下”等美好传说都与民间“尚红”的礼俗有关。C.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所以他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23特殊的情结。D.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2. 根据文意,不符合中国“桃花文化”形成条件的一项是( )(3 分)A.桃花俏丽的色彩和缤纷的落英会使人触景生情,产生丰富的联想。B.人们用比喻、象征手法,把审美情感寄托于桃花,使其成为一

7、种共同认可的移情物。来在平山闹灾时,来不及等上级同意,就开仓济民。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23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苏州,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并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一生官场数度起伏,晚岁终老田园。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

8、,华固请宽之。(5分)(2)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望江南池阳道中李 纲归去客,迂骑过江乡。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一望楚天长。春信早,山路野梅香。映水酒帘斜扬日,隔林渔艇静鸣榔。杳杳下残阳。8.结合词中的相关内容,分析词人的两种主要感情。(6 分)9.李纲词中的“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23两句,化用了唐朝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你认为谁的诗句更妙?请阐明自己的理由。(5

9、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 (孔子语录)(2)子曰:” ,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3)鹤汀凫渚, ;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莲池老人 贾大山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了,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

10、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23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 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老人家,辛苦了。 ”“不辛苦,天天歇着。 ”“今年高寿了?”“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思想,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