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各区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94855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北京各区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北京各区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北京各区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北京各区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北京各区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2018 东城期末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9-24 题。芍药盈筐满市香难忘那些美好的日子。杂院里有位大姐在小厨房里操持晚饭,不断地吟唱着当时极为流行的乡恋。我在自己的小屋里收拾东西,心想就要迁往的新楼单元,该不会再一家之音大家皆听、一家烧鱼各家皆闻吧。忽然窗外有人唤我,是住在不远的什刹海湖畔的张叔,忙迎出去。他听说我就要搬离北边杂院,往南边去住单元楼了,特来送行。他手里提了个藤筐,筐里是满满的芍药花。我见了大吃一惊:“这不是把您那屋前花池里的花儿,全剪给我了吗?”他笑:“可不是!早告诉过你,

2、当年有人去糟害我那池芍药,手拔脚踹,还拿开水泼根!可是也怪,那宿根竟然不死,也没怎么施肥拾掇,嘿,它就猛开大花!这不,今年又这么灿烂!”我接过满筐芍药,感动得不行:“真是的,您把芍药全给了我,难道不心疼吗?”他笑:“今年的花剪了,明年开得更旺呀!”又说:“你搞文学的,你该懂得白居易那诗吧?离离原上草,吟的是什么?今儿个我给你个别解吧,离草,说的就是这芍药,我给你送芍药,就是跟你来惜别呀!”我还真觉得新鲜:“白居易那诗,吟的不是野草,竟是芍药?”他笑解:“可不是!芍药在几千年前,就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了,有特别栽种的,也有自然野生的,它是宿根植物,可不是一岁一枯荣嘛,当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

3、繁殖起来,势不可挡。为什么说远芳侵古道? 一般野草有什么芳香?只有大片的芍药才会香满古道城郭嘛!那诗怎么收尾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离草嘛,送别的时候引出诗情的植物,就是芍药嘛!”他说的时候,一直望着我的眼睛,最后问:“你这一去,还会常回这边来吗?”我别过头,望着那搁在小桌上的满筐芍药,一瞬间,觉得包括那邻里间声音气息的强制性共享,竟也难舍难分。迁走以后,其实遇上原来邻里的机会还是不少。比如到王府井新华书店去,排队购买西方古典文学名著,就会遇到原来胡同里的邻居,他排在前头,很幸运地买到了欧也妮葛朗台,到我买时傅雷译本都售罄,但我买到了包括 大卫科波菲尔等五种书,也非常高兴。又一晚,去首都剧

4、场,在前厅与张叔不期而遇,我们都是去观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话剧茶馆,演员还是原来的阵容,看完后我们在剧场外路灯下聊了一阵,都痛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人间正道。我说:“您那对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的另解,我现在越来越服膺啦。开水泼不死真善美!我现在年年春天要供满屋的芍药花!我现在住的那地方,离丰台很近,丰台又恢复芍药花的种植啦!”我迁往的那栋楼里,住进若干富于艺术气息的家庭,我跟其中石大爷石大妈一家,有了来往。石大妈深受书香门第熏陶,对北京风俗掌故,随口道来,都令我觉得口齿噙香。说到芍药花,石大妈能背诵出不少相关的竹枝词,比如:“燕京五月好风光,芍药盈筐满市香;试解杖头分数朵,宣窑瓶

5、插砚池旁。”“天坛游去板车牵,岳庙归来草帽偏;买得丰台红芍药,铜瓶留供小堂前。”她告诉我,以往“四月清和芍药开,千红万紫簇丰台”,更有“万顷平田芍药红”之说。每到仲春,我总是骑车去丰台找花农,从他们那里得到可插瓶的芍药,记得有一春返回时遇到潇潇春雨,虽然带了雨披,还是挨了淋,骑回我们那栋楼,先去石大妈家分她一些芍药,她忙递我干毛巾擦拭,又去沏糖姜水给我喝,我发现她家门扇旁挂着个纸剪的人形,她递我热腾腾的糖姜水,告诉我:“那是我刚剪的扫晴娘。挂上她,祈愿别老阴天下雨。”她赞我用藤筐盛芍药是雅人雅事。其实,用藤筐盛花,本是什刹海畔的张叔的做派啊!回到自己单元,一边用几个质地大小不同的花瓶花钵分插购

6、来的芍药,一边自责:怎么就很久没有去看望张叔了呢?那些年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各家相继安上了座机电话,那时接到的电话,多是喜讯。但是有天接到个令我悲痛的电话,是张叔家属打来的,报告我张叔仙去。我去吊唁,提去满篮的芍药花,放在他的遗照前。我没有哭,因为我知道,他晚年赶上了好日子,院里那池开水泼不死的芍药花,每年仲春繁花似锦。后来我又搬了几次家。不管迁往何处,春四五月购来大筐芍药,分插在瓶钵之中,摆放在客厅茶几上、书房电脑旁、床头柜一侧、飘窗正中当年的芍药开放后,会逐渐变成形态优美的干花,依然会氤氲出香气。今年初春,我照例向花店预订了一百枝芍药,进入仲春,花店按约将芍药送来,分插摆放那些芍

7、药,我忆念告诉我芍药别名离草的张叔,还有也已仙去的剪出扫晴娘的石大妈我想起许多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现在盛绽的芍药在电脑旁,以它的芳香鼓励我在键盘上敲出这篇文章。2016 年 4 月 30 日(取材于刘心武的同名散文)19下列对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售罄:“罄”的意思是“剩余” B.不期而遇:“期”的意思是“日期”C.服膺:“膺”读作 yng D.氤氲:“氲”读作 yn20下列对作品中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歌。白居易的代表作品还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B.欧也妮葛朗台出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巨著人间喜剧。葛朗台是世

8、界文学中最出名的吝啬鬼之一。C.大卫科波菲尔是 19 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表达了作者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愿望。D.老舍创作的话剧茶馆,叙写了老板王利发经营的茶馆由盛及衰的过程,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刚要搬离大杂院时,为不能再享受市井生活中的烟火气息而感到遗憾。B.听了张叔对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别解,作者开始觉得很新鲜,后来便越来越认同。C.最后一段借景抒情,用盛绽的芍药抒发作者对故人及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D.在作者看来,芍药已融入自己的生活,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22.分析题目“芍药盈筐满

9、市香”的含义及作用。(6 分)23. 文中两次提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各有什么作用?(5 分)24.文中写到了一些“雅人雅事”,这里“雅”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从红楼梦边城平凡的世界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情节再举一例。(6 分)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19.D 20.B21.A22(6 分)要点一:“芍药”象征着生活中的真善美,“满市香”象征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成为生活常态。要点二:“芍药”是全文的线索,题目揭示全文的主旨。23.(5 分)要点一:第一次借用古诗讲芍药生长的特点。要点二:第二次是借用古诗表明哲理:美好的事物即便处于困境中,生命力依然旺盛,只要

10、有外力,都会再次焕发出生机。要点三: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使文章内容逐渐深化。24.(6 分)参考答案:在这里“雅”的含义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保有对美好事物或高贵精神的追求。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边城中大佬二佬用对山歌的方式追求翠翠;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与田晓霞在信中讨论哲学问题。2018 西城期末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924 题。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在香港遇见一位老前辈,他说,你怎么跑到西海固去做志愿者了?现在那里的人都吃上饭了吗?以前有人说穷是因为他们不爱劳动,是这样吗?这恰恰是我最初记住西海固这个名字时对那个地方的全部了解。而现在,我只能回答,一言难尽。

11、2002 年的一天,我强烈地发现,一个人的未来如果都在别人的预言里,将是极大的一桩憾事。“我不是你所想的那个样子”,成为我最后选择去宁夏西海固当一名志愿者的全部理由。原来,我从来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都是不满的。我常常会把理想中自己的状态想象成液体,尽管是自己本身,但在什么载体中就是什么形态,在上海这个容器里就像上海那样规矩,到了西海固就自然而然变成一个野孩子。前二十年,我没有在上海以外的地方长时间生活过,和很多西海固的人,和很多大城市里的人其实是一样的。但我的导师张教授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宽度比深度更重要。”所以我要在期末的时候抛下我深山里的学生,跑到“花花世界”去告诉那些来自各地的中国人,

12、有个地方叫西海固,你们不要只看见北京或上海。所以,即使两三周后就放寒假了,我也要独自一人摸回深山,给我的学生看看记录城市真实面目的照片,叫他们好好学习,不是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即。西部的贫瘠在想象中似乎应当是一片雪白的盐碱地,寸草不生;人们衣衫褴褛,牛羊瘦骨嶙峋;失学儿童遍地,校舍东倒西歪。这些都是讲“贫困”时必备的要素,缺一即难以达到听众的“期望值”,甚至还可以被称为“那还算可以嘛”。我们在雪地里拍的照片就被一位听众认为,如果是盐碱地就会震撼他的心。我给生活在城市里的朋友看我的学生点着蜡烛在教室里看书的数码照片,因为闪光灯太亮,夸张了蜡烛的效果。他们说:“哇,这蜡烛真厉害,可以点亮一间教室耶,现

13、在已经点得起蜡烛了么?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是连蜡也点不起的。”我只能报以一笑。我们有时会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心灵已经越来越难以感受震撼?那些为了使自己的心灵达到震撼的幻想,将会把真正生存在这里的农民逼到怎样的困境?贫困县的贫困不是“死去”的标本,它也在发展的,它的人民也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是它的步伐太慢了,被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每登上一个山头我就要心酸,那些关于农民不愿干活的传言真是冤枉。退耕还林除了对生态的维护,还旨在向外输出剩余劳动力。而农民们的观念尚未如此与时俱进,不劳动靠补贴,就会被人说懒,他们就不断开荒,开在陡峭的斜坡上,开在几百米高的山顶上。贫瘠的土地,即使是开荒又能多收成多

14、少呢?而开荒所带来的危害,显然不是普通农民可以预见得到的,土地将更加贫瘠,水土流失将更加严重。山体滑坡,道路塌方,大风扬沙就是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出校门,我们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深谷,那完全是人力和自然的共同“杰作”。我的同伴小贺在回收自己的农村问题调查问卷时,发现有学生问:“老师,我们这里很贫穷,如果你是政府,你能告诉我们怎么办吗?”焦虑的人有一点点萌动,如果我们给出的答案并不那么容易立竿见影,这种萌动马上就会消失的。我们只能很小心很小心地看住它,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在很多问题上,我们的理想和现实的状况之间相差太大。校长从学校的燃眉之急考虑,安排我们统统去教高中,我们却觉得教小学或者初中,也

15、许对建立一代人的观念来说更有用。当我的学生坚守他们的陋习不改时,我们包含了放弃意思的一句话常常是:“你们老了,改不了啦。”他们会哄笑一阵后依旧我行我素。小学生不会,小学生偏要好好地做给你看。所以我有很多的小学生朋友。我们一起去爬山,他们从不瞻前顾后,也不在意自己的仪态,用尽身体的各个部分奋力前行,很快站到山顶之上,“挑衅”说:“你上来呀!”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很感动,他们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没有沿途积聚的泥沙的负担,也还不会凝结成四季不化的坚冰。每夜面对浩瀚的星空,我就像面对真理,先前那些纷繁的心绪渐渐不再喧嚣;每日看见澄明的蓝天,我就想立刻化为一棵冲天的树或一座山冈,不一定需要生命,只要在这

16、里永恒地与天地交相辉映。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他们并没有老,他们应该和我一样不甘心。(取材于徐敏霞的同名散文)19.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嶙峋:指人或动物消瘦露骨的样子B. 贫瘠:土地不肥沃,土壤层薄C. 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D. 萌动:开始发芽2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西海固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贫穷”的想象与现实是有差距的。B.文章第二段的“一言难尽”,表达了作者对西海固人精神状态的失望和对贫困山区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C.“我”选择去西海固做

17、一名志愿者的理由是不想让生活完全按照固有的轨道行进,想感受更广阔的世界。D.“我”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巨大差距,觉得作为志愿者应该努力从建立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做起。21. 文章题目叫“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文中的“液体”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6 分)22. 文章第段中说:“我们有时会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心灵已经越来越难以感受震撼?”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你个人认为当代人的这种状态会造成怎样的后果?(5 分)23.作者在结尾说“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请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情感。(6 分)24. 本文中

18、人物的观念、认识与其生活的环境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人物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出身在一个“烂包”的家庭环境中,虽然从书中看到更辽阔的世界,但还是像哥哥一样安于清贫。B.红楼梦中,刘姥姥感慨于贾府一顿螃蟹宴的开销够乡下人吃一年的,这是因为她生活在相对贫苦艰难的底层环境中。C.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形象地阐明了一个人要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经得起环境考验的道理。D.呐喊自序中,鲁迅用“毁坏铁屋子”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希望通过文学来改变国民精神、改造社会大环境的愿望。四、(24 分)19(2 分)D 20(3 分)B21(6

19、分)【答案示例】随圆就方,可塑性强;轻盈温暖,不改清澄又清新向上;“把我的理想状态想象成液体”,象征着我对待生活生命的参与、接纳与适应,代表着对人生宽度的追求;“小学生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象征着他们的朝气蓬勃(或“纯洁”),有热情,代表着更好的未来。【评分标准】第问 2 分,第问 4 分。22(5 分)【答案示例】原因:人们对贫困山区的认识停留在很多年前,这种误解在面对现在的贫困山区生活时就会觉得它们稀松平常,而不会再为他们的困境而触动;大城市人常有优越感,“期望”贫困山区以惨状带来震撼,不够困苦则难以被打动。结果:会让当代人变得越来越麻木、冷漠,同时也无助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地区的发展,使

20、之无法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支持,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评分标准】第问 3 分,意思对即可;第问 2 分,言之成理即可。23.(6 分)【答案示例】“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既是指“我”从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上海来到贫穷闭塞的西部支教,也指我真正抛开了到来之前的种种忧虑而回归心灵的质朴与宁静;希望学生“从简单宁静逃离”,是指希望学生们抱有改变生活与命运的愿望,不安于现状,能够从贫困落后闭塞的生活环境中挣脱出来。作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寄托了对学生们的美好祝福与对他们未来的憧憬。【评分标准】共两问,第一问 4 分,每点 2 分;第二问 2 分。24(3 分)A2018 海淀期末四、本大题共

21、6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4 题。把他送到树上去 树上的男爵读后卡尔维诺在仰望一片茂密的树林时,发现粗壮杂乱的树干酷似一条条小路,树干之路幽暗、弯曲,当它们向四面八方延伸,一种神秘的难以勾勒的旅程也在空中铺展开来。是光线的旅程?是昆虫、苔藓或者落叶的旅程?许多从事文学和绘画创作的人都可能产生诸如此类的联想,但卡尔维诺独具慧眼,他看见了别的,他在树上看见了一个人和他的家园。那个人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去,树上跳动的人影,恰是作家守望的人物。所谓灵感来了,很多时候说的是人物来了。有个人爬到树上去,不是为了狩猎和采摘,不是孩子的淘气,是为了在树上生活!读者无法忘记树上的男

22、爵这部小说,其实是无法忘记一个人爬到树上去生活。爬到树上去的柯西莫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这样的人物设置至今令人震惊,它在文学史上闪着宝石般的光芒。树上的男爵出版于 1957 年,距离卡尔维诺的成名作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发表正好是十个年头,与他的另一篇精彩绝伦的作品分成两半的子爵,则相隔五年时光。对于一位优秀的作家来说,青壮年期的十年时光应该是一段河流般奔涌的创作史,可以泛滥成灾却不允许倒流,而卡尔维诺似乎是在斜刺里夺路狂奔,背叛自己的同时也脱离了保守的意大利文学大军。卡尔维诺脱颖而出之时正是意大利二次大战的疮疤渐渐结痂之时(他早已在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中触及了那块溃烂时期的疮疤),战争年代他在破败的街

23、道和酒馆中体会意大利的悲怆,和平年代里有闲适的心情观察祖国意大利了,结果他从树上发现了自己的祖先。从开始创作就这样,卡尔维诺善于让人们记住他的小说。五年过去后意大利贫穷而安详,卡尔维诺写出了分成两半的子爵,单就人物设置来说,已经抛弃了人们熟悉的模式。十年过后,树上的男爵应运而生,令人震惊的卡尔维诺来了。他几乎让一个传统的小说世界都闪开了。让亲人们闪开,让庄园闪开,甚至让大地也闪开,让一棵树成为一个人的世界,让世界抛弃孤独者,也让孤独的人抛弃他人的世界。这是五十年代卡尔维诺对小说人物的设想,也是他文学生涯中一次最决绝而勇敢的小说实践。少年男爵柯西莫可以为任何一个借口爬到树上去,不一定是为了拒绝吃

24、蜗牛。反叛与拒绝在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一样多,但卡尔维诺是处心积虑的,爬到树上去,爬到树上去这声音是圣洁的,也是邪恶的,是人们能听见的最轻盈也最沉重的召唤。不仅仅是为了反抗,也不是为了叛逆,当一个孩子任性的稚气的举动演变成一种生存的选择之后,这个故事变得蹊跷而令人震惊起来。读者们大概都明白一个不肯离开树顶的少年身上隐藏着巨大的哲学意味,但每个人也都为卡尔维诺惊世的才华捏了一把汗,他怎么让这出戏唱完呢?柯西莫将在树上干些什么?柯西莫会不会下树?柯西莫什么时候下树?(大家都明白,柯西莫下树,小说也该结束了。)卡尔维诺不让柯西莫下来,柯西莫就下不来。柯西莫在树上的生活依赖于作家顽强的想象力和

25、近乎残忍的幽默感。如果说柯西莫在树上与邻居家女孩薇奥拉的糊涂的爱情还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他在树上与强盗布鲁基的交往进而产生友谊却让人猝不及防。布鲁基强迫柯西莫给他找书看,而且不允许是无聊的书,他最后被捕的原因也是为了一本没看完的书,最奇妙的是布鲁基临刑前还关心着书中主人公的下场。卡尔维诺放大了柯西莫的树上世界,这个人物便像树一样长出许多枝条,让作家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柯西莫在树上走来走去,从十二岁一直走到年华老去。“青春在大地上匆匆而过,树上的情形,你们可想而知,那上面的一切注定是要坠落的:叶片,果实。柯西莫变成了老人。”老了的男爵沿着树上的世界一直走到遥远的森林中,亲历了战争,最后见到了拿破仑。

26、小说结尾挫伤了读者的热望和善心,柯西莫没有回到地上来,垂死的柯西莫最后坐上了热气球小说以奇迹开始,以奇迹结尾。最汹涌的艺术感染力是可以追本溯源的,有时候它的发源就这么清晰可见:树上有个人。在我看来,树上的男爵已经变成一个关于生活的经典寓言,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课堂式的问题,你觉得是哪一步棋造就了这部伟大作品的胜局?如果有人问我,我会这么回答:就是一步险棋,险就险在主人公的居所不在地上,而在树上。总是觉得卡尔维诺优雅的文字气质后隐藏着一颗残酷的心,细细一想便豁然开朗: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对待柯西莫这样的人,放到哪儿都不合适,干脆把他送到树上去!(取材于苏童的同名文章)【注释】本文发表

27、在小说选刊中的“小说课堂”栏目。卡尔维诺( 1923-1985),意大利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开始文学创作。19.下列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点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 分)A脱颖而出(粉墨登场) B应运而生(顺势而为)C追本溯源(缘木求鱼) D豁然开朗(恍然大悟)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标题“把他送到树上去”,形象概括了树上的男爵在人物设置上的突出特点,也体现了本文与众不同的评论角度。B树上的男爵写的不是简单的反叛与拒绝的故事,而是关于生活的经典寓言,其中包含了卡尔维诺对人类生存哲学的深刻思考。C“宝石般的光芒”“精彩绝伦”“处心积

28、虑”“近乎残忍”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卡尔维诺的作品赞赏之中不乏批评的态度。D第段“小说结尾挫伤了坐上了热气球”这句话,通过写读者阅读期望的落空,高度评价了树上的男爵结尾独具匠心。21.根据第段内容,简要回答哪些因素促成了柯西莫这个形象的产生。(4 分)22从第段看,卡尔维诺的小说创作有哪些特点?(4 分)23.第段说“令人震惊的卡尔维诺来了”,根据文意概括卡尔维诺“令人震惊”的原因。(6 分)24.本文的语言表达富有特色,请对第段画线语句进行赏析。(5 分)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19(2 分)D 20(3 分)C 21. (4 分)答案要点: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丰富的联想;

29、独具慧眼(独特的视角);长期的酝酿(等待);突发的灵感。【评分标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22(4 分)参考答案:勇于突破模式、超越自我(1 分),热切关注和反映民族苦痛(2 分),人物设置抛弃了人们熟悉的模式(1 分)。23(6 分)答案要点:彻底抛弃传统,进行最决绝而勇敢的小说实践;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设计的故事情节寄寓了作家的哲学思考;具有超乎常人的丰富的想象力。【评分标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24. (5 分)参考答案:这一组问句引出了小说的情节线索(1 分),以树上的男爵构思和创作的艰难(1 分),赞美卡尔维诺具有惊世的写作才华(1 分);这样连续发问,形成悬念(1

30、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评分标准】若有其他答案,视合理程度给分。意思对即可。2018 丰台期末四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2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2025 题。寒梅未著仍渗芳梅岭 注 “古道上铺满了碎石,那是从山里就地取材挖来铺设上去的。梅岭古道还没开通前,由岭南通往中原,靠的是“庚岭未开,南北通衢也”的另一条位于乌迳新田村的古道。其间,新田村古道“日屯万担米,夜行百只船”,非常热闹繁华。走进南雄乌迳有一千七百年历史的新田村,仿佛感到时间是凝固的,但分明有种难以言说的气息在散发,从时间捆绑的绳索中挣脱出来,我在一片土黄的颜色诱感下穿过狭窄的巷道,感受着时光的老去,有东西埋

31、藏在这里,并没有【甲】(淹没/湮灭)它藏在那些用红黄的泥土砌成的倾颓的墙体中,藏在疯长的野草掩盏的野径上。在一处祠堂高悬的匾额上,见到“祖德重光”几个字,这座祠堂的房顶不是岭南比较多见的大耳房檐,而是状如官帽;从这建筑形制可看出中原文化的影迹。褪色的香案,冷寂的残灰,由于没有人打扫,新田村的祠堂变得冷清,有几座祠堂祖先的牌位还供奉在那儿,估计只有到了节日祭祀,这些祠堂才会重新热闹起来,打破往日的沉寂。青砖砌成的祠堂院墙,泛着苍黑的光泽,祠堂的建筑风格与簇拥在祠堂周围的泥坯土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一片村舍的土黄是如此的耀目,它沉稳地烘托起祠堂的辉煌,突显了祠堂在乡村中所具有的中心地位。那些泥坯砌

32、成的房舍,是岭南粤北乡村基本的建筑式样,它的来源并不费功夫,中原迁徙过来的人,从落地生根那天起,他们就与这红黄的泥土产生了亲和力,从挖出的第一抔土开始,那些泥团与他们的汗水相互搅和,经过无数次的翻滚揉搓,再掺杂进禾秆草梗加以固形,阳光晾晒后,一块块垒筑起来,住在里头能嗅到泥的气息、草的芬芳,这些泥坯房总是带着烟火的味道。因为它所要承担的是起居饮食,生儿育女。而祠堂是属于精神的,是每一个迁徙者魂灵所系的居所,是精神依存的地方,祠堂很自然就有了一份庄重与典雅。夕阳荒草,整座村子显得寥落,祠堂的烟火也冷寂多时。祠堂维系着宗族的根,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存在,哪怕再破败,它依然延续着香火,哪怕游子迁徙到远方

33、,总有安家的地方,有家了,祠堂就屹立在哪儿,那是一个宗族的魂灵所在,香火的冷寂与有无,不是重要的,它始终在那些后人心中燃点,毁掉了又重建。梅岭上的秋天,绿薄了,但繁密的树丛还没有层林尽染的秋深气象。城楼上“岭南第一关”几个大字赫然在目,那就是梅关了。苍黑的城砖,写实般见证着岁月和人世的浮沉。自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修筑梅岭古道以来,走过古老的城门下,踏上这崎岖古道的,就有六祖惠能,韩愈、苏东坡、汤显祖;但是更多从梅美走过的,是囚徒,貶谪的官员、失意的文人,天涯的倦客、被迫流落他乡的迁徙者。山石凹凸不平,我想象着那些迁徙者穿过梅美的城檯,流落到岭南各地的身影,他们逝去的足音,已无法寻觅。我如今踩着那

34、些迁徙者曾经走过的足迹,顿时感到脚下的石头仿佛变柔软,它仿佛让你的指尖触摸到一页尘封已久的隐秘的历史。梅岭古道作为一条南迁之路,它打通的不仅是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要道,实际上也打通了一条文明的根脉,中原文化通过这里与岭南文化相融合。张九龄奉旨历经两年艰辛修建的梅岭古道,后来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而与梅岭古道相连的珠玑巷也逐渐【乙】(演变/蜕变)为古道上最重要的商业重镇。二百年间,由梅岭古道穿过梅关,再由珠玑巷南迁岭南,有记载的迁徙就达一百三十多次,其中大规模的南迁有两次:第一次南迁是为逃避金兵的杀戮而南迁,发生在北宋末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史称“靖康之耻”前后;第二

35、次南迁,是南宋灭亡前后,为逃避元兵追杀而迁。梅岭古道,在某种程度上为延续文化的命脉留下了一线生机。何况依靠珠江水系的出海口,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那更是向海洋文明张开了怀抱。文化是需要交流的,而梅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与海外相连,这让古老的中华文明获得了一次重生的机会。由于族群的大迁徙,那些不得不离开故土的人,以开拓者的姿态,来到岭南,先在梅岭下的珠玑巷落脚。以梅关为界,迁徙者将中原文化与岭南的凤俗文化及地理坏境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还有四邑侨乡的华侨文化,这几大文化,随着那些不同姓氏的族群的迁徙,以珠玑巷为根据地,逐渐散布于岭南各地,更随着海上

36、丝绸之路的拓展传播至海外。现在是秋天,梅岭上难觅梅花的影踪,但经冬终要绽放的梅花,总会把一段香,留在寒冬的枝条上,那在霜雪中盛开的寒梅,目送着那些从古道走过并远去的迁徙之人。古道虽然发出过带枷囚徒镣铐刺耳的悲鸣,难免带着悲情,但也留下了像六祖慧能、韩愈和苏轼等衣袂飘飘的身影。经过历代重修的梅岭古道,山石坚硬,好像要让我们感受那些迁徙者如梅花一样傲立寒冬的坚定和意志,我们虽然看不到梅花的姿影,但它不灭的香魂仿佛早就驻留在这梅岭古道,这时候我仿佛嗅到了夹杂在梅岭山野上仍没有散尽的梅花的香气,那幽香中恐怕也渗入了迁徙者的汗水。(取材于杜璞君同名散文)注:梅岭,即大庾岭,因岭上多植梅树雨得名20.文中

3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倾颓(tu) B.泥坯(p) C.一抔土(pu) D.维系(j)21.依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淹没 蜕变 B.湮灭 演变 C. 淹没 演变 D.湮灭 蜕变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篇写梅岭古道和新田村古道,后文分述新田村现状及梅岭古道历史与文化影响。B.新田村沉淀了历代迁徙者不断迁徙的历史,具有厚重感,给人以时间凝固的感觉。C.第段画线句,含蓄表达了千百年的迁徙史也是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史的深刻蕴意。D.第段,运用拟人、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虚实结合,富有画面感,意蕴

38、深远。23.文章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写乌迳新田村的“祠堂”?请简要分析。(6 分)2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4 分)梅岭古道,在某种程度上为延续文化的命脉留下了一线生机。25结合全文,请你简要谈谈对题目“寒梅未著仍渗芳”的理解。(5 分)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2 分。20.D(2 分) 21.B(2 分) 22.D(3 分)23.答案要点:“祠堂”从建筑形制可看出中原文化的影迹,体现了迁徙之人对中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祠堂”是宗族延续的象征,是迁徙之人精神依存的地方。为后文写梅岭古道在地理和文化上沟通中原与岭南的内容销垫。(6 分。每个要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39、)24.答案要点:梅岭古道将中原文化与岭南风俗文化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梅岭古道让古老的中华文明与海洋文明沟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4 分。每个要点 2 分,意思对即可。)25.答案要点:梅岭古道上,深秋尚未开放的梅花,终将会不畏严寒在冬天盛开、留香(1 分);迁徙者如梅花一样,面对苦难艰辛仍意志坚定的精神(1 分),文化的传承与开拓,如梅香一样,动人心灵,影响深远。(2 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播者的崇敬与赞叹。(1 分)(5 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2018 石景山期末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924 题。徜徉孔林赵汀生在曲阜城北,有一片辽阔

40、的墓地,十万余孔氏家族成员在此结冢而葬,这就是延绵了两千多年的孔林。先后仰拜了孔庙、孔府,沿着长长的神道向孔林走去,这时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了。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很快奄奄一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他不久就去世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孔子墓坐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

41、地位,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在世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孔子墓的左侧和前方,分别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和孙子孔伋的墓,形成所谓“携子抱孙”的格局。孔鲤天资平平,书读得没有父亲的得意门生们好,又没混得个一官半职,一辈子无大作为。孔鲤之子孔伋自小伶俐,祖父孔子对他寄予厚望,后来他果

42、然一鸣惊人,写出中庸这一儒家经典,成为孔学的重要传承人物。他的墓尊贵而奢华,与其父孔鲤墓的简陋形成强烈反差。看来,有着至高地位的“礼”之“雅”,还是难敌“以成败论英雄”之“俗”。孔子坟头的草并不茂盛,几处已有些枯黄,斑驳中透着凄凉。夕阳中,墓前空地上的树影被拉得很长,仿佛伸向时光深处,游人渐稀,肃穆跟随着静谧慢慢包围过来。墓碑前的香炉里没有半点灰烬,表明这里是不允许烧香照烛的。环顾四周,不远处一妇人正怀抱鲜花向游人兜售。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孔子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创立了后来演化为儒教的儒家学派,极大地弘扬和提升了中国文化

43、,还在于他倡导以“仁”为本,“仁者爱人”,其“救世”的理念和人本思想为当今世界所瞩目。历史上中国人的思想出口的并不多,被外国人所推崇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今世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格局下涌动着湍急的暗流,孔子以“仁”为本、以“爱人”为内核的思想道德体系,以及“有教无类”的平等理念,无疑是一剂构建和谐世界的良方。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后还在引导着世界潮流,其对人类影响的恒久性令人叹服。一阵翅膀扇动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举目望去,见一群细脖子长脚的白鸟在树梢间扑来跳去。导游说这是鹭鸶,一种美丽高雅的鸟,是孔林中数量最多的鸟类居民。想起刚才在孔庙里,见那遍布深庭宏院的古柏上,几乎都立着浅灰色、体型不大的鸦,一

44、些靠近围墙的树底下,散落着鸦的羽毛和枯骨,而这孔林之中,却一直未见鸦的踪影。一边是庄严的思想文化圣殿鸦影绰绰,一边是森森墓地鹭鸶弄舞,难道这是圣人在冥冥之中的安排,抑或是他老人家对生与死所作的另一种解读?离开孔子墓,向孔林的纵深处走去。几个妇人骑着自行车争相问我是否需要租车,说孔林很大,步行游玩很辛苦。我婉拒了。到这墓地来,何必仍是须臾抛不开尘世的潇洒与浮躁?独自漫步,忽见浓绿的树林中隐约现出围墙,外面传来隆隆的车流声。从繁华喧嚣的人间世界,到寂静安宁的死者领地,原来就只是这么一墙之隔。枯树上鹭鸶的轮廓已快要被夜幕吞噬,微风习习,挟裹着丝丝凉意。正欲返回,依稀见那路牌上有“孔尚任墓”字样,不由

45、得走向路牌指示的方向。不多时,见一特别高大的墓碑立于路旁,上雕二龙戏珠图案,刻“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孔尚任这个名字,是年少时读桃花扇时得知的,但不知这个风流才子为孔子后裔。剧本写作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其借男女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主题鲜明,文词凄美,为百姓所喜爱,上演时轰动京师。康熙皇帝却认为此剧反映南明王朝灭亡,隐有亡国之恨、反清之情,找个借口革除了孔尚任的官职。孔尚任是在康熙南巡至曲阜时担任引驾官,奉命在御前讲经,得到皇帝赏识后,才被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的。而将他撤职的,也是这个康熙。孔尚任身为朝官,又是剧作家,想写出重大主题的有影响的作品,在政治不怎么清明时,确实不

46、大好把握,结果折戟官场,令人扼腕。安息在孔林的,不乏历史上曾名重一时的人物,许多人的身份与孔尚任有着共同的特征:文官。有的当过皇帝的老师,有的是儒教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奉祀官,等等,不一而足。而徜徉碑林,竟未发现自然科学方面的大人物,中国古代“重文轻理工”的传统,在这里显露无遗。于是想起一个观点:孔学、儒教是中国文化的丰碑,然而正由于此,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一辈子手不离四书五经,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满腹经纶,道德文章成为国家取仕的唯一标准。而自然科学从未成为国家主流文化,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大落后于西方,旧中国积贫积弱,与此有很强的关联度。换一句话说,孔学儒教使中华文化深厚而精彩,在世界文化中占

47、有一席之地,但中华民族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也正如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文化把太多心思用在人际关系和人伦关系上,轻视了对物质文明的推进。这显然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应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去看待无论如何,孔子终归是圣人,孔子的思想学说终究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一只鹭鸶掠过头顶,悄悄地落在近旁的树枝上。据说这里的鹭鸶如济南大明湖中的青蛙,从不鸣叫,成为一个千古之谜,而谜底之一是“不惊扰圣人”。于是我轻轻地走出孔林,轻轻地。19下列对文中黑体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伫立:“伫”读 ch,“伫立”意为长时间地站立。B折戟:“戟”读 j,“折戟”用来形容失败惨重。C不

48、一而足:在文中指孔子许多后人担任文官,无法列举齐全。D之乎者也:全由文言虚词组成,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孔林“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暗示此处更契合孔子的精神气质。B对妇人出租自行车的描写表现出孔林如今安静肃穆不再,充满喧嚣和浮躁。C由孔尚任墓葬引发的联想传递出作者对文人命运被权贵操控的痛惜之情。D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滞后,与“重文轻理工”文化传统的影响不无关系。21请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 分)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22文中 3 次写到鹭鸶,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 分)23在“徜徉孔林”的过程中,作者有哪些感悟和思考?请分条概述。(6 分)24孔子倡导以“仁”为本,下列人物的行为没有体现这一思想的一项是(3 分)A边城中老船夫用过渡人强塞的钱备下草烟和茶叶,茶水供过渡人随意饮用,草烟慷慨赠与需要的人。B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惩违规者,并以身作则,树立了威权。C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县立高中读书时,冒着生命危险救起了曾经当众羞辱他的同学侯玉英。D红岩中的黄以声将军在监狱艰苦的环境中,尽心尽力教“小萝卜头”识字、读书,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19A 20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