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95595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株洲市 2017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 文 试 题 卷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 证号。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 29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D )A和煦(x) 更(n)上层楼 兴(xn)高采烈B驯(xn)服 恪(k)守不渝 拐弯抹(m)角C稽(j)查 谑(xu)而不虐 厉兵秣(m)马D炮(po)制 甚(shn)嚣尘上 心宽体胖(pn)2下列词语中有

2、错别字的一组是(B)A瑰丽 玲珑剔透 满载而归 蔚然成风 B清澈 名列前矛 嬉笑怒骂 应接不遐C颔联 筚路蓝缕 百尺竿头 暴殄天物D赝品 噤若寒蝉 莘莘学子 动辄得咎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C)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 , , 。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犹如春风野草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A B C 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

3、上丝绸之路。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二)按原文默写(共 8 分,每空 1 分)5(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杜牧在赤壁一诗中,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借史事以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气的两句是“ , ”。(4)他 人 不 理 解 自 己 , 也 不 怨 恨 恼 怒 , 这 才 是 有 德 之 人 的 作 风 , 所 以 孔 子 说“ ,”。(论语学而)5(1)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东

4、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4)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三)按要求答题(共 9 分)6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补全对话。(4 分)小红即将中考。一天,晚饭后妈妈(对小红爸爸):我们单位今晚有急事,你陪小 红复习 功课吧。爸爸:不行啊,我要去见老远来的一位重要客 户呢。妈妈(生气):你究竟是客户重要, 还是孩子重要?爸爸:当然是客户重要了。妈妈:既然你认为客户重要,干脆跟他去 过好了!小红说: 示例:爸爸妈妈你们不要生气吵架了。你们都很辛苦,不用太担心我。我自己可以好好复习功课的,放心去工作吧!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5 分)表一 20122016 年我国老年人口统计表 (单位:万人)指

5、标 年份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60 岁 以上人口 19390 20243 21242 22200 23086占总人口比重 14.3 14.9 15.5 16.1 16.7表二 我国老年人消费规模预测 (单位:万亿)指标 年份 2016 年 2020 年 2030 年 2040 年 2050 年消费金额 3.2 5.3 16.6 34.5 60.4(1)表一表明: (2 分)(2)表二表明: (3 分)7(1)我国老年人口逐年增长,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2)我国老年人消费规模将快速发展(扩大、扩展)。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 37 分)

6、(一)生产的扩展秩序四十年前,南方农村甚至小城,如果吃上一 顿饺子,一定是最深刻的记忆之一。那时需要从买面粉、猪肉等原料开始,而这些都不易 办到。好不容易材料 齐了,头一关是和面,干了不行,稀了也不行。然后要将和好的面切成一个个小面团,再 擀成饺子皮。 这个难度同样 不小,饺子皮要薄且圆,但太薄则易烂,太厚又煮不熟。 可以想 见, 这是一个浩大工程,全家分工,每个人都要 撸起袖子加油干,还得提前几天就做准备。然而,全家总动员忙上大半天,做出来的饺子很可能并不好吃。 若干年后,终于有饺子皮卖了,包 饺子瞬间简化了大半。渐渐地,城镇有人包饺子卖了,人们花几元钱就可以吃一顿。但不方便存放,必须现买现

7、吃,且味道平平。 速冻饺 子的出 现则是一场革命。各种口味、各种品牌,高中低档,琳琅满目。平 时买几袋冻在冰箱里,需要的时候,往锅里倒上水,烧开后放入饺子,几分钟捞起来就行,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时间成本、体力成本都可忽略不计。不想做饭的时 候, 许多人就煮饺子吃。到底 发生了什么,将饺子这一不可承受的浩大工程变成了 懒人的首选? 这无 论如何都是个奇迹!它不是来自伟大君王的高瞻远瞩、英雄人物的丰功伟业,也没有 谁像家长那样去安排调度,统一指挥,而是源于普通人之间的合作。没错,源于平凡如你我的人之间通力合作。 在家庭范 围 内,合作的过程显而易见。有人 擀皮,有人剁馅,包的包,煮的煮。然而,这种合

8、作的范围极其有限,凭借的是管事人的安排、组织和协调。合作范围有限,意味着知识和技能有限,所能 动用的资源也有限,因此,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果却不如人意。后来,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家庭到社区(小区门口包饺子卖),进而到全国(速冻水 饺)。而且,速冻水饺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必然会用到其他国家的技术、设备或人才。小小的饺子,可以说是全世界合作的产物。 合作范 围的 扩大产生了惊人的效果。现在,我 们能够利用十倍百倍的人手,百倍千倍的知识技能,在全世界范围内调动资源,效率千倍万倍地增加,产量和质量极大提高 。人 们利用素不相识甚至远在天边的人的成果,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弄不懂完整的过程,只 须做

9、好 经手的那一点工作。没有人能弄明白整个过程,但一切井井有条,各就各位,简单高效,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 这就是 扩展秩序及其 显著成效。而且,由于合作范围扩大、合作方式更多样,我们更加独立了。任何商品,这家店没有,还有另一家;这个牌子没有,还有别的牌子。市场上买得到的任何东西都是如此,价格或许有涨跌,但供给不是问题。 饺子从古 传 到今,被封为民族特色美食,但 为什么以前没有大 规模生产?实际上,这并不涉及多么高精尖的技术难题,而只是因为 出现了促进扩展秩序的制度 环境。8四十年前,吃一顿饺子也会成为深刻记忆的原因是 。(2 分)9根据原文,“看不见的手”指什么?它能够高效发挥作用

10、,最根本的条件是什么?(2 分)10从两段可以看出,“扩展秩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述。(4 分)(1) (2) 11举例说明为什么“由于合作范围扩大、合作方式更多样,我们更加独立了”。(4 分)8.包饺子是一个浩大工程。9.(生产的)扩展秩序促进扩展秩序的制度环境。10(1)(合作)是非人为设计的(或合作是“自发的”)。(“没有谁像家长那样去安排调度,统一指挥,而是源于普通人之间的合作”)(2)(合作)范围是“不断扩大的”,从家庭一直扩展到国际分工合作。11.随着合作范围的扩大、合作方式的更多样,我们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不必依赖特定的他人。例如,你想吃饺子,如果只能在自家做,而会和面的人不在家

11、,就难以吃到。由于合作范围扩大、合作方 式增多,可以随时到不同商店购买不同品牌的饺子。(二)诗 人 我们这儿的住户贫困而好客。有一天来了一个乞丐,说他饿坏了,我们就让他饱餐了一顿,他还要了支香烟,直到我们替他把香烟点燃后才离去。一天下午,我刚放学回家,有人叫住我:“小弟弟,我可以 进 你家的院子吗?”他身材瘦小,穿戴整齐。我问:“你想干啥? ”“我想看看你们的蜜蜂。 ”我 家 院 里 有 四 棵 大 棕 榈 树 ,上 面 聚 集 着 蜜 蜂 。我 跑 上 台 阶 ,喊 道 :“妈 ,有 一 个 人 在 院 子 里 ,他 说 想 看 看 蜜 蜂 。”妈 妈 走 出 来 ,上 下 打 量 着 他

12、,极 不 友 善 地 问 :“你 要 干 吗 ? ”“我 想 看 看 你 们 的 蜜 蜂 。谢 谢 您 ,太 太 。”他 讲 得 极 缓慢 而 清 晰 ,仿 佛 说 出 的 每 个 字 都 要 花 掉 他 的 钱 一 样 。他和我,蹲在棕榈树下一块儿看着蜜蜂。我说:“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先生?”“ 我是诗人。你也是个诗人。你喜欢妈妈吗?”“她不打我的时候,喜欢。 ”他站起身来,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纸片:“这上面是首描写母亲的伟大的诗篇。我打算卖给你,只要四分钱。”我跑进屋:“妈,你想花四分 钱买一首诗吗?”“你听着,告诉那个家伙,赶快出去。”我对诗人说:“妈妈说她没有四分钱。 ”“这就是诗人的遭遇。

13、 ”他好像并不介意。 “像你这样到处转游着卖诗倒挺有意思。有很多人买吗 ?”“从来没人买过。 ”“那你为 什么还要四处转游?”“ 这样我就可以看到许多东西,我还一直希望遇到别的诗 人。 ”“你真的认为我是个诗人吗?”我问。“你像我一样有才华。”他走了。我祈祷能再见到他。 一天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在街的拐弯处又见到了他。“我已经等你很久了。”“卖掉诗了吗?”他摇摇头, 说:“我院里有棵挺好的芒果树。现在芒果都熟透了,红彤彤的,果汁又多又甜。我等你是想 请你去吃芒果。”诗人住在一间小棚屋里,家具很少, 显得很冷清。院子里绿茵茵的,还有一棵高大的芒果树。他说得不错,芒果汁又多又甜,我一连吃了六个

14、。橘黄色的芒果汁从嘴角流到下巴上,我的衬衫也染上了果汁。回到家后,妈妈很气愤:“ 你 窜到哪儿疯去啦?去,给我拿根鞭子来!”我从家里逃出来,发誓再也不回去了。我气极了,跑到了诗人家。他说:“别哭啦,咱 们一块去散散步吧! ”我们散了步,还躺在草坪上看星星,他让我猜那些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我按他 说的做了,明白了他的意思。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如此 骄傲和愉快,我的气愤一扫而光。 忽然,一个警察出现在面前。“你们在这儿干什么?”诗人说:“已经四十多年啦,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警察无趣地走了。从此,我和诗人总是一起去散步,看星星。一天,诗人对我说:“ 我告诉 你一个重要的秘密。我正在写一首诗,世界上

15、最伟大的诗篇。我已经写了五年啦。每月只写一行,再有二十二年就完成了。”“上个月写的那行是什么?” 他仰起头看着天空:“往昔深邃而奇妙。”“ 是行很美的诗。”“我希望能把一个月的体会感受全部 倾注到这行诗句中去,写出一首震撼全人类的诗篇。”我惊叹道: “等写完了最伟大的诗,你就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吧?”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觉得诗人在一天天衰老下去。一天,我到小房子里去看望他,他躺在小床上,看上去那么 苍老、虚弱。他说:“诗写得不太顺利。”我敏锐地感觉到了什么,泪水突然涌了出来。他挣扎着坐起来,让我坐到他的膝盖上,看着我的眼睛说:“ 嗯,你也看出来了,我一直说你具有诗人的眼光。”他看上去并不难

16、过,把我搂到瘦削的胸前:“想听我再给你讲一件有趣的事吗?”我什么也说不出来。“给你讲完,你要答应我马上回家,再也不要来看我了,好吗?” 我点点头。“很好。 现在听我讲,以前我给你讲过的那些什么作诗和世界上最伟大的诗,都是假的。你说这是不是你听 过的最有趣的事?”他的声音中断了。不久,诗人的小房子被扒掉了。芒果树也被砍倒了。 诗人好像从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 (节选自奈保 尔米格尔街,花城出版社, 1992 年 9 月)12米格尔街的人是“好客”的,但“妈妈”为什么对诗人“极不友善”?(3 分)13诗人“讲得极缓慢而清晰,仿佛说出的每个字都要花掉他的钱一样”,一方面表明他使用语言 ,另一方面也暗示

17、了他物质生活上的 。当警察问:“你们在这儿干什么?”诗人答非所问,说:“已经四十多年啦,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诗人四十多年都在思考的问题是 。(3 分)14诗人最后对“我”说:“那些什么作诗和世界上最伟大的诗,都是假的。”出人意料,但为什么又是合情合理的?(4 分)15小说中,诗人为什么和“我”成为了好朋友?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 分)12因为诗人说想看看蜜蜂,这让“妈妈”觉得很诡异,难以理解(或让“妈妈”产生了警惕、提防心理)。“看蜜蜂”属于闲情逸致,与这里的贫困生活格格不入。13非常严谨(字斟句酌、谨慎、爱推敲);贫困;人生应该如何度过。14诗人因沉迷诗歌而一生穷困潦倒;诗人和“我”是

18、朋友,善良的他不希望“我”重蹈他的人生之路。15从诗人的角度,诗人孤独,渴望交流分享与情感慰藉;举例略。从“我”的角度,“我”是一个小孩,保有童真和诗性,能同情、理解诗人的遭遇与情感;能和诗人精神相通;举例略。(三)如 来 对 众 言 曰 :“我 今 有 三 藏 真 经 ,可 以 劝 人 为 善 。”诸 菩 萨 闻 言 ,合 掌 皈 依 。如 来 曰 :“三 藏 乃 是 修 真 之 经 ,正善 之 门 。我 待 要 送 上 东 土 ,叵 耐 那 方 众 生 愚 蠢 ,毁 谤 真 言 ,不 识 我 法 门 之 旨 要 ,怠 慢 了 瑜 迦 之 正 宗 。怎 么 得 一 个 有法 力 的 ,去 东

19、 土 寻 一 个 善 信 ,教 他 苦 历 千 山 ,询 经 万 水 ,到 我 处 求 取 真 经 ,永 传 东 土 ,劝 化 众 生 ,却 乃 是 个 山 大 的福 缘 ,海 深 的 善 庆 。谁 肯 去 走 一 遭 来 ? ”当 有 观 音 菩 萨 ,行 近 莲 台 ,礼 佛 三 匝 道 :“弟 子 不 才 ,愿 上 东 土 寻 一 个 取 经人 来 也 。”(第 八 回 )唐僧正走处,忽听得一棒锣声,路两边闪出三十多人,一个个枪刀棍棒,拦住路口道:“和尚!那里走!”唬得个唐僧战兢兢,坐不稳,跌下马来,蹲在路旁草科里,只叫“大王饶命!大王饶命!”那为头的两个大汉道:“不打你,只是有 盘缠留

20、下。”长老合掌当胸道:“ 大王, 贫 僧是东土唐王差往西天取经者。自 别了长安,年深日久,就有些盘缠也使尽了。” 那贼闻言,掣大棍,上前就打。长老一生不会说慌,遇着 这急难处,没奈何,只得打个诳语道:“ 二位大王,且莫动手。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就到。他身上有几两银子,把与你罢。 ”那贼道:“且捆起来。”众喽啰一齐下手,把一条 绳捆了,高高吊在 树 上。却说三个撞祸精,随后赶来。忽见长老在树上,八戒呵呵大笑道:“你看师父。在那等我们便罢了,却又有这般心肠,爬上树去,扯着藤儿打秋千耍子哩! ”行者见了道: “呆子,莫乱 谈。师父吊在那里不是?你两个慢来,等我去看看。” 好大圣,急登高坡细看,认得是

21、伙强人。心中暗喜道 :“买卖上门了!”即转步,摇身一变,变做个干干净净的小和尚,肩上背着一个 蓝布包袱。来到前边,叫道:“师父。”三藏道:“徒弟呀,还不救我一救?”那伙贼见 行者与他师父讲话,撒开势,围将上来道:“ 小和尚,你 师父说你腰里有盘缠,趁早拿出来, 饶你们性命!”行者放下包袱道:“盘缠有些在此包袱,不多,只有马蹄金二十来锭,粉面银二三十锭,散碎的未曾见数。要时就连包儿拿去,切莫打我师父。” 那伙贼闻言,都甚欢喜道:“这老和尚悭吝,这小和尚倒还慷慨。”教:“放下来。” 那长老得了性命,跳上马,顾不得行者,操着鞭,一直跑回旧路。行者忙叫道:“走错路了。”提着包袱,就要追去。那伙贼拦住道

22、:“那里走?将盘缠留下,免得动刑!”好大圣,耳中摸一摸,拔出一个绣花针儿道:“ 列位,我出家人,果然不曾带得盘缠,只 这个针儿送你罢。”那贼道:“你好道会做裁 缝?我要针做甚的?”行者听说不要,就拈在手中,晃了一晃,变作碗来粗细的一条棍子。将棍子插在地下道:“ 列位拿得动,就送你罢。”两个贼上前抢夺 ,可怜就如蜻蜓撼石柱,莫想弄动半分毫。这条棍本是如意金箍棒,天秤称的,一万三千五百斤重,那伙贼怎么知得。大圣走上前,轻轻的拿起,丢一个蟒翻身拗步势,指着强人道:“ 你都造化低,遇着我老孙了!”群 贼围上前来,打了五六十下。行者笑道:“且消停!待我一个个打来,一发教你断了根 罢!” 荡的两棍,打死了

23、两个,唬得那众喽啰撇枪弃棍,四路逃生而走。却 说 唐 僧 骑 着 马 ,往 东 正 跑 ,八 戒 、沙 僧 拦 住 道 :“师 父 往 那 里 去 ? 错 走 路 了 。”长 老 兜 马 道 :“徒 弟 啊 ,趁 早去 与 你 师 兄 说 ,教 他 棍 下 留 情 ,莫 要 打 杀 那 些 强 盗 。”呆 子 一 路 跑 到 前 边 ,厉 声 高 叫 道 :“哥 哥 ,师 父 教 你 莫 打 人哩 。”行 者 道 :“别 个 都 散 了 ,只 是 两 个 头 儿 在 这 里 睡 觉 哩 。”呆 子 行 到 身 边 ,看 看 道 :“这 两 个 ,张 着 口 睡 ,都 淌 出些 粘 涎 来 了

24、。”行 者 道 :“是 老 孙 一 棍 子 打 出 豆 腐 来 了 。”八 戒 道 :“人 头 上 又 有 豆 腐 ? ”行 者 道 :“打 出 脑 子 来 了 ! ”八 戒 听 说 打 出 脑 子 来 ,慌 忙 跑 转 去 ,对 唐 僧 道 :“打 杀 了 。散 伙 了 ! ”三 藏 问 :“阿 弥 陀 佛 ! 打 的 怎 么 模 样 ? ”八 戒道 :“头 上 打 了 两 个 大 窟 窿 。”三 藏 教 :“解 开 包 ,取 几 文 衬 钱 ,快 去 那 里 讨 两 个 膏 药 与 他 两 个 贴 贴 。”八 戒 笑 道 :“师 父 好 没 正 经 。膏 药 只 好 贴 得 活 人 的 疮

25、 肿 ,那 里 好 贴 得 死 人 的 窟 窿 ? ”三 藏 道 :“真 打 死 了 ? ”就 恼 起 来 ,口 里 不住 的 絮 絮 叨 叨 ,猢 狲 长 ,猴 子 短 (第 五 十 六 回 )(节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16根据第八回,简要概括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根本原因。(2 分)17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唐僧形象。(4 分)18鲁迅认为西游记“实出于游戏”,请结合上文第五十六回节选内容简要分析。(3 分)16如来寻人取经以传法、劝化众生。17善良/慈悲;怯懦/胆小。遇强盗便“战兢兢,坐不稳”直呼“大王饶命”,见出他胆小、怯懦的一面;逃脱后又让八戒去劝行者“莫要打杀那些强盗”

26、,见出他善良、慈悲的一面。18.示例:西游记中有很多逗乐、好玩、戏弄、戏谑成分。如:唐僧路遇强盗被吊在树上却被八戒笑说成“扯着藤儿打秋千耍子”。孙行者见着强盗竟很高兴,认为是来了买卖,变着戏法、故意耍弄了他们一番,让人读来忍俊不禁。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 24 分)(一)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 ,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 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 确论。一老河兵

27、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1)湮于沙上 (2)遂反溯流逆上矣 20翻译下面的句子。(5 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 分)(2)可据理臆断欤?(2 分)21初三复习时,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

28、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流求石的两种情况:(1) ;(2) 。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2 分)19(1)埋没(2)于是,就20(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2)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21从河床角度,如河床太陡、淤泥或卵石河床等 从水流角度,如水流常年很浅、很缓等 (二)高宗(乾隆皇帝)循卫河南巡,舟行倚窗,见道旁农夫耕作,为向所未见,辄顾而乐之。至山左某邑,欲悉民间疾苦,因召一农夫至御舟,问岁获之丰歉,农业之大略,地方长官之贤否。农夫奏对

29、, 颇惬圣意。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兼询姓氏。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农夫阅竟,奏曰:“ 满朝皆忠臣。”上问何以知之。农夫奏称:“吾见演剧时,净脚所扮之奸臣,如曹操、秦桧,皆面涂白粉如雪,今诸大臣无作此状者,故知其皆忠臣也。”上大噱 。(选自清稗类钞)注释 噱 (ju):笑。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 寻: 徧: 23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群 臣 以 农 夫 奉 旨 询 问 , 于 上 前 不 敢 不 以 名 对 , 中 多 有 恐 农 夫 采 舆 论 上 闻 致 触 圣 怒 者 , 皆 股 栗 失 常

30、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高宗见道旁农夫耕作,很高兴,因为他之前从未见过。B高宗想了解民间疾苦,农夫据实以告,高宗十分满意。C群臣“不敢不以名对”说明他们并非良善之辈,心虚。D高宗对群臣的表现视而不见,这说明他并不想听真话。22寻:不久 徧:通“遍”,(全部,遍及)23群臣因为农民是奉旨来询问,(所以)在皇上面前不敢不用真实姓名回答,其中有很多害怕农夫将舆论上报以致皇上发怒的,都两腿发抖失去常态。24B3 论诗 (南宋)戴复古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25(1)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 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2 分)(2)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4 分)25(1)忧国伤时。(2)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比作高亢清亮的鹤鸣,将大量与之相反的诗歌,则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对比鲜明,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类诗歌的推崇与厌恶之情。四、作文(共 60 分)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题目:没有 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