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12015 山东高考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2 页。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必做,共 140 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 “有院无人住,有
2、地无人种 ”的空心化现象。完成 12 题。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1.C 2.A第 1 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所以吸引了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因此,城乡收入差距大是影响我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故选 C。第 2 题,当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现象,导致当地耕地撂荒,出现了土地
3、资源浪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的进程,故选 A。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 业岗 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 34 题。 丙丙丙丙丙丙 丙丙丙丙丙丙 丙丙丙丙 丙丙丙丙丙丙 3.图 1 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 B.12:00 C.14:00 D.18:00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地理2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3.A 4.D第 3 题,
4、我国交通规则都是靠右行走,北京市郊区中双向路段都是进京方向出现了拥挤现象,而出城方向畅通,说明了人口由郊区向城区移动,正好是上班期间,故选 A 项;1 2 点和 1 4 点在进京和出京两个方向上人口流动数量差别不大;1 8 点应该是出京的方向出现拥挤现象。第 4 题,北京市规模大,人口多,城区房租高,所以出现了钟摆式的交通现象,要解决这种现象,直接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不合理,也无可操作性,而应该有序引导人口向周围迁移,故 A 错误;B 项发展城市中心的第三产业和 C 项优化城市中心的投资环境,更会加剧钟摆交通现象,B 和 C 错误;D 项通过迁出城市中心部分企事业单位,从而有序引导人口向
5、周围迁移,即可减缓钟摆式的交通现象,D 正确。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 绿洲区过 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 2 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 56 题。 丙丙 丙丙 丙丙 丙丙 丙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5.C 6.D第 5 题,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周围的地
6、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了生态裂谷,故选 C 项。第 6 题,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的改善,故 D 正确;荒漠区水资源不足,不能发展植树造林,A 错误;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本身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而应该做好生态改善工作,B 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 错。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 鲜的界河。 图 3 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
7、成 78 题。地理37.该流域日照时数在 7 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8.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 3 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A.53% B.62% C.70% D.78%7.A 8.B第 7 题,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天气、地形、昼夜长短等因素。 但对 7 月的图们江来说,地形不变,昼夜长短也不是 7 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7 月,华北、东北进入了雨季,云量增多,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A 正确。第 8 题,从图中可知图们江 3 月份日照时数为 230 个小时。3 月份,接近春分,故每天的理论日
8、照时数大概为 12 小时,所以三月的日照百分比为(230/1231)100%,所以选 B。图 4 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 910 题。 丙丙丙 丙丙 丙丙 丙丙 丙丙丙丙丙 丙丙丙丙丙丙丙 丙丙丙丙丙 丙丙丙丙丙丙丙 丙丙丙丙丙 丙丙丙丙丙 丙丙丙丙 丙丙丙 丙丙丙丙丙 丙丙(丙) 10 0 20 30 40 50 60 70 9.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10.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9.C 10.B第 9 题,山麓自然带可以反映山所在的大致纬度和当地的
9、水平自然带。 由图可知该山脉北坡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C;秦岭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岭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喜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不可能有温带荒漠分布,所以,A、B 和 D 都错。第 10 题,该区域为昆仑山北坡,处于背阳坡,光照和热量不足,所以对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影响小,故 A地理4和 D 错误;在甲地有森林的分布,而乙、丙没有森林的分布;甲处冰原带分布的海拔低,由此说明影响三地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条件,B 正确;海拔不是影响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故 C 错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 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 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 观测出露的地层,
10、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 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 图。表 1 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1112 题。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C (313813N,1175012 E)(313754N,1175059 E)D (313810N,1175019 E)(313757N,1175052 E)新老 S (313805N,1175032 E)(313801N,1175043 E)1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1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11.D 12.C第 11 题,根据表格中观测点坐标,可以建立行进路线(如下图
11、),大致为西北 -东南走向。由材料可知,考察小组行进方向与构造线方向垂直,即可得出构造线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D 正确。第 12 题,根据表格信息,可以判断 C-D-S-S-C-D 岩层年龄由新到老,然后由老到新,即中间老,两翼新,地质构造为背斜,选 C。 其中 A 只能是岩层倾斜,不能判断地质构造;B 岩层年龄顺序错乱,不正确;D 为向斜,不符合题意。第卷(必做 42 分+选做 10 分,共 52 分)【必做部分】36.(2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植物界“活化石” 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 长, 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的温和 .湿润.多雾的环
12、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 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 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 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 规模。图 7 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 8 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 变化曲线图与降水梳头图。地理5(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4 分)(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8 分)(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8 分)答案:(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
13、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发科学研究;改善环境。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东部是山地,西部沿海是平原,地势东高西低。 第(2)题,根据纬度可知原生红杉分布区位于西风带,西风从太平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且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大陆西岸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起到了降温的作用,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
14、阿克塔的气候特征适合红杉的生长,根据哈克塔与杭州的气候资料图,即可得出杭州发展红杉种植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杭州年降水量多于阿克塔,气候湿润,更适宜红杉生长,但杭州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不利于红杉的生长。 第(4)题,红杉具有“活化石”之称,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所以我国引进红杉之后,根据红杉的特性和价值,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应该从木材的加工、发展旅游业和改善生态等方面实现对红杉的长期开发利用,实现红杉的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生态价值。37.(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 过多种
15、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 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 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2000 年,厄勒海峡跨海大 桥建成通车。 图 9 为 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1)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8 分)(2)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4 分)(3)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 A 处更合理。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4 分)答案:(1)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2)交通更加
16、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 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或答不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 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到该地有多所著名大学,说明该地科技力量雄厚;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地理6持产学研合作项目,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说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区域图中有高速公路、航空港,说明了交通便利。 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提取到三个方面的信息。 根据区域图位置可知,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17、,气候适宜,环境优美,更适合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发展。 第(2)题,修建跨海大桥,加强了区域联系,缩短了两国的交通距离,是该区域交通联系更加便利,降低了交通运输成本,扩大了两国贸易,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A 处最大的优点就是海峡狭窄,修建大桥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但该地也有缺点,例如远离大城市,城市规模小,交通运输需求量小,产生的经济效益低。【选做部分】44.(10 分)【地理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 4800 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 图 13 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18、。(1)分析该景区 7、8 月游客数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6 分)(2)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4 分)答案:(1)海拔高,7、8 月天气凉爽,适合避暑;7、8 月自然景观丰富、优美;7、8 月为学校暑假。(2)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环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题,四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夏季炎热,该景区分布于海拔 40 0 0 多米,夏季,特别是7、8 月份天气相对凉爽,适宜避暑;7、8 月份降水多,热量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对游客吸引力大;7、8 月份正好是我国暑期
19、,学生的流量也较大。 第(2) 题,根据该景区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可知,该景区游客7、8 月份游客占全年的 6 5%左右,其他月份相对较少,这就容易造成在旅游旺季人口过于集中,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在旅游淡季,游客少,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45.(10 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56 年 1 月 23 日 24 时左右, 陕西关中地区发生 8.0 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于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或一日数震,华岳、 终南山鸣
20、,河清数日。官吏、 军民压死八十三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解析:根据材料判断,该地震震级高,烈度大,破坏性强,而且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躲避灾害,加剧了地震的危害程度。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引发的次生灾害也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原因。地理746.(10 分)【地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 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 地细, 难处置,大
21、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 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图 14 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丙丙 丙 丙丙 丙丙 丙丙丙 丙丙丙丙 废 弃 物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0 分)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解析:由材料可知,石材企业产生大量的锯泥,既占用了大片土地,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和河道淤积,污染水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提高资源利用率。 可以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缓解了大气污染和河道淤积问题。 加气砖保温效果好,有利于节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