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复习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 一、填空题: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5、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应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6、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
2、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 7、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提倡(启发式) 、 (讨论式)教学。 8、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 、 (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 9、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10、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11、背诵优秀诗文(80 )篇。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12
3、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 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 万)字,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2、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 、 (认识世界) 、 (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 、 (教师) 、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3、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 (理解) 、 (欣赏)和(评价)的能力。14、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 、(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 、 (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 。 1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4、(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 、 (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 ,以利于(积累) 、(体验) 、 (培养语感) 。16、阅读教学还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 (好读书) , (读好书) , (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 1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 、 (认识自我) 、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 (热
5、爱生活) , (表达真情实感) 。18、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 、 (思考) 、 (表现) 、 (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19、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 。应抓住(取材) 、 (构思) 、 (起草) 、 (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0、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 、 (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6、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1、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 、 (组织) 、 (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 ,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 ,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22、在语文课程评价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23、语文课程评价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24、 79 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 、
7、 (情感) 、 (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5、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 、 (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6、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27、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 ”)之下,按(12 年级) 、(3 4 年级) 、 (5 6 年级) 、 (79 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 ,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 28、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 (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8、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 ,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 29、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 ) 、 (“阅读 ”) 、 (“写作” )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30、 (自然风光) 、 (文物古迹) 、 (风俗民情) ,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二、简答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
9、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教育改革的必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评价目的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3、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是什么?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
10、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
11、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晚上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5、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
12、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6、语文课程的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7、实施评价应注意什么?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
13、合采用多种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三、论述题1、 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 “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 “语文素养”的内涵?要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 、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
14、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2、 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要积极倡导 “合作”的学习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 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 ”,而语文学习,对中小学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由于他们的阅历、视野、方法的种种不足,在文献资料方面更需要相互补充。这对合作学习提出了必然的要求。只有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才能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培养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互动交流的
15、频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气氛更强烈。 3、 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强调 “综合性学习”?要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这种课程是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并且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并运用于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如何理解?要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6、 ”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灌输式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一方是主体,一方是客体,作为客体的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发出的信息。而“对话”不同于灌输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和非对称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对称性,在对话中双方都是主体。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管束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师生进行对话,应注意保持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要教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5、教师如何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要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因为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同时,教材本身也从来只能传递正确的、有结论的事实,没有形成结论或有争论的开放性的问题从不在教材中露面。因此,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